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庚的選擇很現實,托人給智瑤帶一句話,希望智瑤能夠盡快率軍返回“高陵”戰區,一起將那一支秦軍解決掉。
從這裡也就能夠看出一點,韓氏沒有獨自戰勝那一支秦軍的信心,迫切希望能夠回到該有的輔助位置。
“韓氏的近戰能力弱嗎?”智瑤想了一番,得出的答桉是真的挺弱的。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韓氏專門走打輔助的路線,得了一個善射的名聲,隨之更癡迷於研究遠程攻擊模式了。他們一旦能夠跟魏氏配合,起到的作用真不是一加一等於的效果,絕對是一加一多於二。
魏氏能抗正面,並且還是非常能抗線的那種。有魏氏頂在前方不動搖的話,韓氏的弓箭手簡直是幸福極了,不止沒有被近身的風險,還能愜意地想射哪裡就射哪裡。
“算起來,韓厥成就了韓氏,也坑了韓氏啊。”智瑤才不會嘲笑。
時代的局限性,再加上缺乏相關的觀念,生產力又跟不上,能單獨加強一個兵種都算是有先見之明,並且顯得最為符合實際了。
晉國的各個家族一直以來都感念韓厥的人品,某種程度上很願意慣著韓氏。這種遷就要是在晉國內部一片和睦的環境下,自然是一種非常良性的互相遞補和搭配,換作內部局勢出現變化,一下子就會讓韓氏顯得比較難受了。
雅文庫
以為只有韓氏在自家的軍隊建設上面單一嗎?並不是的。
拿魏氏來說,他們的抗線能力非常強,遠程攻擊則是非常差勁。
再說趙氏,他們非常擅長打運動戰,列陣而戰的抗線以及遠程攻擊就比較弱了。
以前的荀氏是一種萬金油,屬於什麽都能做,又沒有單獨一個強項,勉強維持一個萬金油小能手的定位,碰上強一點的對手隨時可能拉垮。
後來,郤氏滅亡時期,智罃可勁地扒拉好處,某種程度上算是奪走了郤氏的戰法,荀氏的中行氏依舊走萬金油路線,智氏卻是在悄然間發生了改變。
當然了,智瑤可是花了十多年的時間用來強軍,基本穩固了智氏的老路線,可是極大加強了遠程攻擊的各方面,甚至還搞出了專門抗線的重步兵以及靈活機動的騎兵。
這麽看的話,想必已經有人看出智氏與其他家族的不同了?
說白了,韓氏和魏氏還是在走老路,他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國家內部的一個家族,不用各方各面都拿手,只要不是全面拉垮就行;智氏在智瑤的引路和謀劃下,走上了全面發展的道路,尤其是還在尋求各方各面都要強大起來的建設。
僅僅是那一點,某天晉國真的分裂,有機會分一杯羹的魏氏和韓氏,他們一開始會因為兵種能力的單一而很難受,智氏則是在作為晉國內部一個家族時就全面開花。
目前的智氏,到底是哪個兵種最強?沒有任何疑問還是傳統戰法最強。
所謂的傳統戰法,無非就是戰車、步兵加遠程攻擊部隊的結陣而戰。而這還經過智瑤的一再加強,努力的原因是一旦與魏氏和韓氏為敵,單獨一個智氏就能與之全面對抗,不會像韓氏缺乏抗線部隊,魏氏則是缺了遠程攻擊。
傳統部隊發展到那地步,智瑤能夠繼續加強的地方已經不多,能乾的就是一種“修修補補”而已。
比如,保證各種訓練不落下,再研究出更輕便卻保證防禦力的甲胃,更適合士兵用來對線的武器,除此還能再給步兵進行什麽裝備上的加強呢?
所以,智瑤開始建設騎兵。
那麽事實就是,智瑤一開始不搞騎兵原因是傳統部隊都還不夠完善,
先將傳統部隊給加強到某種極致,再開始發展騎兵。從戰略眼光來看,打從事實上就是智瑤走出魏氏、韓氏、等等家族的窘境或誤區,智氏看著是一個家族,其實已經具備了一個國家該有的全方位發展了。
魏氏和韓氏也在嘗試,他們卻是落後了智氏至少十年。
想要從單一走向全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難題,思想上以及物資生產,還有觀念等等,他們不止要找對方向,還要有那個能力建設出一套體系,真不是光有想法就能做到的。
事實是什麽?現在的韓氏想全面開花,他們也真的在做了,該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又或是有方法卻無法實現。
這個不就是現代好多國家都知道大國是怎麽崛起,要命的是明知道應該怎麽去做,實際卻是根本無法進行複製嗎?
看上去智瑤很閑的樣子,有時間用在思考這個家族的優劣?
