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苧麻的處理,別的人夏甜不敢說,但是作為地球上一個土生土長的華夏人,並且居住在苧麻種植的經濟區,她一定是有發言權的。
許多人或許在歷史書上聽過“夏布”這個詞,其實這就是用苧麻織出來的布,曾經在華夏的歷史上盛極一時,是貴族平民都很喜歡的布料。
因為輕便透氣,方便排汗,適合夏季穿著,故而得名。
在21世紀的華夏,這種製作夏布的手藝,已經面臨著失傳的尷尬境地。
夏甜沒有辦法在地球上宣傳推廣夏布,難道不能在這裡,對著那些來自未來的直播觀眾們宣傳嗎?
前面說到,苧麻草渾身是寶,在工業條件比較發達的情況下,幾乎每一寸細節都可以被利用到,但很顯然,在獸世是不可能的。
比如苧麻葉,植物蛋白含量很高,是營養很豐富的動物飼料,可他們這裡沒有養殖動物,司夜也不吃草,所以只能丟棄。
其他的部位能夠利用的地方有限,所以也只能選擇丟棄。
最後剩下能用的部分,也是苧麻渾身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莖上的表皮纖維。
這也是華夏最早的織物原料。
然而,要想得到這種看似樸實的織物原料,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一共要經過個步驟,才能成為能夠製作織物的“夏布”。
第一步是“浸麻”。
故名思義,就是將采摘下來的苧麻草,清理乾淨隻留下中間的莖,然後浸泡在溫水當中,輕輕軟化,這一步是為了方便後面剝除表皮定。
第二步是“剝麻”。
經過第一步的浸泡,苧麻草的表皮纖維已經變得容易剝下,這時候就要把表皮剝下來,以便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其實,剝下來的表皮並不是直接就能夠使用,而是需要再次剝除外面的一層青皮,留下裡面的“麻筋”,這才是真正用來編織的原材料。
這個時候麻線已經初現雛形,接下來就要進入第三步——脫膠。
因為新鮮的苧麻纖維上有很多的植物膠質和雜質,如果不處理的話,後續會影響纖維之間的分離,做出來的布料也不細膩柔軟,所以這一步至關重要。
不過這一步也很簡單,傳統的方式就是用水浸泡,然後不斷搓洗,用物理的方式直接去除膠質和雜質。
第四步,績麻。
也就是把經過脫膠處理的纖維“刮”成一根一根纖細的線,經過晾曬後,手工整理成細線,用特別的工具撐開,以便整理成線團。
最後一步是刷漿。
經過前一個步驟,麻線已經被整理撐開了,為了之後線條之間不粘連,也為了增強麻布的硬度,使之不容易磨損,則需要增加這最後一道刷漿的步驟。
這一步通常是用米漿,且要熬的濃濃的,但是淺淺的刷在上面。
最後晾曬完成,就可以直接用來織布了。
夏甜小時候就是在家鄉的手工坊裡長大的,不僅乾農活什麽的不在話下,徒手處理苧麻也沒有很大的難度。
題外話
手工夏布是非遺!希望大家能夠關注~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