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京中長子來信,李成梁放到一邊,神情失望。
身旁的幕僚接過來翻閱,信中李如松勸誡父親,不要虛報軍情,恐事情敗露朝廷追責。
笑道,“子茂兄赤誠之心,實乃國家棟梁。”
“君勿為其辯解,真是越來越沒有長進了。”
長子從小跟在自己身邊,打仗的本事沒的說,不比自己差了。可惜做人這一方面,實在是令人無語。
李成梁搖了搖頭。
本來送去皇帝身邊,得一份聖眷好回遼東子承父業,卻沒想到越來越愚笨。
不謊報軍情,怎麽讓朝廷重視遼東?
遼東什麽地方?氣候惡劣環境困苦。
不謊報戰功,如何向朝廷所要銀子,自己拿什麽養兵,拿什麽孝敬王公大臣,孝敬那些太監?
這些銀子只靠遼東一地如何維持?自己維系的艱辛,長子卻根本不懂。
沒想到皇帝會讓戚繼光來,這倒是打了李成梁一個措手不及。
“吹號,點兵。”
隨著李成梁一聲令下,軍中大小將領,每人領家丁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
身披重甲,胯騎壯馬,持三眼火銃,硬弓,長刀。
一支數千人的遼東鐵騎,匯聚成一道“鐵流”。
出關外,征古勒城。
得知信息,王杲聯絡諸部盟友,野外突襲關寧鐵騎,大敗而散。
李成梁部斬首級近兩千人。
“死兵!”
回首自己身後的兒郎們,李成梁意氣奮發,大手一揮。
“死兵!”
“死兵!”
……
眾鐵騎歡呼。
這就是李成梁變動朝廷軍製,吃空餉養起來的,聲名赫赫的遼東鐵騎。
令關外各族膽寒,稱之為不怕死的兵。
俘虜們瑟瑟發抖,其中兩名少年眼神明亮。
“告訴戚繼光,各家自掃門前雪,他想要生事,使他問問九邊袍澤們答不答應。”
聽到李成梁的話,幕僚面露微笑。
……
張居正被皇帝召見,聽到皇帝懷疑遼東吃空餉,謊報軍情,並不以為意。
“九邊衛所早已不堪用,才有戚繼光調去九邊練兵之事。韃靼諸部年年叩關,李成梁還能拒敵人於外,換個人恐遼東不平。”
朱翊鈞明白了張居正的意思。
李成梁部爛了,但是還能發揮作用,不讓韃靼入關騷擾內地。
其余將領不能用,吃空餉喝兵血不弱於李成梁,可是卻不能辦事。
比爛啊。
罷李成梁容易,可是換成誰又是可靠的呢?
“恐最後朝廷的軍隊,變成將領的私軍。”
“所以才更要變法,支持新政。”
外朝形勢急變,張居正猶入泥潭,每前行一步艱難無比,如今擔憂小皇帝扛不住壓力。
在他看來,對軍隊應以穩定為主,拉攏軍心,現在時機未到,決不可輕動軍隊。
穩軍隊,治文臣,這是他目前的想法。
朱翊鈞這一年,禦馬監禁軍大動,把不少銀子都投入其中,張居正擔憂朱翊鈞不懂事情緩急。
目前最重要的是吏治,考成法才是第一步。
只有把官員治理好了,天下才能清明,然後清查地方,整理財政,使國家有余財。
國家現在連供給九邊的軍費都是拖了又拖,怎麽能再去輕易改動軍隊呢。
朱翊鈞點點頭,“先生勿憂,
新政一切以先生為主,朕不會改變主意的。” 安慰了張居正,等張居正走後,朱翊鈞翻起了今年京營的開支,以及各項操練。
歷朝歷代。
禁軍都是最重視的。
乾弱枝強,則國家不穩,乾強枝弱,則邊疆不穩。
大明也是如此,京營變化不斷,就是因為國家承平已久,京營戰鬥力每況愈下。
京城三大營改為十營團,後又十二團營,再到嘉靖恢復三大營。
百年間變來變去,因為京營問題窮出,始終無法解決京營戰鬥力下滑,不堪重用的原因。
萬歷朝之後二十幾年,京營聞敵炮即潰散,明亡。
禦前衛如今由戚金訓練半年余。
招來戚金。
“禦前衛比其余京營如何?”
“稍強。”
朱翊鈞聽到戚金的回答很意外,竟然只是稍強,難道這小子在謙虛?自己又是給錢又是給鳥銃。
對答案不太滿意,又問。
“比邊軍如何?”
“勝於衛所,弱於家兵。”
“訓練多久可勝之?”
戚金無語。
他只知道打出來的強軍,何時有訓練出來的強軍?
就是伯父當年訓練出來的戚繼軍,也是長年累月的戰爭,越打越強,才有了最後的赫赫聲威。
不管多麽膽大的人,上了戰場也會變一個人,因為那種勢不可擋的死亡臨近的腳步,不是靠訓練就能磨平的。
看到戚金為難的樣子,朱翊鈞歎了口氣, 自己想當然了。
軍事還得慎重,沒有完全把握,以拉攏為主。
“朕聽聞遼東軍中喜用三眼銃,而少保則愛用鳥銃,這是為何?”
朱翊鈞去年讓兵仗局改為鳥銃供應各地,遼東堅決反對,要求按照往常供應三眼銃。
鳥銃威力比三眼銃強,射的又遠又準,裝填速度也快,他懷疑李成梁又在中間搞鬼。
“三眼銃雖弱於鳥銃,但是一銃入二、三子,放畢當錘擊之,遼東善騎兵,以此為法,實為凶悍。”
聽到戚金的解釋,朱翊鈞明白了,這回自己是真誤會李成梁了。
“讓兵仗局做三眼銃,按照往日供應遼東。”
太監聽到旨意,去了司禮監,讓司禮監安排。
又問了戚金一些軍中的事,朱翊鈞自己不懂軍事,也不知道如何問到點子上。
戚金的回答,讓他始終不得要領,也不知道該如何問,放了戚金離去。
等戚金走後,朱翊鈞寫好了字,讓人送去遼東。
不光要跟文官送自己寫的字表示信任,武將也要一視同仁,都是國之棟梁。
戚繼光被軍中同袍拉住,灌了幾頓酒,大醉特醉。
面紅耳赤,站起身拍著胸脯保證,大家都是一個鍋裡吃飯,同進同退。
這才被同僚們放過,帶著自家軍隊去了一趟遼東,啥也沒乾就收了李成梁一筆銀子,安靜的回了薊鎮。
年關朝廷各稅賦帳冊混亂,張居正大肆斥責眾臣。
此時,雲霧山羅旁戰事起。
地方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