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第四百七十六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
五部尚書及翰林學士,懷著激動的心情,在早朝之後來到了華蓋殿。

 朱英也就把早就定奪好的一些制度拿了出來,讓大家查缺補漏。

 大明的俸祿制度,嚴格來說是十八個階梯。

 從九品,正九品,到正一品,從一品。

 每一個品級,都有正從兩職,九品中正製,也就對應著十八階。

 按照現在朱英定下的,最低品級的從九品每月的寶鈔俸祿是五貫鈔。

 聽上去似乎有點少。

 正常的三口之家,吃飽飯的情況下,是需要四貫鈔,這裡面不僅僅是包含了大米,還柴油鹽醬醋茶等。

 初看到,眾人也平常心態,能吃飽就行。

 不過看到後面的福利,就有些動容了。

 首先是吃飯。

 按照新的制度,所有的衙門,不管是哪個類別的,包括宮裡頭,都會單獨開設官員食堂。

 並且不是一日兩餐,而是一日三餐。

 如若遇到加班的情況,更是可以提供宵夜。

 單單就這一點,讓五部尚書,翰林學士大為動容。

 把吃飯的問題解決了,可就是解決了大半的問題。

 這還不止。

 在其後面,每個季度都會有相對應的新衣,包括一些附帶。

 所謂配送,就是享有一定程度上的津貼,這些就不是實物了,而是柴,油,鹽,花椒,之類的作料,數量不算多,但意思到位了。

 每個地區的附帶並不明確,會根據當地的情況變化,具體的數額是季度的五貫鈔內。

 也就是說每三個月,相當於發放四個月的俸祿實際。

 除此之外,對於地方官員,京師官員馬車的配額,使用,也大致的定了一個計劃,具體的詳細,就是需要五部尚書和翰林學士共同來完成了。

 而後便是關於傷病之類的。

 首先便是醫藥全免。

 聽上去有些誇張了,其實這還真不多,在各項福利待遇裡面,反而是最低的。

 可不要拿著後世高昂的醫藥費來對比,如今的大明,現行的中醫,大部分的醫藥都是非常廉價的。

 這年頭行醫,講究的是一個懸壺濟世,醫德,名聲最為重要。

 尤其是對於中醫來說,像那笑比較有療效的土方子,可能患者自己就能去取了。

 藥店裡的藥材,幾包下來,頂了天就幾十文。

 大夫的針灸,推拿,包括接骨這些,基本上就包含在看診費裡面。

 去藥堂看診,總共就幾文錢。

 你若是骨頭折了,便就當場給你接好,若是哪裡不通暢了,來一套針灸,若是得吃藥,那就開個方子,便就沒有別的費用了。

 義診在大夫這個行列裡,是最為常見的現象。

 講究的就是一個藥到病除。

 若是吃了你的藥,三日還不見好轉,那可就是砸招牌了。

 其實在如今的大明,大夫的地位並不高,對於大夫的劃分,是屬於百工之中。

 ….

