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是趙括,人在長平》第392章 3軍鏖戰上蔡軍,東西偏師續告捷
,我是趙括,人在長平

一日的戰鬥很快在夕陽下結束。

算算戰果,趙軍傷亡接近兩萬,而秦軍的傷亡只有一萬多,這與前一日的戰果幾乎是掉了個個兒。

秦、楚兩王表示很滿意,就該這樣打才對!

李牧雖然不太滿意拋石車的戰果,但能夠在聯軍加強戰力的情況下僅僅靠著屯田兵就跟聯軍打個有來有回,還鍛煉到了隊伍,總體來說李牧還是很滿意的。

當然蒙驁也算是滿意的,畢竟一方面自己加強的兵力後便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無疑確認了戰事確實在自己的掌控范圍內,而自己又憑借著優秀的微操成功躲過了趙軍拋石車的變陣,更說明了自己和聯軍有足夠的的能力克制諸對面的趙軍。

於是一場幾乎是平局的戰鬥卻令各方都十分的滿意,當然,除了犧牲和負傷的士卒們。

趙軍營地裡,李牧領著趙王括的使者穿梭在傷兵營中,輕傷的敷上藥膏,重傷的被一輛輛馬車接送到安陵,再轉運到河內,在那裡,有著最好的醫師和藥草。

就連屍首,趙軍也沒有就地掩埋,而是用馬車接回故土進行掩埋,而隨著屍體一起運回的還有即時下發的軍餉與賞賜。

就這樣,一輛輛馬車往返穿梭於營帳之間,即便到了後半夜,馬車仍是絡繹不絕,而趙軍的士卒就在這滾滾的車輪聲中休息著,睡得無比的香甜而安心。還有什麽比“傷有治,死有葬,功有賞”更令士卒安心的嗎?

聯軍營地裡,蒙驁好容易挨過兩王的問詢,隨即扎入了匠作營中,秦弩的修複和製作至關重要,沒有了它,聯軍將失去唯一長於趙軍之處。在叮叮當當的鐵錘敲擊聲中,聯軍又是一夜的備戰。

太陽照樣升起,而兩軍的戰鬥也隨之繼續。

而在接下來的幾日裡,李牧這邊間漸漸將手中的甲種軍主力慢慢換上,準備衝著秦國的弱點處給狠狠來上一下;

而蒙驁又將前線的秦軍精銳慢慢抽離出來,一方面減輕自身損失,一方面也為中期的爆發做好準備。

再加上兩軍士氣的逐漸變換,兩軍的戰損比再度偏移,但雙方似乎都能接受,只有秦楚兩王不斷地催促著蒙驁發力進軍。

但無論兩王如何的急,蒙驁在司馬錯的支持下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而兩王的指令也都被蒙驁陽奉陰違地婉拒了。

日子就這樣一日日的過著,戰鬥也在日複一日中重複著簡單的對抗。

太陽升起,列陣出戰;

太陽下山,歸營備戰。

公元前249年,趙、秦、楚三國終日大戰於上蔡之地,至晚方休,只是史書上短短的一句話,可又有幾人知曉那話竟是用活人的鮮血寫成。

而大戰過後,雙方都會拖回各自軍士的屍體,一夜秋雨過後,又是一片靜謐的景色。只有那被鮮血浸染成紅色的土地和空中不時盤旋而過的禿鷲,無聲地訴說著戰事的慘烈。

戰事的轉折發生在第十一日,夜間,軍需向蒙驁匯報:床弩經過趙軍長期的破壞,雖經不斷搶修、重製,但終於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若是再不解決掉趙軍拋石車的威脅,恐怕三日之後,聯軍便再無床弩可用了!

而經過十日的試探,蒙驁也自認為已經將趙軍步卒的實力基本摸清,是時候讓騎兵們動一動了!

