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是趙括,人在長平》第368章 大軍東向入齊境
“啊?!”趙啟一聲驚歎。

 “秦國范睢死後,相國一直暫缺,魏無忌過去即便不為相國,也定會為秦王所重用!”趙括侃侃而談道:“換而言之,欲誅殺之,先需滅秦!”

 “這......”趙啟無奈地怎舌。

 擺平了趙啟,趙括隨即對著田單說道:“田將軍守護河內有功, 著複君爵位,曰軹城郡,以彰卿之功績也。並調入內閣辦事。寡人知齊國乃是田愛卿之母國,不忍刀劍相加也是人之長情也。”

 對於說服田單,趙括沒有把握,但好在趙國並不缺能打的將軍,雖然少了田單這個“本地人”會困難上幾分, 但僅憑著齊國那幾塊料,哪裡會是自己的愛將李牧和趙啟的對手。

 至於封爵入閣,不僅僅是對田單守護河內,大勝聯軍的褒獎,也同時是變相地將田單手中兵權給奪了,畢竟田單在上黨日久,也該回轉中樞了。當然其中保護田單的成分居多,畢竟以趙括在軍中的威信,根本是無懼任何人的挑戰的。

 趙括的話說得明白,田單也不是傻子,但卻一直低著頭,不肯領命,似乎在消化著趙括的話語,又似乎有著些什麽旁的想法......

 終於,田單還是抬起頭,只見其一臉的堅毅之中又有幾絲淚痕。雙手抱拳,田單一揖到底,說道:“還請我王準予微臣隨軍而去, 微臣願以一騎入臨淄, 勸降齊王!”

 “哦?”趙括有些驚訝地看著田單。

 顯然田單的言語很是令趙括驚訝,微微一想卻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

 田單何人哉!那是主張惜民力,少兵戈的代表啊,甚至不惜與趙奢論戰的人物,雖然歷史最終選擇了趙奢的理論,但從中也不難看出田單是貴族之中少有的真正把黔首當人看的。

 而上黨郡自從趙括打下來後,一直作為新政實施的試點郡。在上黨郡的這幾年,田單親眼見證了一個滿目瘡痍的郡縣是如何從廢墟中崛起,治下的百姓是如何從生死兩難中變得豐衣足食的。

 這些都與他的母國,甚至他治理下的即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若說第一年的田單是為了家族的命運才將自己的才華賣給趙括,那麽第二年的田單則是真正地喜歡上了這片充滿希望、充滿向上激情的熱土。

 在這裡,田單可以肆意揮灑著年輕時的夢想;在這裡,田單能夠獲得真正的認可與愛戴,那是來自無數黔首發自內心的認可與愛戴。這也是為何田單如此費盡心力地打贏這場河內保衛戰的願意。

 而依靠著民眾的力量才守住即墨,完成復國大業的田單,比之趙括之外的任何人都要清楚民眾的力量是何其偉大。

 當“來了就是趙國人”的話語被趙王提出,更在六國傳頌之時,田單就已經明白, 大勢不可逆也!

 既然大勢不可逆, 那麽田單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地減少齊國人民的傷亡與損失——讓齊王投降。

 那麽趙括相信田單嗎?

 顯然是相信的, 不僅因為田單主動提出隻身前往,也就是說家眷等一乾人等全都留在邯鄲城中,田單自不可能枉顧全族姓名而為齊國殉道;更是因為田單乃戰國後期難得的守信之人。

 所以,有何不可呢?

 趙括點點頭,說道:“可也!不過為保證田愛卿之安全,還需大軍臨城也。”

 田單聞言,心中一歎,他也明白趙括說的是對的:不經歷一場大敗,齊國上下如何能夠意識到亡國之危險,又如何會聽從他的建議,所謂以戰促和,以戰逼和是也。這也是最佳的方式了。

 當即田單不再猶豫,雙手抱拳應諾道:“謹遵我王之命!”

