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是趙括,人在長平》第378章 3萬大軍1朝喪,進展過快遇疑難
寒光一閃,冷冽的刀鋒再度輕易劃破溫熱的皮膚,熱烈的鮮血噴薄而出,生命的氣息也隨之消散,失去靈魂的軀殼頹然地倒下,又被無數無情的鐵蹄徹底踏碎、直到與混雜著鮮血的泥土混為一物。

倏忽之間,一條條生命在趙軍騎兵的長刀之下靜靜流逝,甚至來不及高聲地慘叫一聲!根本來不及做出任何的反擊,城門洞中,手無寸鐵的魏軍士卒很快被趙軍騎兵屠戮一空。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趙軍騎兵進入門洞,即便後續趕來的魏軍士卒也抵擋不住趙軍騎兵的兵鋒。

原本就要閉攏的城門隨即大開。

而幾乎同時,城樓外百步開外,已經出現了趙軍主力的身影,那是解決掉城外魏軍騎兵後的趙軍羽林衛,正浩浩蕩蕩地向著城樓開進。

至於陷陣營,早在城中大軍被調出來時便已經停止了對魏軍營寨的進攻,轉而對魏軍營寨進行圍困。

可惜的是,魏軍外寨的將軍見著自家的騎兵被圍,卻絲毫沒有想要出營想救的意思,這就令準備了許久的陷陣營很是鬱悶——說好的乘虛而入,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呢!

沒辦法,既然外寨選擇龜縮,那就等拿下城池再來處理吧!

百步的距離,對於羽林衛的騎兵而言,不過是幾個呼吸的時間而已,噠噠的馬蹄很快響徹在小城的南北街道。

眼見著城池告破,魏軍的主將在沒有當日阻擊趙軍時候的信心。

看著一個個凶神惡煞的趙軍騎兵和他們手中明晃晃的刀刃,想著家中的老母、幼兒,當啷一聲,手中寶劍不由自主地“滑落”在地。

緊接著又是“當啷、當啷”的幾聲脆響,身邊親兵也隨即放下了武器。

......

公元前249年,秦發大兵攻楚,楚以美女、城池為憑,求救於趙。

趙王括遂以上將軍李牧為將,欲出兵周邑而攻函谷,迫使秦軍退兵。

秦王大駭,遂以金玉賄於魏臣龍陽君,時信陵君已入秦,龍陽君者因魏王之寵信(幸?)獨霸朝綱,遂語魏王曰:“趙王何其無禮焉,欲出周邑而不與我王商議,宜聚邊境之兵,以挫其銳氣,以彰吾之武功也。”

或曰:“不宜因此小事而得罪與趙,且讓路也!”

龍陽君怒曰:“我大魏十數萬子弟性命,方得此尺寸之地,豈能說讓便讓哉?!且我聚兵於一城,並與趙國何乾,若其悍然攻城,則師出無名也。”

魏王以為然,遂命之周邑之軍,聚邊城而守之,命曰:“趙國無禮而過境,守之十日以挫其銳氣,後徐徐退開可也。”

此令出,有識之士皆謂之昏也。

王命既下,魏軍遂聚也。其將,曰魏?者,乃當年信陵君之麾下,曾參與軹城之戰而僥幸脫逃者也,因其“功”,遂以將許之。其人也,與軹城之戰感觸頗深也。

既將兵而守城,魏?遂以軹城戰中趙國田單之陣勢,布“犄角之陣”而守也。

時,趙王括之心腹,趙啟者選為大軍之先鋒,統羽林、陷陣諸軍計三萬人馬,戰力謂之趙軍之冠。啟見魏軍之陣,謂之曰:“此東施效顰也!無需大軍至,本將即破之!”

遂以陷陣營之一部佯攻魏軍外寨,另以羽林衛之騎兵埋伏大軍兩側,隻待城中魏軍出,即可左右同出而夾擊之。

魏軍外寨之軍受陷陣營之進攻,僅盞茶功夫,即失拒鹿角之地,遂引燃狼煙,邀城中魏軍助陣。

魏?不察趙軍至陰謀,遂依計而行,令麾下騎將帥五千精騎出城夾擊趙軍。

魏騎既出,趙軍遂動,陷陣營止步而退作圍困狀,

左右羽林飛騎而出,分東西而包圍魏軍騎兵,並已盾陣迎魏騎之擊。初,魏軍不察,已而冒箭雨而至趙軍陣前,終見明晃之盾陣列於面前,枝枝長矛穿插其中,若山中刺蝟之狀,幾無可下口也。