 也就是說,大夫的地位,是跟工匠對齊的,也就比商人的地位高一點。

 當然,這只是說一個普遍的現象,不包括禦醫,太醫,或者說當代名醫。

 不管是大夫,還是藥店,也不存在什麽暴利賺錢,因為他們服務的對象,主要還是一些窮苦的百姓。

 指望從百姓身上刮出很多油水來,顯然是不現實的,一些沒錢的,寧可就這麽拖著,也不會說花錢治病。

 什麽偶感風寒,那就自己扛著。

 吃飯都吃不起

 呢,還看啥子病哦。

 況且對於許多老人來說,一些普通的病症,都懂得幾個老方子。

 受了風寒,那就是一碗薑湯搞定,出身汗就好了,哪裡需要去看什麽大夫。

 食療在百姓這邊,才是很普遍的現象。

 而大夫這邊,面對的病症多是以疑難雜症為主。

 而調理身體,主要還是在於一些達官貴人,偶有什麽不舒服之類的,便就會請大夫來把脈看看。

 大夫這個行業,主要還是傳承。

 師傳徒,父傳子。

 自小就開始跟著把脈看病,抓藥開方。

 嚴謹且便是一輩子的活計。

 是以朱英把所有官員的醫藥全免,還真就是一個非常小的方面。

 其實這一條並非是針對朝廷官員的,主要是給地方官員。

 朝廷這邊,基本上有什麽傷痛病症的,宮裡頭的太醫,禦醫就給治了,費用也是宮裡頭也出了。

 幾位尚書還有翰林院的學士討論了半晌,最後是刑部尚書楊靖開口問道:

 「殿下,這按照官職的品級發放俸祿,可有些官員是實權,有些官員是虛職,也按照如此定奪嗎。」

 但凡是官,就有品級。

 不過這個品級也是五花八門的。

 像是翰林院的修撰,一些從官,還有副官等等,諸如此類的繁多。

 若是按照這般發放的話,就好像沒有了什麽區別。

 簡單來說,就是不同工卻同酬。

 那邊累死累活,手握大權,一個月是這麽多。

 這邊清水衙門,整天無所事事,一個月也是這麽多。

 如此看上去,好像就有些不公平了。

 朱英聞言解釋道:「楊尚書說得在理,不過這般核算下去,就顯得比較繁瑣了。」

 「這便是相當於要給每一個官職,都要重新去訂立一個俸祿的標準。」

 「是以在我和爺爺的商議中,決定把這塊的區分,體現在津貼方面。」

 「每個月會根據衙門負責事務的不同,總體成立一個數額的津貼,而後自上到下,分別按照官職品階發放。」

 「是以所處之位事務多一些的,自然津貼也就多一些,事少一點的,津貼也就少一些。」

 「這一塊是個重點,便正是需要幾位尚書,學士共同探討一下如何制定,往後變動的話,會根據每年的戶部賦稅營收的情況不同,也有所變化。」

 ….

 在場的俱是人精,聽到太孫殿下的這番話,如何不能理解這津貼的重要性。

 簡單點說,九品十八階梯的俸祿,便就是相當於一個基礎保障的待遇,而津貼的大小,才是官員區分的關鍵。

 這自然也是催動官員積極性的一方面。

 像是犯了過錯的官員,自然津貼和獎賞就被全部取消了,只能有基礎的保障。

 反過來說,若是政績到位的,津貼自然就會更高,其他的獎賞也會更多。

 「太孫殿下果然高明。」

 刑部尚書楊靖誇讚道。

 顯然太孫殿下這邊,把很多細節都已經敲定了。

 隨著討論的繼續,很多問題在朱英的解釋下也越發的清晰起來。

 不說詳細到每一個官員,但是大致的情況基本上都已經開始定奪下來。

 具體俸祿改革,尤其是福利待遇這方面,自然不可能說一揮而就,也需要一個過程的醞釀。

 包括衙門這邊夥房的搭建,廚師的招聘,也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但是這大致的綱要,就要今天必須敲定

