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的水利工程,經過兩年全縣人,不計成本的修建,已經潑具有成效,現在已經修建好了四座大水庫,其中就包括李朝生最為看重的北鄉水庫,這個永樂年間留下的爛尾工程。
這個水庫永樂年間沒有修建出來,反倒是在李朝生在位的這短短兩年時間徹底修建好了,並且投入應用,原因也很簡單,並不是李朝生的執政手段比永樂大帝高明,而是因為造化弄人,世態無常。
永樂大帝想要修這水庫的時候,藍田人能吃飽飯,所以修水庫不是必須的,而是錦上添花,所以能動員來的人很少,更多人喜歡在家裡的田間地壟裡待著,侍弄一下自己的小莊稼。
可是李朝生當政這兩年,陝西大災,所有人都在溫飽線上掙扎,這時候全縣唯有一個地方可以吃飽飯,那就是水庫。
所以一群災民,包括本地居民全都一頭扎入水庫修建的大軍,想要修不成都不行。
而且在永樂年間,修建這樣的水庫,工人一天最少三十文的工錢,這一下子調動幾萬人修水庫,那真是天大的花費,永樂大帝再有錢也有耗乾的時候。
而李朝生這裡,沒有工錢,每天只有兩個地瓜,折合成銀錢,大約就在五六文左右,如此低廉的人工費,也是北鄉水庫這種龐然大物能夠被修建起來的基礎。
如此永樂大帝完不成的事情,李朝生完成了,而且超額完成,整個藍田縣現在這種規模的水庫一共有三座,還有一座正在修建,而正在修建的這座也有希望利用今年的災民完成。
而這已經完成的三個大型水庫已經能完成藍田縣包括新的並入土地的灌溉。
這主要是因為,李朝生的水利系統,用的是大水庫串聯小水庫的方法,說起小水庫,幾乎每個村,都會有一兩個。
這些小水庫基本滿足了當地今年土地基本灌溉的需要。
李朝生巡視著水庫,乘坐小船來到水庫的中央,用長長的竹竿,測量今年水庫的儲水量,發現儲水深度比去年還深了兩尺,對此李朝生很滿意,
這說明今年賊老天還給大家一點活路。
李朝生轉身又上了岸邊,接過谷子遞過來的錘子,狠狠的砸在砸水庫的堤壩,然後還用盜墓的洛陽鏟在水庫的堤壩上打兩個洞,看看堤壩裡面的三合土有沒有貓膩,偷工減料。
結果很令李朝生滿意,這裡的堤壩很堅固,大家夥的民風還是很淳樸的,並沒有人偷工減料,李朝生找到了管理堤壩的清風,對他的工作表示肯定,並且強調:“這水庫絕對不是小事,一定要重視,這裡水庫充實了,最起碼能保證藍田六七成灌溉的需要,就算再遇到兩年前的極端天氣,也能扛過來,不影響咱們收獲糧食。”
清風表示明白,並且強烈邀請李朝生嘗一嘗自家水庫裡今年收獲的大鯉魚再走。
沒錯這眼前的水庫,不單單是水庫,還是一個巨大的淡水魚養殖場,這是李朝生的建議,不要浪費了資源,於是在大水庫修建好了之後,李朝生的縣政府就買了一大批魚苗投進水裡,並且組織了一個漁業養殖部。
這個部門的人專門負責養魚,以及監管防止百姓偷魚,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沒有人管理,百姓們很可能會竭澤而漁,把李朝生放進去的魚苗都給吃絕了。
李朝生規定,湖中的鯉魚,不足尺不許吃,違者押到衙門打十棍,並且罰款一兩銀子。
這條規則就是防止李朝生好不容易投入的魚苗被吃絕戶了。
李朝生接受了清風的邀請,在離水庫很近的一個漁業養殖部的下屬夥房吃的這頓飯,這頓飯還挺豐盛,主菜鯉魚鍋貼餅子。
大鐵鍋,裡面是一尾二十斤重的大鯉魚,裡面還下了地瓜粉條,熱乎乎的一大鍋,並且在鍋邊還貼了一圈玉米餅子。
這一揭鍋,熱騰騰的熱氣帶著撲鼻的香味,盤旋而上,熱乎乎的鐵鍋燉鯉魚,黃燦燦的大餅子,吃一口那是真香。
除了鐵鍋燉鯉魚,還有配菜,一盤乾炸小河蝦,一盤醃好了切成兩半的鹹鴨蛋,還有幾碟小青菜,就是這頓飯的陣容。
