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從荒野到殿堂》第46章 著實捏把汗
  隨著進山次數的增多,劉耀祖每次在山裡待的時間,似乎也在不知不覺間變多。這種變化,也足以說明他越來越適應山裡的生活,並未覺得有什麽不適應。

  甚至在昨天晚上,他剪輯好此次進山的第一集視頻,直接在山裡便將其發布出去。等候多時的網友,看到最新發布的戶外探險視頻,也覺得非常興奮跟期待。

  視頻剛開始,依然是第一視角的進山視頻。只是看到中途,很多網友都發現,視頻光線突然暗了下來。等視頻對準天空,那黑壓壓的烏雲瞬間令人感受到壓迫力。

  “哇塞,看這架式要下大雨啊!”

  “博主不會有事吧?他這會,庇護所還沒搭好呢?”

  “看來博主今晚要挨餓受凍了!”

  “山裡氣候變幻莫測,先前還晴空萬裡,轉瞬間就烏雲密布,好可怕!”

  關於這些留言,發布完視頻便睡覺的劉耀祖,自然不會過多關注。等到網友繼續觀看,發現他用防雨布迅速搭建好臨時帳篷,也覺得他又幸運逃過一劫。

  只是通過剪輯的視頻片段,他們也能感受到大雨落下時,那種撲天蓋地的恐怖場景。值得慶幸的是,這會是夏天,即便大雨傾盆也不會致人體溫過低而出事。

  真要換成落雪或融雪的季節,碰到這樣的大雨,一旦被雨淋濕,那後果也是很嚴重的。或許正因如此,去戶外野營探險,也是一件頗具危險挑戰的事。

  最令網友意想不到的,還是大雨變小雨之後,劉耀祖竟然披著雨衣,開始在叢林尋找美味的野山菌。通過拍攝鏡頭,這些網友都能認出這些野山菌的品種。

  相比先前是替劉耀祖擔心,現在這些網友卻眼饞道:“哇,這山裡好多菇子啊!”

  “這是純正的野山菌,看來阿祖今晚又有好口福了。”

  “博主,趕緊告知一下你的座標,我也想去山裡采蘑菇啊!”

  “博主采摘的這些野蘑菇能吃嗎?野外的蘑菇,可不能隨便亂吃,會出事的!”

  又是一通網友留言,令這期發布的視頻熱度迅速提升起來。同樣觀察到這期視頻的秦浩,也很羨慕的道:“看來阿祖這家夥,越來越適應現在的生活了。”

  做為曾經的同事甚至徒弟,秦浩對劉耀祖離職回老家,多少覺得有些可惜。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又有些羨慕劉耀祖,憑借創業時分配到的股東,提前實現財務自由。

  如此年青還不差錢,他自然有資格任性,去享受他所喜歡的生活。換成他們,能嗎?

  發布一條視頻,會引來這麽多網友留言,自然也是劉耀祖所沒預料到的。只是當他回到村裡,面對一些村民的詢問,他也覺得哭笑不得。

  可還是點頭道:“嗯,前幾天山裡確實下大雨了,而且我在山裡碰到蘭花姑她們了。”

  “蘭花?嫁牛尖屯的蘭花?”

  “是的!她們昨天進山,我正好在山裡碰到。這段時間,山裡出的菇子雖不多,但個頂個漂亮水嫩。估摸著送去集市,應該能賣個好價錢吧!”

  在一些村民宣傳下,村裡不少用智能手機的村民,都關注了劉耀祖在喜樂視頻的帳號。剛開始看到山裡下大雨,他們也著實替劉耀祖捏把汗。

  可看到最後,不少村民眼光都被他采摘的野山菌給吸引。經常進山的村民都清楚,頭茬野生菌價格最好。只是他們有些意外,這會山裡就長這麽多菇子了。

  結果很顯然,等到第二天劉耀祖起來在村裡閑逛,

就聽到村裡不少婦女結伴進山采菇子去了。得知這個消息,劉耀祖也笑笑沒說什麽,卻告知搭有木屋的兩座山位置。  甚至借著在家的機會,他還特意去自家松林轉了一圈。發現確實有野山菌長出來,但數量還有個頭,都遠不如三號庇護所那片松林的多跟大。

  “看來之前山裡下大雨,村裡跟周圍的山林,都沒受到影響。這林子想出菇,還要雨水澆灌才行。等那天下過雨,到時再過來找找看吧!”

  在家待了兩天,把晾曬好的菇子全部打包儲存好。開車到集市,重新采購一批進山物資後,劉耀祖又繼續進山。這次去的地方,則是二號庇護所。

  相比一號跟三號庇護所,搭建的相對簡單一點,劉耀祖在二號庇護所花費的時間最多。最重要的是,之前搭建庇護所時,他看到不少幼生期的猴頭菇。

  這次進山,他打算花時間在山裡找找看。要是有適合采摘的猴頭菇,那他肯定不會放過。跟其它野生菌相比,猴頭菇的營養價值跟稀有性,無疑更值得儲存一批。

  雖說猴頭菇曬成乾貨更易保存跟食用,但對劉耀祖而言,用新鮮猴頭菇煲的湯,小時候他同樣喝過,覺得味道更鮮美。難得有機會,這趟進山肯定要品嘗一下。

  為了有機會在山裡煲這道湯,這次進山他還特意買了一下燉湯的砂鍋。除此之外,他此行進山帶的食物也不少,想來打算多在山裡待幾天。

  而村裡這兩天進山的村民同樣不少,尤其得知集市商販收購價格比較高,很多夫妻都是齊動員。一早進山,傍晚下山,回村後立刻把采摘的野山菌送去鎮上。

  誰都清楚,隨著山裡開始出菇,這些野山菌的價格,往後也會一天一變。越早賣,價格就有可能越高。等到後面,同樣重量的野山菌,怕是賣不到開始一半的價錢。

  對那些收購野山菌的販子而言,數量一多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壓價。除非願意把采摘回來的野山菌曬成乾貨,否則鮮菇采回來,放家裡同樣保存不了多久。

  真要放久了放壞了,這些辛苦采摘回來的野山菌,也許就會變得一文不值。正是知曉這一點,很多收購的商販才會覺得有持無恐。但往後,怕是就說不準了!

  至少在劉耀祖看來,頭茬出的松菇或松蘑,包括其它的野生菌,味道雖然比後期的鮮美一些。但這種差別,除非對味道特別敏感的人,才有可能品鑒出來。

  換句話說,對很多普通食客而言,頭茬跟後出的野生菌,吃起來味道其實都差不多。只是市場上一下湧出的野生菌數量太多,價格會被拉下來也很正常。

  問題是,這種價格差距僅限於本地市場。如果有機會,將這些野山菌送去南方市場,也許情況就會大不一樣。實在不行,將其製作成乾貨,利潤也比賣鮮菇強。

  別的不敢說,綜合網友留言的反應來看,劉耀祖覺得幫村民賣野生菌乾貨的設想,應該沒多大問題。眼下關注他的用戶,距離百萬也不差多少。

  等後續視頻熱度再衝一下,破百萬用戶關注,應該一點問題沒有。百萬人當中,那怕有百分之一的人購買,那劉耀祖也能賣出幾千斤的野生菌乾貨。

  僅憑靠山屯村民采摘的新鮮野山菌,想晾曬出這麽多乾貨,怕是也沒多大可能。可前期幫村民探探路,劉耀祖覺得有機會,還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