 下來,明日早朝,便就得開始公布。

 下個月十五號,就要實行發放了。

 次日早朝的時候,京師這邊的印刷坊,已經連夜將官員俸祿制度的詳細,印刷了上千份。

 到了朝會上開始文武官員人手發放一份。

 看到這紙上自己對應的俸祿,所有的文武官員高興得像一個小孩子般痛哭流涕。

 更是許多官員跪地磕首,感謝陛下和太孫殿下的恩德。

 在奉天殿裡當官,真的是太難了。

 處於陛下的眼皮子底下,錦衣衛的監察中,想要稍微貪一點,那都是極為艱難的事情。

 也就是說現在奉天殿的官員,不說全部吧,九成都屬於清官的行列。

 不是清官,也在這裡待不了多長的時間,就得橫著被送回家。

 反倒是地方上的官員監察力度沒這麽大,不貪銀子貪點吃食問題是不算大的。

 這不是還有個詞,叫孝敬嗎。

 百姓,商人,‘自發,送點吃食,也談不上貪汙受賄不是。

 有關官員俸祿改革的具體條例,在第二天的時候,就登上了京師邸報了。

 對於百姓來說,也算是一個很好的談資。

 「這官員的俸祿也不算高啊,從九品的官每月才五貫鈔,這在京師裡找份活乾,稍微賣點力氣的,也都差不多了,看來這官老爺也不好當啊。」

 有漢子聽完說書後,不由開口說道。

 不過立馬就遭到了旁人的教育。

 「這可是朝堂發放的俸祿,能跟賣力氣的相比嗎,再者你沒聽著說嗎,衙門裡可是管一日三餐,三餐呐,據說若是因事加班,還有宵夜享用。」

 「這衙門裡的飯食,你當是跟咱們吃的一樣嘛,就那點錢財,也不知能吃多少餐便也就沒了。」

 那漢子聽完這話,完全沒有理會其中的挖苦之意,反倒是憧憬的說道:「這衙門裡的飯,指不定每餐都有葷腥,三餐還能有夜宵,當官是真的好。」

 ….

 「指不定還能管飽呢。」

 聽著這話,周邊的也跟著笑了起來,同時流出羨慕的神色。

 正巧在這個時候,說書先生講述著,關於衙門津貼的事情。

 不僅是吃飯問題,還有各項補貼,福利贈送,簡直讓人平白要羨慕幾分。

 羨慕歸羨慕,但在老百姓來看,這也是官老爺們正常的需要的,倒是生不出什麽妒忌之心。

 能夠當官老爺的,哪個不是飽讀詩書,才學深厚。

 比自己這些老百姓活得舒坦些,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對於很多從商的來說,聽到說書先生的講述後,反而生出了一股自高感。

 大明的興商之策,讓許多投身進去的,哪怕是大字不識,今年也都是賺得盆滿缽滿,一個月進帳十幾貫鈔,都算不得什麽掙大錢。

 賺上百貫鈔的,也是經常聽說。

 而他們,也是京師消費的主力軍。

 錢來得快,自然就沒那麽在乎,花了就花了,明日再賺便是。

 娛樂業在京師的發展,是越發火熱了。

 據不完全統計,單單是今年在京師新開的青樓,就已有數百之多。

 其中有路子的,還從遠洋之外,招來許多外族女子,憑的一股子獵奇獵豔,生意極為紅火。

 諸多青樓也是有所有樣。

 若是在這個時候的大明,在青樓見著什麽黃頭髮,藍眼睛的外族女子,不要驚奇,實在是太多了。

 【講真,最近一直用@

 oyuedu安卓蘋果均可。】

 有需求就有市場。

 海禁解開後,海貿變得更加的頻繁起來,京師的熱鬧,整潔,禮儀,文明,還有包攬著全世界的商品,讓所有來過的人,無一對此繁華不心生留戀。

 尤其是從戰爭之中,被大明的商人給買過來的外族女子,更是來到此地,根本就沒有走的意思了。

 不過現在大明的律法,尤其是在戶籍上面,只針對於大明國人,其他的想要加入大明戶籍,尤其是京師南京這邊的,就比較麻煩了。

 女子還好一點,便是能夠找個京師戶籍,哪怕是大明戶籍的嫁了,便就可落戶大明。

 男子就麻煩一點,若是沒有貢獻,或者有技藝才能的,戶部下設的部門,是不會給其落籍的。

 而非大明戶籍之人,在許多律法層面,沒有享受的保護。

 雖說沒有明文規定,非大明戶籍就要低人一等,但現實的情況就是低人一等。

 比如有戶籍和沒戶籍的爭執見官,就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在一些桉件上有所袒護,是極為常見的現象。

 對於這些,朱英也有所了解,知道有些許不公,但並沒有去改變的意思。

 為什麽要改變,區別對待,挺好的。

 便就是這樣,才能讓其他外族外國之人,心向文明,心向大明。

 ….

