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積糧萬石,黃巾終於起義了》第80章 劉擎躺槍,渤海王位被佔
  帝殞。

  字數越少,事情越大。

  劉宏死了。

  算上送信的時間,應該已經過去數日了,進一步的詳報,恐怕要晚一些才會送到。

  郭嘉三人皆陷入沉思,幾人早已達成共識,皆以為劉宏薨逝,會成為亂世起點。

  “看來三郡之事,不能慢慢等了,我照例先去一趟雁門,不過我估計,後面還有消息。”劉擎道。

  “劉宏薨逝,劉辯繼位,何進地位便會更進一步,說不定,他會仿效竇武陳蕃,誅除宦官。”田豐道。

  田豐在雒陽擔任過侍禦史,所以了解偏多,以劉擎看來,田豐之言,與歷史相近,只可惜何屠戶也有被人屠了的一天。

  至於現在的雒陽,劉擎已經沒有歷史可以參照了。

  劉擎離了書房,便去同蔡琰告別,其實方才的想法,劉擎是想帶著蔡琰一同去雁門的,去見識一下雁門關,和塞外風光,說不定她還會即興賦詩一番。

  然而現在不行了,劉擎必須快去快回。

  午飯與蔡琰一起,用飯之時,詳報到了。

  劉擎正欲取來查看,蔡琰卻搶先一步,將之截了去。

  只要她在,便給劉擎念信報,兩人都已經習慣了。

  蔡琰展開帛書,卻是久久未開口說話,粉色小嘴微張,似乎是被其中內容驚道了。

  “怎麽了?”

  “大將軍何進死了,車騎將軍何苗死了,上軍校尉蹇碩也死了,十常侍悉數潛逃,董太后與何皇后為了爭奪帝位,相持不下。”蔡琰將信中內容做了概括。

  劉擎默默的放下碗筷。

  蔡琰默契的將帛書遞過去,劉擎自己細細看來。

  書信中簡明說了來龍去脈,十常侍欲往蹇碩謀害何進,何進命丁原殺了蹇碩,然後帶兵圍住宮門,欲擒殺十常侍,十常侍假傳聖旨,誘騙何進入宮將其殺害,陪同入宮的何苗,被何進部將殺害。

  這些事,雖與歷史有所出入,發生時間也大大提前,但總體而言,是他們能乾出來的事。

  所以說,性格決定命運,一點不會錯,哪怕換一個時間,在那個環境之中,那個性格的人依然會做那樣的事。

  不知道是不是陰差陽錯,曹操不在雒陽,否則他必勸說何進稍安勿躁,而何進如果能因此沉住氣,說不定不會這般早早喪命,以至於劉辯都還未來得及登基。

  這下好,多出一幕爭奪皇位的戲碼。

  劉擎不得不再度提速了,余下半頓飯,也不吃了,甚至老丈人那裡,也不告別了,而是吩咐典韋立即命禁衛集結待命。

  為了煉鐵擴產,雁門這一趟,卻是非去不可,技術的東西雖然懂的有限,但與古代人相比,劉擎覺得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

  雒陽,長秋宮。

  廷議,守靈,嬌生慣養的何皇后哪裡受得了天天如此,回到長秋宮中,身心俱乏。

  她手中牽著劉辯,兩人在圍廊漫步,如今這個季節,綠葉已不多見,園中盡是蕭瑟景象,一如她的心情。

  可一想到劉辯,何皇后便決定再咬咬牙,絕不松口,就算多了一個弘農楊氏支持劉協,她也要捍衛祖製。

  “母后,今日太常的禮官師傅問我,想不想當皇帝,我說母后想讓我當,我就當。”劉辯一邊走一邊說道。

  小孩子心裡藏不住事,有什麽事,都會當天說出來。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何皇后一聽是太常的禮官,那應該是教授劉辯禮儀的太常博士,

去太常學習,確實是何皇后有意如此。  雖然嘴上不承認,但何皇后清楚,與自小接受帝王教育的劉協相比,劉辯確實荒廢了,於是她才請太常的禮官來教。

  負責教授劉辯的,好像是一名叫李儒的博士,以儒為名,聽上去便像是書達禮,學識淵博之人。

  只是何皇后好奇,李儒為什麽會問劉辯這個問題?

  難道他有辦法?

  何皇后如今的處境,無論抓到什麽,都會狠狠把握住,這個念頭一起,她打算見一見李儒。

  當即以面授劉辯為由,召見李儒。

  半個時候之後,李儒如期來到,侍女將他引到殿中,李儒只見面前隔著一幕珠簾,內側隱約可見端坐著一位富麗堂皇的身影。

  “太常博士李儒,見過皇后。”李儒行禮道。

  “博士免禮,辯兒,去見過老師。”

  劉辯走出珠簾,在揭開珠簾之時,李儒瞥見簾內的一抹靚麗,這是他首次見到何皇后,心中驚詫:不愧是能在萬千女子中被劉宏選中,並不計出身的將之立為皇后,足見其國色。

  劉辯用剛學的禮儀行禮道:“見過老師!”

