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朱元璋起來很早,吃的東西也很簡單,一個比盆小不了多少的碗,滿滿裝著湯面,一碟蒜瓣,一碟鹹菜。
老朱吃飯,那叫一個風卷殘雲,氣吞萬裡,席卷八荒……沒有多大一會兒,就什麽都不剩了,只是額頭浸出一層細膩的汗珠,隨手抹了一把,就往外面走。
張希孟就等在外面,還有點困倦,睡眼惺忪打哈氣。他和朱元璋的作息習慣很不一樣。老朱是典型的早睡早起,就算不早睡,也一定要早早起來,迎著朝陽,盡快辦公,越早越好,生怕耽誤片刻。
而張希孟則是越來越習慣下午做事,然後一直到半夜,挑燈修仙,舍不得浪費一點光陰。
兩種習慣,很難說誰的更好,不過既然朱元璋過來了,張希孟也少不得改過來。
“先生,吃早飯了?”
張希孟忙從袖子裡掏出一個油紙包,笑道:“啃了兩個包子,這裡還有兩個,如果時間長了,就趁著主公說話的時候, 偷摸吃了。”
朱元璋忍不住發笑,敢在他說話時候偷吃東西, 還敢明目張膽說出來, 張希孟, 你很勇啊!
“先生準備周全,咱是準備談完請客的, 不過估計也要到下午,準備著沒錯……對了,先生還記得上一次這種大會不?”
張希孟把包子重新放進袖子裡, 隨口道:“如何不記得!應該是在驢牌寨的時候,還沒有進定遠城,處置了沐家……那一次鏟除豪強,分配土地,徹底打開了局面, 不但穩住了濠州舊人的軍心, 還趁機擴充兵馬, 擁有了上萬精兵。”
朱元璋點頭, “是啊, 也是那時候起,咱就有了信心,琢磨著能在這個亂世做點什麽。。後來拿下了滁州。當時先生講過, 滁州的工商業繁榮,不能毀壞,我們也是落實了分田,處置了一些豪強。但到底沒有那麽乾脆利落……等渡江之後, 乾脆就連很多元廷舊人, 沒有什麽嚴重錯處的, 也都留用了。李先生說要留用三成,可據咱了解, 一半以上都是舊人。官吏如此,富戶如此,士紳自然而然也就如此了。”
朱元璋又道:“張先生,你和劉伯溫辯論, 主張重定綱常, 再造乾坤。最近又寫了這麽多文章, 可謂是金玉良言,妙筆生花。但是咱還是要說,紙上的東西, 終究還是要落到實處,不然豈不是有何孔孟之道一樣了?”
張希孟連忙道:“主公教訓的是,臣這段時間的確是務虛的東西多了些,移風易俗,固然重要,但是有不少地方,還藏汙納垢,沒有徹底改變,終究是不行的。”
朱元璋笑道:“咱不是責備先生,你可知道,當時楓林先生見到了先生的文章,是何等驚駭!他那樣的人物,都五體投地,敬佩不已。咱更是如此,朱元璋何其有幸,能得到先生輔佐!先生的文章道理,卻是讓咱手裡的刀更鋒利,更加一往無前……殺該殺之人,咱又怎麽會手軟猶豫?”
老朱昂首闊步,氣勢如虹。直接邁步走進了校場,張希孟稍微沉吟思忖,也立刻跟著過去,心裡卻是翻天覆地,狂風暴雨,只怕就在眼前。
此刻校場上已經擠滿了各個鄉村前來的百姓,大家夥翹首以盼,當老朱龍行虎步,走到中間高台的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令人詫異的是,百姓們只是看著,既沒有歡呼雀躍,也沒有戰戰兢兢跪倒磕頭,大家夥就仿佛在審視一個陌生人似的,誰也不說話,只是直直盯著。
場上百姓,何止千人,一雙雙眼睛,都落在了身上,朱元璋沒有半分惶恐,
相反,他很興奮,竟然有種熱血奔湧的感覺。因為朱元璋清楚,曾經的他,就是這群人之一,面對權勢熏天的大老爺,他們早就跪下磕頭,惶恐戰栗了。
面對自己,沒有下跪,就是他們還有期待。
既然如此,咱又怎麽會讓這麽多人失望!
“咱叫朱元璋,想必你們很多人都聽說過了,咱就是金陵的吳國公,要說這個吳國公是幹什麽的……大約就是這一片天地,咱是做主,說了算的人。那咱要做什麽主呢?簡單點說,兩個字:均田!”
老朱聲若洪鍾,傳出去好遠,每個人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在咱的麾下,有一位當世奇才,心腹臂膀……他告訴咱,人生在天地之間,就該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可以安身立命,養家活口,生息繁衍,子子孫孫,傳承香火。這就叫天命!”