 從深層次來說,大明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這裡沒有漢人,蒙古人等等的區分。

 只有大明人和非大明人的兩種概念。

 吸納更多優秀的人才,人口,這也是朱英要進行的一個方式。

 區別,不公正的對待,往往會讓更多人對於大明更加向往。

 用朱元章的話來說,咱大明的百姓還管不過來呢,哪裡有時間去管這些外族之人。

 在官員制度這邊敲定之後,朱英便在此出宮,開始商定關於工人工會的事情了。

 工人工會,在如今的大明是很有實行的必要。

 因為工業的發展的基石,就是工人群體。

 普通的勞工是工人,有技術的工匠,也是工人,甚至是大夫等人,都屬於百工的行列。

 很多創造,科研的發展,最早哪有什麽科學家的存在。

 便就是工人在推動。

 具體點來說,便就是技術工種。

 這些經常在一線工廠裡乾活的人,往往會蹦出幾個腦袋靈活者,他們發展出更為快捷,便利的施工方式。

 有著豐富的實際經驗的他們,從某個角度上來說,便就屬於近現代科學家的雛形。

 只是因為讀書少,所以不能形成更為系統的理論方式。

 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是需要大量的先輩獨自摸索。

 朱英雖然有著前世的經驗,可他並非是什麽百科全書,對於很多事情,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大的方向清楚,但是小的方向,那就一竅不通了。

 只是不管如何,先保障工人的利益,至少不會平白受到別人的剝削才是關鍵。

 出宮之後的朱英,便開始微服私訪所有的工廠了。

 不僅僅是民間的工廠,包括自己群英商會下的廠子,也是要走訪的。

 自從上次刺殺的事情過去後,朱元章對於大孫的個人武力,就有了一個很是充分的了解。

 所以對於大孫的出宮探訪也很是放心。

 不過自然還是要有隨身侍衛陪同,便是玄甲衛,也會在朱英出宮的時候,開始進行外出演練。

 這邊是有什麽情況的時候,只須朱英身邊的

 侍衛,向天放上一信號火藥,便就立即行動,即刻護衛太孫殿下的安危。

 在如今的大明,是嚴禁火器私自民用的,這也是朱英在發展火藥司的時候定下的規矩。

 但凡有私藏火器者,一律嚴懲不貸,大額罰金,沒收火器。

 若有憑借火器傷人者,視情節嚴重程度,處以十五年往上勞役,或流放,死刑。

 不過對於海貿的商人,出國在外,享有特殊的優待。

 畢竟大明之外,盡皆屬於蠻夷之地,為保護大明百姓在外之安危,得通行出大明疆域者,可按照人數在沿海火藥司,租借一定數目的火器。

 這個火器的租借,是需要還的,若丟失達三次者,則終身取消租借權,這也是為了不讓火器大規模的流失,別人做起火器生意來。

 現階段的火器工匠,都是牢牢的掌控在朝廷手中,即便是一些分部,多數沒有完整的工藝傳承,只能做一些安裝的分配工作,核心技藝自然只能在京師完成。

 朱英去探查工廠,自然不可能說是普通人,哪怕是連門都進不去。

 自然也不能以太孫殿下的身份,那肯定什麽都看不到。

 工廠目前還是隸屬於工部管轄,下屬新設工監司,便就是為單獨管轄民間工廠。

 理論上來說,便是群英商會下面的工廠,也在其掌控范圍內。

 朱英則是以工監司官員的身份,開始對於各路工廠具體情況的探查。

 和隨身的侍衛,自然就是辦成隨從之類的。

 雖然年紀有些輕,但目前的官府中,一些勳貴子嗣上任,也屬於極為正常的現象。

 走訪探查是一個很麻煩過程,哪怕是京師周邊,也不是說兩三天內就能完成,這一查,便就是半個月的時日。

 大明皇長孫!.

 執筆見春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