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季漢當興》第176章 南征
  冬去春來,萬物蘇醒,枯寂的成都變得明媚盎然起來,就如諸葛亮的心情一般。
  經過一年來務農殖谷、閉關息民,夷陵戰敗的創傷得到修複,季漢的國力大為恢復,南下平定雍闓等人叛亂的時機已經成熟。
  今日適逢朝會, 諸葛亮向天子奏道:“陛下,南中叛亂時久,實為國家之大患也,今米滿倉廒,財盈府庫,一應軍需器械之物皆已準備妥當, 臣自當領大軍南下征討。
  望陛下托臣以討賊之效,平定叛亂,收復南中,還南中百姓一個安寧!”
  劉禪沉吟半晌道:“相父,今天下三分,漢室衰弱,北有曹魏,東有孫吳,皆是虎狼之輩。若成都無相父坐鎮,則朝綱震蕩,朕心難安矣。
  且南中瘴癘之鄉、不毛之地,相父身負先帝托孤遺願,怎可離朕而去、輕涉險地乎?故南征之事,當從長計議耳。”
  聽得劉禪擔憂自己,諸葛亮心中頗為感動,但南中之事他自有計較,不得不去,隨即寬慰劉禪道:“陛下放心,今東吳與我大漢重修盟好, 料無異心。而曹魏數月之前伐吳半途而廢,銳氣已喪,短時之內必無力遠圖,故北面和東面皆無虞也。
  且李嚴在白帝城,此人可當東吳,魏延在漢中,可敵曹魏。臣又讓吳懿、向寵二將坐鎮成都,足可保陛下萬無一失。今臣先去平定南方,然後尋機北伐,恢復中原,興複漢室,以報先帝和陛下大恩。”說罷,躬身一拜。
  劉禪見諸葛亮如此堅決,又知南中叛亂不宜久拖,想了一會,又道:“相父請起,南中之亂朕亦憂之。只是彼輩不過跳梁小醜,何故勞煩相父親往?”
  “陛下......”
  諸葛亮話未說完,朝班內忽有一人閃出說道:“陛下,臣以為南中之亂不必勞動丞相親往。”諸葛亮尋聲看去,原來是府中長史王連。
  此公這一年來宿病纏身, 一直在家中養病,府中之事已久未視之,不想今日朝會竟然出現了。他本覺奇怪,此刻卻已明悟此公是特意來勸解自己的。
  看著王連一臉病容、身有顫抖,諸葛亮面有不忍地叫了聲:“文儀公?”
  王連似乎未聽見一般,沉聲續道:“丞相肩負國家重任,舉國矚目,遠征蠻夷,非所宜也。對雍闓這等疥癬之疾,丞相只須遣一大將討之,必然成功,何必親動乎?南中險惡,倘若有個不測,丞相豈不辜負先帝托孤之恩?”
  王連身為丞相府長史,乃是諸葛亮最為倚重的屬吏,眾臣見他都出言反對丞相親征,當即群起勸道。
  諸葛亮自是知道王連的好意,只是南中平叛非他親自前去不可。自先帝、關君侯喪後,目前季漢國中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只有諸葛丞相一人耳。
  建安十八年,先帝攻打劉璋不順,調諸葛亮率張飛、趙雲等人入蜀作戰,就是這次入蜀成為諸葛亮第一次統帥方面之軍領兵作戰。
  戰績也非常不錯,巴郡、江陽、德陽等益州東部郡縣皆被成功平定,三路大軍與先帝成功匯合,共圍成都。
  至此,諸葛亮不再只是坐鎮中樞、運籌帷幄的執政重臣,也成為了季漢繼先帝、關羽之後第三位能夠指揮數萬人大兵團作戰的統帥。
  先帝駕崩後,季漢軍政大權更是集於他一人身上,此刻他已是大漢全軍的統帥,所以這次南征主帥還真非他親自擔任不可。
  其余諸臣或是才具不足,或是資歷不夠,無法威服眾將統帥大軍南下,就連另一位托孤之臣李嚴也是資歷地位不夠。
  論資歷李嚴不過是先帝入蜀後才投效的降將,他若為帥,不提趙雲等元從宿將,就是魏延等荊襄之人也不會服他。
  論才能他雖也是文武雙全,但目前最大的戰績是以郡兵五千人擊破盜賊馬秦、高勝等數萬盜賊,其功雖大,但也比不上擊破各諸侯軍的含金量大。
  論地位,先帝托孤時,他雖已官居尚書令、中都護,統內外軍事,職權也不可謂不大,但論尚書令本職也不過只是品秩千石的官位,更何況尚書台的實權在錄尚書事者手中,而此時錄尚書事的人正是諸葛亮。
  至於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的官職並非先帝將大漢的兵權交予李嚴,統內外軍事不是統中外軍事,這裡的內外實際上指的是永安宮的內外。
  實際上後來李嚴一直駐守在白帝城,統領著留守於此的中軍,就是緣由這個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的差遣。
  而直到建興元年諸葛丞相執政將李嚴擢升為光祿勳之後,李嚴的官位這才晉升到九卿級。
  之所以將他晉升為光祿勳,實際上也是因此職以宿衛宮殿門戶為主,與先前的掌管中軍的中都護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李嚴與諸葛丞相雖同為托孤之臣,但二者之間的地位差距甚遠,並非一籌之距離。只是李嚴心中似乎對此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自以為諸葛丞相第一他就第二的樣子。
  當然這裡扯得有些遠了,說這麽多還是為了闡明季漢目前的軍事統帥只有諸葛亮可以為之,實際上目前也只能他可以承擔這個重任。
  “南中之地,地處邊疆,其人多不習王化,平定甚難,吾當親去征之,則是剛是柔,自有斟酌,非他人可為托之。”諸葛亮繼續解釋道。
  劉禪和群臣聽了也覺有理,南中常有叛亂,要想長治久安, 此次平亂采取的方略還真的只有諸葛亮自己能夠掌握得最佳。
  見諸葛亮在朝上都說到這般地步,王連不好再勸。劉禪也下定了決心,當即朗聲道:“來人,擬詔......”
  散朝後,諸葛亮邁著輕快的步伐向宮門外走去,忽然聞聽身後有人喚之。
  “是文儀公啊。”諸葛亮見王連滿頭大汗、步履蹣跚,趕緊上前扶到。
  “文儀公身體不適,就該在家中靜養,何必抱病上朝呢?”諸葛亮長歎了口氣。
  王連咳嗽了兩聲,道:“連還是想勸丞相不要親往南中,丞相肩負重任、千金之體,何必去與宵小之輩爭鬥呢?”
  諸葛亮道:“文儀公好意吾心領之,但事已至此,不必再勸,亮意已決。”
  王連歎道:“唉,連自知命不久矣,在丞相麾下效力的時間不多了。身體康健才是成就大事的根本,這是連現在最深的體會。丞相身負天下之望,更要愛惜身體,故連請丞相再考慮考慮。”說罷,躬身一拜。
  諸葛亮連忙將其扶起,感激地說道:“公意亮必將牢記於心,還請公保重身體,興複漢室的大業還離不開公的襄助。”
  此時二人已經出了宮門,王連聽了諸葛亮的寬慰之語微笑著點了點頭,他注視了一會兒諸葛亮,接著一拜,諸葛亮也躬身回拜。
  片刻後,王連在家仆的攙扶下上了馬車,諸葛亮望著遠去的馬車久久不願離去,他知道三興漢室的老戰友又將少了一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