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對於自己平白無故撿了一位後世的名將,自然是竊喜不已。
但對於張玉來說,他還是頭一次見到傳說中的遼王殿下,並不是想象中的三頭六臂,又或者是長得稀奇古怪,嚇人的怪物。
只是一個長相英俊,身材偉岸的少年,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少年做事情的果決,讓張玉感覺到難以想象。
要知道他張玉,可是從北元那邊投降到這邊來的,身為降將,按道理是要送去應天府,讓朱元璋發落,看看怎麽安排?。
結果, 這位遼王殿下直接將自己留下。
不僅如此,還要派人尋訪自己的妻兒, 也接到遼東這塊地來。
分明就是想讓自己成為他的嫡系。
張玉自己以前可沒有什麽顯赫戰功,更加沒有聲名在外。
而遼王殿下卻不同,整個北元都是他的傳說,北元丞相王保保都是他的手下敗將。
而這樣具有傳說色彩的遼王殿下,竟如此真誠地對待自己,張玉心中感恩戴德,自是不用多提,也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為遼王殿下做出一番功績。
尋訪張玉的妻兒,自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本來張玉沒有想那麽快就見到自己的妻兒,想著或許要一年半載的。
不過後來偶爾的機會,聽說遼王殿下幾乎派出了,在遼東將近一半的錦衣衛,出去尋找自己的妻兒。
張玉那叫一個感動的呀,心裡面都快說不出話來了。
那朱啟當然希望趕緊找到張玉的妻兒呀, 妻子倒還好說, 他兒子是張輔啊!
這也是未來的明朝名將,這位張輔,一生未曾敗績,也就最後戰死沙場,可以說,沒有叫門天子的話,他的功績絕對不在開國元勳徐達之下。
直接用錦衣衛的人海戰術,想要找到張玉的妻兒,自然不是什麽難事,更何況還有張玉的配合。
很快,錦衣衛們就找到了張玉的老婆,還有他的兒子張輔,並且按照朱啟的命令,安全的朝著遼東這邊帶了回來。
估摸著也就兩三個月的時間吧。
朱啟也寫信去了應天府,極力推薦張玉這個人才,讓他留在遼東,幫助自己固守防線。
至於什麽理由,倒也不用編的太多,反正朱元璋現在對自己是非常的信任, 也不可能會過多阻攔的。
最主要的,還是這張玉以前也並沒有特殊的戰功或者名望, 所以朱啟將他留下並非難事。
留下張玉之後,朱啟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帶著手底下的人,接管藍玉搭建起來的防線。
自從上次的遼東大戰之後,納哈出的防線全面收縮到了沈州一線,明軍和元軍也依托著遼河在北岸和南岸互相對峙了起來。
遼河的分割戰線清晰無比不說,互相之間想要進攻也並非是易事。
不過這只是北元這邊認為的,對於朱啟來說,這一條遼河並非是什麽阻擋進軍的關鍵。
阻擋明軍前進腳步的是漠北北元主力的牽製,還有北方寒冷天氣以及後勤補給線的缺陷而已。
不過,伴隨著棉花即將在全國各地大范圍推廣種植,以及關稅不斷的收取獲取利潤之後。
朱啟相信大明未來的水師運輸力量將會越來越強,而伴隨著水上力量的加強,運輸線也不再是製約大明進攻北方的一條重要因素了。
有了大量的海船來運輸物資,江南等地豐腴的糧食產出以及各種各樣的武器,金屬物資等等都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運送到遼東,以供大明軍隊作戰所需。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朱啟首先帶著手底下的李祺,徐增壽,還有剛剛收服的張玉,朝著遼河那邊過去了。
朱啟上次雖然見過藍玉,但畢竟不是在遼河防線的邊上。
所以進行交接的工作也只能等到去遼河再說了,而藍玉因為收到了朱元璋的聖旨的催促。
所以在和朱啟見過面,將張玉交給朱啟以後,就啟程返回應天府去。
藍玉名義上自然是接受皇帝的嘉獎,但實際上是剝奪了藍玉的軍權。
至於之後能不能領兵作戰,那就要看藍玉的表現了。
不過,按照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來說,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藍玉應該都會保持低調。
直到朱元璋對北元發起第四次北伐戰爭的時候,才會重新啟用藍玉。
所以當朱啟帶著手底下的人到了遼河之後,所見到的也僅僅只是藍玉名下的兩員副將而已。
不得不說,藍玉確實稱得上名將的稱號。
雖然在遼東建立防線,僅僅大半年的時間。
但已經把整個遼河防線建立的井井有條,固若金湯,這北元想要進攻大明不那麽容易的事情。
而對於張玉的水平,李祺和徐增壽本來心裡面是抱有懷疑態度的。
在他倆心中,自然也不會多覺得北元那邊的將軍有多厲害。
張玉雖然被遼王殿下看中,但兩人都自詡是遼王殿下的親傳弟子,一人手中都有一本朱子兵法呢。
怎麽想也是自己這邊比較厲害啊!
