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最強航海王》第145章 赤日炎炎
孫大人大喜,命令手下撿了十幾面旗幟,刀槍等一應物件。

 晁蓋指著險峻的大山:“這山如此險峻,若要強攻也應該能拿下,只怕要死一半人,不知道哪個打頭陣。”

 孫大人連連搖手:“不不,不用強攻,咱們現在就回去,有了這些能交差就行了。”

 為什麽這些步卒作戰比較慫呢,因為他們隸屬於捕快,平常就是維持治安,輕裝上陣。布帽布衣,臨時打仗才穿了牛皮甲,這大熱天的,一個個汗流浹背,真要攻山還沒開打都得中暑了。

 晁蓋問:“這不是還沒抓住林衝,怎麽回去交差?”

 孫大人嚇的一縮脖子:“這就是個口號,林衝是誰,那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全天下用槍的高手咱們何必去招惹他。更何況王倫不是說了嗎,林衝跑去青州清風山了。”

 “孫大人的辦法好,如此陳大人也能給刑部回文了。”

 山上,白衣秀士王倫和摸著天杜遷笑呵呵的。

 “咱們裝的還挺像,總得給官軍幾分面子。”

 “那是,大當家指揮的好。”

 “嗯,官軍撤退了,你帶人去西面蘆葦塘裡看著咱們的大鵝去,最近經常有什麽野獸偷襲。”

 “哥哥放心,我這就去。”

 王倫今年發狠了,拿出當初考狀元的精神來發展養殖。

 大鵝上萬隻、上萬隻麻鴨,上千頭豬,已經完全做到了自力更生了,水泊梁山也已經發展到兩千多人的規模,完全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偶爾出去殺隻肥羊,其他的時候完全不用為錢糧發愁了。別看兩千人不過一個村子的規模,但是都是過不下去的亡命徒,所以張府尹也不敢逼迫太緊了。

 晁蓋等一行人回去之後,孫大人把王倫的話的如實上報,同時又誇大了一下戰果,隻說山勢險峻氣候炎熱,這時候不適合攻打。

 陳府尹看了匯報還是比較滿意的,把繳獲的旗幟兵器一發打包了,回文刑部。

 這幾天陳府尹有些上火了,夏旱。

 往年都是春旱,今年夏旱,六月份酷熱的天氣,和春天不同,十天不下雨那就是大旱。

 民間歌曰: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內心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窮人和富人兩種情形,農民嚇的半死,要是莊稼旱死了,秋天就得舉家逃荒。但是富人絲毫不受影響,依舊逍遙快活。

 陳府尹拍板定了工作方向,抗旱,全力抗旱。

 河流、井裡都有水,大家努力澆地,能澆多少算多少。

 腳踏水車、龍骨水車、桔槔、肩挑手提,數十萬百姓都動了起來。

 陳府尹雖然是書生,但並非腐儒,不像有的官吏遇到旱災了,就知道求雨,啥也不乾。

 陳府尹不一樣,一邊安排求雨,一邊安排抗旱。

 和尚道士設壇做法,作用就是安撫民心。

 夏天嘛,說不好的事情,指不定哪天就來暴雨了,這功勞就歸到求雨上了。

 實際上懂的人都懂,下雨不下雨和和尚道士求雨沒有一文錢的關系。

 晁家莊,這段時間的主題也是抗旱保苗,由於用水量大,就連魚塘的水位都下去了半米。

 不過大部分的莊稼都澆灌了一次,目前來說問題不大。

 三百畝下麥茬紅薯都已經得到了灌溉,長勢不錯,葉子綠油油的。

 唯獨一百畝春紅薯曬的葉片蔫吧的,晁斌看了非常心疼。

 但是晁蓋有安排,不許澆水,要實驗紅薯的抗旱能力。

 經過幾天的觀察,發現紅薯真的非常抗旱,白天蔫吧了。等到了晚上,葉片又舒展開了。

 公孫勝忍不住問晁蓋:“你確定不會把紅薯旱死?”

 晁蓋搖搖頭:“紅薯就要種植在山嶺地上的,難以澆水,靠天吃飯。山東是十年九旱,要是不能抗旱,那就沒有推廣的意義了,熬著吧。”

 “那哥哥怎麽沒讓我開壇做法求雨?”

 “哈哈哈,那是因為時機還沒到,時機到了你自然就做法了。”

 公孫勝無奈的搖搖頭:“天機豈會因為一個道士而改變,但是總要給百姓一些希望。明天一早開壇做法。”

 紅薯地邊,一群螞蟻正在搬家。

 “好,總得給百姓一些希望。明天開壇求雨,通知附近村子都來,但凡來的中午有稀粥喝。”

 開壇求雨更像是一種娛樂活動,高高的搭建一個法台,公孫勝披著頭髮,在台上舞劍,這套太猛了,看得人眼花繚亂,比打把勢賣藝的好看多了。

 舞龍隊在廣場上下翻飛,舞的非常好看。一條長長的龍追著珠子到處跑。

 鑼鼓敲的震撼人心,上年紀的老人拿著水瓢往龍身上潑水,乞求下雨的意思。

 吉時已到,鑼鼓散去,舞龍隊也熄火了。

 公孫勝點燃符咒,晴朗的天空很快陰雲密布,緊跟著狂風起來了,吹的法壇的杏黃旗迎風招展。

 眾人歡呼,一個閃電劈下來,黃豆大的雨點下來了。

 嘩啦啦的大雨,來的快,去的也快,不過兩刻鍾的時間。

 不算透地,但是也很好了,暫時把旱情緩解了,民心大定,大家再也不用擔心秋天沒有糧食吃了。

 吳用從密州港口來信了。說造船坊已經竣工,開始建造船隻了,孟康負責督造,共計三百余工匠,第一批是造的六艘千料平底沙船。這種船工藝簡單,三個月就能完工。

 晁蓋這裡,現在船隊分了兩支,一支運河船隊,晁熊負責,阮小五帶隊有十幾艘烏篷船、蜈蚣船組成、主要來往東平、徐州、東京之間。

 一支是沿海船隊,由阮小二帶隊,二百多人正在訓練。

 吳用提議打算在沿海招募三百余水手,可以先行進行陸地上訓練。

 晁蓋看罷書信遞給公孫勝。

 “這個可以啊,一艘平底沙船要數十水手,這種船有風靠風,無風靠人力。是該提前招募好水手。”

 “好,我這給吳用回信讓他招募水手, 不過搖櫓就不用了,咱們的神器已經初步成功了。”

 由於不是什麽急事,安排商隊稍過去就行了,用不到專門派人送。

 沂州海邊,有個漁村叫做螃蟹灣,這裡有一片海灣,到處都是礁石重生,海上也是小島遍布,這裡是蝦、蟹的天堂。

 按說這麽好的條件村民應該富裕才是,其實不然,這年月沒有製冷設備,魚蝦等東西除了吃新鮮的就是鹽醃製。

 但是官府對食鹽管制非常嚴格,漁民醃製的鹹魚只能賣給特定的商行,利潤低的嚇人。

 漁民張保就是生活在螃蟹灣這個村子裡。

 大熱天的,一天也沒出去打漁,張保躺在大樹下的吊床上睡覺。

親,點擊進去,給個好評唄,分數越高更新越快,據說給新打滿分的最後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