河蝦這都是水庫裡長出來的,鹹鴨蛋是漁業養殖部們養殖的鴨子,可以說一個水庫盤活了附近的經濟,讓附近的養殖業迅猛的發展。
而這些鯉魚,河蝦很大部分都被市場上人給消化了,圍繞著水庫不遠的鎮子上,那裡已經開始發展出集市了,漁業養殖部每隔三天都會帶上一百條魚到附近的市場售賣,而且每次都能賣的精光,這說明老百姓的日子逐漸好過起來。
對此李朝生是鼓勵的,畢竟能盤活一地的經濟,經濟這個詞很玄妙,李朝生以前不懂,以為經濟就是錢,可是當政之後,李朝生發現經濟其實是當權者利用金錢對百姓驅動的一種手段。
比如李朝生鼓勵百姓發展經濟,就會鼓勵各種商品流通在藍田縣,讓錢活起來,這樣就能促進一個地方的經濟。
再比如李朝生希望發展養殖業,就可以鼓勵養殖業發展,當大家發現養殖業有利可圖的時候,就會瘋狂的湧入養殖業,就會讓養殖業飛快的發展起來,金錢不是官府打造出來的,而是老百姓一點點奮鬥出來的。
只要乾活,就會不斷地產生經濟價值,而這就是經濟。
李朝生對經濟學理解的並不是很透徹,不過李朝生卻慢慢的學會利用經濟的手段驅使百姓們行動,這種方法比強硬的命令更被百姓接受,執行的也更到位,天下攘攘皆為利來,經濟就是利益驅動平民的手段。
不過這必須加以控制,而控制的方法就是李朝生不斷的加強政府管控,比如養殖業的龍頭,漁業養殖部門,這就是縣裡的或者說是李朝生控制的國企。
一頓飯李朝生吃的很滿意,吃飽喝足,李朝生又在谷子以及警衛班的陪同下,走訪了藍田各個鄉鎮,接見了民兵代表,在李朝生派下來裡長的帶動下走訪了解著各村各鎮的情況,並且慰問了許多在藍田建設過程中,死亡的烈士家屬,給與了慰問品。
一些白面,以及一尾藍田水庫的大鯉魚。
東西不多,可是足夠珍貴,在這個普遍還是吃地瓜的年代,麵粉與鯉魚真的算是貴重物品了,烈士家屬們很感激李朝生,而百姓們也更加擁戴李朝生了。
李朝生看著下屬們對他們說:“未來咱們的地盤可能越來越大,不過有一點,各位一定記住了,不論到了什麽時候,當政者都要經常到底層看看,不要老飄在上面對自己不好。”
一圈視察下來,李朝生一行足足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回到縣衙之後,白守民帶來了最新的情報,第一個就是滿清從BJ城附近撤了下來,開始轉而搶劫周遭府衙縣城了。
這個是在李朝生的預料之內,大明雖然糜爛,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的大明還不是皇太極能拿下的,皇太極還要積累原始資本,而劫掠大明京城附近的百姓,就是很重要一點。
第二個就是袁崇煥被崇禎定罪了。
情報顯示,崇禎皇帝一共給袁崇煥定了九大罪狀。
第一托付不效,說白了就是崇禎很傷心,你袁崇煥不吹牛逼五年平遼嗎?結果五年時間沒到,建奴就打到了京城下,知不知道這些日子,朕過得是什麽樣的日子,整天提心吊膽,半夜睡睡覺就驚醒。
你袁崇煥對得起我嗎?這些年我任憑陝西糜爛,也要給你遼東供應糧餉,你就是這樣報答我的嗎?崇禎感覺自己被愚弄了,被袁崇煥耍了,因此憤怒的崇禎要發泄。
而這一條李朝生感覺沒有冤枉袁崇煥,你自己吹的牛逼,完成不了,怨不得別人。
第二條是專特欺隱。
這一條聽得很生澀,其實細細分析,就是說袁崇煥在遼東專橫無比,對朝廷也是隱瞞不報,這裡指的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袁崇煥擅殺毛文龍,這就是專權,你袁崇煥沒有命令就殺死一個封疆大吏,你這權利比皇帝都牛逼啊。
第二件事是指袁崇煥把軍糧偷偷賣給了蒙古,這事是指今年大災,蒙古出現饑民,袁崇煥就要救災蒙古,崇禎認為不妥,蒙古跟滿清關系曖昧,賣糧食給蒙古,就是賣糧食給滿清,這是資敵的行為。
而且大明百姓都吃不飽了,你賣糧食救蒙古人,怎想的?
