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鬥懷救王心切,不計傷亡進行猛攻。
同時,假的交戰就是假的,真實的交戰更為真切,聯軍營寨裡不全是蠢貨,一定會有人醒悟過來。
大規模的交戰再次開啟,打了約兩個時辰之後,聯軍的營寨裡果然再一次有了動作。
這一次,聯軍營寨近乎傾巢而出,也就是能動彈的人都被動員了起來,傷兵與病患被留在原地,其余人要舍命突圍了。
“受困敵軍僅剩兩萬余?”智瑤覺得這個數量很合理。
圍困戰打了將近三個月,原軍這邊也不是沒有死傷,傷亡人數約三千,傷患數量多一些,陣亡人數不超過八百。
范蠡說道:“敵軍餓斃、傷重而亡者眾也。”
是啊,遭到圍困之後,各項生活質量肯定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非戰鬥損員必定會更嚴重一些。
在這三個月裡,聯軍一開始還有足夠的柴薪,每天怎麽都能吃上一口熱的。
到後來,儲備的柴薪嚴重不足,哪怕能開火造飯,重新溫熱則是不可能了。
更後來,喝一口涼水,生米都要往肚子裡吞咽。
至於說病患的救治,平時都沒有靠譜的救治手段,能奢望在艱苦條件下得到良好的醫治嗎?
季節已經來到冬季,氣候一天比一天寒冷,暖和氣候下能熬得住,到了寒冷季節就真的更難熬了,不少聯軍士兵在睡過去之後再也沒有醒來。
所以,聯軍的大批減員真不是死在原軍的利器之下,超過三分之二是一種非戰鬥減員。
“君上,楚國援軍拚死,新軍傷亡增大。”孫武派人過來匯報。
智瑤早做了準備,吩咐道:“楚軍既是來援,便使其入營。”
反過來說,不能讓諸侯給成功突圍了。
這要原軍出動更多的兵力將出營的聯軍給堵回去,同時不能讓原軍遭到兩面夾擊,需要對戰場態勢有比較強的可控性。
來援的楚軍可算是推進到聯軍營寨三裡之內,不再被樹林擋住視野之後,雙方都能目視到對方了。
那一刹那,聯軍發出歡呼之聲,來援的楚軍也是瞬間士氣大振。
“需使敵軍騎兵不敢輕易逼近,亦需保有退路!”葉公說道。
他們是要接應被困的友軍突圍,不是來增加受困的軍隊數量,自己在猛攻的同時,也需要聯軍自己奮力殺出來。
援軍進入營寨後果會很難料,誰不懂這個道理呢?
對他們來講最迫切的是重新取得聯系,可是想要辦到的難度著實太大了!
鬥懷現在對葉公有比較大的意見。
之前,葉公可能是過於謹慎,也能解讀為膽子太小,或救援楚君章的心情不迫切,反正是鬥懷發狠不計傷亡硬拚才造成突破。
鬥懷本部在不到兩刻鍾的時間裡傷亡數千,怎麽可能心裡會沒有怨氣呢?
只是,目前以救出楚君章為首要大事,盡管鬥懷心裡的怨氣不小,還是決定以大局為重,說道:“阻我敵軍有意退卻,乃是為使我入營。如今,大王難以突圍,我不得不前也!”
這也是原軍的一種陽謀吧?他們用更多的兵力在阻止聯軍從營寨裡突圍出來,用在阻擊楚國援軍的兵力少一些。
腦子沒有陷入發昏狀態,不難看出原軍沒有用心在阻擊楚國援軍,偏偏無論是葉公還是鬥懷,他們明明知道原軍的意圖,還是無法止步不前。
智瑤這邊也在面臨一個難題。
楚國不愧是楚國,專門出一些很莽的君主。
曾經有楚共王和楚莊王喜歡列於陣前,或許是因為有天下第一神箭手養由基當頭號保鏢,又有天下第二神箭手潘黨當後備,同時還有君權不可冒犯當保障,著實不怕給陣亡了,但是兩位楚國君主的膽子真心不小。
現在,楚君章手持戰劍親自參與廝殺,盡管周邊有著眾多甲士和士兵保衛,致使楚君章根本沒有機會親手殺死一人,還是極大振奮了聯軍的士氣。
君王都上陣拚命了,其余人怎麽還敢惜命,不是嗎?
