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是趙括,人在長平》第344章 趙軍北進燕國亂
沒錯,秦國打不了了!

 雖然作為戰勝國,秦軍的兵力損失並不算大,但錢糧卻是耗費了不少!

 更要命的是,秦軍大戰已久,急需修整:楚地對峙一月,隨即大軍為破韓軍,急行軍千裡北上,又再試探性攻擊韓國城池,隨後又經關中回返楚地。

 若是要戰,大軍又需從楚地趕來。一來一去,秦兵再強,也真戰不動了!

 更何況,如今秦王好不容易借著大敗韓、楚兩國的勝利坐穩了王位,內部雖然暫時安穩,但若是秦王此時對趙宣戰,不說會不會敗在趙括這個公認的第一戰將手中,便是戰事稍稍遷延,秦國之內必將橫生禍亂!

 秦人好戰不假,但絕不是盲目地好戰!但秦人好的是勝戰,是勝戰後帶來的戰爭福利!而不是失敗的戰爭,以及無效的戰爭!

 所以,秦國想管、願管但現在沒法管。要是燕國能夠堅持個一年半載,秦國倒是能夠出手相助,只是沒有外援的情況下,燕國能堅持得了嗎?!

 至於最後的齊國,若是敢出兵援助燕國,這正是趙括求之不得的,趁著各國都騰不出手的時機,趙括很是不介意趁機在燕地殲滅齊軍主力,甚至於一舉攻滅齊國!

 當然,大概率的情況下齊國應該也是作壁上觀,能口頭上聲援燕國就已經算是很給力了。當然,這樣的聲援也將成為未來趙國攻齊的借口之一。

 總之,五國之間,兩個不想幫,一個不能幫,一個想幫但沒法幫,唯一一個可能幫的,趙括甚至希望它來幫!

 可以說,因為秦王的突然離世,繼而由韓、楚挑起的這場戰爭,雖然未對戰國形勢產生巨大的變化,但無形間消耗了諸國短期的戰爭,從而為趙國的外擴之路,形成了極其良好的外部形勢!

 外部形勢如此,就連趙國內部也是如此。

 因為秦國的情報實在太過突兀,導致趙括誤以為秦國經過兩年的修整,又要來搞事情了,所以一通王命下去,邯鄲的羽林衛、陷陣營,上黨的長平軍都積極備戰了起來。

 又逢三年之期將至,李牧也在代地做好了滅胡的準備,代地軍和歸義軍也是一級戰備,只等趙括的一聲令下就要出代地而北,乾淨、徹底地將胡人消滅之。

 可是隨後的事情實在出乎了趙括的預料,

沒想到秦國這次是真沒有搞事情,搞事情的卻變成了韓、楚兩國,甚至還想拉著趙國一起。

 那趙括能答應嗎?坐山觀虎鬥才是最佳的選擇!

 要是戰事發生了小概率的事件,韓、楚真的贏了,自己已經做好準備的長平軍、羽林衛等部也可以出河東而直取河西。

 要是戰事按照正常發展,則韓、楚必輸無疑,趙國不僅能賣秦國個好,也有了極佳的外擴的時機。

 而事實果然讚找趙括的預料那般,外部條件極其成熟,而且內部的精銳部隊也都做好了熱身的準備,這時候要是還按照原先的五年計劃,執行滅胡計劃,那就有點兒對不起秦王的死了!隨即,趙括大筆一揮,改滅胡之戰為滅燕之戰。

 王命曰:

 “燕國無道,當伐之!

 令燕平君廉頗為主將,代地都督李牧為副將,北郡都李義為先鋒,率代地軍、羽林衛、陷陣營及長平軍一部,並平北軍及北郡所部,共計八萬人馬,以伐燕國。

 務使滅其社稷,獲其宗廟,而遷其重器是也!”

 隨即,廉頗率中央集團軍,自邯鄲而北上,李牧率代地而出,一萬長平軍也被田單秘密地用屯田兵替換了出來,加入了北上的陣營。

 盡管,趙括預料各國都不會有太大的反應,畢竟前兩年才滅過一個周朝,如今再每一個燕國,好像也沒多大的事兒!

