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的宅邸就在周府旁邊,而且空間面積很大,差不多是周府二進院那麽大的樣子,而且孫策又下令為太史慈準備了十名服侍他的家仆,還給了他五個婢女,服侍太史慈起居生活,這讓太史慈受寵若驚。
正堂內,這裡的環境是太史慈比較意外的,因為他只在東萊郡守的府邸見過這樣的正堂,若是劉繇在老家的府邸,大概和郡守的府邸差不多。他沒有想到,自己剛一到壽春就被孫策這麽看重,不過他又想到了被單獨安排到城東的劉繇,心裡總覺得一陣愧疚。
他的愧疚,劉繇可沒有看到,而此時的劉繇正在孫策所安排的府邸中生著悶氣,憑什麽給他安置的是如此偏僻的地方,而給太史慈卻是緊鄰周府,還是大戶人家住的宅邸?
明眼人應該可以猜得出來,劉繇在冷靜一番後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原因,孫策這是打算拉攏太史慈,並且離間他們之間的同鄉關系,最後太史慈投至孫策麾下,劉繇就再也沒有可以拿得出手的強力援助了。
放眼揚州,真正的勇士都被孫策挖了過去,能和太史慈的勇武相媲美的人,大抵也就只有那個孫策可以比擬了。
太史慈府邸正堂內。
周瑜此時被太史慈請到上位,這幾個人對他如此禮遇,周瑜也推卻不了,所以就隻好坐在上位,太史慈則是坐在一旁。
“公瑾啊,孫將軍對我如此禮遇,我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太史慈頗難為情地說道。
其實剛才他已經一再推辭,可到了他們的地盤,誰又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他們呢?最後太史慈幾乎是差點兒被周泰把刀架在脖子上才同意的,不然就憑太史慈的脾氣,即使是再彬彬有禮,面對如此禮遇,那也會拒而不受,可這畢竟是在武德充沛的孫策手底下的地盤,要是和他們硬來,估計就不是他打一幫了,而是一幫乾他一個了。
周瑜樂呵呵地說道:“子義兄,您的事跡,兄長可是如雷貫耳,您為郡守討回一個公道,讓您在州內聲名大振,您的品行如此,怎叫我等不心生欽佩之意呢?”
“那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想想當年接受郡守的使命去做那件事情,因為怕鬧出亂子,無奈隻好帶著阿母避亂遼東,後來州刺史調任,我就又回到了東萊,但是我的官職和俸祿也都沒有了,無奈之下隻好做些營生照顧阿母,想想青年時做的事情,雖然無怨無悔,但因此而讓阿母受了苦,著實是不孝啊……”太史慈說到這裡不禁黯然神傷。
太史慈是個至誠至孝的人,在州內都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不過這次前來沒有帶著阿母一同前來,周瑜不禁開口問道:“令堂今何在,兄為何沒有載令堂一同前來揚州?”
“阿母年邁,又體弱多病,經有司之事後,我帶阿母避亂遼東,阿母的身體愈發地差了,因此沒有帶阿母前來。”太史慈說到這裡,也是滿臉自責,周瑜深知他是個大孝子,於是便對著這個由頭繼續把話題進行下去。
緊接著,周瑜站起身來走到太史慈面前,而太史慈不明其意,於是也站起身來看著面前的周瑜。
“公瑾這是何意?”
“兄乃孝子也,令堂身體每況愈下,應當盡孝才是,為何與劉正禮一同前來呢?這揚州乃是一潭渾水,稍有不慎便會迷失其中,若兄深陷其中而難以脫身,倘若性命無法保全,令堂在世,乃白發人送黑發人也,您難道沒有考慮後果嗎?忠孝雖難兩全,可依弟來看,唉……家父為董卓所殺,
是想盡孝,也無從盡起了。兄長如今阿母健在,何不如照顧令堂至其終老而出仕為官呢?如此一來,兄不僅能得孝之美名,又此生無憾,而且出仕後深受主君器重,成就不世功業,兄長之一生,堪稱完美。” 周瑜說的每一句話都發自肺腑,這讓站在身前的太史慈不由得沉默下來,臉上也流露出更為慚愧的表情。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阿父在他早年時因戰禍而死,阿母從小照看他到成人,如今阿母重病,身為人子卻不能在旁盡孝,這讓他的內心甚是痛苦,不知不覺中,他也有了回家盡孝的想法。
“兄長,弟有一言,還望您能夠聽在心裡……”
太史慈盯著面前的周瑜,沒有說話,仿佛是默認了周瑜說的話,並且讓他繼續說下去。
“實不相瞞,劉正禮之入揚州,乃羊入虎口也!兄長追隨左右,倘若來日我家少主起兵攻之,我等難免刀兵相見, 兄長之才我兄愛之,劉正禮待你態度不過同鄉之誼,全然無與您以兄弟之義相交,如今您若致仕回鄉照顧令堂,待來日我兄定然征辟於您,到那時,您忠孝兩全,既沒有背棄君主,又沒有失去孝義……”
周瑜給他想了一條幾近完美的退路,既可以讓他不受天下人的唾罵,又可以讓他忠孝兩全,只有致仕回鄉,他才和劉繇沒有一絲瓜葛,回到家鄉後,照顧阿母至終老,孫策征辟太史慈為官,到那時,才是他大展雄才的時候。
“公瑾莫要再說下去了,我知道孫將軍對我萬般器重,但劉正禮如今還是吾主,至於阿母……”
其實談到親情,任何人都繞不過去這種情感,太史慈也是如此,他不想再去談這件事情,索性就轉移了話題。周瑜也同樣明白太史慈不是那麽會輕易動搖的人,就是這樣的人,才值得他們所拉攏。不過他的堅持,也注定了他未來的路,周瑜不想強求於他,只不過今夜的這番話,也是在敲打敲打他,劉繇不是真心對待他。
“既然如此,弟便不打擾兄長休息了,兄長好生休息,弟告辭了。”周瑜這時開口說道。
太史慈點點頭也同樣拱手回應道:“公瑾慢走,替我多謝孫將軍好意。”
周瑜離開後,太史慈呆若木雞地站在門前一動不動,他在思考剛才周瑜說的那些話,他何嘗不想忠孝兩全呢?可劉繇畢竟是自己的恩人,如果不是他的幫助,自己又怎麽能從遼東回到家鄉呢?
這不由得讓再度陷入了沉思:
“抉擇兩難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