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靈之書上。
文字緩緩浮現。
出現了這樣幾個選擇。
選擇一:【那一年,你拜見漢人將軍,捫虱傾談驚四座,持螯下酒話當年,你的才華被將軍賞識,他欲賜你車馬,拜高官督護,請與俱南。然而你猶豫再三,還是放棄了這大好的機會,因為你看透了將軍的本質,如果追隨他,只能成為他的爪牙,無法實現你的一腔抱負。】
選擇二:【你是氐人之子,卻自幼酷愛漢文化,常年的文化熏陶,讓你脫去了戎狄的思考方式。你漸漸思考,這個混亂永無休止的亂世,該如何停止?登上大位後,你對所有臣子肝膽相照,你堅信,你以誠待人,必被以誠相待,可事實證明,你錯了。】
選擇三:【你是將軍長子,自幼勇武過人,長大後,你參與平定義軍和反賊的動亂,隨後遷居江東,與當地豪族名士交友,漸漸傳出名聲,大家都說你勇武過人,如同霸王在世……】
選擇四:【你出生在一個沒落地主家中,父親早死,成年後,你參加農民起義,跟隨義軍首領先後攻陷長安、洛陽等地,稱霸天下,可你卻看出義軍不過一盤散沙,軍心渙散,難成大事,便投降朝廷,成了左金吾衛大將軍,此後屢建戰功,權勢日盛,成為最大的節度使,你下一步便是行那司馬家之事……】
成為宗師後的第一次模擬,並沒有出現很多選項,依舊只有四個。
轉念一想,倒也正常。
畢竟別人之所以出現那麽多的選項,是因為契約的僅僅只是分身之類,宗師之後再進行模擬,肯定被很多英靈垂青。
但蘇澈不同,他契約的英靈數量有些太多了。
即便突破到了宗師境界。
選擇他的依舊只有四個。
蘇澈認真看著這四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捫虱傾談驚四座,持螯下酒話當年?
這麽風騷的場景。
應該是那位名字裡帶猛的猛人。
王猛!
這位老兄是個文武全才,那年頭的猛人,大多有這樣的特征,能文能武,國之重器。
他可比作兩位古人,一位是薑太公,一位是諸葛亮。
不過。
他所效勞的,卻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氐族政權——前秦,而不是正朔王朝東晉。
原因也很簡單,王猛出身寒門,沒有家族根基,而東晉則是門閥士族集團的天下。
像王猛這樣有才能的寒門之人,在東晉只能依附於桓氏、王氏、謝氏、司馬氏這樣的門閥集團,依靠這些集團的賞拔,成為他們的爪牙。
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大展宏圖,實現一腔抱負,根本不可能。
選擇中所描述的將軍,正是桓溫將軍。
王猛憑借自己的才華,得到了他的賞識,但桓溫這樣養寇自重,以門閥世家利益為最優先的人,王猛猶豫再三還是拒絕了這大好前途,以及那觸手可及的榮華富貴。
此外,關於王猛最有名的計策,便是“金刀計”,這一計策更是號稱千古第一陰謀。
奈何他的君主是個聖人,雖然是個戎狄,卻是被漢儒文化給徹底洗腦了,也不知道那些知識需要辯證來用。
哪怕這金刀計已經成功實施了,君主卻大方的原諒了對方,他相信自己以誠待人,便會被被人以誠相待,可這樣的天真想法,顯然錯了,大錯特錯。
不過,如果不是這樣的君主,也不可能無條件信任王猛。
王猛不斷升遷,從一名白丁,到位列三公,權傾天下,僅僅隻用了五年時間。
另外,為了加強皇權,進行中央集權,王猛得罪了無數權貴。
可他的君主卻選擇無條件信任王猛,甚至處死了挑事的權貴,為王猛壯聲勢。
這樣的君主,是每個臣子夢寐以求的存在。
唯一可惜的是,這位君主不僅對待王猛如此,對待其他人才,同樣是這樣……
蘇澈搖了搖頭,再次看向第二個選項。
他不由得一愣。
嗯??
這也行?
這是故意的嗎?
這第二個選項,是第一個選項王猛的君主,苻堅!
