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又問:“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又何意?”
“民眾所以遭受饑荒,就是由於統治者吞吃賦稅太多,所以民眾才陷於饑餓,民眾之所以難於統治,是由於統治者政令繁苛、喜歡有所作為,所以民眾就難於統治,民眾這所以輕生冒死,是由統治者為了奉養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將了,所以民眾覺得死了不算什麽。”
丁毅緩緩點頭:“黃卿果然博學。”
群臣默不出聲,應該明白丁毅還要再說什麽。
“朕記得,崇禎十七年和崇禎十八年,國內糧食還很緊缺,朕不得已到處動兵,還從安南大量買了一批後,才勉強支持西北諸省百姓的用糧。”
聽到‘買’這個字,現場很多官員莫名其妙的想笑。
但看丁毅一本正經的表情,也沒人敢笑。
丁毅接著又道:“如今才仁德二年,朝廷稅糧已經有積余。”
“這其中,朝廷大量投入水利建設,重視囤田,推廣高產作物,都有功勞。”
諸臣以為丁毅要幫自己的功績吹牛了,有人已經在想,要不要先叫起來,皇上聖明,堯禹舜湯之類的。
“或許是上天體諒到朕的苦心,這兩年國內並沒有什麽較大的天災。”
“可朕偶爾也會想,如果再有天災,百姓失收,朝廷缺糧怎麽辦?”
“和前明一樣加賦嗎?”
“朕肯定不會這麽乾,但保不準將來的皇帝會這麽乾,保不準將來有大臣唆使皇帝這麽乾?”
“朕讀了道德經後,再聽了黃卿的解釋,朕就在想,我大乾,當把‘永不加賦這四個字,寫入史書,寫入法典,傳閱天下,朕要通告天下,自我丁毅起,大乾皇帝,永不能加賦。”
當然,這個稅賦,丁毅指的是農田稅,糧稅。
“皇上聖明。”呂大器第一個拜倒,又是老淚縱橫。
眾臣齊頌,現場頓時嘩啦啦跪了一片。
丁毅這波比裝的滿分。
也不管後世皇帝日子怎麽樣,自己先說永不加賦,賺足了大量文臣的眼淚和崇拜。
他心滿意足的享受著群臣的膜拜,等諸臣都起身後,然後又問:“老子是講無為而治嗎?”
“若朕無為而治,誰來治理這個國家?”
他這個瞬移也是出人意外。
前面還講賦稅,突然說到治理國家。
滿朝大臣無人出聲,趙大山幾乎想站出來大呼,當以法治代替人治。
不過他想了想,還是沒敢說出來。
丁毅看群臣中無人出聲,昨天打過招呼的旅順眾將也不敢出聲,也不生氣。
他只是先起個頭,看看風向而已。
而且這種事,他是做好了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的努力準備。
第二天,京城《天下事》報紙刊登了大乾皇帝丁毅與黃道周關於無為而治的殿前對話。
在文章的最後有,有署名“唐土柿機辰”的人寫了一段話。
標題為:“你我即是國家。”
“若皇上無為而治,誰來治理這個國家?你我都是國家。國家的存在,並沒有任何的特殊目的,它存在的意義僅僅是為了保證百姓的權益,保證百姓的生命、財產、自由及尊嚴。”
“在國家之內,我們不必為任何事而妥協,亦無需為他人之利益而犧牲,因為在這個國家裡,不會存在比你我之權益更重要的東西,捍衛自己的權利是一個人最偉大的舉動,也是一個人能為其國家所能做的最大貢獻。”
“若是一個國家不再保護其國民的權益,那就表明,所有國民都是,或者正在成為執政者的奴隸。”
這期的“天下事”出來後,很快傳到全國各地,皇帝丁毅與黃道周的對話還是引起天下的震動。
最後一段‘你我即是國家’,更令很多年輕學子,特別是新的大學出來的,原旅順出來的人很是震撼。
這些人是比較容易接受這樣的思想,但還有前明很多官員是不能接受的。
此時才是丁毅登基第二年,天下的官員都想不出這天下事為何要登這種文章?
