“你過來。”林凡招了招手。
王方猶豫了一下,還是低著頭走了過去。
“要想我放過他們也簡單,編一個理由,讓你的手下即刻返回涼州。”
既然百姓已經獲救,林凡覺得也沒必要造成殺戮。
那些西涼兵之所以作亂都是因為董璜統帥,如今董璜已死,他們只是一隻普通的西涼軍隊而已。
但要是就這麽放他們回到洛陽,難保不會又被哪個將領帶著殺回此地。
但要是返回涼州再回來,往返幾千裡,怎麽都需要個把月的時間,到時汜水關的戰鬥早已展開,董卓軍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功夫管陽城的事。
“此事當真?”王方不敢相信。
林凡冷冷的說道:“我不是董璜,沒必要殺這些士兵。”
王方思索了片刻,道:“好,我馬上讓他們連夜撤回涼州。”
接著他就告訴一旁的兩名軍官,說董相國密令讓他們不得耽擱,即刻返回涼州。
這時董璜已死,他是這些西涼兵的最高統帥。
即便那些軍官明知道他的命令是假的,也不能違抗。
況且如今小命都掌握在人家手裡,這一百人要是被殺光,城外的就成了烏合之眾,到時還是要逃走。
爭執了片刻後,軍官們還是向王方妥協,恨恨的看了看林凡等人,便順著城牆爬了出去,而王方卻被五花大綁的留在城內。
那一百名西涼兵在出城後不久,果然按照王方的命令,一齊縱馬向西北方向馳去。
林凡派李徽在後面尾隨了幾十裡,還故意讓對方發覺。
那些西涼兵怕留下的王方被殺,所以不敢停留,一直向西北方向疾馳。
【叮!陽城屠殺事件結束,魔王降臨參與度+5%】
直到這時,身在陽城林凡才知道此地的危機正式解除,也隨之放下心來。
等到第二天的時候,李徽便悄悄的離開,返回了陽城。
他向林凡匯報,說是回城的時候看到一隻旗幟上寫著“袁”字的軍隊,正向西北方向行進。
林凡猜測這肯定是南陽太守袁術的軍隊,他們正在趕往汜水關,諸侯聯軍和董卓軍的戰鬥即將展開。
陽城百姓想要大擺宴席,款待林凡等人一番。
但既然此處事了,林凡不想久留,便向眾人辭謝。
他發現這些百姓面露憂色,正暗自奇怪的時候,陳群走上前來,“不知林將軍前往汜水關加入討伐董卓的聯軍,可有士兵相隨?”
林凡回頭看了看高覽四人,眼角不由得一抽。
陳群笑了笑繼續說道:“在下在潁川還有些號召力,將軍挽救陽城於危難之中,城中百姓對您也感恩戴德,我看不如就在此招募兵馬,然後再前往汜水關和群雄相會。”
陽城百姓知道他們已經得罪了董卓,如果再沒有人庇護,董卓到時遷怒,豈是小小陽城能夠抵擋了的。
不過要是得到林凡這種有勇有謀,又要加入討伐軍的人庇護,那就要安全的多。
再不濟,如果董卓軍真找上門來,也可以把林凡這個主謀推出去。
亂世之中,百姓們想要活下來都極為艱難,所以有這種自保的想法也並不為過。
所以他們和縣尉商量了一番,才做出了這個決定。
盡管林凡沒親自招募過兵馬,但卻領軍多年,他明白招募兵馬簡單,難的是用什麽來養。
每個普通士兵每月的口糧就需要兩到三石,
也就是二三百錢。 蔬菜和肉克扣一些也要四五百錢,也就是說養一千士卒每月吃飯就要七十萬錢左右,那一年吃飯就要花上八百萬。
普通兵刃也需要四五百錢,再加上軍裝,平均每個士兵一千七八百,裝備算在一起又要二百多萬。
一千士兵一年光是基礎開支就要一千多萬,這還是最普通的士兵而已。
要是騎兵,每匹馬還要加上五千錢。
另外還有軍官俸祿、軍功賞賜、安葬撫恤金、軍事工程費······
別看是亂世,可沒有個幾億錢,誰都不敢隨隨便便招募兵馬。
盡管林凡為官這些年開銷不大,可也僅僅攢了幾塊指肚大小的金子,充其量換上幾十萬錢,根本養不起軍隊。
陳群看出他的難處,連忙上前一步,“小城的商賈願意一同出力,給士兵們置辦一些軍資。”
聽到這“一條龍服務”,林凡眨了眨眼。
他看了看一旁的高覽,見對方眼神中那股興奮勁,似乎就要替自己答應下來。
林凡也明白一些陽城百姓的想法,既然他們想把自己當成庇護者,也不便再繼續推辭。
他躬身道:“當下董卓禍亂朝綱,殘害百姓,在下準備前往汜水關和天下群雄一同征討,原本不打算驚擾各位,但各位鄉親既然如此開明,如果在下再拒絕,就顯得太沒有擔當了。”
“林將軍不必推辭,董卓暴虐,人人得而誅之!”
“是啊將軍,如果不是你,我們早就被他們殺了。”
“還請林將軍帶我們討賊。”
······
百姓們紛紛叫道。
“在下先在這裡謝過。”林凡深深的鞠了一躬。
在這之後,征兵和軍資的事都交給了陳群。
這位陳縣尉忙裡忙外,折騰的不亦樂乎,但結果和林凡想象的卻完全不一樣。
既然西涼軍撤走,那些原本就是從各地來參加社祭的人走了個精光,陽城又變成了那個萬余人口的小城。
徐庶和石韜也向林凡辭行,說要到荊州見一位約好的奇人異士。
在經歷這場戰鬥後他更加明白,大軍壓境可不是僅憑一人武力能解決的事。
與其這時加入軍隊,充其量成為一個與人廝殺的小將而已,還不如前往荊州,和那些高人學習韜略、陣法,成為統領千軍萬馬的將才、策士。
林凡也無意挽留。
因為他知道如今的徐庶只是一屆遊俠,剛剛做好棄武從文的決定。
沒有荊州那些奇才的耳濡目染,還造就不了這位奇謀之士。
更何況徐庶這一去,會見到那位經天緯地之士。
當然,還不是現在,那人此時還是一個十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