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外部壓力越大,一方勢力的凝聚力會越加凝聚,除非承受不住了壓力而崩潰。
在董虎的預先計劃中,即便趁著陶謙病逝而從北向南拿下徐州,也絕對不會碰觸沛國、陳國,不會進一步南下越過淮河進入廣陵郡。
對於他來說,量變到質變需要一個過程,降低各路諸侯之間的緊張程度也有利於增加各方之間的矛盾、仇恨值,會讓各方勢力內部呈現更多“碎片化”趨勢。
陶謙病死是奪取徐州最佳時機,而且即便拿下了徐州,他與袁術之間也還隔著沛國、陳國、廣陵郡這條隔離帶,雙方中間也還夾著朱儁、劉繇所代表的朝廷勢力,袁術的危機感也就沒有那麽強烈。
對於袁術來說,前面還有朱儁、劉繇阻擋涼州軍的進攻,對於董虎來說,朱儁、劉繇就是個光杆司令,根本沒有威脅涼州軍的實力。
南陽郡將劉表與涼州軍隔開了,沛國、陳國、廣陵郡將袁術與董虎隔開了,就算袁術心有不甘,嘗試著在中原與涼州軍廝殺一場,只需要迎頭擊敗,袁術自此就會進入數年平靜期,涼州軍佔據的中原地盤就會迎來難得的平靜發展期。
身在兗州時,就算得知陶謙病重,董虎最多從泰山郡、北海國攻打徐州,絕對不會輕易攻打沛國、陳國,會刻意留給袁術一個緩衝帶。
在謀劃南方戰略時,他就是這麽謀劃的,應對北方的袁紹、公孫瓚同樣是如此,都沒有繼續擴大戰爭的計劃。
董虎已經把袁紹、公孫瓚困在黃河以北,無論袁紹願不願意,他都要將冀州軍分散開來抵擋四面八方的圍攻,如此一來,鄴城就與長安、雒陽一樣兵力空虛,涼州軍就可以集中更多兵馬,對兵力空虛的鄴城發動強攻。
一戰定乾坤。
沒錯,就是一戰定乾坤。
董虎對袁紹、公孫瓚的圍困,迫使著整個河北變成了一顆雞蛋,一旦重兵突破一點,突破了外面的“雞蛋殼”防禦,一旦兵圍鄴城,冀州軍全線就會崩潰。
外圍若敢救援鄴城,不僅會遭到與之對抗的涼州軍尾隨追殺,同時也會迎面撞上圍困鄴城的重兵獵殺。
一旦圍困鄴城,一旦圍點打援,獵殺乾掉了前來救援的各路冀州軍,鄴城也成了座孤城,整個冀州也就完了……
只需數年四面八方擠壓,迫使著袁紹、公孫瓚始終維持一個較大的軍隊編制,迫使著他們大幅度搜刮百姓創造的財富,讓他們徹底失去了民心基礎,只需要數年時間,董虎就能兵圍鄴城,一戰定乾坤!
但現在發生了變故,董虎雖然趁機拿到了青兗豫徐四州全部土地,但也讓袁紹、公孫瓚聯合在了一起,更是讓袁紹解決了背後黑山軍的威脅。
沒了黑山軍的牽製,河北第二場戰爭很快就會在渤海郡爆發,之後就該是兗州東郡、河內郡之戰……
董虎能夠看到即將面臨的威脅,知道他在拿下青兗豫徐全境後會對袁紹和公孫瓚帶來怎樣的壓力,但若袁紹不能拿出足夠大的利益,公孫瓚也絕對不會幫助袁紹解決背後的黑山軍。
對於稱霸一方的諸侯們來說,金錢美女都不值一提,唯一能夠讓公孫瓚滿意的價碼只有渤海郡!袁紹除了承諾將渤海郡送給公孫瓚外,董虎想不出還有什麽價碼更具有誘惑力,可是呢……渤海郡在董虎的控制范圍內。
渤海郡對公孫瓚的威脅極大,不僅直接威脅到幽州漁陽、廣陽郡,更是威脅到了公孫瓚的老巢易縣。
無論董虎有無承諾不會主動攻擊幽州,渤海郡都會直接威脅到公孫瓚的生死!
冀州、幽州沒有聯手之前,公孫瓚或許會強行壓下對董虎霸佔渤海郡的不滿,可一旦他們聯合在了一起,無論公孫瓚願不願意,都必須拿下渤海郡!
渤海郡對公孫瓚的威脅是致命的,與涉縣黑山軍直接威脅到袁紹的生死性質相當,公孫瓚幫助袁紹解決掉滏口陘、井陘黑山軍,袁紹也必須幫助公孫瓚解決掉渤海郡對自己的致命威脅。
基於這種戰略性的“威脅”關系,河北很快會迎來第二場戰爭,而袁紹、公孫瓚選擇的主戰場一定是渤海郡!與此同時也會有一些側翼戰爭,諸如清河郡、魏郡對兗州東郡發動進攻,諸如在鄴城南線構建一條堅固防線,抵擋河內郡涼州軍的進攻;諸如在滏口陘、井陘建立一道防線,抵擋並州軍的進攻,除此之外,幽州公孫瓚也會在北方構建一條抵擋烏丸人的防線。
牽一發而動全身。
戰爭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袁紹、公孫瓚很容易看到董虎分別在渤海郡、東郡、河內郡、太行山屯駐重兵意味著什麽,他們也一定想方設法破開四麵包圍的局面,但主次戰場是依據“戰略威脅程度”而決定的,太行山黑山軍威脅到了袁紹的生死,所以第一場河北戰爭發生在太行山滏口陘、井陘,第二場戰爭的主力戰場也一定會發生在渤海郡!
