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很多時候別說是幾成的成功率,遇上了就得上,選都沒得選。
有得選就是一種幸福,智瑤得益於晉國的強大,經常能夠做一個幸福的人。
新一輪的軍事會議召開。
會議上,魏駒接下了繞路前往吳軍後方的任務。這個任務本該由部隊機動性較好的狐氏接下來,奈何狐氏所部的機動性強是強,問題是他們打不了陣戰。
什麽是陣戰?通常意義上就是列陣而戰。能夠列出陣型就代表士兵接受的訓練足夠,紀律方面也比較強。有足夠的訓練再加上紀律強,類似的軍隊哪怕遇上敵軍精銳也很難發生一觸即潰的現象。
狐氏回到晉國已經有七八個年頭,他們很努力想要恢復諸夏一員該有的常態,只是七八年的時間明顯不夠。
所以了,狐氏好幾次參加國戰,幾乎看不到能擺出像樣的陣型,陣戰這玩意跟他們實在無緣。
目前……,又或者說長久的以後,一直到契丹崛起之前,強如匈奴也擺不出什麽像樣的陣型。而契丹一開始是鮮卑的一部分,他們在東晉時期因為內部戰敗一度被慕容鮮卑所吞並。
後來,慕容鮮卑南下中原,他們留在東北區域過著半農耕半遊牧的生活,漸漸分裂為八個部族,一直到唐朝中後期才抖起來,並且還是諸夏周邊第一個掌握先進冶煉和鍛造技術的部族。
現在別說是契丹,匈奴連影子都看不到,異族集體拉垮是一種常態,狐氏曾經異族化,想恢復正常都不容易,別提短時內追上晉國其余卿位家族的水平了。
當然,要是智氏、魏氏或韓氏、趙氏、重視肯盡力幫助狐氏,狐氏還真能短期內追上,問題是他們腦子有病了才那麽乾。
以為誰都是趙武?開局一個媽,封地、人口、資源全靠別人送?
魏駒帶著自家的一個“師”又兩個“旅”走了,要用一萬左右的兵力承擔起阻擊可能出現的吳君增援部隊,或者是攔住可能南下的夫差主力,倒霉就兩種情況碰到一塊去。
正是因為任務非常艱難的關系,出征的幾個卿位家族中只有智氏和魏氏有可能辦到,智氏需要作為攻打吳軍的主力,隻好讓魏氏去執行那樣的任務了。
魏駒先行開拔,他們需要小心翼翼地繞開各個正在爆發激戰的局部,花費時間有點難說。
辛虧現在是個地廣人稀的時代,並且吳軍將齊軍分割成好幾個部分圍困起來,之間的距離拉得有些遠。
還有另一個需要慶幸地方,也就是現在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進入交戰狀態,派斥候緊密注意周邊的將領依舊不多。
“吳軍主力在‘艾陵’,守軍苦苦支撐,旦夕或有破城之危。”智申在背台詞。
講實話,齊軍還是比較能堅持的。換作是其他國家的軍隊在異國他鄉被圍困,能堅持半個月都算久了。
狐尤和鍾全對視了一眼,隨後雙雙看向了坐在智申邊上的智瑤。
全然無視同僚的智申繼續背台詞,往下說道:“除卻‘艾陵’余下皆為偏師,我欲直取‘艾陵’,傾力一戰而定此戰勝負。”
瞬間,包括智瑤、狐尤、鍾全在內的所有人站起來,行禮道:“諾!”
