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寂靜無聲。
聽到諸葛策的呼喚,明珠沒有回答,同時悄然睜開狹長的美眸,檀口吐氣如蘭:“好弟弟,你想做什麽?”
“你說呢!”諸葛策給她一個你懂的眼神,示意明珠自己行動。
明珠媚眼如絲,剛想有所行動,驚鯢適時的翻個身,纖纖玉手又“恰好”拍在明珠臀兒上。
“好弟弟快別說胡話,快點睡覺。”明珠甩鍋給他後,再次閉上美眸。
驚鯢發話,明珠可不敢造次。
諸葛策見明珠翻臉速度如此快,不禁暗道可惜,右手把驚鯢往懷裡緊了緊,閉上眼睛睡了過去。
一夜無話。
明珠和諸葛策非常有默契賴床,等其他人都離開後,兩人開始昨夜未完成的鍛練。
明珠三千青絲散開,眉兒彎彎,美眸升起水霧,面泛紅光,俏麗臉蛋,似吹彈即破,纖長圓潤的玉足,猶如精雕的美玉,身材豐盈而不見肉,嬌美而若無骨。
在情趣內衣的襯托下,變的更加性感迷人。
諸葛策在明珠服侍下穿好衣袍:“好姐姐,等弟弟晚上回來後,咱們再分勝負。”
“還不快去出門,今日的大朝會可不能晚去。”明珠手指在他額頭輕點一下,嫵媚的說道。
每逢歲首舉行“大朝會”,是始於西周一種禮儀規格最高的朝儀,秦漢直至明清,歷代承襲不衰。
在周代,天子詢問諸侯國內的治理情況,諸侯需作詳盡匯報。
當然七國分割後,各諸侯自立為王,各地城池的負責人,前來匯報領地的情況,比之前規模小了很多。
前來官員大多八面玲瓏,頗懂察言觀色,互相剛見面幾句客套話,大家談笑風生,通過觀察對方的神色和語氣,大致能推測出來一些朝廷王室的端倪,從而做到心中有數,衡量利弊,以免覲見中出現冒失。
西北的清晨,陽光和煦,但是凌冽的北風,仍是刮骨地寒冷。
王宮前廣場上,聚集了不少官員,身穿秦國黑色朝服,三五成群,都在寒暄問暖,客套閑聊著,有人是這兩日才趕回鹹陽城。
“我還以為你今日不來了。”韓非睡眼惺忪的模樣,他的官位可以進入大殿,不用在外面受凍。
“要是不來的話,韓非兄是不是得幫我收屍。”諸葛策伸著懶腰,打量著周圍陌生面孔。
他反正露個臉就行,一會兒準備去趙姬那裡睡個回籠覺,等晚上參加晚宴就行。
廣場上的文武官員們魚貫而入,穿過漢白玉石鋪砌成的甬道,進入寬敞的大殿內。
上卿們在大殿內陸續站位,由於今日朝會比較隆重,人數也增多,諸葛策帶領禁衛們,維持秩序位。
九卿三司衙等部門大員,都站在殿內,官位較低的只能在大殿門口,吹著冬日寒風。
嬴政端坐王位之上,目光凌厲,手握秦國的生殺大權,擔負社稷,擁有萬民朝拜之姿,君臨天下之勢。
目光緩緩掃過台階下,文武百官的隊列,那種凌冽懾人的氣勢,壓得在場文武大員們,都一陣陣冷意,忍不住低著頭,默默等著秦王嬴政旨意。
太后趙姬垂簾聽政,透過薄紗簾子,能看見令人垂涎三尺的曼妙身材。
但趙姬的目光,卻落在英俊威嚴諸葛策身上,昔日的HD石榴花,徹底淪陷。
嬴政遲遲不發話,百官不敢主動吱聲,往年都是呂不韋幫忙主持大局,但與之前不同,大家都是聰明人,知道即將有大事發生。
“昔日父王待呂相不薄,寡人拜其為仲父,但萬萬沒想到,呂相竟然敢與母后有染,眾卿說寡人應該如何做!”
嬴政開口就是重磅炸彈,直接扔進群臣中,呂不韋隻手遮天,當時升李斯為太史,都是經過重重阻撓。
而他害怕趙姬真的與呂不韋合作,當年武安君白起為何被秦王昭處死,那是因為白起有能力,這便是他的罪。
而呂不韋權傾朝野,太后趙姬垂簾聽政,如果真的聯合起來,他的政權不穩。
嬴政最主要是殺機儆猴,把朝中兩派收攏,迅速的整治王權,徹底掌握屬於自己的權利。
雖然翻出舊帳,會讓王族的顏面掃地,但卻能順利掃清障礙。
諸葛策低著頭站在一旁,沒想到嬴政下手如此的快,準,狠,趙姬和自己的事情肯定也沒有瞞住,但他不過是個禁軍頭領,根本不值一提。
“王上…是否有人混淆視聽,故意詆毀呂相。”
“是啊,王上,肯定是有人栽贓嫁禍。”
嬴政聽著下面求情的聲音,心卻越來越堅定:“仲父,寡人說的是真是假!”
呂不韋心中咯噔一下,知道這位秦王已經長大,要著手處理政權,今日無論如何,都難以善後。
“老臣年歲已大,有些事情記不太清楚。”
“記不清楚,很好!寡人準呂相告老還鄉,文信侯爵位不變,封地PY,陽翟等地皆為管轄,希望你能繼續造福大秦。”嬴政也算仁至義盡,讓呂不韋遠離朝堂中心,把河南交給他打理,安享晚年。
“請王上三思啊!”
一群大臣跪下來,他們這群人都是跟呂不韋混,要是主心骨沒了,證明他們也會逐漸遠離,嬴政會扶持自己親信上位。
“罪臣願意去往封地。”呂不韋始終心向著秦國,改變不了嬴政想法,刺殺也以失敗告終,再握著權力不放的話,估計命就沒了。
趙姬坐在簾後,美眸流出兩行清淚,不是因為呂不韋,也不是因為無情,而是嬴政當眾說出此事後,她不知道諸葛策心中怎麽想,如果以後不來找自己,往後日子還有什麽意思。
而且嬴政當著群臣面說出此事,趙姬確實也很寒心,畢竟她還記掛著兒子,沒想到權力戰勝了親情。
“本宮身體有些不舒服,王上自己處理國事便可。”
趙姬在琴韻的攙扶下,傷心的離開大殿。
“你們好生照顧太后,派兩位醫師過去。”畢竟是自己母親,嬴政還是要關心下,要是傳出不孝之名,會引來無數文人口誅筆伐,明人賢士來秦國時,也要考慮一番。
百善孝為先,古人更加重視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