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直接問道:“陳縣尉,不能想辦法安置一下這些百姓麽?”
陳群搖頭苦笑,“這外面的難民少說也有一兩萬人,陽城內根本沒有那麽多空置的房屋,放進來也無處容身,反而會引起騷亂。”
“那就這麽讓他們在外面餓死?”
“不會的,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前往別處。”
林凡歎息道:“那這路上還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死於非命。”
陳群連忙解釋:
“林將軍有所不知,陽城是洛陽向東逃難的必經之地,如果我們開城就會有更多的百姓前來此地,在您回來之前城內已經接收了兩三千人,這已經讓縣內儲備的糧倉一空,若再不禁止難民進城,陽城就會人滿為患,到時糧食、物資供應不上,很有可能會發生暴亂!”
林凡沉聲道:“既然我們回到此處就不能眼看著百姓受難,還請縣尉把城門打開,其余的事在下來安排。”
陳群眉頭緊皺,“這件事有關陽城的安全,在下斷然難以答應!”
“陳縣尉真要見死不救?”林凡的臉色沉了下來。
他之前看到城外的難民中有許多老人和在父母懷中的兒童,如果讓這些人流落在外,不但食物得不到保障,更有可能被亂軍、賊寇殺死。
看到林凡的神情,陳群便知道無法阻攔,如今拳頭大就是道理,盡管對方的兵馬不多,但強行打開城門,震懾住百姓還不成問題。
如果換到平時,陳群絕對不會屈服,可見到這麽多可憐的難民,他的心中也有三分不忍。
他想了想,還是勸道:“雖然林將軍執意如此,可下官還是要勸您不要這麽做,否則這小小陽城容納如此多的難民,很難不出現問題。”
陳群任陽城縣尉三年。
這段時間,在他兢兢業業的治理下,百姓衣食無憂、生計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尤其是林凡把城池中的地痞、惡漢還有哪些生活在邊緣地帶的人都帶走,整個陽城的風貌又上升了一番。
這也間接的證明了陳群的政績。
他無論如何都不想看到陽城因為洛陽湧來的難民毀於一旦。
林凡微微皺眉,冷靜思索了一番。
之前他還沉浸在挽救了洛陽百姓的喜悅之中,可如今看來,這些難民流亡各地造成的連鎖反應也會相當嚴重。
如今關東聯軍還在和董卓軍交戰,難民中不但有當日洛陽大火時逃出的百姓,還有一些居住在洛陽附近,聽到洛陽大火的風聲,怕受到戰爭的波及逃亡各州郡的人。
如果這些難民不得到妥善的解決,最終還會有大批的百姓死在逃難的路上。
百姓實在找不到人收留,甚至會加入黃巾軍、黑山賊落草為寇,到時難免做些打家劫舍的事。
林凡也清楚憑當下自己的實力,根本無法妥善處理四處流亡的百姓。
但即便如此,他也決定要盡可能的救助前來陽城投奔的難民。
“陳縣尉,林某還是認為既然百姓來投,就不能放棄,您多年在陽城為政,這件事我還是想聽一聽您的意見。”
陳群深深的歎了口氣,“要是將軍真的要這麽做,也可以不必讓難民進城,派人帶著百姓在城外搭建臨時住所,只要派士兵看守應該就能杜絕動亂,但最難解決的並非容身之處,而是糧食問題,這麽多百姓要靠什麽來供養?”
“我們拉回來的那些糧食可以用來應急。”
陳群連連搖頭,
“這麽多災民一天要吃上近千石的糧食,您帶回來的那些糧草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林凡思索了片刻才繼續說道:“這些百姓都來自京都,不會像一般的亂民那樣難以管束,而且他們既然都來自洛陽,多半都不會身無長物,逃難之前多少都帶了些財物,糧食可以我們來組織一起購置,實在拿不出財物的,就用勞作換取。”
“既然將軍主意已定,也只能如此。”陳群想了想,似乎如今也只有如此安排才能解燃眉之急。
林凡心裡清楚,自己的打算說來容易,但實行起來一定有眾多阻礙,不過既然事情已經發生,硬著頭皮也要把它解決。
為了避免恐慌加劇,林凡先是讓華雄召集士兵,下令嚴禁他們和百姓發生爭端,私自收取財物,否則一定嚴懲不貸。
然後就帶著陳群等人走出城門,親口告知下方的難民如今陽城的實際狀況。
他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明確願意幫助落難的百姓,但也需要眾人配合,不然陽城根本就沒有能力救助如此多的難民。
百姓們唯恐陽城不收留他們,逃亡別處有可能還會遇到山賊盜匪,所以紛紛點頭答應,一定會積極配合林凡等人。
林凡才打開城門,讓華雄拿一千石糧草熬粥,來救濟百姓。
等到難民吃飽肚子,不再那麽混亂的時候,他帶著陳群等人出城和難民征集錢幣。
為了避免百姓因不信任造成恐慌,這次隻讓他們每人拿出二百錢統一購置糧草,實在拿不出來的,就在士兵的帶領下去周邊伐木、搬運石塊,協助搭建臨時住所。
這些洛陽逃亡的百姓大都帶了一些隨身的財物,相較於這些東西來說,他們更怕的是無處容身。
如今可是兵荒馬亂之際,若是被亂軍或是盜賊盯上,別說財物,就連小命都是問題。
所以拿出二百錢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倒不是什麽問題。
只有一些老弱病殘,或是逃跑的時候實在來不及帶走財物的人拿不出來錢幣,因為這些人的數量不多,也沒人多說什麽。
在林凡等人的呼籲下,花了短短兩天的時間就湊夠了二百萬錢。
看到這種情況,陳群才漸漸放心糧食的問題。
臨時居所大都是一些帳篷和茅草房,在士兵的幫助下,幾天時間就全部搭建完成,雖然簡陋,卻也能遮風擋雨。
高覽不斷把糧草從陽翟運來,而且滿寵又帶人前往潁川各城購置,所有人都忙的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