命令已經下達,以晉人的作風就是不再廢話,該乾活的人一個個出了中軍大帳各自忙碌。
“此舉果然妥當?”智申一改剛才的狂拽酷霸,臉色比較地忐忑地問道。
中軍大帳內除了智申之外,便是智瑤、智徐吾、司馬穰苴、子路等智氏的核心族人以及家臣。
出現那麽一幕,其實核心族人以及家臣沒有半點心理波動,原因當然是習以為常了。
智申並不是完全沒有能力的一個人,受到的教育也不允許成為一個廢物,內政能力上絕對合格,軍事能力只能說一般。這個是成長階段有智躒頂著,輪到成為家主又有智瑤頂上來的原因,要不然現實應該會逼智申更加自強一些。
人呀,一旦有所依靠,一般情況下真的很難有太大的進步。
所以,人真的要經常被逼一逼,才能有更大的憂患意識,抓住每一寸光陰自律自強。
智瑤說道:“吳軍與齊軍酣戰已有數月,攻城之戰最耗心志,我軍攻之必勝。”
這個根本就不用多說的,奈何智申患得患失的情緒太濃了呢。
其實,換作任何一支軍隊,他們跟敵軍打了四五個月,進入到最耗時間也是傷亡最大的城池攻防戰階段,猛然間出現了第三方的軍隊,誰不會被嚇一跳的同時,心生退卻的想法。
類比發動進攻,走到一半遭遇埋伏的心態就能懂,基本就是先自己慌了,支撐一下可能還有機會,失去獲得勝利的信念就根本不用再打了。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思路沒有錯,先嚇敵軍一大跳,奪其心志算是核心;敵方穩住不慌的話,看就看進行伏擊的地形。
智申就是問一問而已,沒有打算推翻智瑤的決定。
他們這一支晉軍也在當天開拔,花了三天的時間接近到“艾陵”三十裡之內。
“上軍將率部經‘長杓’往‘艾陵’西側,務必待我本部攻吳,方可由西側攻吳魯。”智申揮斥方遒,看上去無比自信。
那個“長杓”屬於魯國,當下有叔孫州仇帶著約三千左右魯軍進行駐扎,它離“艾陵”約有三四十裡路程,算是吳軍聯系魯國的重要通道。
本來晉軍能夠先攻下“長杓”進行控制最好,可是他們的兵力比較有限,吳軍的凶名又是赫赫,著實很難令人輕視,智瑤也就輕視了魯軍決定暫時不打“長杓”,要集中兵力先攻打吳軍。
狐解恭敬應完“諾”之後也不耽擱,示意馭手可以駕馭戰車往自家軍隊的位置走,要帶上部隊去執行命令了。
智申面對鍾全的注視卻是直接示意各自散去。
沒有吩咐其實就是吩咐了,鍾氏以及其他沒有得到新命令的中小家族,老老實實跟在智氏所部身邊便可。
“如此我部僅剩不足一‘軍’矣。”智申等沒有外人,臉色拉垮地說道。
根據智瑤的布置,魏駒帶上一萬左右的兵力搶先南下,不出意外應該是已經到了“艾”的南面;又有狐解帶上一萬左右的兵力去“長杓”南面;他們本來就剩下四萬五千左右的兵力,減去兩萬就剩下兩萬五千,離一個整編軍團其實差得有點多,也就三個“師”又不到兩個“旅”的兵力了。
智申好幾次領兵出戰,有沒有智瑤背後支招,兵力從來沒有這麽拮據過,肯定是要心中揣揣的。
而這兩萬五千的兵力,裡面還有鍾氏和其余中小家族的九千左右,更是加劇了智申的不安。
智瑤隻好重複講了不少次的話,說道:“大人,我家兩‘旅’新軍在此。”
別看只是三千的新軍,估計能頂一個“師”的晉軍,一個“師”的晉軍經常能扛住多於己方兩倍以上的列國軍隊,三千智氏新軍扛住不超過己方五倍的列國軍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是什麽情況呢?
吳軍和齊軍分得挺散,主戰場則是在“艾陵”這邊。
晉軍一樣是分散了,主力會從東面插入“艾陵”,魏駒所部在“艾陵”的南面,狐解所部在“艾陵”的西面,等於晉軍一旦發起進攻,會是三面夾擊的趨勢。
智瑤的選擇並不複雜,試圖先消滅吳軍的主力,再去一一解決掉分散的吳軍,其實哪怕最終讓一部分吳軍逃走也沒有關系,主要還是消滅吳軍的主力。
齊軍或魯軍?不是智瑤心大或者驕傲,講事實就是齊軍和魯軍暫時輪不到智瑤去消耗腦細胞, 一旦能解決吳軍的主力,齊軍和魯軍只會是晉軍鍋裡的菜,到時候想怎麽料理都行。
某日。
人在“艾陵”的夫差正在觀看新一輪的攻城,期間不該出現的逢同突然出現了。
“大王!”逢同是從宋國趕到,一臉慌張地對夫差稟告道:“臣來時在‘艾’窺視魏氏之軍!”
啥玩意?
一時間,夫差有點沒有反應過來,怔怔地重複道:“魏氏之軍?在‘艾’地?”
“艾”在“艾陵”的西南邊,屬於魯國的城邑,然後是北上吳軍的退路。
夫差狐疑地說道:“齊人所言,晉軍躊躇在馬格山未曾挪動,何時抵‘艾’地?”
並不是夫差不相信逢同的話,只是晉軍突然出現在“艾”有點詭異,並且還是等逢同恰好路過才窺探到,沒有人事先警覺。
逢同呼籲道:“大王,既有魏氏在南,必另有晉軍在側。此事不祥,大王應予早做決斷呀!”
夫差臉色不斷變幻,視線在正在進行激烈城池攻防戰的位置和逢同身上來回移動,一看就是陷入了極大的內心掙扎。
齊軍已經快要堅持不住了,眼下撤軍?
夫差的眼神一直在閃爍,表情變得越來猙獰,問逢同,道:“大夫本該在宋,因何來此?”
逢同有點被夫差猙獰的表情嚇到,想都沒想,也不管地面髒不髒,有沒有石頭之類,直接“噗通”跪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