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選擇前往“蓋與”的路線並不是穿過太行山。
盡管已經有軍隊先行開路,山林裡依然是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再則就是一些山路明明已經開出來,不用過上一個月就會再次布滿各種植物。
類似的事情到了現代需要到熱帶雨林才能體驗,對於春秋時代的晉人來說則是分分鍾在遭遇的事情,其余幾個中原列國中的鄭國和宋國也差不多,更加南方的楚國、吳國、越國等等區域則更像是後世南洋的那種氣候了。
對於晉國來說,一片綠油油倒是還好,像楚國那種到了春天和秋天就各種濕噠噠,男人三天兩頭不曬一下蛋蛋,日子簡直是不用過了。
“楚國伐蠻氏佔其地,晉國竟是視若無睹?”田穰苴能知道這個消息,代表智瑤就沒瞞著。
去年,楚國出兵討伐蠻氏,只是花了四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攻克“曼氏”城。
那一座“曼氏”城是蠻氏唯三之一的城池,以諸夏的文化來論算是“毒”的級別,另外兩座城分別叫“霍”和“梁”。
田穰苴只知道晉國沒有跟楚國爆發交戰,並不曉得韓氏和狐氏聯合出兵。
作為南下統兵將領,韓不信全程在伊水北岸看戲,知情者知道的就是慫得不能再慫了。
韓不信慫得比較有理由,其一是晉軍只出動不到一個“軍”,韓氏本身並不是那麽能打;再來就是狐氏剛剛回到晉國,他們的戰鬥力並不得到信賴;最後是楚國出動了八萬大軍,等晉軍到了伊水北岸已經攻下“曼氏”城,恰恰是楚軍士氣最高昂的時刻。
那些理由擺在趙鞅面前,雖說他是被韓不信氣了個夠嗆,終究還是沒有進行什麽處罰。
韓不信的這一次舉動帶來了很多的效應,除了一再證明韓氏無法單獨扛鼎之外,無非就是再一次證實韓不信的不可靠。
作為“元戎”的趙鞅已經派人前往楚都“郢”,問一問楚國是不是要跟晉國過不去,再重複之前的爭霸局面。
楚國到底會怎麽答覆?智瑤大概能夠猜得出來,更想到趙鞅的這一番舉動暴露了晉國的無能為力。
要是在以前,晉國才不會派遣使節前往“郢”都,絕對是第一時間集結大軍南下開乾。
現在嘛?晉國內亂傷了一波元氣,趙氏、魏氏被范氏糾纏住,擺明了就是韓氏沒用,新的卿位家族狐氏沒有證明自己的實力,智氏這邊則是有很正當不參與國戰的理由。
所以,趙鞅除了派出使者去楚國看似威風凜凜的問責,真的是暴露了拿楚國一點辦法都沒有的實情。
田穰苴說道:“范氏依舊在南,必勾結楚國,晉國怕是有難。”
智瑤心想:“誰說不是呢?”
暴露出很難應對國外局勢的晉國,將自己的虛弱展現在楚國面前,著實很難不讓楚國得寸進尺。
晉國需要慶幸的是吳國真的崛起,楚國哪怕有心北上再跟晉國分個高下,背後的吳國都會讓楚國重新恢復冷靜。
所以,楚國攻佔了蠻氏,他們只是達到了戰略上對晉國的有利,晉國不趕緊改變這一現狀,哪怕後面晉國內亂徹底平息,晉國也是很難解除掉楚國對己方的戰略威脅。
另外一點,蠻氏被楚國攻佔,其實也讓周王室直接暴露在楚國的兵峰威脅之下,從而是楚國將晉國保護周王室的承諾只差一步就毀了。
有那麽一句話叫“鳳凰落架不如雞”,晉國沒有那個實力再扛著周王室的大旗耀武揚威,不會因為晉國曾經稱霸而有什麽余威,相反多的是有諸侯想踩著晉國上位。
那種局面形成的話,等於晉國對列國的威懾力降到歷史冰點,想再稱霸只能將不服的諸侯都再揍一遍了。
“現在主持軍政的是趙鞅。盡管外部局勢不利對晉國是壞事,對我家來說則是好事?”智瑤心想。
那是明擺著的道理,趙鞅無法讓晉國稱霸,趙氏就無法攜大勢逼人,想在國內搞事必然遭到強有力的抵抗;換作是趙鞅重新讓晉國稱霸成功,各家族面對趙氏首先就心裡先虛了,幾乎就是個任趙鞅揉捏的下場。
聽到韓不信所作所為消息的智瑤很懷疑是故意的。
畢竟,韓氏遭到趙氏的滲透,再不趕緊掙扎的話,可能某一天就被趙氏輕易吞並。
在這種緊迫感之下,韓不信本身就想保存實力,還能夠給趙鞅使絆子,兩害相較取其輕的丟些名聲又算得了什麽呢?