負責指揮箭陣的軍官,他們在看到楚君大纛向前時,由於對君權有一種被灌輸的畏懼,下意識避免向楚君大纛的方位進行射箭了。
那樣一來,負責阻擊的原軍近戰部隊,他們就要迎接楚君章這一批精銳的衝擊。
在一方有所顧忌而束手束腳,另一方想要拚命來換取活命時,可以想象會出現什麽狀況。
現在,聯軍以楚君章為矛頭,緩慢但是堅定地向前推進,實際指揮作戰的程朔不得不投入增援,防止楚君章真的突圍成功。
“君上,若是楚君成功突圍,余下諸侯無甚緊要也。”程朔特地找到了智瑤說明情況。
並非看不起其他諸侯,除了越君勾踐以及鄭君易之外,其他諸侯確實是沒有被人看得起的資格。
范蠡說道:“楚國雖亂,楚君無有昏庸之舉也。”
楚國衰敗的鍋真不能讓楚君章來背,應該負責任的是楚昭王以及其余楚國國君。
楚昭王這一代?楚國被吳國摁在地上爆錘,不止對外顯得越加無力,對內的威懾也是一落千丈,才有了楚君章繼位之後面臨的險峻形勢。
應該說楚君章還是一名非常不錯的君主,對內能夠團結多數人,對外也願意服軟,才有了楚國即將複興的跡象。
如果不是白公勝太莽,以武力的形式來剪除不服,其實楚君章更想用軟刀子將那些割據地方的貴族給玩死。(歷史上也被辦成了)
那麽,范蠡說那句話是什麽意思?
很明顯的提示了,一定不能讓楚君章成功突圍,要不然歷經過這種險情的楚君章,未來必定會性格更加堅韌,並且明白最大的敵人是原國。
智瑤盯著范蠡看了一小會,下令道:“楚君有德,上天必佑之,箭陣無需忌諱。”
換句說話,楚君章要是中箭乃至於被射死,一定是德行不足以讓老天護佑。
如果老天不護佑楚君章,怎麽能怪射箭的原軍,是吧?
智瑤之所以會在下令前盯著范蠡看,思考的是范蠡到底什麽成份。
他們身邊有史官,會如實記載一應對話。
所以是,楚君章出現什麽不測,范蠡少不了承擔相應責任。
范蠡當然知道有史官在旁記錄,心想:“我從楚國到越國給勾踐效力,又從越國跑來投效原國,怎麽可能讓原君瑤沒有疑慮?想在原國有所發展,乃至於飛黃騰達,僅是依靠能力絕不足夠,需要先讓原君瑤心裡的疑慮解除啊!”
留在越國,勾踐一定會殺了范蠡。
因此范蠡很識相地先跑了。
跑出越國?吳國的殘余不會放過范蠡,乃至於楚國那邊都可能追殺,失去了文種的庇護,楚國令尹又是白公勝,范蠡想活命只能到原國了啊!
什麽原因?當然是只有原國才有足夠實力庇護范蠡,想得到原國的庇護,少不得為原國出力,道理不是那麽難以理解的。
至於越國、吳國和楚國為什麽會有人想殺死范蠡,誰讓勾踐復仇的那個階段是范蠡在負責越國的內政,以及作為一些陰謀詭計的提供者和部署者。
參與了一些事情,那些事情還不光彩,想得到一個善終,真心不是那麽容易。(歷史上范蠡歸隱之後,徹底消失了。到底有沒有安享晚年,屬於未知)
得到智瑤命令的箭陣指揮官,他們盡管還是心有顧忌,有明確命令則是只能執行。
原軍一直沒有射箭?楚君章多少感概原軍還講點“道理”的,以為突圍有望時,抬頭一看箭雨襲來,心裡有什麽東西給裂開了。
智瑤為什麽要下令射箭?如他所說那般,老天庇佑楚君章的話,不是一兩波箭雨能射死,並且楚君章一定有穿甲胃,不至於一下子被射死,要的是打斷他們的勇猛突圍趨勢罷了。
“大王中箭!
!”
智瑤耳朵比較好使,聽到戰陣上傳來一聲呼喚,人一時間有點呆住了。
“不是吧?!熊章那麽倒霉???”智瑤這一刻有點凌亂。
現場會被喊“大王”的人有兩個,一個是楚君章,另一個則是內部稱王的勾踐。
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是為楚武王。
前586年,壽夢即位成為吳國之君,約在三年後稱王。
前538年,越國遷都勾嵊,越君允常稱王。
楚君章真的挺倒霉,跟楚共王一樣被射中一隻眼睛。
其實,原軍向楚君大纛進行箭雨覆蓋,著實是令很多人嚇了一大跳,擺明就是原軍無所顧忌。
原軍真就戰鬥力強悍,再失去一些顧忌之後,諸侯就該為自己的小命擔憂,某些事情不能再做了。
智瑤看到的是楚君大纛重新朝聯軍營寨方向移動,目的達到命令停止箭陣覆蓋,再派使者前往楚國援軍那邊告知楚君章中箭的消息。
接見原國使者的鬥懷和葉公得知楚君章中箭,霎時間被嚇了一大跳。
“我亦不知楚君何處中箭,隻知退回營寨。”原國使者被提問,只能這麽回答。
葉公和鬥懷有點想要摘了原國使者的腦袋,很努力克制才放原國使者離開。
他們面面相覷了一小會,很清楚哪怕前面的坑再大再深,說什麽也只能往裡跳了。
“原氏瑤,非人主也!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