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之席卷天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10人敵
去年登萊兩地在遭受災害的情況下,還收到田稅八十五萬石。

 皮島旅順統一為二成,近六十萬畝田,因為有部份紅薯和土豆,實收二十五萬石。

 濟州島統一為三成,近四十萬畝田,且有大量紅薯和玉米, 土豆,實收五十五萬石。

 至此,去年丁毅在這些地方,合計收糧為一百六十五萬石。

 去年登萊兩地收商業稅銀為一百七十萬兩,旅順和濟州都暫時沒收商業稅,因為兩地的商業也是比較落後,大部份都是丁毅自己開的店, 要收就是收自己的錢了。

 去年登萊兩地丁毅自己的商業收入, 包括銷售, 礦產資源等,收入為三十八萬兩。

 旅順皮島的鹽利,跑商,賣銃賣炮,各種商業銷售,包括日本天草四郎送來的銀子,全年合計三百三十萬兩。

 濟州商業收入為二十四萬兩。

 這樣去年丁毅在這些地方(大員不計,山東其他地方不計),合計收銀為五百六十二萬兩,糧食一百六十五萬石。

 眾文武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數據,皆是震驚無比。

 而且據阮文龍說,去年產量因天氣原因,麥子又減產了, 不然產量還能更高。

 很多人更是從這些數據中看出幾個問題。

 一是商業稅真的很重要,二是海上跑商很賺錢。

 這也是現在丁毅來錢最快最多的兩個大頭。

 想想崇禎皇帝以大明一國之力,一年的收入幾乎只有丁毅一半,可見大明朝真是到了要亡國的時候了。

 可有人還潑冷水,高興啥啊,人家鄭芝龍坐泉州發發旗,一年收入上千萬。

 眾人頓時無語。

 丁毅現在收入是多了,但是開支也不小啊。

 阮文龍報完開支,大夥發現還沒存下什麽錢。

 丁毅現在連大明三鎮兵馬在內,都算是他的兵,大員那邊照樣沒算,近十萬兵馬,一年餉銀發放近一百七十萬。

 所有地方(包括三鎮加山東各府)的所有工匠,技術工人,官員,吏員,醫生,老師等加起來已經突破四萬人,囤兵也超過四萬,兩者一年支出一百四十萬。

 全軍各種軍械裝備打造,衣甲製造,戰船打造,火藥消耗, 戰馬喂養、傷亡撫恤等開支近八十萬。

 這也是他的鐵料,木料,銅料都不要錢,直接從日本,朝鮮得到的情況下,不然開支還要翻倍。

 另外在教育,建築,引流災民,囤田、水利建設等各項開支上是八十五萬。

 還有兩府加旅順給明廷上稅六萬兩。

 就這樣,丁毅去年全年淨存白銀八十一萬兩,當然,之前他基本每年都有存銀,目前阮文龍大概存到三百萬兩不到。

 丁毅自己聽完都不敢相信。

 原本他以為自己已經很有錢了,沒想到地盤越大,人口越多,軍隊越多,消耗也越大。

 他養了十萬兵馬不到,四萬在編人員,四萬囤兵,加上其他七七八八,一年開支居然已經達到四百八十多萬,接近五百萬。

 他賺錢比大明朝厲害,開支也比大明朝厲害。

 這還是他很多東西都是靠自己生產,包括戰馬,造船木頭、牛(牛皮)、羊(羊皮)、海產,水果,糧食等大部份生活物資,和所有礦產自己供應的情況下。

 當然了,花錢這麽多,也是因為最近幾年他錢多了,所以有點大手大腳,特別是丁毅開始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軍械裝備提升,這兩方向花了好多錢。

 然後,有個好消息是,去年他的糧食自己人用和引流災民、養馬等消耗是八十萬石,余糧八十萬石。

 所以去年他全年收入是八十一萬兩銀,八十萬石糧。

 考慮到現在價糧比較高,以一石二兩計,去年利潤還是能破兩百萬兩白銀的。

 現場諸文武聽到有賺,終於還是眉開眼笑。

 聽起來去年贏利不少,但這是去年東江鎮,登州加濟州三地合計的盈余。

 在大員和其他三鎮,甚至濟南,和青州等山東各府,丁毅還是花了錢的。

 所以,阮文龍馬上苦笑,去年大員等地還是虧的。

 “娘的。”四周一片罵聲,武將們都在罵,文官們搖頭。

 大員佔了這麽多年,居然還是虧。

 再按補貼大員和其他地方的算一算,丁毅現在佔了這麽多地盤,兩百多萬人口,全年贏利大概一百萬出頭,算是勉強合格。

 關鍵是,丁毅這幾年一直有存糧存銀的習慣,存糧是每年都存,然後用新糧換舊糧,吃舊糧存新糧。

 現在阮文龍為丁毅存結了兩百九十萬兩白銀,登州是保持三十萬石,旅順和皮島是保持三十萬石,濟州島是保持二十萬石,三地共八十萬石存糧。

 丁毅等阮文龍說完後,臉色嚴肅道:“這次我從廣東一路過來,到處天災和流民,江南等地也出現慌亂,我估計,後面的糧價會越來越高。”