 公元前252年秋末,六國混戰也歷時數月,終以趙之完勝告一段落。

 趙倚重騎曰“鐵浮屠”者,於河東擊破秦軍主力,迫使秦軍依大河設防,不敢再踏河東半步;趙王括遂引河東之兵往河內救援被困之軹城,然河內軹城之軍,以“夜襲”之策,又兼北郡平北軍南下齊國歷下、齊軍被迫回援之際,大破二十萬聯軍。

 已而兩軍遂勝利會師與軹城之中。是時也,故趙上將軍廉頗者,因魏信陵君之陰謀,枉死於軹城之外,趙王括怒不可遏,欲發大兵而滅魏,幸得將軍李牧、田單之勸阻。

 曰:“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今若攻魏,勢必再對峙於秦,恐成軍備競爭之勢,於趙不利也。不若發兵東向,可脫離中原之泥潭而增之國力也。”

 趙王括納之,乃遣使者入魏索要信陵君等人,不想信陵君已雖秦國大軍而去,為秦王之座上賓,故報仇之聲暫止,而趙軍一致東進也。

 趙王遂命李牧為主將,趙啟為副將,領兵五萬,並三千“鐵浮屠”號稱十萬大軍,向東而去。另,田單隨軍而行。

 行軍圖中,得北郡平北軍之軍報,已困河東回援之齊軍與博城之外,大軍遂抵博城,配合平北軍,欲殲滅齊軍兩萬人於博城附近。

 趙軍以七萬之數會殲兩萬齊軍,已成包圍之勢,正欲發動總攻擊之時,忽有齊軍主力約五萬人現與博城之北。

 李牧料定此為齊國來援之軍,攻擊遂止,並令北面之軍稍稍放開口子,誘使齊軍主力與被困之軍會師。

 齊軍不察,即入彀中,七萬齊軍為七萬趙軍所圍困。齊軍既入,兩面之趙軍隨即關門。趙括乃以趙啟為先鋒,率麾下三千鐵浮屠,並三萬步騎會攻齊陣。

 齊軍不知鐵浮屠之厲害,仍以常規之盾陣防禦,不過倏忽之間,其陣已被“鐵浮屠”所破,“鐵浮屠”所過之處,幾無可當之敵——碰著便死,挨著便傷。後方趙軍步騎隨即跟進,以堂堂之陣對陣為“鐵浮屠”所衝爛之陣,幾與屠殺無異。

 戰約半個時辰,鐵浮屠已下場休息,所剩之齊軍已經不足泰半。

 戰至一個時辰,鐵浮屠再度上場,齊軍皆面如死灰,待其起速,長刀一橫,只聽得“當啷”幾聲,齊軍遂降。

 博城一戰,齊軍再損兵七萬,至此,齊國境內總計約二十五萬大軍,已去其大半(河內戰場損三萬,歷下損五萬,博城又七萬,共計一十五萬)。

 而因其添油之戰術,導致齊軍為各個擊破,尤其臨淄城大部兵馬被調出,整個城中僅剩三萬人馬,更東面的即墨城中尚有五萬大軍,而自臨淄至即墨的零星的小城之中分布著剩下的兩萬大軍。

 博城已平,趙軍遂全軍北上,欲一鼓作氣而下臨淄滅齊國。

 趙軍大軍壓境,臨淄又無禦敵之兵,,急得齊王是團團轉,遂命眾臣共議此事,以期救國存亡之策。

 或曰:可速求援於諸國,再興五國伐趙之故事。

 或曰:可退守即墨,效當年之故事,待中原變故,再圖復國之事。

 或曰......

 大論三日,竟無一可行之策,齊王喪且沮,曰:“若得安平君(田單在齊國時的爵位)尚在,安會如此哉。”

 所謂國難思良將,大抵如此也。

 未想齊王之禱告竟然成真,一日後,故安平君、今軹城君田單者,單人匹馬竟出現於臨淄城西。

 齊王得知,欣喜若狂,遂率百官出城相迎,曰:“板蕩識城臣!寡人何其幸哉,竟得君上厚愛。”

 繼而引入宮中,摒退左右,谘以退敵之策。

 田單曰:“事已不可為,請王上以萬千百姓為念,以宗廟社稷為念,速降趙軍。趙王有言:只要王上能降,趙軍不毀齊之宗廟,不絕田氏苗裔,而王上更不失君位之享。”

 齊王怒曰:“安平君已反乎!”

 田單笑答:“此處僅有趙之軹城君,哪裡有什麽安平君焉!”

 齊王慚,田單乃止,曰:“個人榮辱事小,宗廟延續事大。王上可知河東十萬秦軍狼狽而逃,僅有不足四萬人逃過大河哉?王上可知,二十三萬聯軍潰敗與軹城之南,信陵君等將軍僅以身免焉?王上可知,趙軍已分兵而取即墨焉?”