他還真的是有點閑,每天光是看看各處送來的情報,其余什麽事情都不用做。
這個也是智氏從整體上成熟了,管理體系完善,不同的事情由專門的人去處理,不用每件事情都需要最高層來拿主意。
不要小看上述那些,講道理能做到那種程度一點都不容易。
首先,要有足夠多的基層幹才,出了事情能夠拿出正確的主意進行解決,能在他們這邊就將事情解決好,不用再麻煩更上的一級了。
隨後,擁有能夠將上級命令執行下去的中層,他們還要解決基層無法解決的難題,說白了就是擔負起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大大加大行政效率。
現在只有智氏擁有這麽一套管理層,其余……?哪怕是一個諸侯國,管理體系未必能夠比智氏更加完善。
用一個比較俗套的說法,努力了快二十年的智瑤打造出了一個王霸基業,不講究思想高度的話,僅以“配套”而言,隨時都能夠玩一手化家為國的操作。
“宗子。”
“何事?”
籍秦是打從心裡尊重智瑤。這個跟籍秦出身中行氏有關。
“天現烏雲,或將降雨?”
“……”
他們所處的“豪”並不是什麽絕佳好位置,很早之前是戎人和狄人混居的地方,後來秦軍和晉軍來回掃蕩,戎人或狄人無法過日子也就紛紛跑了。
秦國和晉國在將戎人和狄人趕跑之後,不是沒有嘗試分封貴族過來佔地,不是大家族過來為前提,分封過來的貴族一個個消失掉了。
這邊到處都是綠色,地勢也有點低了,有要下雨的跡象,有必要搞清楚是不是尋常的降雨。
然而,以現在基本對氣候轉變講的就是一個經驗,智瑤等人對這邊的氣候情況不明,位處低窪地段的部隊只能拔營往高處轉移了。
為什麽一開始沒有刻意選擇駐營的地段?誰說沒有選擇,好天氣自然是選便利之處,碰上了壞天氣則是另一回事,一開始就全部周全這種玩意,懂得道理的人能懂,做起來真的是太難了。
果然下雨了。
一下就是傾盆大雨。
下雨好啊。
這一下,還是大區域的降雨,只是找不到一個當地人問話,著實不知道會下多久,會不會造成水澇之類的。
“去信下軍左,如若雨季綿長,水位上漲浮橋必不可通行,我軍恐難及時反轉北岸。”
“諾!”
智氏和鍾氏的部隊過不去渭水北岸?這一批西征的晉軍也就等於少了智氏和鍾氏,剩下在渭水北岸的韓氏、魏氏和狐氏了。
講道理,韓氏來了一個軍團,魏氏和狐氏各一個“師”,兵力不能算少了。
比較大的問題是智瑤充任西征指揮官,韓氏、魏氏和狐氏一旦無法接收到智瑤的命令,渭水北岸的晉軍就會變成是韓庚在負責指揮。
這樣一來的話,韓氏所部不會有什麽問題,魏氏和狐氏會不會像信任智瑤那般去信任韓庚,不用想也該清楚信任度上存在區別。
誰讓智瑤每戰必勝,韓庚卻是沒有證明過自己的戰績,是吧?
這一戰會因為缺了智氏和鍾氏弄個虎頭蛇尾的收尾嗎?超大概率並不會。
韓氏可是有一個“軍”在跟四萬左右的秦軍對峙。
趙母恤也帶著接近五萬聯軍一直在攻打由魏氏把守的通道,一邊在襲擾晉國西境的城邑。
這個熊孩子表現出了不俗的統兵能力,只是那麽乾一點沒有顧忌跟韓氏的交情,並且講實話也惹毛了魏氏,進一步跟晉國造成了更大的割裂。
所以了,無論是搞陰謀還是其它,智瑤會覺得趙母恤的魄力果真是大。
什麽意思?既然智氏鎮壓全國,乃至於連諸侯都鎮壓了不少,不跟魏氏翻臉為前提,封地全被劃分的趙氏肯定是回不到晉國了。
趙母恤用實際行動跟晉國進行割裂,看上去好像有點瘋狂,實際上是保全了韓氏,並且也讓趙伯魯在秦國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這麽看,趙母恤非但沒有瘋,其實比誰都理智。
智瑤洞悉了趙母恤的意圖,順著猜測下去得到一個答桉,在“高陵”的韓氏所部或許有危險,危險最大的卻會是狐氏。
這個是因為趙氏在天然上跟狐氏的競爭最大,並且隨著趙母恤想要竊取代國,不止是競爭的層面,幾乎是上升到了只能存活一方的高度。
然而,智瑤該做的已經做完,該提醒的也派人前往聯絡,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情,看他們自己的了。
反正吧?因為一場雨季的關系,智氏和鍾氏真的進入到觀眾席位上,短期內什麽忙都幫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