 眾文官紛紛點頭。

 “去年我們還佔了天津,薊鎮,濟南等各鎮各府,治下人口其實接近有千萬了,將來要是有天災,老百姓沒的吃,我們都是要管的。”

 眾人再次嚴肅的點頭,現在全山東除了兗州和東昌兩府,實際都在丁毅控制下。

 加上薊鎮和天津,治下人口接近千萬,萬一有什麽重大天災,都要他來賑災的。

 當然,這會薊鎮和天津,包括山東各府,的囤田都應該囤了起來,秋收如果不失收,未來丁毅還可以征一筆田稅。

 “今年的八十萬石糧暫時先不要賣。”

 以前他們有余糧,會賣掉,保持三地八十萬存糧,今年丁毅決定,全部存著,先不賣,這樣他手上就有了一百六十萬石糧,明年那怕天災糧荒,他也能應付一下。

 阮文龍道:“從我們各地觀察來看,今年各地下雨很少,明年很可能出現旱災,我們要早做準備。”

 丁毅點頭:“我也這麽認為,而且有可能出現蝗災。”

 嘶,四周一片驚恐。

 這時大夥就感覺到丁大人的先見之明了,前兩年第一次收到上百萬商業稅,丁毅力排眾議,大手筆投入百萬兩,為登萊兩地興修水利,大量挖井,灌溉農田,當時大夥都覺的丁大人一有錢就開始大手大腳。

 事實證明丁毅又做對了。

 “旱災對我們登萊的影響肯定是最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其他地方旱災,必然會有大量的難民往這邊湧。”

 “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我決定,今年在浮山所南(今青島),和萊州兩個港口,用來運轉難民。”

 很多人就會說明末是小冰河時期,小冰河時期,事實上從元朝到清末,都是屬於小冰河時期,人家大清怎麽沒像大明一樣?

 明朝會亡的終極原因太複雜,也各有說法,但肯定和小冰河關系不是最大。

 而明年(崇禎十四年)大旱,肯定也能算一份。

 浮山所和萊州在登萊地區的第一線,也在最外圍,這次丁毅不打算把人拉到登州再上船。

 怕影響登萊內部,因為現在他登萊地區已經能全部掌控,無論什麽事都是井然有序,再這麽多難民進來,肯定要影響登萊正常運轉。

 所以丁毅決定把難民們攔在登萊之外。

 北部從萊州港走,上船運往濟州。

 南部從浮山所走(青島),上船運往大員。

 今年的任務是,擴大浮山所青島港,確保明年有難民時,能從青島港有序上船。

 同時在萊州,浮山所囤集糧食,到時可以煮粥賑災,穩定難民們的心。

 當然,在難民中還要進行篩選,工匠、醫士、識字的,單獨運送,但也不留登州和旅順,全部送往大員和濟州。

 駐守在膠州,平度,萊州的兵馬,負責攔住這一線,保證明年沒有一個難民能進入登萊州。

 明年蝗災到底有沒有,丁毅當然不敢確定,他只能道:“至於蝗災,我不能肯定,但咱們也要防患於未然。”

 “從今年開始,宣傳情報部,要大力宣傳,蝗蟲是可以吃的。”

 “唐太宗李世民,當年就親自帶頭,吃了蝗蟲,當然了,他有做秀的成份,但蝗蟲的確可以吃。”

 “要吃沒有變顏色的蝗蟲,且有醫用價值。”

 丁毅當然往死裡吹,他總不能說,蝗蟲其實也有毒的。

 他這話說在別處,或沒人信,但他在東江鎮這邊,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沒人會懷疑他的話。

 而且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確實吃了。

 但靠人捕吃也不現實,所以丁毅要求今年多養雞鴨,要求所有百姓家裡都養。

 用不到的話,到時可以賣給咱東江軍,能用到最好。

 其余滅蝗的土埋,火燒,挖卵等各種方法,都要推廣,有什麽用什麽。

 今年先推廣,動員,做好準備,萬一明年來了,不會手忙腳亂。

 他在山東地區有絕對的掌控力,這些布置下去,各地都會認真去做,相信到時,肯定會有成效,即便有損失,絕對能降到最低。

 崇禎十三年四月,山東地區全面動員宣傳,挖井,修渠,養鴨養雞,使的整個山東都井然有序的運轉起來。

 到五月初時,匠作局李忠義來找丁毅,他們按照丁毅的要求,終於造出了最新的十人敵。

 之前丁毅讓匠作局造萬人敵,百人敵,都用來守城。

 其中百人敵,就重達三斤,而且因為當時造的是圓形,很難扔遠。

 所以丁毅一直想造手榴彈或手雷用做野戰。

 不過最後丁毅畫出的圖紙是手榴彈。

 但引信問題一直沒解決。

 因為匠作局表示,用純火藥做的引信,會燒的太快,而且會提前爆炸,且手雷又比較小,不適合做出長長的引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