魏之騎乃將趙軍早有準備,而以己之力強攻必敗,遂引軍向東,欲從東面突圍而去也。(後軍變前軍會損失調馬速,更逃不掉。)

然為時已晚矣。

趙之羽林飛騎兵早已迂回包抄而來。

眼見大軍突圍無望,魏之騎將遂率麾下親兵突圍往城中而去,趙啟遂命麾下親兵追擊而去,因趙騎馬快,繼而於城門之前斬魏國騎將,並佔其城門。

後續兵既至,城遂破,魏?乃降。

魏?既降,趙啟遣之說於城外之寨,未幾,率外寨一萬五千人馬歸降與趙。

至此,趙軍入周邑之第一戰,以趙之全勝而告終,損兵不過數百,而得降卒約兩萬八千余人。

趙啟遂留置千人看管降卒並邊城之地,余者繼續前進,為先鋒諸事。

而隨之邊城魏軍之大敗,無魏兵駐守之周邑城池,雖不知前方戰況,卻也望之趙軍旗幟而紛紛乞降,趙啟兵不血刃而佔十數城,直至洛都之外,遇秦兵斥候。

啟不敢自專,遂引兵築寨,等候後續大軍趕到。

未幾日,趙上將軍李牧率主力大軍約七萬人馬抵達洛都營寨。而因為推進速度過快,魏軍又幾乎被全部包圓,原本的進兵計劃顯然已經趕不上變化。

故此,一場對於接下來大軍行止的爭辯隨即在中軍帳中展開。

初秋的夜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和煦的秋風更似要將所有的煩惱吹散,但可惜的是微弱的秋風並吹不盡厚重的中軍帳中,而中軍帳中的氣氛也顯得頗為詭異。

“上將軍,末將還是以為當以既定之策,先下大梁(魏國都城),再攻擊新鄭(韓國都城),徐徐滅之兩國,可也!”任武指著桌上輿圖緩緩說道:“如此循序漸進,當無有失也!此戰雖速與預期,然戰事卻無太大之變化,不宜操之過急也!”

聞言,一旁的趙啟頓時就不樂意了,自己好容易打了個打勝仗,什麽叫做:雖速卻無甚多變化?!

“將軍此言差矣。”趙啟當即指著輿圖上的一點,插言道:“我軍本應在桓雍城成皋附近即行分兵之舉,如此距離魏之大梁不過兩日之途,若輕騎而進,一日可抵,而距韓之新鄭,卻又五日之期,故此有先下大梁再滅新鄭之策也。”

“而如今,因進展之速,我先鋒大軍已至洛陽,主力也已行至成皋附近,此時若再行故策,則失之靈活矣。”說著,趙啟在輿圖之上稍稍畫了兩條弧線,繼續說道:“此為進攻大梁之路線,繞市丘而走中陽,經啟封而至大梁,行程約三日也;此為去往新鄭之途,過浮戲山經新城而抵鄭也,其路也為三日。”

“若是兩地齊攻,定能收奇襲之效,反之,若是先攻大梁,即或一舉而下,路途之四五日,足夠韓國布防矣,如此大好機會便當喪失,豈不可惜?”趙啟顯然有些急了,一股腦兒地將自己的想法全都托盤而出。

“趙將軍可知驕兵必敗之言哉?!”任武也毫不示弱地反擊道:“今魏國雖敗,然據情報,其國中尚有帶甲之士七萬許,韓國之中亦由大軍七萬。而無論大梁或是新鄭,皆為一國之都,易守難攻可想而知矣。”

說著,任武拿過一旁的三個茶盞,在輿圖之上擺了開來,說道:“我軍如今總兵力不過三十萬,其中十萬,需以瞞住前方之秦軍,故可供之進攻之卒僅二十萬,若是再度分兵,則沒城只有十萬,如何能輕易破城焉?”