但這張玉到了遼河之後,雖然說的話不多,但朱啟每次給他安排的任務,都能圓滿的完成。
不僅如此,他只是走了一圈,就已經對遼河的防禦了如指掌。
而且在北元那邊的防禦,張玉也是知道許多情報的,這一來二去之下,張玉對於遼河防線的作用,甚至比藍玉還要大。
這行家出手,就知道有沒有。
朱啟也是跟著徐達學過些許兵法的,雖然實際運用談不上多厲害,但憑借著高超的記憶力,對於兵法是爛熟於心。
而這張玉到了遼河之後,對於防線提出的種種建議,也都在點子上。
邊上的徐增壽和李祺也是頗為驚訝,本以為只是浪得虛名的人,沒想到還真的有真本事。
不過一開始就讓張玉全全掌握軍權,對於朱啟這邊其他的將軍們來說,自然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所以朱啟就先讓徐增壽留守遼河,而張玉作為徐增壽的副將。
雖然名義上是副將,但朱啟私下裡也對他是一頓誇,隻說自己已經考教過這個張玉了,他確實是有真本事的,有大謀略。
讓徐增壽沒事的時候多聽聽張玉的意見。
徐增壽是朱啟手底下的迷弟,對於遼王殿下所說的話,自然是點頭答應下來。
更別提這張玉已經表現出了自己的能力,而且還是遼王殿下親自考校過的,想必問題不是很大。
徐增壽或許沒有特別大的本事,但他最好的一點,那就是非常聽自己的話,所以朱啟很放心的把他留在遼河這邊,管理軍務。
相信有徐增壽和張玉兩人,遼河的防禦也就沒有自己什麽好擔心的事情了。
朱啟安排好了防禦的事情,這才放心的回去了遼陽那邊。
不過朱啟知道張玉的本領,可以放心的離開,但其他的將領們可不知道張玉的本領啊。
在其他的將領們看來,這張玉也不過就是北元那邊過來的降將。
之前在北元也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本事,更沒有值得誇耀的戰績。
相比較起明朝這邊大部分的將軍們來說,張玉在北元那邊的戰績實在是有點不夠看的。
其實這也不能夠怪張玉,想想北元那邊的情況,在元朝末年崩潰的時候,軍隊的戰力已經低到了低谷。
而張玉在這個時候,即便是給他一隻軍隊,也打不過士氣高昂的起義軍的。
更別提起義軍這邊,名將輩出啊。
王保保就已經夠厲害了,但他和明軍交手也是敗多勝少。
而張玉自從投降了明朝之後,手底下的士兵換成了明軍,那等於是開了一個掛,戰鬥力可就不一樣了。
徐增壽是百分百信任遼王殿下,自然聽從遼王殿下的吩咐,對張玉沒有任何的輕視。
其他的將軍們,尤其是藍玉留在防線上的那些副將們,對於張玉,可就沒有什麽好感度了。
先不說張玉是他們的手下敗將,就算徐增壽這個由遼王殿下派過來的主將,他們看來,也不過是個年紀輕輕的毛孩子罷了。
要說遼王朱啟親自在遼河坐鎮的話,他們定然不會這樣想,不過遼王殿下顯然沒有在遼河的打算,他已經走了。
徐增壽並不清楚這些老將軍們心裡面所想的小算盤,畢竟他只是一個年紀輕輕初出茅廬的將軍,對於這些人心交往上的事情並非老手,但這張玉可就不一樣了。
張玉的經驗就比徐增壽要豐富的多,而且張玉的頭腦非常的靈活,只是看了下別人的表情,還有在遼河防線上呆了兩天,了解了些所見所聞,就知道那些將軍們所想的事情了。
不過張玉畢竟是剛剛投降過來的,也不好說那些將軍們的壞話,以免被徐增壽以為他是北元派過來的奸細。
來離間大明將軍們之間的感情。
所以也只是默默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恰好這天不久,北元那邊有一隻隊伍過來騷擾遼河的明軍防線。
按理說,這邊的防線本該是那些副將們負責的。
不過那些副將們,看不來張玉前天還是降將,今天就被重用,還和他們一般地位。
於是便故意將這裡的事情交給張玉來負責。
若是張玉不出兵,那他們少不得要彈劾張玉懼敵不出,掃了我大明威信,甚至可能另有圖謀。
但若是張玉出兵的話,這人在副將們眼中也實在是沒什麽本事,而且這張玉也沒什麽特別多的兵馬,那些元軍來勢洶洶,說不定就三兩下把張玉給打敗了。