有好幾個巡撫紛紛上奏,怒叱了天下事的這篇文章,甚至還有巡撫要求把‘唐土柿機辰’以大不敬罪抓起來處以極刑。
廣東巡撫史可法更言:‘天地君親師’,千古真理,當今聖上賢明,海納百川,不代表諸臣和學子們可以肆無忌憚的胡說八道,挑戰皇權,請聖上嚴懲‘唐土柿機辰’。
一時間,朝廷內外要求誅斬‘唐土柿機辰’的奏章像雪花似的飛向皇宮。
趙大山不由暗自慶幸,當天沒衝動,還好沒站出來多話,不然就是他要被天下口誅筆伐。
其實‘唐土柿機辰’的文章大部份讀書人還是認同的,但大夥不認同黃道周和丁毅的對話,但又不好說丁毅不對,黃道周不對,只能抓著‘唐土柿機辰’來做文章。
丁毅沒想到自己小試牛刀,就好像捅了馬蜂窩一樣。
他當天先說永不加賦,再說無為而治,就是想讓天下人更多的議論永不加賦,沒想到,大夥現在不管永不加賦這幾個字,都抓著無為而治做文章。
要破除這種愚昧而落後的思想,從長遠來看,必須要開啟民智,遠離儒家理學。
仁德二年的科舉同樣定在六月,丁毅決定再次消減儒家理學在科舉中的比重。
而且理由挺充分的,去年全國征招了三四萬官吏,今年到退休年齡的也不多,只有因貪腐被抓起來一部份,所以錄取儒理學的人數大幅下降,所以大部份職位都是技術性官員,對儒家理學要求不高。
今年全國還要征招兩萬左右。
於此同時,丁毅非要把這件事盡快的辦下去,靠開啟民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辦到。
但等到幾十年後,現在的這些大乾文武們,恐怕也習慣了大明朝的勳貴生活,到時都要反對。
所以丁毅決定下狠手。
他下狠手還是有底氣的,經過仁德元年和仁德二年的兩次科舉,天下的官員激增了四萬多,幾乎八成以上都是丁毅培養的人考中。
丁毅倒不信現在他還控制不住天下,倒要看看,有多少官吏還有著前朝的思想。
億兆百姓的愚昧,丁毅現在還無法嬌正,但是官員的愚昧,他可以狠狠的扭轉過來,實在扭轉不過來,那就換個官員。
仁德二年六月,大乾有兩件大事。
一是第二次科舉中進一步消減儒家理學在科舉中和比重,很多前明的讀書人已經發現沒什麽官位可以讓他們報名參考的。
現在只有在大乾皇家學校上過學的才能報考大部份職位,要不然就要有一技之長。
而這一技之長,決不是讀書寫字吟詩做畫。
以前文人的標配,一手好的毛筆字,會作詩,能畫畫,在大乾毫無作用。
看起來好像朝廷在針對讀書人,可丁毅同時在全國開設學校,鼓勵所有適齡小孩讀書識字。
現在大乾識字的比前明可多多了。
怎麽會是針對讀書人?
第二件事是很多以前朝廷的官辦商業,轉由私人經營。
並且很多勳貴拿到經營權後,到處開新工廠,擴允商業帝國。
這些產業基本都是以前丁毅搞下來的,前明的大臣們也無話可說。
但是鹽也交給民營,呂大器,馬士英等前明幾個內閣重臣們很緊張,在七月初時同時來找丁毅,據理力爭。
按呂大器所說,鹽是國之根本,自古以來,沒有任何皇朝,不是由國家來經營鹽的。
丁毅聽了也點頭,的確,那怕到了後世他所處的世代,鹽還是國家經營的。
“歐洲有個詞叫‘壟斷’。”丁毅現在說新詞,都先往歐洲身上推。
“壟斷分為兩種,賣家壟斷和買家壟斷。”
“賣方壟斷,通常指唯一獨佔的賣者, 也可以指少數大商家,為了獲得高額利潤,通過相互協議或聯合,對一個或幾個部門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價格進行操縱和控制。”
馬士英馬上道:“這就是榷啊。”
原來明朝也有壟斷,不過稱之為“榷”。
因為古代中國皇朝的鹽、鐵、茶長期屬於官營之壟斷事業,因有暴利之故,國家一旦出現了財政危機,為貼補國用不足,必然實行禁榷制度。
“那你們就更能明白了,比如朝廷在京城隻準開三家紅樓,每年他們每家要交十萬兩白銀的商稅。”
“這三家紅樓,就約好了一起漲價,現在京城只有這三家,價錢很高,但是生意也挺好的。”
“這就是壟斷的好處。”
丁毅沉聲道:“朝廷要是繼續壟斷了鹽、鐵、茶、石油等行業。”
“將來隨時想漲價就漲價,絲毫不用管百姓承不承的受起。”
呂大器等人一愣,前明有石油嗎?皇帝這幾個意思?
但他們是聽出來了,皇帝還是為了百姓著想。
朝廷放棄經營權,只有監督權,一是監督產品質量,二是監督產品價格。
並且在十年之後,全面開放市場,讓更多的民間商人加入各種經營,就能達到限制物價隨意上漲的目的。
別的不敢保證,至少在沒有壟斷的環境下,肯定不會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