這位老兄雖是戎狄,卻是亂世裡的一道光。
在他的治下,百姓安居樂業,算是這個時代唯一的“治世”。
不過。
他雖然是一個好君主,但並不是一個好將軍。
當王猛死後,他親征東晉,直接上演了三個著名的成語,一個是“投鞭斷流”,一個是“草木皆兵”,還有一個叫“風聲鶴唳”。
這幾個成語,將苻堅在淝水之戰前的豪邁、在戰鬥中的驚慌和失敗之後的狼狽,描述得玲離盡致,將其直接定為一個冒失、膽怯和庸劣的人。
但實際上,在五胡十六國、以及魏晉南北朝,這段無比混亂,剪不斷理還亂的歷史中,苻堅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英明君主了。
即便是蘇澈,對這個時代的了解,依舊是知之甚少。
不過,對於這段時間的名人,他還是知道一些的。
比如劉裕,比如王猛,比如苻堅……
苻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過於的仁義。
他篤信儒家德治,不斷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把忠孝恩信理念滲透到“仁義德治”的治國之術中。
甚至對自己的敵人也是如此。
不論是對待投降者還是戰敗者。
都免罪封官,比如前燕的慕容氏家族,比如投降的羌族姚氏家族。
苻堅都對其一視同仁的重用。
即便王猛屢次勸諫,苻堅依然不為所動,堅持以信義為重,但是這些舉動無異於玩火自焚。
小人畏威不畏德,苻堅對這些人的一味寬縱,不僅沒有換來他們的忠心,反而,在淝水之戰後,這些人立刻群起而叛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位君主算是被儒家的那些學說給忽悠傻了。
作為胡人的他,只知道儒家學說,卻不知道,作為一個帝王,需要“儒法並用,以霸王道雜之。”
如果在一個盛世的話,這樣的君主,多半算是開明聖君。
但可惜的是,他處於的時間是最亂的亂世,在這樣的時代,用這樣的治國方式,根本無法成就大業……
一個最混亂最血腥的時代,出現一個最聖明最仁慈的君主。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算是歷史所開的一個玩笑了。
隨後。
蘇澈看向了第三個選擇。
描述中說,如同霸王在世,江東霸王?這不是孫策,還能是誰?
這位同樣有意思。
如果孫策還在的話,那東吳根本不可能是所謂的“江東鼠輩”,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僅僅二十六歲便一命嗚呼。
孫策不死的話,或許三國這段的歷史故事,就朝著另外一個方向發展了,這天下最終的結局,可能會換一個了。
關於他的死亡原因,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團。
有人說是因為他殺了於吉,導致被刺殺而亡。
也有人說是他風頭太盛,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但無論是什麽原因,孫策的死亡,可以說是非常遺憾的。
那麽問題來了。
蘇澈模擬孫策的話,是否也會二十六歲,便一命嗚呼呢?
如果直接死了,那蘇澈能做的事情就太少了!
蘇澈搖了搖頭,再次看向最後一個選擇。
第四個選項……
這位兄弟,是一個造反起家的猛人。
先是跟隨義軍首領起義,結果看到起義軍並沒有什麽前途,根本就是一團散沙,於是果斷投靠朝廷,混了個金吾衛大將軍,隨後屢建戰功,成為節度使,一方豪強,最後成了皇帝。
這位應該是跟隨黃巢起義,後來混入節度使勢力中,此後挾製唐昭宗,進爵梁王,殺死大批宦官,盡攬重權的朱溫!
此後他又在滑州白馬驛濫殺以裴樞為首的朝臣,釀成“白馬驛之禍”。
最後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不久殺之,又立李柷為帝。
四年後朱溫逼迫唐哀帝禪位,建立新王朝,國號梁,史稱後梁。
這位是個狠人,但結局卻沒那麽好,他最後被自己的兒子朱友珪殺死。
而朱友珪同樣被手下殺死,可謂是天道循環,報應不爽了。
蘇澈看著這四個選擇,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仔細一看,竟然都是亂世……
第一個選擇和第二個選擇,是無比混亂的五胡十六國。
第三個是混亂的三國。
第四個則是混亂的五代十國。
蘇澈認真看著這幾個選擇,不免猶豫了起來。
如何選擇?
第一個,這位王猛雖然是個猛人,但他一人之力能做到的事情,終究是有限的,想這混亂的世道裡掃清寰宇,即便是蘇澈也沒這個自信。
畢竟君主是亂世聖人,哪怕金刀計成功了,也沒成功,又能如何?
所以,第一個直接排除掉。
因為第二個是他的君主苻堅。
與其選擇第一個,還不如直接選擇第二個呢。
第一個排除掉,蘇澈只需要在剩下的三個中做出選擇。
小霸王孫策,太短命了,很可能會發生意外,直接一命嗚呼,所以這個也排除掉。
也就是說,要麽選擇第二個,要麽選擇第四個。
這樣一來。
選擇就變得簡單了。
前者是聖明君主,只是大業未成。
雖然是個氐人,卻信奉儒家,崇尚仁義道德,甚至因此付出了代價。
而後者卻是個二五仔,還真讓他當上了皇帝,成了梁國的開國皇帝。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後者是成功者。
