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丁毅還不知道,因為他的到來,差點改變了歷史了,皇太極好懸準備先打過來。
但重要關頭,李永芳在錦州的細作傳來消息,孫承宗督師遼事,準備再啟修建大凌河。
負責修大凌河的,是祖大壽。
這大凌河城,肯定不能被明軍修起來。
這後果比南關口嚴重多了。
皇太極當即放下進攻南關口的事宜,召集各貝勒大臣再議事。
據細作傳來的消息,祖大壽眼下在征發民夫,大概六月份後,收了夏糧開始修城。
後金當即決定,也收了夏糧後,聚兵五萬,先進攻大凌河。
此時出兵五萬,其中蒙古騎兵八千,漢軍一萬五,後金八旗抽兩萬多。
六月,皇太極在後金仿效明朝,設立六部,六部的貝勒全是年輕人,直接受皇太極領導,代善和莽古爾泰的權力進一步被消弱。
六月下旬,皇太極集合後金和漢軍兵馬,同時嚴令李率泰,扎巴帶後金兩個牛錄,蒙古一牛錄,漢軍五千,死守複州,後金大軍出征之時,不得挑釁旅順明軍,若旅順明軍前來,死守不出,違令者斬。
七月上旬,祖大壽帶三萬多人,其中近八千民夫工匠前往大凌河。
七月二十七日,在明軍修了半個月之後,後金兵帶著新鑄的紅夷大炮四十門,從盛京出發,翌日度過遼河,八月一日與被征召而來蒙古部匯合成軍。
皇太極好好款待了蒙古兵馬,然後分為兩部。
一路由貝勒德格類、嶽托、阿濟格率兵兩萬,經義州屯住於錦州和大凌河之間,切斷錦州與大凌河的聯系。
皇太極親自率三萬大軍經黑山、廣寧從正面壓向大凌河城。
八月六日,兩路大軍會合於大凌河城下,明軍史上,最慘烈的大凌河之戰打響了。
五月份,丁毅就發現後金在南關口附近活動頻繁。
他帶諸將爬了幾座山,用望遠鏡觀察遠處。
眼下旅順已經有工匠開始在學做望遠鏡,相信用不了多久,旅順就能擁有自己的望遠鏡。
這次他從日本帶回來幾個,除了自己留一個,俱分給各營主官。
大夥連著幾天就望遠鏡看到後金在牆外活動,丁毅頓時就感覺到,後金兵可能想打咱們了。
但丁毅指望著大凌河戰事的暴發,所以也不是很急,而且別人來攻,你急也沒有用。
他一邊把兵馬往前移,全移到南關口一線駐扎,二來抓緊時間夏收夏播。
還好,五月份有驚無險,後金兵沒來。
接著旅順進行夏收,去年種了一萬畝小麥,平均畝產大概一石出頭,這樣又多了一萬石糧。
眼下旅順已經有兩萬五千多畝可播種(有大量空的,是播小麥時,田還沒耕出來,有部份種了疏菜。),於是現在可以種下兩萬五千畝水稻,這樣明年秋收,旅順可得秋糧數萬石,極大緩解糧米的壓力。
整個六月份旅順都很忙,一是防著後金來襲,二是搶著播種。
好在一切都很順利,六月中下旬時,所有水稻均播種完畢。
到了這時,後金沒來攻,丁毅就知道不可能來了,肯定在準備大凌河的事情。
丁毅馬上開始啟動下步計劃。
他眼下手上有二十六艘船(原本27,被打沉了一艘。),加上皮島的船,差不多有五十多艘,他讓徐敷奏大力輸入人口,一下子要從皮島接收兩萬人。
徐敷奏自然大喜,他那邊壓力太大了,他這人守成有余,開拓不足,連毛文龍的能力都沒有,養著十幾萬遼民,真是每天都愁到睡不著覺。
還好有沈世魁在幫他,不然島上很多遼民要餓死。
沈世魁幫他在皮島囤田,明明和丁毅一樣都是囤田,但每年新成的田地,都沒有丁毅多,產量也沒有丁毅高。
他們也不明白為什麽。
遼民們在皮島和旅順乾同樣的事,效率就是沒有旅順高。
丁毅要人口,徐敷奏最開心,立馬組織兩萬人口往旅順運輸。
進入七月份後,每天都有大量的船,運著一批批的遼民往旅順來。
很多遼民早知道旅順之名,到了旅順之後,都抱頭痛哭,好像逃出生天一樣開心。
旅順碼頭每天忙的不亦樂呼。
所有人下船後,到指定地點集合,有工匠或會手藝的人,照例被選出,精壯男子願當兵的,也可以先登記,按家鄉原籍編組,每百人為一甲,不能亂走。
所有人要安排洗澡,換衣服,然後帶著乾糧,一甲一甲,往南關口去集合。
僅這兩萬人有順的安排,洗個澡,換身衣服,全大明沒有一個州府或總兵能做的來。
旅順在這方面很有經驗,必竟做了無數次。
後勤司提供簡易的衣服,大部份是以前遼民換下來,洗後再用的。
宣傳司負責宣傳,講述旅順的政策和要求。
在這裡,只要你們認真乾活,肯打兵打仗,考核合格,沒有問題,都會生活的越來越好。
遼民們一甲一甲的往南關口去,7月中旬時,南關口內牆附近,已經聚齊一萬遼民。
這天,正在諸遼民都無所是事,等著旅順方面的通知時。
突然前面有滾滾的車輪聲,大夥紛紛站起來,看到遠處一輛輛大木車或被人推著,或被騾子拉著,正這邊而來。
這些木車都很大,長三米四,寬約兩米二,高一米二,俱是四個輪子,而且輪子也超大,輪子直徑大概有一米左右。
眼下沒有橡膠,旅順的車輪都用蜆木製成,堅固耐用,就是很難加工。
但這木車做好後比較大,承重能力強,堆疊起來後,每次能運四十石糧米以上,若是路況比較好,能推的動,再加上騾馬拉著,裝上六七十石都沒有問題。
但丁毅不只是用來裝糧米,將來的野戰炮,火藥,盾牌,炮彈都能裝,若是裝人,可以擠十幾個人在裡面。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麽大的木車,皆覺的好奇,紛紛站起來觀望。
只見這車上堆滿了糧米,每輛車堆的比人還高,陸陸續續的排成長長一列,一眼看不到頭。
前面的車有騾馬拉著,每輛車前面兩匹騾馬,兩個人,後面也跟著幾個人,遇到有難走的坡路,就推一把。
這些車一排排經過他們面前,然後進入南關口的大門前的一條通道,接著穿過南關口,往金州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