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我爺爺是洪武大帝!》115 稅
“收稅?”

 聞言,朱標更是詫異,語氣有些訓斥道,“胡鬧呢,稅是隨便收的嗎?國朝不過二十年,休養生息還來不及。農工桑商,好不容易才恢復幾分元氣!”

 “父親,兒臣說的是商稅,單純的商稅!”

 朱雄英開口解釋道,“收商人們做生意的稅,是運河的稅,海關的稅!”說著,加重語氣,“商稅,必須收!”

 稅收,大明之殤!

 大明不是沒錢,有人說歷朝歷代宋朝最富,這話不盡然。

 歷朝歷代之中,只有大明時全世界的白銀瘋狂的湧向中國。全世界都在為中國的茶葉,絲綢,棉布,瓷器各種手工製品瘋狂。

 大明的鐵釘,鐵鍋,牆紙牆布,瓷磚木雕家具等物,暢銷全世界。尤其是大明的南方地區,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更是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貿易中心。

 遠的不說,就是老爺子當年之所以能從南到北,一統天下。靠的就是南方的錢還有棉布。

 而大明立國之後,之所以有底氣連年對塞外發動戰爭,也是因為有南方的錢。

 可這些錢,並不是常例的賦稅,而是征稅。

 大明王朝,除了開國的洪武帝之外,對於南方的富商豪族士紳階層太過寬容。以至於後來,中期之後,南方的商稅根本就收不上來。

 到了晚期,大明內憂外患時,江南富的遍地流油,各種貿易如火如荼,可被官紳把持的富庶之地,賦稅卻指望不上。

 崇禎年間,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外有建州女真,而且連續十七年天下大旱。

 朝廷加征三餉,遼餉,練餉,繳餉。

 這些錢全部壓在貧苦百姓的身上,以至於造反的人越來越多。不是皇帝願意加給百姓,他是沒辦法。

 南方的稅,收不上來。

 以ZJ為例,三大餉HN那饑民遍地的地方是二十九萬,ZJ魚米之鄉,各種貿易發達,卻只收上來兩萬九千兩白銀。

 就這,還是百姓們的賣田賣米的錢。

 那些豪門巨商,官紳官商,累世豪門,家財何止千萬,他們一分錢的稅都不繳!

 大明之亡,就在倆字,沒錢!

 不是沒錢,是收不上稅!

 若有錢賑濟災民,對內誰造反?

 有錢給了邊軍軍餉,誰不賣命打仗?

 明末不是沒有忠臣良將,也不是沒有敢死的士卒。看看那些投降建州女真的明軍,吃飽喝足之後,南下時比八旗還要凶悍。

 朱雄英跟朱標說商稅,就是要從現在開始,為以後綢繆!

 以後,不但要收商稅,而且也不再對官紳階層免除農稅。

 當然,這些事是以後做的,現在不能操之過急。

 “商稅?”朱標似乎頗為意動,“唔,江南的富商們確實富得厲害。zj布政司上了折子,說那邊光是棉布商人的工坊,就延綿十裡,雇工少則數十,多則上前,日夜織做,片刻不停!”

 說著,頓了頓,對朱雄英笑道,“不過,你要知道。那邊自古以來就是官商士紳的天下,即便是天子,想收他們的稅都不容易!”

 “韃子皇子厲害不?可要錢的時候,也要和他們商量著來!”

 朱雄英面露殺氣,“父親,這是大明,不是昏庸的大元!”

 “哦,那你說說,怎麽收?”朱標笑問。

 “兒臣一直在讀書,又不曾接觸政務,不知道!”這話是事情,朱雄英如今雖貴為皇太孫,可他在宮中就是老爺子老太太的大寶貝兒,政務上的事不曾接觸,更談不上歷練。

 “不知道你說什麽?”朱標笑道,“信口雌黃!”

 朱雄英心中的執拗脾氣上來,開口道,“父親,兒臣雖不接觸政務,但也知道如今我大明的商稅,太過籠統!”

 “皇爺爺說與民休息,輕徭薄賦。天下各地的商人,就交一個進城的城門稅,杯水車薪的錢。而且這錢,還多用在了地方,進不了國庫!”

 “這些事,兒臣知道要從長計議,但有幾件事,卻可以馬上做!”

 說著,他走到朱標宮中懸掛的寰宇全圖下,開口道,“父親您看!寧波是專門跟倭人通商的,泉州和廣州是跟西洋人通商的!”

 “您自己算算,前朝大宋時這三個海關,每年能給國家上繳多少賦稅,如今又有多少?”

 朱標陷入沉思,緩緩開口,“去年,廣州一地,只有二十幾萬!”

 “還不及前朝一年的一個零頭!”朱雄英開口道,“皇爺爺是說了,輕徭薄賦,可沒說不收關稅呀!”

 “兒臣建議,這三個海關直接收歸朝廷中樞!”

 “直接歸屬戶部,朝廷直接派遣稅課司,核查司。所有的帳本,過往船隻貨物的數量都要登記,收取的賦稅,直接上繳國庫!”

 “兒臣知道父親的顧慮,您是怕下面的人壞事兒。中樞要一千,他們就弄一萬!”

 “戶部直管,不就完了!少了其他人上下其手,兒臣就不信。我大明一統天下,海貿更勝前朝。關稅收的錢,卻還要比前朝少?”

 “除了這些海關的稅,三叔的山西那邊,每年和韃子的牛馬交易,鹽茶糖鐵,也是個天文數字!”

 “這些錢,咱們現在不收,將來想收就收不上來了!”

 朱雄英正色道,“不趁著現在刀子亮的時候下手,更待何時?”

 朱標沉思良久,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朱雄英,“你都是在哪學來的這些?”

 雖朱雄英只是說了一個方向,但歷練多年的朱標,一眼就看出其中的門道和前景。

 哪怕隻實行一條,海關歸中央,那就等於大明多了一條穩定的財源!

 “兒臣自己想的!”朱雄英回道, “在兒臣看來,農稅和商稅,就是大明的兩條腿!”

 “兩條腿走路,才穩當!”

 “如今用作軍需的兩淮鹽稅,您不能保證每年都是這麽多吧?”

 “可商稅不一樣,貿易越是興盛,商人越是賺錢,稅收就越多!”

 朱標手指敲打著桌面,“你說的對,但這事,根子上不在商人,而在於..........”

 “士紳,官商!”朱雄英補充道。

 “士紳乃是國家柱石呀!”朱標低聲道,“乾系重大!”

 “皇爺爺就是對他們太優厚了!”朱雄英正色道,“有功名的不納稅,讓那些商人和他們同流合汙!依了兒子,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繳稅,不給他們這些特權!”

 忽然,外頭響起老爺子的聲音。

 “這些話,誰教你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