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率軍來到“魏”城的第十八天,智氏對“魏”城的攻擊正式開始了。
之所以說是攻擊,又提到正式,主要前面都是一些小打小鬧,再來便是不對“魏”城具有威脅。
十四座投石車集中在城北,它們被一字排開,反覆裝彈與投擲,一顆顆石彈拋向“魏”城引發各種動靜。
操作投石車的士兵,大冷天之下都是渾身汗水。
他們有的負責搬運石彈,有的負責將機械複位,當然還有專門裝彈的人。
一陣陣轟鳴聲中,石彈或是落在城牆,也能是砸在城牆之上的過道,更可以是越過城牆砸進城內。
這是投石車的第二次亮相,第一個在“安邑”那個地方。
講實話就是,智氏攻打“安邑”使用投石車不過是一次實戰試驗,初步了解投石車的實戰威力,再規劃接下來怎麽用比較合適。
砸塌城牆?投石車被創造出來的理念是為了這個沒錯,後來則是成為一種震懾性的攻城器械。原因是投石車的準確命中率非常堪憂,壓根不可能每次命中都一個地方,百次命中同一個地方兩次以上都算運氣好了。
既然無法一再命中同一個地方,不要把夯土城牆想得太過於脆弱,真不是一發石彈所能砸塌,想用投石車將城牆砸塌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夯土城牆的堅固程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施工嚴格甚至比磚石城牆還要堅固。
這麽說吧,後世的考古學家在很多地方還能找到春秋戰國的夯土城牆,哪怕是被歲月腐蝕了那麽久,它們並不是一推就倒;相反,開始使用磚石建設城牆之後,很難得才能找到一處磚石城牆段,並且幾乎都不像樣了。
可能是磚石被附近的居民偷走,才導致磚石城牆看上去很脆弱?反正有些人就是這麽解釋的。
至於看上去很完整的長城?誰說長城全段完整了呢!那些看上去完整的長城段,它們其實後面一再修複起來當作景點,並不是它們本來就保存得那麽完整,某塊磚上面也許就混有瓶蓋,或是印著某某磚廠出產。
使用投石車砸城沒什麽好看的,某種程度上枯燥得很。
正在遭遇攻擊的魏氏眾人就不那麽想了,他們第一次看到那種“怪物”,之前就在猜測幹什麽用的,等知道之後只剩下驚懼和忌憚了。
這一次,智氏並沒有馬上就使用專門製作的圓形石彈,其實就是從周邊收集來合適的石塊,再投擲攻擊“魏”城。
那些被收集來的從八十斤到一百三十斤不等,其實一百七八十斤也能投擲出去,就是重量越大射程就越短。
智氏的投石車,投擲一百五斤的東西能達到四百五十米的射程,真不能說射程短了。
怎麽就只有十四座投石車?因為智瑤把大部分工匠都集中去製作攻城塔了。
智氏平時當然也有儲存攻城器械,只是冬季真不是作戰的好季節,人走得多了道路會變得泥濘,更別提重量更誇張攻城器械的運輸難度了。
所以是,智氏的大軍抵達“魏”城郊外了沒錯,大批的攻城器械卻是落在了後面。
投石車在不斷投擲石彈,大批的智氏士兵列陣靜立。
他們的存在不是為了攻城,純粹就是保護投石車不受到破壞,再來就是偶爾做出要衝鋒攻城的姿態,誘使魏氏守軍上城牆挨砸了。
得說的是,一開始魏氏見到智氏的步兵要衝鋒,確實一次次讓士兵上城牆準備防禦,後來智氏部隊的假動作做得多了,魏氏也就不再上當,僅僅是派出少量士兵上城牆。
這樣挺好的。
真的!
魏氏的某些指揮官可能覺得自己很睿智,沒有上了智氏的當,減少了無謂的傷亡,心裡充滿了得意。
等待哪一次智氏的攻城部隊真的發起進攻,那些之前有多得意的魏氏軍官,他們就會有多麽懊惱。
當然,智瑤並不著急發動衝城,類似那種“狼來了”的遊戲還可以再玩一段時間。
可以想象魏氏內部的氣氛有多麽壓抑,極可能還做好了血戰的心理準備,以這種狀態絕對有勇氣和血性跟入侵者拚命。
兵法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說法,野戰或攻城都能使用。
明知道敵軍士氣正旺,或者心懷絕死意志,選擇這種時機發起進攻的話,哪怕最終贏了,己方的死傷絕對會很大。
所以,不用孫武多說什麽,智瑤挺願意玩弄魏氏的心態。
等待後面的投石車被運輸上來,不止“魏”城東面可以砸,其余方位也能安排投石車去砸。
“‘魏’城不是襄陽,不會砸上幾十年都不坍塌。”智瑤其實不清楚襄陽在回回炮的攻擊下,有沒有發生過坍塌。
看一再被命中的“魏”城東面城牆,好些女牆已經被削平,個別城牆段出現了凹陷或龜裂。而這只是十四座投石車進行了半個月的攻擊,證明魏氏在修建“魏”城的城牆時,要求好像不是那麽嚴格呀?