“誰敢違背天命,就會被老百姓推翻,這就是無數人起義推翻元廷的道理。誰能順應人心,把田畝土地,公平合理地分給百姓,就能得到天下民心,也就能君臨天下,手握天命。”
“這個道理咱信了,渡江以來,咱懲辦了不少貪官汙吏,削減了苛捐雜稅,在應天府、太平府等地,均分了田畝。又在徽州、衢州、信州等地,制定了最高地租。最近又在金陵公布了讓女子入學的政令……”
“說了這麽說,咱就是打算一步一步向下推進,實現耕者有其田的目標,要讓人人都吃飽穿暖,過上安穩富足的好日子。”
“過去有人跟咱說,長興離著張士誠的地盤太近,不宜大動乾戈,免得生出禍患。當時咱信了,可是最近咱又想到了另一層。正因為這裡臨近張士誠,咱才更要大刀闊斧,革除弊政,要讓大家夥過好日子,這樣才有人支持咱,才能證明,咱和張士誠,不是一路貨色。”
“所以,咱決定了,從現在開始,一個月內,就要徹底完成清丈田畝的事宜,然後給你們家家戶戶,均分田畝。咱在這裡告訴大家夥,這一次分田,只有兩個字:公平!”
【講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不論男女,凡是十六歲以上的成丁,按照每個村子,一律均分田畝,不足十六歲的,給予一半土地。土地平均分配,稅賦也要平均,按照十取一征收……”
……
朱元璋侃侃而談,前面的話,百姓也都是聽著而已,直到提起分田,大家夥的耳朵都豎了起來,眼睛瞪得老大,定睛凝神,生怕錯過了一個字。
伴隨著朱元璋的話語,大家夥的呼吸也漸漸急促,眼睛冒出期待的光芒……其實作為一個旁觀者,就會發現,老朱此時宣布的均田令,不但跟最初不同,就連和渡江之後的初期版本,也不一樣了。
這倒不是老朱要推翻張希孟的均田大綱……恰恰相反,這是均田令發展下來的必然趨勢。
在淮西的時候,有口糧田,有桑麻田,有流轉田,口糧田不納田賦,又對富戶進行限制,最高土地持有可以達到三百畝,視各地情況不同,會有差異。
渡江之後,張希孟就自然取消了口糧田,沒有了免稅的條目。又針對桑田,增加了賦稅。
到了朱元璋這裡,甚至連這些東西都取消了,直接就是簡單乾脆的平均!至於富戶,老朱也不在優待,不給空子。
道理很簡單,地盤越來越多,情況越來越複雜,面對此情此景,繼續沿用複雜的分田方案,最後必定會出現一大堆漏洞,最初的善意,也一定會變成富戶豪強佔盡便宜,轉移負擔的規則保證。
既然如此,那就索性一刀切下來,乾淨利落。
這麽乾肯定也會出差錯,但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這一套做事方法,正是老朱從張希孟那裡學來的,複雜的問題必須簡單化,因為只有簡單粗暴,才能立竿見影。
而對明代財稅稍有常識的人就會發現,伴隨著這一道命令下達,大明朝最被人詬病的財稅問題,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
就比如歷史上朱元璋定天下官、民田賦,凡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杓, 民田減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杓,沒官田一鬥二升。
惟蘇、松、嘉、湖,怒其為張士誠守,乃籍諸豪族及富民田以為官田,按私租簿為稅額。而司農卿楊憲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賦,畝加二倍。故浙西官、民田視他方倍蓰,畝稅有二三石者。
其實從這段簡單的介紹就知道,原本的大明朝,田分官,民,官田田賦重,民田輕,另外還有什麽重租田,沒收的官田,名目繁多。
最倒霉的就是蘇州,松江等地,被報復性征稅,最嚴重的地方達到了五倍之多,一直延續到了大明滅亡。
稅制弄得這麽複雜,顯然有文臣集團的問題,不管是李善長,還是楊憲,都算不得一心為國。
他們的私心雜念太重,弄出來的漏洞弊端一堆。給蘇松重稅,等於是逼著這兩地抗賦。朱元璋在日自然沒有問題,朱棣也還能維護,但是到了後來,江南拖欠稅款就成了常態。而一旦江南拖欠,其他地方也有樣學樣,哪怕只是輕稅,也不願意交了,你說氣人不氣人?
而在張希孟的操持下,朱元璋對待稅賦的看法有了巨大進步。
首先一條,就是沒有官田和民田之分……或者乾脆說,所有土地都是官田,地主的名字都姓朱。
由老朱公平分給天下人,這就是張希孟所講,天子職責,在於均分田畝。
理論和實踐,在這一刻,完美結合起來。
聽著朱元璋的話,終於有百姓哭拜地上,“青天大老爺啊!真是青天大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