大戰第一十二日,聯軍出輕騎兵引火油並火箭毀趙軍拋石車,趙軍不察之下,拋石車為之毀壞泰半。隨即李牧令趙軍騎兵攔截,秦軍因帶火油火箭之故,兵器未能足備,為趙軍騎兵所破,損兵數千而退。

大戰第一十三日,

聯軍騎兵再出,趙李牧遂以騎兵對攻,聯軍不得進。而趙軍乃依拋石車之威,而收割聯軍之性命。如是者三,則聯軍雖有兵力之盛卻不得進,而趙軍困於兵力之短亦不得進,然勝利之天平漸往趙軍傾斜之勢,已不可擋矣。

然蒙驁似胸中自有丘壑,雖見敵我兵力差距不斷縮短,而勝勢已漸漸倒向對方,卻也不急不躁,似有翻盤之絕招。

越是如此,李牧倒有些拿不準主意,甚至有些心慌了——沒有什麽比未知更值得恐懼了。好在,李牧看不懂,但不代表趙括看不懂。即便趙括看不懂,也會想方設法的弄懂,畢竟秦王身邊有著細作,而趙括自己身上還有著掛——戰場模擬。

隨即一封戰報便被快馬送到了後方趙括的手中。

趙括看著李牧傳來的戰報,也很是認同李牧的想法:畢竟對面實在不該這麽澹定,如此生死攸關之戰,不可能、也不應該存在放棄一說,唯一的解釋便是聯軍在準備大招。

至於大招,趙括結合秦軍營中送來的情報也已經猜了個七七八八,當然為了保證這至關重要的一戰不出現什麽紕漏,趙括大手一揮,十萬功勳換取了的戰場模擬也再次印證了趙括的想法。

既然已經知道了對方的打算,那麽主動權便完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當即秘密來到前線軍營之中,親自布置最後的戰場——悄悄的,十數萬大軍在後方日夜倒班,熱火朝天地開始了“挖坑作業”。

正面戰場依舊呈現焦灼之勢,而在東面的小戰場上,田單率先帶來突破,八萬大軍連破楚國數城,進佔廣陵至昭關一線,成功切斷了吳地與楚國之間的聯系。

即便田單所部進展神速,但顯然,想要佔領吳越之地,切斷楚國的糧秣、軍械基地,還任重而道遠。而吳地通道的暫時失去,既無法令前線缺衣斷糧,也無法造成士氣的低落,可以說這一佔領,對楚國、對正面戰場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

按照一般的想法,應該將這八萬大軍集中道正面,對聯軍形成兵力的壓製,從而正面決勝才是最佳的選擇。雖然這八萬大軍中,多為乙種軍和丙種屯田兵,戰力微弱,即便加入正面戰場也不過是炮灰之屬而已。

而趙括之所以並沒有這麽做,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趙括如今想的已經不是一場戰爭的輸贏,而是統一戰爭的整體進程。

從全局來看,在楚國精銳盡出得情況下,奪取吳越之地,是最佳的時機。

而一旦楚國大軍回轉,勢必重新躲入吳越山林之中,到那時,趙國必將陷入長久的圍困之戰,不僅將大大拖延統一的進程,更會大大損耗國力。

所以,將八萬大軍灑在東山郡,進攻楚國雖然有一時之不利,卻是盡快結束紛繁戰爭的最好選擇。當然,這一決策也是在趙括對正面戰場有著絕對的信心下才做出的。

東面田單所部按部就班繼續向東南推進,那邊河西之戰也接近了尾聲。

河東所部六萬大軍將秦軍部署在河西軍的軍隊牢牢鎖在大河防線,而從河內趕赴河西戰場的趙啟所部歸義胡騎,便如入無人之境,大搖大擺地穿插到大河防線的背後,隨即從正面的河東王檣所部大軍一道夾擊秦軍的大河防線。

雖然秦軍極力抵抗,然而一則兵力不足,更受到兩面夾擊,再苦苦堅持了十數日後,終為趙軍所破,一萬五千余秦軍僅有不過兩千人馬脫逃而出。

大河防線被破,然而為秦國經營經年的河西卻為就此降服,幾乎每至一城皆有所戰,趙軍想要全境佔領河西,只能一座一座城池地進攻。

好在秦王已經將河西的戰力幾乎全部調到了聯軍之中,唯一成建制的大河守軍在防線淪陷之後也奉命逃往函谷關,河西城池中的抵抗雖每城皆有,但更多的是當地的秦軍官員自發組織的,其組成也大多為吏員和百姓,其戰力可想而知。

在連克兩城過後,王檣與趙啟略略一商量,果斷進行分兵,王檣所部河東大軍裂為六組,每組以萬余人馬為限,並各取一道,攻城而去,而趙啟所部兩萬騎軍,則暫緩進攻義渠,作為預備隊隨時馳援前方攻城之人馬。

如此一來,攻城的速度一下子就起來了。

又過十數日,河西大地再無玄色秦旗,盡是火紅趙旗飄揚四方!