 但趙括還是決定對各國進行戰術欺騙。

 於是,幾乎在使者出發調停秦韓之戰的同時,大軍便已經紛紛出發,而諸國的注意力卻則被談判給牢牢吸引。

 雖然談判結束得並不算慢,但等到了調停結束,趙國的三路大軍也早已在燕地薊城成功會師。緊接著,幾乎是邯鄲的趙括召見各國使者,宣布對燕作戰的同時,八萬大軍已經在廉頗和李牧的率領下,如餓虎撲食一般攻入了燕國境內。

 戰鬥來得很快,讓燕國的君臣們幾乎猝不及防!

 另一方面,燕王自打從薊城逃出之後,便也熄了複興之念,整日裡便是飲酒作樂,不問朝事。可是,不論飲酒也好,還是作樂也罷,需要的都是大把大把的金錢啊!

 更何況,燕北之地並無行宮,一兩日尚好,便當是體驗生活了額,可若長期駐守,恐怕一直養尊處優的燕王,恐怕是絕難以忍受,於是宮殿的建設也就在規劃之內。

 只是一邊是日益萎縮的地盤,另一邊是燕王及文武眾臣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除了收稅,收重稅,不斷的壓榨百姓,以相國栗腹為首的燕國朝廷,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

 然而百姓心中是有杆稱的,他們會用眼睛去看,會拿耳朵去聽,尤其他們不少在趙國統治下的北郡還有親戚。一面是趙國的新政讓他們的親戚吃飽穿暖,一面是燕國君臣無休止的壓榨,即便再愛國之人,也不免產生動搖。

 於是,一日之內,趙國大軍便下三城;

 不少地方甚至聞風而降!什麽是聞風而降?就是趙國大軍尚未到,百姓便綁著魚肉他們的燕國官吏到城門迎接!甚至將城樓上的燕國旗幟都給換成了趙國的紅色軍旗!

 當然,其中也少不了早已侵入到燕國各城池中的羽林親衛和暗衛們的功勞。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盡在趙國!

 不過五日時間,趙國大軍便已經推進到了如今燕國的國都——無憂城城下!

 看著手中羽林親衛們發自燕國各地的情報,廉頗不禁歎息道:“此戰真乃生平最為輕松一戰,上兵伐謀,攻心為上,古人誠不欺我也!”

 “百姓苦燕久矣!吾等皆是順天意而為也!”李牧也在一旁感歎道:“有我王之運籌帷幄,吾等可無憂矣!”

 也怪不得李牧的感歎,實在是這幾日贏得太輕松了,除了邊境上的一座幾乎成了堡壘一般的城池,一路過來幾乎就在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就連那個堡壘,自己也就是用投石車轟了小半天,裡頭的人便乖乖出來投降了。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燕國城池在羽林親衛和暗衛的帶領下“棄暗投明”,李牧終於發現:原來在不經意間,王上已經把路給鋪好,原以為還會有一場硬仗,畢竟燕趙苦寒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即便燕國終究要亡與自己之手,卻沒想到得來如此容易。

 當然,作為國都的無憂城,顯然並沒有想要投降的意思。

 廉頗卻也不急!無憂城不同於薊城,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城池而已,甚至在燕國薊城被佔領前,都算不得燕國的大城市。

 即便成了燕國的國都之後,雖然經過了燕國朝廷的一頓加強,卻也因為種種原因,最後演變成了稍稍整頓,最終呈現的就是:城也不大,牆也不高,是壑也不深。

 但終歸還算是塊骨頭。

 廉頗決定將這塊骨頭留著,一來可以留著慢慢啃,二來可以以此來吸引各路援軍,進而在燕地這關闊的大草原上乾他一下子!

 隨即代地軍一部萬人,並長平軍所部一萬人馬,兵分兩路,繞過無憂城,佔領燕國的其他城池和要道。

 之所以敢於果斷分兵,一是燕軍的羸弱,讓廉頗很放心,二是因為趙括打的時間差,即便他講燕地掃蕩一遍,其余國家也剛剛知曉,若此時有其他國家出兵的消息,自己再行歸來抱團也還是來得及的。

 果然,事情不出廉頗所料。

 不過十余日,王檣便帶著兩萬大軍將燕國除了無憂城外的城市都給吞下了!而至此時,也不過收到了由趙王括轉發的來自秦國和齊國的“嚴正抗議”而已!

