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上任
俺答汗結束了草原和大明兩百年來的戰爭,迎來了和平,對雙方都是好事。
俺答汗收到大明皇帝的回復,雖然內心的目的並沒有達成,仍然按下不滿,奉表並獻鞍馬,以示心意。
朱翊鈞收到心意,得知俺答汗率部眾去了青海,內心大喜。
歷史像一片迷霧,雖然有蛛絲馬跡可尋,但是沒有人敢保證能猜準迷霧中的事跡。
所以雖然和平了幾年,但是各軍鎮仍然每年要耗費眾多的軍費,包括修建剁牆等,例如今年宣府奏請修北牆,修滴水崖歷鵬堡,龍門衛至六台子墩等。
連戚繼光也上奏,讚成修建薊昌二鎮軍台二百座。
因為他們不知道歷史的迷霧。
但是朱翊鈞知道。
對於這些奏請,朱翊鈞都留中不發,除非兵部強烈要求的地方才會同意出錢去修。
朱翊鈞先派了使者,封賞俺答汗,回復他的心意,他願意和俺答保持和平。
賞大紅莽白澤各紵絲衣一襲,采段十五表裡,其妻大紅五采紵絲衣兩套,采段四表裡。
其弟以及長子,大明封的都督同知,各采段八表裡,闊生絹二匹,五采紵絲衣一套,木棉布四匹。
只要受封過大明官職的韃靼部落大小貴族,按照官職,與大明親厚程度,皆有賞賜。
“朕登基大寶以來,為中國天子,第一年二十萬兵平四川,第二年五十萬兵平廣東,第三年三十萬兵平雲貴,如今四海威服。
朕在京城又立新軍十萬眾,皆壯兒,日夜操練,雖兵鋒之甚,但朕知道國之雖大,好戰必亡。
順義王向中國心之願望,雖順義王人在草原,與朕雖遠,朕卻能感之其心意。
朕登基以來,唯此處太平,朕心甚慰。
如今朕用百萬兵掃平八方,雖兵多將廣,卻不願意再生兵事,願意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順義王之前向先皇發誓,與大明世代友好,永遠和平,如今朕回復順義王,朕希望兩族親如一家。”
俺答汗聽完大明使者的宣告,揣摩著大明皇帝的話,雖然大明小皇帝不太聰明的樣子,但還是有點頭腦的。
親如一家。
俺答汗靈光一閃。
要論眼光之精準,俺答汗的確聰慧過人。嘉靖朝大明對馬市的態度反反覆複,嘉靖朝最後二十年,俺答汗都放棄了。
一直到隆慶年間,抓住了一縱即逝的機會,和大明定下了和約,隆慶議和。
可以說是俺答汗主動促成的,大明這方面,乃是被動方。
“大明皇帝說願意親如一家,我如何敢反對,這就送上親孫女給大明皇帝,以後成為一家人。”
大明使者傻眼了。
俺答汗故意裝傻捉字眼,大明使者只能八百裡加急,把信息傳回大明。
有人反對,有人讚成。
最後還是看朱翊鈞本人的意思。
對於外藩國女子入宮,這是有先例的,例如朝鮮就經常派貴女入大明。
不過朝鮮比較惡心,隨朝鮮貴女入宮的侍女,後來回了朝鮮,滿口汙蔑大明皇帝那話兒不行。
朱翊鈞怎麽會反對呢,立馬回復俺答汗,“可”。
天時啊。
這就是天時。
朱翊鈞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所以大肆調動九邊武將。
這麽大的調動,很多人都擔憂,因為他們不知道歷史上的形勢,就像迷霧一般。
而朱翊鈞知道這些迷霧中的東西。
得知俺答汗率部眾去了青海,朱翊鈞就再也沒有顧忌了,這片迷霧中的事務,並沒有發生改變。
至於會有邊將內心不滿,那就憋著,因為他們沒有大勢,如果是嘉靖朝的形勢,朱翊鈞當然不敢。
遼東方向,朱翊鈞就沒有大動,因為那邊的敵人是土蠻部,和大明處於敵對狀況。
現在京營有八衛,內有馬芳等老帥,外有戚繼光鎮守,地方還有俞大猷等名將可用。
這種機會,錯過了的話,朱翊鈞自己都得罵自己枉為兩世人。
禦前營改編這幾年來,頭兩年的將門之後大舉外調,一等的充八衛,二等的充京營,三等的充外軍。
如今更多的中低級將領也熬到了出頭的機會。此次調動九邊,就有大量的禦前營的侍衛被派去充任中級將領,
幾個月來,兵部命令不斷,或升或調,整個京城的目光都吸引了。
有明眼人揣摩聖人的思路,最後發出感歎,皇帝年輕,性子還是衝動,賭性太大了。
萬一那俺答汗出爾反爾怎麽辦?九邊乃重鎮,國家長城,這般不顧軍心亂來,嘉靖朝京城被圍之事可能又會上演。
張居正也不得不出面勸告,人心難測,韃靼出爾反爾之事也多,需要有防備之心,不能輕信。
這些擔憂都是對的,朱翊鈞也無法解釋,只能一意孤行。
如果換成前兩年,他可能還沒有這個威望,如今形勢不同了,他有一意孤行的資本。
見說服不了皇帝,張居正只能搖頭離去。
張居正找到馬芳,請他出面勸告皇帝,馬芳拒絕了,他的想法又是不同。
九邊的確需要大換血,因為弊端太多了。
至於俺答汗出爾反爾,馬芳認為這幾年京營可用,特別是八衛,哪怕俺答汗攻入內地,他有信心率領京營教俺答汗好好做人。
“張公勿憂,無事矣。”
聽到馬芳的話,張居正點點頭,只能如此了。
不光京城文武百官,九邊軍鎮各武將都在觀望,朝廷這事辦的急切, 不顧及其他,仿佛走獨木橋一般的危險。
都在盼望著哪一處出事,讓皇帝收回成命。
可惜真的無事。
俺答汗走之前,招來親弟子孫,嚴令他們不得騷擾大明,有損害馬市的行為。
鄂爾多斯,永邵部同樣也收到大明皇帝的封賞,因為俺答汗帶的好頭,各部對於大明的官職,從原先的無所謂,到如今的暗自比較。
幾個月下來,各地將領大變動,大勢已去,皆定。
形勢就是如此。
好的時候,萬事皆容易,而壞的時候,想全力做一件事都寸步難行。
凌雲翼招來八衛將領,選派部隊去遼東,李如松是指定了的,但是話不能這麽說。
凌雲翼先讓眾人說,果然李如松搶先拍了桌子,說自己一定要去。
最後定了楊元和李如松,各率部眾一千人,作為總督梁夢龍親軍,聲勢浩大的上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