遠處的“蓋與”已經遙遙在望,還能看到城池遭到了圍困。
說起來,東山黑狄唯一的一座城池也是采取諸夏的款式,城牆夯土而成,看上去是一種不規則的四方形。
智瑤等人是走“壺口”到晉國中西部,再走少水東岸的路線,去到目前屬於魏氏的“陽”再一路向東。
拐了這麽大的一個彎,花費的時間卻遠比走太行山的路線更少,一路上大多處是智氏的地盤,多少也讓智瑤完成了視察自家封地的目標。
“你欲效仿楚莊王?”田穰苴見智瑤沒有搭話,不知道想到了什麽,又問了這麽一句話。
智瑤先是略略被嚇到。
楚莊王?那可是當時東方唯二的“王”之一。
等智瑤反應過來,說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瑤何須如此。”
其實就是田穰苴看到智瑤對晉國面臨的窘境好像不在意,問智氏是不是想讓其余貴族看到趙氏的無能,然後智氏再狠狠地爆發一下,掙夠晉國內部的人心,再讓列國刮目相看。
智瑤的回答夠直接,表示自己早就一鳴驚人了。
結果就是田穰苴覺得智瑤的思維跟自己不在同一個頻道。他問的是智氏下一次有動作,是不是要搞什麽大動作,比如掀翻趙鞅之後,智申成為晉國的“元戎”。
另外,智瑤其實是聽懂了,問題是為什麽要給還不是自己人的田穰苴解答啊?
他們這一路過來,絲毫的意外都沒有發生。
晉國的很多地方還是有范氏和中行氏的人躲藏,其中屬於中行氏的那一部分正在歸鄉。
大亂之下,亂局根本是會持續一段時間,直接體現在各地的荒野變得更加不安全。
智瑤這一支隊伍打出了智氏的旗號,半途有不少中行氏的人看到從躲藏的地方前來投奔。
范氏跟趙氏的仇恨感最大,他們看到智氏能打也會猶豫要不要打,才不會像是看到趙氏的隊伍那樣能打則絕對會發起攻擊。
轅門前,程朔帶人進行迎接,前往大帳路上告訴智瑤近期的戰況。
子路沒在是在指揮攻打“蓋與”,他們對“蓋與”的攻擊在六天前展開,當前還處在一種互相試探的階段。
“山林投奔‘蓋與’狄人約在三千余,‘蓋與’城內或有近萬?”程朔到了大帳對智瑤進行匯報。
東山黑狄本來有多少人口誰都說不清楚,不靠譜的估計約是四五萬人?絕大多數是生活在山林區域,一部分生活在西北的平原。
這個是因為東山黑狄的西北部並不安全,除了晉人的威脅之外,還有來自樓煩以及仇由的威脅。
他們修建的“蓋與”是一座小城,平時也就生活五六千人?
智瑤帶人來到子路處,見到人就指明不是來接手指揮,應該做什麽子路接著做,不用多管他們。
東山黑狄築的城牆高度約在六米左右,並且看上去不是一種直線,有城垛而沒有女牆,一看就是學習不到位的模樣。
智瑤之前已經得知來到“蓋與”的自家軍隊只有兩個“師”的規模,另外一個“師”還在山林裡清剿躲藏起來的黑狄。
對付東山黑狄難在清剿乾淨,耗費的時間周期會很長,並不是在擊敗上面。 這個也是同樣能對東山黑狄下手,曾經的范氏和中行氏懶得去打,同樣能動手的趙氏沒有下手的原因。
智瑤會動手,捕捉勞力只是其一,借機鍛煉新軍更重要一些。
對了,為什麽智瑤沒有拿新軍去當工程隊,又或者沒有集結軍隊來當工程隊使用?追根究底來說,現在又不是子弟兵的年代。
也許是智瑤過來讓程朔和子路感受到了緊迫感,可能也是新軍的戰鬥力強悍。
兩人認為試探足夠之後,展開了對“蓋與”的強攻,有先前混進去的智氏士兵,僅僅是一個白天而已,新軍利用裡應外合殺進了城內,再花費了兩天將東山黑狄的首領押解到了智瑤面前。
觀看了克城全程的田穰苴沒有發表什麽評價。
或許在田穰苴看來,智氏攻下城池屬於理所當然,東山黑狄的戰鬥力也不足以跟智氏抗衡,輸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並不足夠試出智氏新軍有多少斤兩。
事後,隨行過來的老子找到了智瑤,說道:“可否使耳行走其間?”
智瑤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李大佬要拿東山黑狄來試驗化胡?”
只是……,好像有什麽不對勁的地方?
歷史記載的老子化胡,出函谷關是到秦國那邊,化胡好像就是針對的秦人吧?
比較奇怪的是,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直接失蹤,不止其余列國沒有了後續記載,秦國的歷史上也沒有關於老子西出函谷關的記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