其實也不難明白,魏氏築“魏”城是在約一百四十年前,當時的魏氏並不是一個很強大的家族,他們到了魏悼子那一代人才獲得卿位,後來沒有重新修築“魏”城,城池的質量肯定無法往最好了去弄。
哪怕是魏氏想用最好和最嚴格的方式築城,需要考慮時代帶來的局限性,缺乏多種工具之下的築城,各種標準都不一樣。
那個時候沒有抵禦投石車砸城牆的需要,築城時要求的質量就會下降一些。
說白了,每一個時代對質量的要求都不會一樣,比如到了青銅炮出現的時代,築造城牆肯定會有抵禦實心彈丸的需求。
“或可攻城?”孫武問道。
主要是韓氏有人過來,告知魏氏正在猛攻“韓”城,韓氏一度喪失了大片城牆段的控制權,付出極大死傷才重新將城牆段的控制權奪了回去。
另外,近期已經逼得韓庚下令將城門給堵死,怕的就是守不住城門,一旦城門被魏氏奪取的話,幾乎就能宣告城破了。
不是韓氏弱……,也不對,韓氏的戰鬥力是比較弱,比起魏氏更弱,何況現在正是魏氏需要拿命去拚的階段,顯得韓氏看上去更弱了。
如果韓固沒有說謊,魏氏已經在“韓”城葬送了兩萬以上的兵力,韓氏損失數量也達到六千。
前往攻打“韓”城的魏氏所部含括輔兵在內超過十六萬男女,裡面有著大量被臨時武裝起來的青壯,還有一支魏氏的重步兵。
怎麽會那麽多,並且還有婦女?智瑤理解魏斯的布局,攻打“韓”城很重要,一旦無法逼降韓氏,魏氏的老巢“魏”地又陷落,那一批魏人會立刻展開逃亡,成為魏氏繼續存在下去的保證,也是某日進行復仇的主力。
另一方面,魏氏還在進行遷徙,大批的青壯男女往“少梁”北面的山區轉移,韓氏竟然行了一些方便,連帶狐氏也當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他們在幹什麽?
韓氏和狐氏怕的是魏氏徹底完蛋,接下來智氏會拿他們開刀,肯定不希望魏氏真的徹底完蛋的呀。
偏偏智瑤知道了也不能逼得太狠,只能派出騎兵前往攔截,算是能攔下多少算多少。
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場與需要,一旦智瑤把他們逼得太狠,局面又要產生新的變化了。
所以,沒有人是絕對的純傻子,各自都有自己的多種準備。
智瑤要講話,聽到帳外一陣陣的歡呼聲。
沒有多久,有人前來匯報,說“魏”城東面的城牆出現坍塌了。
這……,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啊!
質量靠譜的夯土城牆真沒有那麽脆弱,智瑤親自出去張望,看到了坍塌的城牆段有不少木頭,能夠想象還混著麥稈之類,也就難怪一發石彈砸中就塌了。
等魏斯了解情況,一定會恨死了一百多年前偷工減料的那人吧?
智瑤下令所有投石車對著坍塌的城牆段繼續砸,並且傳令做好隨時發起衝鋒的準備。
投擲出去的石彈一再落下,足夠多的石彈之下落點密集會讓重複命中的機率跟高一些。
講實話就是,之前智瑤出現了錯誤的判斷,以為夯土城牆很堅固,使用投石車更多是為了對魏氏造成心理威懾,還真沒有非要砸塌城牆的要求。
這下不一樣了!
智瑤竟然看到城牆被砸塌,說明真的能夠被砸塌。
哪怕有攻城塔,能不用打攀城戰為前提,可以從豁口發起攻擊,肯定是優先選擇豁口,避免攀城戰出現大量傷亡的呀。
能夠看到很多魏人舍生忘死扛著東西要堵住坍塌的城牆,以至於石彈落下的場面很是血腥。
“發射碎石罷。”智瑤剛才去巡視即將發起攻城戰的部隊,來到投石車部隊這邊,下達了新的命令。
當然不是鵝卵石那種小玩意,哪怕是碎石也有成年人拳頭以上的大小。
發射碎石本來會用在展開攀城戰之前,用來攻擊那些想要堵住豁口的魏人,也挺合適的。
命中率差?足夠多的石塊之下,散布面積足夠大,還要什麽準確命中率呀!
距離足夠遙遠,慘叫聲傳不到智瑤的耳朵,只是能看到一波齊射之後,城牆豁口處直接沒有能夠站立的任何人。
“攻罷。”
馬蹄聲率先作響,隨後便是早在等待的步兵齊聲高喝“攻!攻!攻!”,再發起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