  李儒笑著扶住劉辯,再度轉向皇后,靜靜等待著。

  他自然知道,何皇后叫他此時來這裡,不是真的教劉辯的。

  何皇后從宮女使了個眼色,後者領會,帶著劉辯離開了。

  “今日博士問起辯兒,是否想做皇帝,不知博士為何有此一問?”

  “皇后容稟,請恕李儒冒犯之罪,皇子辯年幼時缺乏管教,學識禮節,皆差年齡更小的皇子協,故皇后將其送往太常習禮,常言有道,‘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然學識禮節氣度,皆非一朝一夕可成,皇后無需苛責皇子辯太多。”

  “李博士言之有理,可如今辯兒帝位面臨挑戰,哀家如何能不急,李博士身為太常屬官,應該是奉祖製守國禮,支持辯兒的吧。”

  何皇后淡淡說出,還給李儒扣了頂帽子。

  “皇后勿疑,臣不但是太常博士,還妄稱一聲皇子辯之師,支持皇子辯,理所應當。”

  何皇后發覺,這個李儒很會說話。

  “那博士欲以何種方式來支持呢?”

  何皇后也好奇,李儒區區博士,在朝堂上都發不出聲,他的支持,恐怕沒什麽意義。

  “下官官微言輕,能獻者,不過一言爾。”李儒道。

  “你說。”

  “如今皇子辯已有袁氏支持,所缺乃是真正的實力,因大將軍之事頗受非議,故昔日部將,不敢貿然戰隊,董太后仰仗不過驃騎將軍爾,只要他不在了,便優勢在皇后了。”李儒道。

  何皇后眉頭一鎖,精明如她,立刻意識到那句“他不在了”的含義,但她依舊明知故犯問道:“驃騎將軍,如何會不在?”

  李儒心中一陣冷嘲,雖說許多事情是宮廷秘事,但何皇后作風,在雒陽城中不是秘密,謀害宋皇后,逼死王貴人,甚至連皇子都不放過,為了權勢,心腸如此蛇蠍,竟然會發出如此天真之問。

  無非是想把髒話讓李儒來說,李儒倒不介意,既然選擇攀這步台階,總不能處處想著明哲保身。

  “皇后,下官聽聞驃騎將軍曾言,願為大漢,為陛下肝腦塗地,那便讓他肝腦塗地好了。”

  何皇后心想這李儒果然對她的味,竟真敢將這話說出口。

  “那此事……該如何辦?”何皇后道。

  “自然是交給下官來辦。”

  李儒心中清楚,劉宏一死,天下將亂,他必須找一顆大樹棲身,目下,何皇后有袁氏支持,且劉辯是長子,受祖製法禮所顧,於是何皇后與董太后之間,他選何皇后。

  正值楊彪在朝堂出頭,何皇后孤立無援之際,正是他一展價值之時,董重,便算作見面禮吧。

  何皇后十分滿意,便問了聲,“不知哀家能做什麽呢?”

  “皇后,下官還有米已成炊之計,陛下薨逝,長子繼位,乃是天經地義,皇后可將之認定為既定事實,不予置論,同時,以皇后懿旨,冊封劉協為王。”李儒道。

  “好一個米已成炊之計!那依你之見,冊封到哪為好呢?”

  李儒一想,答道:“皇后可知渤海劉擎?”

  “哀家自然知道。”

  “下官聽聞些風聲,劉擎歷來以恢復渤海國為志,以下官之見,要封皇子協,自然是要封個多事之地,以我看來,將皇子協封至渤海國,如此一來,劉擎豈能善罷甘休?”

  “如此一來,劉擎憎恨的豈不是哀家?”

  “皇后身在宮中,些許仇恨,何足掛齒,然劉擎所圖,仍是渤海國,即便刀兵相加,亦是去渤海國,而不是雒陽皇宮。”李儒解釋道。

  何皇后突然想起了劉宏冊封劉擎為渤海王之事,只是讓張讓壓下並銷毀了聖旨了,而後陛下薨逝,張讓潛逃,此事,應該作罷了吧。

  李儒所言,堪稱惡毒,為既定之利益,不顧罵名,夠實在,投她味。

  和她明著誣陷宋皇后,毒殺王貴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事可行,明日哀家便當朝頒布懿旨!”