隨即,趙啟所部兩萬歸義胡騎再次出河西而往義渠而去,而王檣所部分作兩部,其中留下一萬人馬分駐各城,以配合邯鄲派來的官吏收束河西之地,余者約四萬人馬南下河西,直抵秦國函谷。

如今的函谷關,因為秦王抽調大軍而去的緣故,雖然大半月來,關內不斷征兵補充,可秦國的戰爭潛力已經在多年的鏖戰之中消耗得七七八八,即便秦國將征兵的年紀下放到了一十四歲也未能補充到多少兵員。即便加上自大河防線撤退的兩千秦軍,駐守函谷的兵力也不過兩萬多人。

在這不到兩萬人的大軍中,絕大部分都是新征的士卒,甚至其中不少還是只有十四、五歲的少年,不僅不識戰陣,甚至連氣力都有些缺乏。而這已經時秦國所能動用的全部了。

雖有兩萬之名,恐怕真正的戰力連七千趙軍都趕不上。

更為緊要的是,秦國在連年的征戰中,凋零的不僅僅是兵士,還有名將,所以函谷關中,既無足量之兵,更無能戰之將矣。

自大河防線被破、殘軍奔回函谷關以來,函谷關的守將幾乎一日一封求援信件地往秦王和上將軍蒙驁那邊送。

可是,無論秦王或是蒙驁,顯然面對此情景也是沒有任何辦法的。正面戰場本就落後,全然靠著兵力優勢強撐著,若是再分兵去就函谷關,恐怕正面就將陷入崩潰。

但,函谷關又是不得不救的。

秦王因此數次向蒙驁提出決戰的要求,又都被蒙驁給說服——簡單來說,就是時候不到!

萬般無奈之下,秦王與蒙驁最後一商量,兵是派不出了,將領倒還是可以想想辦法,而有了一位將領的統一指揮,相信憑借著函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形,至少堅持到正面戰鬥結束,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隨即,秦王便下令:任命司馬錯為函谷守將,前去救援函谷關。

司馬錯接過王命和軍報,很快明白,只有自己前去函谷關才有可能為秦國的正面戰場拖延出足夠的時間,因為只有他這樣級別的老將到了函谷,才能安撫住那邊將士躁動的心緒,才能將士氣籠絡起來,繼續堅守函谷關。

當即司馬錯沒有任何的猶豫,只是向秦王提出帶著自己的一千親兵同往。對於這樣的要求,秦王自然不會拒絕。隨即,司馬錯便與麾下的親軍一同踏上了“保衛函谷”的征途。

甚至司馬錯都沒有問一句自己要守多久。

“能守多久守多久,要想關破,除非我死!”這是司馬錯給秦王和蒙驁留下的軍令狀。

或許這就是老將軍的覺悟吧!

但這樣的覺悟卻無形中給了蒙驁不少的壓力,他知道,所有的人都在為他的最終計劃服務,秦王、楚王、司馬錯......有一個算一個,都把最後的希望壓在了自己的身上。

“必須要加快速度了!”蒙驁暗自警醒道。

隨即,戰場之上,聯軍的攻勢越來越猛了,而在聯軍如同狂風暴雨下的攻勢下,趙軍的陣線竟然漸漸地出現了一絲絲的動搖,當又很快被李牧高朝的指揮能力給掩蓋。

大戰仍在繼續,戰至二十一日,兩軍皆已是傷亡慘重,趙軍損兵將近八萬余人,而聯軍也損兵十三萬有余。

因為戰兵的巨大損失,使得雙方維持原有的攻擊先和防守線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困難,既然打不了那麽廣,那就乾脆縮短一些。隨即,雙方都不約而同地縮短了戰鬥面的接觸長度,而這正是蒙驁苦苦等待著的時機。

正面戰場過於寬廣確實是蒙驁最為苦惱的問題,而他的底牌卻是需要在越密集,越窄小的戰鬥面上,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是時候了!”蒙驁默默告訴自己。

隨即,蒙驁快速來到後營帳中,親自傳令道:“重騎兵備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