所以哪怕模擬,蘇澈也不過在這個成功之上更進一步而已。
所以……
蘇澈思索再三,最終還是決定選擇第二個選擇。
苻堅。
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苻堅的目標是完成天下的統一,但他認為這應該通過德化來實現。
而這最終要建立的,應該是一個有著完備形態的道德世界。
他要依靠德治把國家引向天子為父,赤民為子的道路,徹底消除種族血統壁壘,實現真正的、道德意義上的君臨天下。
為此,他一直踐行著自己的做法。
滅了前燕後,讓前燕上層人物授予了爵位,亡國之君慕容為尚書,慕容評為范陽太守,前燕的王公貴族們都當上了前秦邊郡長官。
結果到了淝水之戰中秦軍大崩潰後。
前秦帝國從此瓦解。
符堅在苦苦支撐兩年後,被他還在當親王時從刑場救下的羌族首領姚萇給縊死了。
而被苻堅收留於危難之際的慕容垂則取得關東之地,同時殺死了他的兒子苻丕。
這位心胸寬廣的聖人君主,最終並沒有什麽好下場。
當蘇澈選擇苻堅後。
其他的選項慢慢消失。
他的眼前,出現這樣一行字。
【大秦龍興化牟古聖】
這段話的意思是,大秦教化百姓,是追隨古代聖人的行為。
蘇澈能看到這樣一幕,在苻堅功敗垂成之後,慕容家的軍隊即將打進來,他這個君主要完蛋的時候,百姓卻依舊自發的幫助這位可憐的君主。
蘇澈仿佛能看到,苻堅在看到那些百姓後,忍不住長長的歎息了一聲。
這一聲歎息,道盡了無盡的悲涼。
他終究是沒能完成大業,終究是愧對自己的百姓子民。
隨後。
這一切消失不見。
契靈之書上,緩緩浮現了開端的文字。
【你的父親是前秦奠基者苻洪,你的叔叔是前秦的開國君主苻健。】
【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東南,氐人現已經融入漢族。)
【你出生了。】
【你的祖先世代是西戎酋長,你是中原漢族口中的‘戎狄’,是被鄙夷的胡人。】
【你自幼聰明過人,七歲時就知道幫助周圍的小夥伴,言談舉止猶如大人,所以倍受祖父苻洪的寵愛。】
【在你八歲那年,你逐漸學會獨立思考,你渴望更多的知識,隨後向爺爺苻洪提出請個老師的請求。】
【苻洪驚奇地望著你說: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隻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學,實在太好了。於是欣然答應。】
【此後的日子裡,你潛心研讀經史典籍,從小便熟讀四書五經,以及各種古籍。】
【在那些古代的典籍中,你看到了孔聖人所描繪的大同世界,你十分之向往。】
【也就是這個時候,你立下了一個志向,總有一日,要創立聖人口中的大同世界!】
【那是一個人人為公的理想社會,四海之內皆兄弟,所有民族親如一家,情同手足。】
【無論是氐人,還是匈奴、鮮卑、羯、羌,亦或者是中原的漢人,都應該親如一家。】
【如此,天下就會再沒有紛爭,走向徹底的大同,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不戰不亂、無賊無匪。】
【你向父親敘說了你的理想,可你的父親卻狠狠的訓斥你。】
【他罵道:你是不是讀書讀傻了!胡人是狼,漢人是羊,哪有狼和羊和平相處的道理?!】
【你陷入了沉默。】
【胡人是狼,漢人是羊,這是自古以來,持續不斷的紛爭的根源,仿佛是這天下的公理一般。】
【可這永無休止的戰爭與動亂,難道就真的不能徹底的停止嗎?】
【你不願意相信……】
【這些事情總需要人去做,如果沒有人做,那便是我來做!】
【日子一天天長大,你的父親去世,你繼承父親的東海王爵位。】
【時值永嘉之亂。】
【匈奴軍隊在劉淵之子劉聰發率領下,擊敗西晉京師洛陽的守軍,攻陷洛陽,並開始大肆搶掠殺戮,俘擄晉懷帝等王公大臣。這直接導致西晉滅亡。】
【永嘉之亂使得北方完全崩潰,天下再次走向分裂。】
【北部進入戰亂不休的五胡十六國;而南方則建立起東晉政權。】
【整個天下亂成了一鍋粥,各大民族之間的矛盾日趨嚴重,北方各國的征伐導致華夏大地殘破不堪。】
【你那從小便定下‘混六合為一家,視夷狄為赤子’的決心,此刻越發堅定!】
【你誓要消除各民族的仇恨,讓百姓們都過上幸福的日子,無論是漢人或是胡人。】
【這一年,苻健病死,其子苻生繼承帝位。】
【苻生是天下間少有的暴君,他視殺人如兒戲。每逢接見大臣,都讓侍從箭上弦,刀出鞘、鐵鉗、鋼鋸等擺放跟前。看誰不順眼,就隨即殺掉。如哪位大臣有所勸諫,就被視為誹謗,殺之;若有人說句奉承話,就被視為獻媚,亦殺之。】
【苻生把父親留下的輔政大臣殺得光,鑿穿勸諫他的親舅舅的顱頂,活活嚇死生母。】
【你對於這樣的局面,可謂憂心忡忡,試圖尋求救國之計,你四處尋覓人才。】
【隨後,你遇到了民眾注定的猛人,王猛。】
【你與王猛一見如故,你雖是氐人,卻對於儒家經典如數家珍,你曾與眾多大儒討論五經,知識之淵博、內涵之深刻,讓對方難以接話。】
【你與王猛相談甚歡,幾乎所有的觀點都出奇一致,大有劉備遇到諸葛亮之感。於是,王猛終於決心進入仕途,從此便留在你的身邊。】
【在王猛的建議和策劃之下,你取而代之,登上大位,又認為自己的德行不足,隻願意稱為秦天王。】
【隨後,面對如今這混亂的世道,你決定……】
一:仁德治世。
二,以法治世。
三,縱情享樂。
四,親自干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