  李儒退下之後,何皇后再度思索了一番,覺著並沒有什麽紕漏,心想這個李儒,卻有幾分本事,只是行事風格,與這個“儒”字相去甚遠。

  叫“李毒”或許更合適。

  翌日,朝上。

  當何皇后命人宣布懿旨的時候,著實令百官吃了一驚,特別是董太后一派,氣得不輕,但皇后懿旨並非兒戲,所以他們還是耐著性子聽到了最後。

  然後爆發了激烈的“討論”。

  董重與楊彪自然是反對的最凶的,這就好比談判的雙方,尚未達成協議,突然有一方單方面宣布了結果。

  這不是不講武德,這簡直就是不顧廉恥。

  不過看著董太后與董重一派氣得不輕,何皇后覺得這封詔書,就算不生效,也令她很爽。

  “皇后,新君事關大漢社稷,尚需從長計議,臣請皇后,收回詔命。”楊彪率先表態。

  隨後一幫跟從者,紛紛跟隨請求皇后收回成命。

  倒是董太后與董重,毫無回應,顯然還沒從何皇后的卑劣手段中回過神來。

  “大漢社稷之根本,便是要遵循祖宗禮法,自古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廢長立幼,終至招來災禍,反對的各位大臣,有誰家是立幼子的?”

  袁隗一問,百官頓時噤聲,正如他所說,其實所有人心中,皆是忌諱廢長立幼的。

  “廢長立幼,並非不可,立君要立賢立德,皇子協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氣度,此乃上天賜先帝之真命天子,先帝對之亦十分喜愛,此事天下皆知,若非陛下突然薨逝,必會行廢長立幼之舉!”楊彪針鋒相對道。

  袁隗:“司空消息好靈通,本官在朝數十年,從未聽聞過,從未聽聞過陛下有此意。”

  楊彪:“袁太傅年事已高,未曾聽說,亦是尋常,故先帝委你太傅以養老,將太尉重任,交予張太尉。”

  “楊文先!爾敢!”袁紹突然出頭,不過被袁隗一個眼神,使退了。

  袁紹退了,群臣議論卻沒退,一時嘈雜又起,而且議論的主題,似乎又跑偏了。

  所以又是毫無建樹的一天,而且伴隨著滿無休止的廷議,雙方都開始意識到——

  廷議是不會有結果的!

  權力爭奪尚會刀兵相見,何況是為了帝位!

  袁隗不急,因為根據董卓回信,他已經抓到大魚了,再有兩日,能可回雒陽。

  原本袁隗還想著拖一拖,沒想到何皇后今日朝堂上弄出了這一出,直接將辯論變成了爭論。

  袁隗不由得想:這手法,是何皇后自己想出來的嗎?

  這個女人什麽時候有這腦子了?

  另一邊,歷來氣度不錯的董太后,今日被氣得不輕,回宮後還摔了一隻平日裡十分喜愛的玉碗,並將那種心疼與惋惜化作對何皇后的恨意。

  在她看來,何皇后之舉動,已經是挑釁了。

  散朝之後,董重與楊彪直接被董太后哦叫上,商量對策。

  “太后,事到如今,以廷議勝出,已再無可能,有袁氏在,實難達成共識,看來,此事唯有倚仗驃騎將軍了。”楊彪道。

  “早該如此!看我率軍圍住長秋宮之時,她還要不要劉辯上位!”董重道。

  “那此時宜早不宜遲,不如就在今夜行事,大事必成!”楊彪提議道。

  董重似是而非的點著點,沒有說話,顯然是看太后意見。

  “這何氏氣煞我也,今夜切莫動手,我欲以牙還牙,擬一太后詔書,明日朝上宣讀!”董太后說著,雙肩依然一聳一聳,顯然還未消氣。

  “太后,大局為重。”楊彪提醒道。

  “不差這一日,袁氏既然以我作對,動不了袁隗,我還動不了袁紹麽,那何氏欲挑撥我與劉擎,我便同行此事,封劉辯為渤海王,再令袁紹為渤海太守,兩人一起去看海吧!”董太后道。

  “太后不可!”楊彪直接反駁,“我與劉擎在潁川有過交往,此子身懷大器,胸有大志,且用兵入神,作戰之時常身先士卒,曾以百余騎擊潰波才數萬大軍,當場將其斬殺,如今公子戍邊雁門,身負守疆重任,萬萬不可吃罪,只有何氏這等無知女子,才會招惹劉擎,不過,袁紹為渤海太守,倒是可取!”

  封國與郡守,歷來是獨立的,渤海太守,並不與劉擎相衝,只是名字膈應人。

  以袁氏去惡心劉擎,令劉擎厭惡袁氏,這倒是楊彪喜聞樂見的。

  昔日在潁川,楊彪可是親眼見過劉擎殺敵的,潁川家族爭相拉攏的情景,真是叫人難忘,他楊氏,如何能錯過結交此等人才。

  “那劉辯,該封何處?”董太后問。

  楊彪冷笑一聲:“便封弘農王吧,由臣之家族,來招待他。”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