“將軍謬矣!”趙啟再度反駁道:“韓、魏國內雖皆有七萬大軍,然卻非皆屯於國都之內也,若魏之上蔡(臨楚重鎮)、陶地(臨趙之鎮)、韓之汝南(南面重鎮)皆有重兵也,其國都之內至多不過五萬人馬,以我軍之精銳,倍於其軍之兵力,加之偷襲之效,破之不難也!一旦都城被破,則兩國盡降,而我軍之戰略目標已達,可立於不敗之地也。”

任武聞言還是搖頭,說道:“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如今若隻以倍之軍而兀自強攻之,必背兵法而致敗績也。”

“任將軍,戰而能勝者,可也!何談兵法哉?若依兵法,末將前日之攻城豈非錯漏,若兵法只是點算人數,又何須吾等將軍施為哉?”趙啟頗為不爽地說道,趙啟雖蒙趙王括至拔擢點撥,日裡也看了些兵法,但大頭兵出身的他最看不慣的就是別人掉書袋了。

任武自知失言,當即對著趙啟一禮,以示歉意,但該爭辯的還是要爭要辯:“吾之言也,隻為我軍最大之勝率也,若以二十萬大軍共擊大梁,再攻新鄭,則無往而不利也。若以十萬之軍攻之,恐更遷延日久,以至於秦軍發現也。”

“君為其勝率,本將亦為之勝率也!君之勝率乃一城一池之勝率,本將所為之勝率,乃此戰役之勝率也!若得速破兩國都城,則我軍盡立於不敗之地矣!”趙啟繼續回懟道。

“一城不勝,何以勝之戰役;一城不得,何以得之天下?”任武繼續反駁道:“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也!得之大梁,我軍亦可立於不敗之地也!”

趙啟還待再論,卻被一旁久未說話的李牧給攔住了。

“邊城一戰,可有魏軍或是百姓脫逃?”李牧沒有加入兩人的戰團,反而對著趙啟提出一個怪異的問題。

趙啟微微一愣,隨即努力回想一番:出城之軍要麽被自己的騎軍給圍困住,隨即投降;脫離大軍而去的騎兵將領和他的親兵們也都死於自己的親兵手下;入城之後,大軍迅速地控制了四門,無有人員走脫;外寨由陷陣營一直看管著,更沒有一直蟲子能夠脫逃。全軍投降後,自己又命人將四門封閉不許進出。所以,答案很明顯了。

當即,趙啟微微一禮答道:“稟將軍,自俘虜接收前,應該無有脫逃者也,無論是軍士或是百姓!”

李牧滿意的點點頭,隨即看向了一旁的鄭新。因為鄭新是負責收納這些俘虜的。

深知自己能力不足,原本隻準備當個啞巴,不參與軍事決策的鄭新聞言卻也不得不開口,當即稍稍整理了下語言,回道:“稟上將軍,未免暴露大軍行止及數量,故邊城至魏軍盡數仍囚於邊城之中,日夜點名而應,當無有脫逃者。”

李牧聞言,當即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又拿開了任武放在輿圖上的三隻杯子,將自己的鉛筆的桌子上緩緩模畫著什麽。

良久,李牧終究抬起來頭,對著在場諸人說道:“吾意已決,兵貴神速,三十萬大軍兵分三路而攻之。”

聞言,任武心中一驚,但主將話已開口那便已是軍令,當即任武不再言語,安心聽令,這便是一個優秀將領該有的素養——令前怎麽討論都可以,令後果斷服從。

“趙啟將軍!”李牧點將道。

“末將在!”趙啟雙手抱拳應諾道。

“率本部兵馬並守卒、屯田兵七萬,共計十萬人馬,留駐洛陽,徐徐向前推進,記住,無論秦軍如何退卻,我軍之追擊一日不可過二十裡!”李牧下令道。

趙啟聞言微微一愣,限制追擊倒是容易理解,畢竟大軍都去攻打韓、魏了,作為佯動兵團自然要小心一些,慢一些。可是,不應該讓自己去攻打大梁或是新鄭嗎,怎麽換自己在洛陽?

雖有不解,但幾乎瞬間,趙啟便調整好心態,雙手抱拳應諾道:“末將領命!”

之所以李牧安排趙啟留守佯動兵團,倒不全是因為趙啟已經立下功勳,更多的是趙啟已經打出了名頭,而他那個大塊頭,若是憑空消失在大軍之中,很容易惹來秦軍將領不必要的瞎想。

所以,為了盡可能地迷惑逐秦軍,李牧也只能委屈趙啟了。

“任武將軍!”李牧繼續點將道。

“末將在!”任武也立即應諾道。

“令汝率麾下等軍,共計一十五萬人馬,前出韓國新鄭,務必於最短之時間,拿下新鄭,迫降韓國!余者隨我本將而下大梁。”李牧下令道。

“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