 田單三問,句句如同一把大錘,狠狠地轟擊在齊王的胸口。

 前兩問言外之意,乃是是告訴齊王,外援已絕;

 後一問之意,是在告訴齊王,齊國已經無險可守,無要可憑。

 是故,除了投降,別無其他辦法,無論為己還是為了宗廟延續。

 話音落下,殿閣之內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只有齊王那不斷起伏的胸口與粗重的呼吸聲不斷回響著。

 田單也不催促,甚至田單也明白,即便再有理有據的勸諫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成功,甚至自己還會因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乃至生命的代價。

 但對於田單來說,他能講的、該勸的都已經說完了,至於結果,並不是他一個曾經的齊國人能夠決定的,重要的是:投降的種子已經種下,只要有足夠的養分與陽光,就會有破土而出的可能。

 於斯足以!

 田單靜靜地看著齊王,等待著命運的降臨。

 而原本對於田單的歸來寄予厚望的齊王,如今心中的鬱結之情、憤懣之感也可想而知,甚至就想將眼前此人給殺了——我田齊,數代人不懈努力才將大齊佔為己有,豈能斷送在自己的手中。

 好在,齊王想到了田單如今的身份,不僅是曾經的救國英雄,更是趙國的使者,倒也不敢對田單下手。

 “君上一路辛苦,且在宮中休息一二吧!”說著,一甩衣袖,齊王兀自走出了殿閣。顯然,田單被齊王給軟禁了起來。

 然而田單雖然被限制了自由,但田單的勸諫卻在朝野廣泛流傳了開來。當然,這其中自然少不了趙括為了配合田單而動用的暗衛和羽林親衛的功勞。

 朝野對此議論紛紛,有讚成的、有反對的,但更多的是歎息而迷茫的。

 當一位國家的曾經的英雄都要放棄了這個國家之時,或許這個國家是真的不足以再得到更多的熱愛了。

 一顆顆“投降”的種子,悄然在齊國的朝野扎下了根。

 但,齊國仍不願意投降。

 趙括卻一點也不急,甚至連救援田單的意思都沒有,因為他知道,很快的,現實會教會齊國要如何選擇。

 前方李牧率領主力趙軍繼續向著臨淄的方向逼近,迫使臨淄附近的兵力回防。

 同時,趙啟帶著田單的信物和一萬騎兵日夜兼程趕往東面的即墨城。

 雖然即墨城中城守幾度更換,但田單依舊在城中享有著幾乎無上的地位,再加上趙國的強勢,所以,帶著信物的趙啟幾乎毫不費力地就將齊國東部最大城池——即墨城——收入囊中。

 緊接著,在即墨城守的襄助下,齊國東部各城幾乎兵不血刃地投入趙國的懷抱。至此,趙國已經形成了對齊國東西兩面的佔領,齊國所真正能夠掌握的城池,僅剩下以臨淄為中心的一塊幾乎不到原先國土一半的地盤了。

 東部沿海富庶之地的投降,很快傳到了臨淄城中,勸說齊王投降的聲音一下子多了起來,就連齊王都有所動搖。但齊王還有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外國乾預!

 然而,世上事往往不會按照弱者的想法而進行。

 趙國攻齊的消息隨著齊國四出的求援使者被帶到了諸國之中。

 除了秦國表達了極大的憤慨之外,其余諸國第一時間居然是覺得松了一口氣——好懸打的不是自己。

 尤其是魏國,幾乎馬不停蹄地就往趙國遞送國書:一邊解釋著攻趙乃是信陵君一人私自所為,極力撇清著自己的關系,一邊申討著齊國的罪過,居然宣稱趙國攻齊是正義之舉。更是送上糧秣若乾,以資攻伐之戰。

 楚國也在第二時間表達出誠意,不僅奉上糧秣,更是又繼續獻上美女若乾。

 韓國本想裝死,不問世事,見魏、楚兩國如此行徑,心中更是唾棄不以,隨機奉上精鐵千斤,既做攻趙之贖罪,也算助趙伐無道之齊國。

 而作為齊國最後希望的秦國,此時卻也只能在口頭上對著趙國吼上兩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