吃了敗仗,那就更有理由了。
總之,這些副將們已經等著看張玉的笑話了。
只是他們終究是小看了張玉,張玉既然能夠作為未來的名將,手頭上的本事自然是不用多提的,早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甚至都已經想到了這些副將們可能會利用敵軍來襲的情況,讓自己難堪。
也就是說,眼下這些情況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張玉也並沒有說什麽逞能的話,即便是其他的副將,說是要把這個功勞讓給他,他也是趕忙自謙。
別的副將已經鐵了心,要讓張玉難看,自然不可能把這差事領過來。
雙方推脫了一陣,張玉也只能默默的接受,隨後下去進行準備工作。
那些副將以為張玉,頂多也就是安排人,對著那些過來的元軍射幾箭,進行警告。
或是喊喊話什麽的,出去迎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畢竟張玉手中現在能指揮的兵馬,估計還不如對面500人來的多呢。
至於他們這些人手中的兵馬,自然是不可能借給張玉的。
理由也很正當,就說這500人可能是引誘來的,後面說不定還有大軍呢,這要是出去了,萬一敵方大軍趕來,那這段防線可不就要被突破了。
他們說的這些話,其實漏洞百出,張玉也聽得出來,只是並沒有說出反駁的話來。
那些副將們看著張玉轉過身去布置,心裡竊笑了起來,這回還不把你這個降將給拉下馬來?
憑著遼王殿下的關系,就以為能在咱們明軍裡混得開了嗎?
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張玉,並沒有按他們所想的那樣。
這張玉居然直接率領著麾下300余騎,作勢就要直接衝出去。
那些副將們都驚呆了,雖說北元的戰鬥力和明軍相比是稍微有點差距的,但經過這麽多場戰鬥下來,這北元已經多少恢復了以前驍勇善戰的本性。
更何況,這張玉才剛剛領兵麾下300余騎,可能都沒有訓練妥當,這就出去,難道是要去送死不成?
那些副將們雖然心想著讓張玉難看,卻沒想到他真的要出去送死,這要是把他弄死了,殿下還不得怪罪下來啊!
他們都趕緊去攔著張玉,不過人都已經跑了,就見到300余人從堡壘衝了出去。
對面的北元顯然也沒有想到,明軍居然敢出來應戰。
不過那500來人也就是過來騷擾,看看有沒有能夠突破的地方。
見到有明軍出來之後,也是掉頭就跑,而後拿出了背後的弓箭,顯然,要像元朝騎兵一樣進行騎射了。
張玉對於這些元朝騎兵的戰術可太過了解了,他這300騎兵衝出來也並非是要和元朝騎兵交戰的。
只是要將元朝騎兵趕走,不過張玉也知道自己返回碉堡之後,這元朝騎兵多半還是要回來。
果然,張玉的騎兵追著這些元朝騎兵一陣之後,那些元朝騎兵兩輪騎射,眼看著張玉的騎兵,就要進入射程范圍之內。
不過張玉很快領著騎兵折返,朝著碉堡回去了,而這元朝騎兵也是拍馬追了回來。
碉堡後面的那些副將們看到眼前一幕也是松了一口氣。
不過接下來的一幕確實讓這些副將們大吃一驚。
只見到那些騎在馬上的騎兵,回到了碉堡的牆下,等著開門的時候,紛紛從懷中掏出了一杆從未見過的火器。
而後那些衝過來的500元朝騎兵,也並沒有將這些火器放在眼裡,這年頭的火器射程遠遠沒有弓箭那樣遠。
但讓這些元朝騎兵驚訝的是,那些元朝騎兵們竟然在很遠的范圍射程之外,就對他們開火了。
那些元朝的騎兵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一顆顆子彈就打在了他們的身上,或者馬匹的身上,隨後便是一陣哀嚎之聲。
一個個的衰落馬下,頓時亂作一團。
張玉看著眼前的戰果,心裡也是松了一口氣,幸好這一切都在遼王殿下的預料之中啊,提前給我留下了這些武器!
還有,這新式武器可真是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