 廉頗知道,是時候了!

 隨即擺在城外許久未曾立功的投石車,被重新布置,無數刻著勸降文書的竹簡被投石車拋入了無憂城中。

 顯然廉頗是打算將攻心之策運用到底了!

 而隨著燕國近乎全境的淪陷,原本就焦躁不安的無憂城百姓們,變得越發的人心惶惶。而燕國的君臣們都把最後的希望放在了諸國的調停之上!

 “當年之齊國,獨霸於西方,何其強大也,只因為滅了一個弱宋,便遭五國共伐之,險些因此而滅國!”相國栗腹勸說燕王道:“今趙國無故而伐我,更欲謀我社稷,此諸國所不能容也!”

 “只需我等緊守城池,待各國之援兵齊至,便可絕地反擊,便是光複舊都,還於薊城,亦未可知也!”栗腹繼續給燕國的眾文武大臣們打著氣。

 要說栗腹的想法倒也沒有什麽大錯,錯的只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實際上兩年前周朝的滅亡已經宣告了戰國進入了最後的時期——大一統的時期。

 地處諸國中央,並有大義之名的周朝被滅尚且無聲無息,無一國指責於秦,況地處蠻荒北疆,幾乎被中原諸國排斥在外的燕國乎?

 更何況,秦、韓、楚三國剛剛進行了一場大戰!

 用腳後跟想也知道,並不會有國家會冒著得罪趙國的風險,來救援一個根本沒有任何意義與作用的燕國!

 當然,明白這個道理的燕國大臣並不是沒有,但這樣的聲音很快被壓製,進而消失不見。

 燕國朝野上下對現狀的視而不見,其中固然有栗腹身為相國的“權威”所致,當然也有保存最後一起希望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人們在困境中,尤其是在近乎絕境之中,隻願意聽見自己願意聽的,有利於自己的消息。

 所謂自欺欺人,應該就是如是吧!

 當然,栗腹一番鼓舞人心的言語,倒也並非全然毫無意義,他的話語,至少給了深愛燕國的臣民們黑暗裡的一束光亮,雖然並不亮眼,但至少暫時穩住了岌岌可危的人心,也至少讓無憂城和燕國得以苟延殘喘一些時日。

 但,很可惜的是,這樣的一段自欺欺人般的安穩時間並不會太長,即便趙國的廉頗不攻,隨著各國使者的消息傳回,等待著心向燕國的臣民的,便是更深的深淵!

 而對於燕國而言,該派出的、能派出的使者早已撒出,可以說燕國所能做的,都已經做完了。而這樣苟延殘喘的日子對於燕國而言,除了煎熬與等待,根本毫無意義!

 尤其是那些明明知道諸國幾乎不可能出兵援助自己的所謂明眼人,很多時候,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怎麽好!

 雖然這樣的日子對於燕國和所謂“有識之士”而言並不好受,但對於相國栗腹和他麾下的一眾燕國大臣而言卻是難得的寶貴時間!

 無他,畢竟搬家需要時間,即便他們的大部分資產早已運往了齊國,但剩下的家財他們也不打算放棄,能拖一日,他們便多一日想辦法的時間。

 當然作為一國國相且手握薊城幾乎所有兵權的栗腹,自然不會如同他的手下那般的小家子氣。

 他在想的,乃是要趁著燕國還有一口氣,如何將燕國賣出個好價錢!

 沒錯,栗腹想的不是如何破敵,如何讓燕國躲過一劫,而是想著讓燕國為己所用,為自己貢獻出最後的價值!

 世上事往往如此,曾幾何時,燕王喜也是一個勤於政務而野心勃勃的王上,而栗腹雖然有些媚上,有些貪功,但卻也不失為一個勤勞愛國的好相國。只是接連的數場大敗,徹底地將二人摧毀。

 一個變成了隻知享樂的無道昏君,一個變成了出賣國家利益的奸臣。

 百年之後,史書上或許會如此描述燕國:一個昏庸無道,一個奸臣小人,有如此之君,有如此之臣,燕國安能不滅哉!

 只是,大約人們都忘了:隋煬帝楊廣也曾是個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的少年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