渤海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因董虎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會向渤海郡孫牛、青州董羆、兗州徐榮下達了擴兵十萬的軍令,就是要確保渤海郡、東郡不失,確保涼州軍在河北之爭的側翼安全。
涉縣、井陘縣已經被幽冀聯軍攻佔,堵住了並州軍殺入冀州的通道,幽冀聯軍也獲得了河北之戰的第一場勝利,袁紹、公孫瓚選擇的第二場大戰的主角一定是渤海郡,但這是他們選擇的主力戰場,不是董虎的選擇!
若沒有重大利益的妥協,袁紹和公孫瓚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可一旦走到了一起,也就意味著董虎的“拖延戰略”的破產,若不能短時間內按住幽冀聯軍,雙方就會在黃河兩岸進行對峙,就形成《三國》曹操沒能拿下河北之前的局面,“肉夾饃”局面,這不是董虎願意看到的被動情形……
眾將看著董虎站在粗略地圖前,過了好一會方才抬起手臂,用著三尺竹竿在地圖前一陣比劃,與眾將說起涼州軍即將面臨的境地。
“袁紹、公孫瓚的第二場河北之爭的主力戰場一定是渤海郡,盡管袁紹心下肯定會有些私心,在他拿下涉縣、井陘縣後,內心肯定不想損失更多兵馬幫助公孫瓚奪取渤海郡……”
“但是!”
“這是袁紹唯一能夠抵擋我軍的法子!”
董虎看向所有人,臉上極為鄭重,手上還用著小竹竿指向掛著的地圖。
“袁紹內心一定有自己的小九九,但他不是蠢貨,面臨生死之時,絕不會在‘渤海郡’上背信棄義,肯定會全力幫助公孫瓚奪取渤海郡,與此同時,他還會將目光放在東郡上面。”
“所以,咱們相應的要在渤海郡、東郡方向增加防禦,調第一、二、三、四騎軍進入渤海郡,依托渤海郡分別對冀州、幽州境內進行騷擾性攻擊。”
“能戰便戰,不能戰便走,以打亂幽冀聯軍的軍事部署、恐慌敵人境內民心為主,盡可能地把敵軍的主力吸引到渤海郡戰場。”
董虎又用竹竿指向鄴城方向,並且連連點動……
“對於幽冀聯軍來說,渤海郡極為重要,事關他們的生死,可對於咱們來說,渤海郡只是咱們進攻河北的橋頭堡。”
“咱們的橋頭堡不僅僅只有渤海郡一個,東郡、河內郡、太行山、代郡、上谷郡都是橋頭堡,他們可以將主戰場放在渤海郡,咱們的主戰場選擇性就有很多,根據目的的不同,選擇的主戰場也會有所不同。”
“首先,咱們要確定此戰的目的,是以滅亡袁紹、公孫瓚為目的,還是重創他們,降低他們對我軍的威脅,繼而保持現狀為目的?”
“以滅亡袁紹、公孫瓚為目的,又分為滅亡袁紹、公孫瓚先後順序的問題。”
如同先生教導娃娃,董虎拿著小竹竿連連指向懸掛的地圖……
“袁紹與公孫瓚不可能無緣無故聯合在一起,即便咱們在拿下了豫州、徐州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他們會擔心咱們解決掉南面威脅後,回頭再乾掉他們。”
“看似有了聯合的政治需求,但他們不可能輕易聯合在一起,能讓他們聯合在一起的……只能是政治利益!”
“一方佔便宜,一方吃虧,這樣的利益結合體是不可能長久的,所以袁紹必須幫助公孫瓚獲得渤海郡,渤海郡也必將是他們下一場戰爭的主角。”
“與此同時,咱們在渤海郡聚集重兵,包括孫牛當前掌控的兩萬正兵、即將征募的兩萬輔兵、即將調入的兩萬騎兵,以及青州後備四萬輔兵,總數在十萬兵馬。”
“我軍將在半年內向渤海郡聚集十萬兵馬, 幽冀聯軍若想攻佔渤海郡,兵力上必須佔據絕對優勢,至少要聚集十五至二十萬兵馬。”
眾將齊齊點頭,新征募的兵卒以青兗屯田兵和遣散歸鄉的雒陽屯田兵為主,這些屯田兵都是涼州軍的俘虜,不是酸棗聯盟時的敢戰兵卒俘虜,就是青州黃巾軍俘虜,都是打過仗的,就算戰力比涼州軍稍差些,也會與幽冀聯軍的戰力看齊,但“十萬”兵馬的核心卻是三萬五千董部義從精銳步騎,僅此就需要幽冀聯軍數倍兵馬才能對抗。
除了兵卒戰力對比外,好有其他因素決定了幽冀聯軍的數量必須佔據優勢,比如幽冀聯軍是進攻的一方,是攻城戰主動進攻的一方,兵力上也必須佔據優勢。
眾將心下知道,主公的“十五至二十萬”幽冀聯軍是最少的估算,除非袁紹、公孫瓚根本就沒過一舉拿下渤海郡。
但不管他們想與不想,一旦涼州軍在渤海郡聚集了十萬兵馬,他們都必須拿出更多兵馬進行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