這條罪狀其實很籠統指的是袁崇煥態度的問題。
緊跟著第三條第四條就很具體,第三條就是說賣糧食給蒙古人這事,第四條就是殺毛文龍這件事情。
一個是以市米則資盜,一個是以謀款則斬帥。
第五條,縱敵長驅,這條是說袁崇煥縱容滿清打到京城禍害百姓的,其實有點冤枉袁崇煥了。
第六條頓兵不戰
第七條援兵四集,盡行遣散
第八條兵薄城下
第九條潛攜喇嘛,堅請入城。
這第九條看的李朝生很玩味啊,由於李朝生的暗探才派到京城不久,查的還不那麽詳細,因此不知道這裡面是否有問題,不過如果是真的那袁崇煥死得不冤。
這第九條是說,在滿清攻城的時候,袁崇煥大帳篷裡有滿清的議和使者,就是上面說的喇嘛,而且袁崇煥還多次想要讓部隊入城,要知道大明王朝規定,勤王部隊,不許入城,他袁崇煥不會不知道,卻堅持入城。
這換成李朝生是崇禎,他也認為有問題啊,但是你袁崇煥部隊在城外不是堅持不住了,為什麽非要進城?
不過這事真假李朝生不得而知,也許這就是皇太極與范文程的反間計,袁崇煥就是個忠臣呢?
不過無論如何,現在罪名都定了,袁崇煥難逃一死,對此李朝生也不想過多去管,現在最重要的是發展自身實力。
另外就是另一個消息吸引了李朝生的注意力,這個消息是李自成造反了。
早在幾個月前,李朝生就派白守民,讓人去甘肅邊軍,尋找李自成,結果還真的讓他找到了,然後在白守民的金錢以及一系列的安排下,兩個高級諜報成員就加入了邊軍,並且順利的打入李自成的小團體。
這時候的李自成還只是個小小的把總手下管著一百多個人,而李朝生派出的高級間諜,都是訓練有素,有武藝在身的。
很快就因為李自成的‘個人魅力’歸附李自成, 李自成豪爽的性子,而且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即將造反,所以根本沒想到有人會往他最初的隊伍摻沙子,於是一個叫做李石朝,一個叫做王鐵頭的漢子加入了李自成的隊伍。
並且以勇猛獲得李自成的信任,直接升為核心兄弟,與李自成的侄兒李過論哥們。
而這兩個人就是白守民精心挑選的,其中李石朝,更是李朝生的同族兄弟,真名李朝石。
至於王鐵頭那個是李朝生最初招攬的那批王家人裡,個人武力最勇猛的一個,他們對李朝生的忠誠,對藍田縣的忠誠都是毋庸置疑的。
畢竟他們的父母,親朋,都在藍田縣,他們背叛藍田縣的成本太大了,所以他們最不可能背叛藍田縣。
李朝生的間諜手冊上寫著,任何人都可能背叛,只是代價的大小而已,背叛代價越大,這個人就越值得信任,因此白守民給與了一個測算表格,其中李朝生都在表格內,不過李朝生的背叛數值最大,代表著他最不可能背叛。
這兩個人混進了李自成的隊伍之後,就一直對外保持聯系,而在這次滿清入關的過程中,朝廷急調四方軍隊趕赴BJ防守,李自成一行人隨參將王國向京城出發,結果這王國是個王八蛋,克扣軍餉不發,在途經金縣的時候,李自成忍不了了,發動了兵變,在亂軍中,李石朝砍殺王國的腦袋,快速解決戰鬥。
李自成認為李石朝大功一件,當場任命其為親衛隊長,成功打入李自成軍隊內部,坐上了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