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人在秦時,浪到失聯》第27章:亡秦之機,第5次合縱的前奏!
  “此亡秦之序耳,竊為兄取之也!”

  張良的話十分激昂,很能鼓舞人心,讓人有一種原來我真的這麽有才,連信陵君都可以取而代之的感覺。

  但是這次,張機是真的完全沒有心動。

  他的腦子多有毛病才會去當這個狗屁合縱長?

  山東六國之間多有齟齬,這麽多年了來有多少次合縱攻秦了?以至於從秦惠文王開始,在位期間山東列國不來一次合縱攻秦,都會讓那一代的秦王懷疑山東六國是不是瞧不起他?

  可合縱四次,最終結果呢?

  要麽因為各有異心導致慘敗,要麽就是哪怕勝了也草草退軍不願意替別人打工,要麽就是走在半路上就退軍了。

  張機的太爺爺張儀入秦,得秦惠文王重用,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東出!

  秦國發兵攻魏河內,佔領魏國的曲沃和平周,不久又攻佔韓之鄢陵及義渠之鬱郅。

  秦國的迅速擴張促使各國聯合,周慎靚王三年(前318年),魏相公孫衍配五國相印,聯合魏、趙、韓、燕、楚五國合縱攻秦,同時說服義渠攻秦側背。

  結果呢,楚軍、燕軍消極作戰,心存觀望,實際上出兵的只有魏、趙、韓三國。聯軍攻至函谷關,被秦軍擊退。次年,秦軍大將“智囊”嬴疾在修魚大敗三國聯軍,斬首八萬兩千人!

  自此,第一次合縱攻秦之戰宣告失敗。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國報四年前突襲秦國後方之仇,也為鞏固後方,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面攻打義渠,奪義渠二十五城,重創義渠!

  而後數年,秦軍又南吞巴、蜀及苴等國,完成了“富國”、“廣地”、“強兵”戰略目的,還形成了對楚國的側翼包圍,隨後不斷向魏、韓、楚、趙等國進攻,攻佔武遂、穰城、蒲阪、晉陽、封陵、襄城等城邑。

  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秦攻楚,戰於析,殲楚軍5萬,攻克城邑十余座。

  齊、韓、魏恐秦繼續擴張,乘秦軍久戰疲憊,且主力大軍在巴蜀之地還未返回,合縱攻秦。

  經三年苦戰,終於擊敗秦軍,攻入函谷關,但聯軍又生齟齬,為爭奪地盤而內部不和,最終在迫使秦歸還韓國的武遂和魏國的封陵等地後便立刻退軍,草草結束了這第二次合縱,給了秦國借巴蜀天府之地恢復國力的機會。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乘楚無力、齊無暇過問中原之際,大舉進攻韓、魏。次年,白起在伊闕殲滅韓魏聯軍24萬。

  秦昭王在宜陽自稱“西帝”,尊齊湣王為“東帝”。中原各國恐兩強聯合,陷於被夾擊的局面。蘇秦入齊遊說,勸湣王取消帝號,於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齊、趙、魏、韓、燕相約合縱,以孟嘗君為聯軍主帥,帶領五國聯軍攻秦。

  但五國目的不同,各有打算,進至滎陽、成皋便開始互相觀望推諉,不肯出力。秦國為破壞五國聯盟,主動取消帝號,將前佔之溫、軹、高平歸還魏國,將王公、符逾歸還趙國。

  於是,趙、魏、韓立刻便脫離聯軍撤軍回國,齊、燕也隻得撤退,第三次合縱還未交戰即告瓦解。

  後來山東六國之間彼此鬥了許多年,白起又接了一個總計達到160萬的大單子,山東六國實在是沒有這個國力合縱抗秦。

  但在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秦國三年連喪兩王(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魏、趙、韓、楚、燕抓住秦國內部不穩的時機,

結成合縱,由信陵君指揮五國聯軍攻秦,在河外大敗秦軍,尾追至函谷關後,卻突然帶人奇襲彼時還是聯軍盟友的韓國,趙、魏兩軍與楚、韓兩軍交戰一番後各自退去,信陵君也徹底失去了信譽,山東六國互相提防,不敢結成合縱。  這也是張良想請張機出山擔任合縱長的原因,因為山東六國需要一個信得過的人來當合縱長。

  張機雖然籍籍無名,但是光憑他能得到仁道之劍湛盧劍的認可,哪怕他是張儀的後人,山東六國也會信任他,一如多年前的東周公國國君昭文君,天下尊之。

  但,就算他能得到山東各國信任又怎麽樣?

  合縱長不光是要得到山東各國的認可,還要有著足夠的力量在背後支持。

  公孫衍作為魏相,有魏國的全力支持;孟嘗君是齊國的公室和相國,也有著齊國撐腰;蘇秦則得到趙肅侯的支持,才能對聯軍如臂指使;信陵君對趙國有恩情,能依靠趙、魏兩國的支持。

  這四位合縱長,都有著各自的國家支持,才能指揮得動聯軍,但仍舊免不了各國之間的齟齬,從而出了各種亂子,張機背後又有誰?

  還取信陵君而代之?

  張良無非就是想讓他去當合縱聯軍的吉祥物和背鍋俠,用得到仁道之劍認可的他來吸引列國加入合縱,如果輸了就讓他來背鍋,贏了也只能算他些許功勞。

  張良將張機代入了戰國時期大部分士人的心態,為了出名,無所不用其極,以為張機會毫不猶豫抓住這個可以青史留名的機會去賭一把。

  可張機並不是戰國時期傳統的士人,他是腦子被門夾了才為了些許名聲去幹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一時間,張機的臉色驟變,看向張良的目光逐漸變得深沉。

  張良以為張機是在猶豫,還想繼續勸說,卻被張機揮手打斷。

  “子房,以後不必來了。”

  張機的話讓張良的臉色很難看, 張機沒有明言拒絕,但是這番逐客之言,不僅失禮,而且徹底斷絕了雙方繼續磋商的可能。

  張機讓人送面露不愉的張良出門,自己坐在大廳內良久不語。

  他忽然想通了很多事情,也許自己低估了張良、韓非這樣的智謀之士,也低估了那位平庸保守的韓相張開地。

  是啊,張開地這樣一心求穩的保守之人,怎麽會讚同張良和韓非這樣冒險的疲秦之計?

  這根本不是簡單的疲秦之計,而是連環計!

  他不記得具體哪一年了,但歷史上的合縱還有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

  第五次合縱大約發生在嬴政即位的最初十年裡,在他掌權之前,趙將龐煖率領趙、魏、韓、楚、衛五國聯軍攻秦!

  當時的秦國因為全力修鑿鄭國渠,正處於鄭國渠即將修好,但也是秦國最虛弱的時期,趙將龐煖聯軍攻至鹹陽城外七十裡的蕞地。

  若非呂不韋及時率軍回援,再加上五國之間又生齟齬不肯出力,那一戰秦國險些真的被一戰滅之!

  (2366字)

  ………………………………………………………………………………………………………………………………………

  PS:第五次合縱不是作者菌誇張,是真的差點就滅了秦國……只能說是秦國國運昌隆外加歷代秦王護佑,呂不韋帶著軍中精銳直撲聯軍中最強的楚軍,但楚軍怕遭受損失,索性就直接撤退回國,否則五國繼續進軍,鹹陽真就被攻克,秦國沒準真就被滅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