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人在秦時,浪到失聯》第246章:請荀夫子,為秦王讚冠
“在下棋藝不精,就不獻醜了。”

 對於荀子的邀請,若換作常人,恐怕會有些受寵若驚。

 雖然荀子在儒家懟天懟地懟空氣,在儒家內聲名狼藉,但荀子的學問和本事,饒是那些被荀子那本《非十二子》罵作賤儒的儒家各派也不得不佩服。

 只是,張機有自知之明。

 以他的棋藝,娛樂局欺負欺負外行人還行,但面對內行人……尤其是荀子這種境界達到足以左右互搏的棋藝高手,無異於自取其辱。

 而面對張機的拒絕,荀子卻有幾分不滿。

 “年紀輕輕,明知不敵也該奮勇向前,為何退縮?”

 言罷,也不顧張機的意見,將棋盤上的棋子一顆顆收回棋簍,示意張機先手。

 張機苦笑一聲,荀子都這樣了,他再拒絕多少有些不尊重人了,隻得落下一子。

 金角銀邊草肚皮,很平平無奇的一子。

 “還請荀夫子多指教些。”

 荀子沒有說什麽,只是落下一子,而後輕撫著胡須,打量著張機。

 此刻的張機與以往也有些不同,帶著黑色的爵弁,雖然仍舊是一襲黑色衣裳,但那身黑色的衣袍邊緣點綴著燙金的花邊,透著一股尊貴之氣。

 儀表堂堂,氣度不凡。

 這是荀子見到張機以後的第一印象。

 俊朗的儀表自然使得荀子對於張機多了幾分好感。

 “不過,雖然在下棋藝不精無法陪荀夫子解悶,但當年先祖張子曾收集了不少棋譜,若是荀夫子感興趣……”

 張機的目光緊盯著荀子的面容,觀察著他的神情。

 只是,荀子的臉上似乎並沒有發生任何神情變化,畢竟是儒家一代宗師,怎麽會為區區幾張還不曾見過的所謂失傳棋譜而產生什麽激動之色呢?

 張機目光微動,似乎是剛剛想起什麽,補充道:“哦對了,這些棋譜似乎都是些失傳的棋譜。”

 聞言,荀子捏著一顆黑子的手顫抖了一下,險些沒拿穩將棋子掉落在棋盤上。

 見此,張機嘴角微微彎起。

 荀子是個棋癡,這一點毫無疑問。

 自從性本之爭落敗後,荀子便退出了齊國的稷下學宮,轉而去了桑海小城建立了小聖賢莊,教書育人,接連收了不少弟子,而閑暇時便一心癡迷於棋道。

 這一點,還是當初和韓非閑聊時聽韓非提起的。

 而對於棋癡來說,最能吸引他們的,除了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那便是棋譜。

 但荀子作為儒家一代宗師,手中擁有的棋譜數量自然不會少,只是即便是荀子也不能保證能集齊所有棋譜。

 再者,天地廣大,難免有些擅長棋道的賢者選擇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也許會流傳出高深卻不為人所知的棋譜。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能讓當年同樣喜好棋道的張儀收藏起來的失傳棋譜,絕非凡品,所以饒是以荀夫子平靜止水的心性,也不由因張機口中的失傳棋譜而掀起幾分波瀾。

 “那老夫就卻之不恭了。”

 荀子輕撫長髯,也不再遮掩,眉眼之間露出了幾分喜色。

 “不過,小友竟將如此厚禮贈予老夫,想必也是有事相求吧?”

 荀子笑眯眯地與張機對視著,似乎在說“別以為老夫中了你小子的奸計,那是老夫主動入甕一般”。

 被荀子戳破的張機也沒有露出尷尬的神色,落下一子,讚歎道:“荀夫子不愧是儒家當代宗師,果然慧眼。”

 “我想請荀夫子,為秦王讚冠。”

 荀子一怔,探入棋簍的手頓了頓,蹙眉看向張機,見張機不似說笑,遲疑道:“你讓老夫當秦王的讚冠?”

 張機點了點頭:“以荀夫子的身份和地位,有何不可?”

 “小滑頭。”

 荀子有些哭笑不得,這哪裡是他的身份和地位配不配得上擔任嬴政的讚冠的事情,張機卻在這裡混淆概念。

 讚冠者,佐賓為冠事者。

 在舉行冠禮時,為讚唱司儀。

 而歷來讚冠都是由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以荀子的聲望、地位,絕對擔得起德高望重四個字。

 只是,荀子若是為嬴政讚冠,那麽便會和嬴政綁定起來。無論他如何解釋,如何舉動,世人都會將他的舉動聯想到秦國的利益。

 荀子指著張機,倒也沒有真的發怒,而是問道:“你這是想毀了老夫這幾十年來的清譽麽?”

 有的談!

 見荀子沒有直接拒絕,張機便知道荀子並非有多抵觸秦國。

 昭襄王時,荀子曾入秦,雖然對秦國重視刑法吏治,輕視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為然,謂之“縣之以王者之功名,則倜倜然其不及遠矣”,但也對秦國政治予以肯定,說“秦四世有勝,數也,非幸也”,對秦國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感到讚歎。

 “荀夫子以為,這天下是否太亂了?就像眼下這棋局。”

 張機看向這不知不覺已經下至收官階段的棋局,他的白子已經被荀子的黑子四面圍堵。雖然還未痛下殺手,但贏下棋局已經是大勢所趨,只差興兵落子即可。

 “如今的秦國,便像荀夫子手中的黑子,而列國就像這白子,雖然苦苦支撐,卻只是徒勞。”

 “你意如何?”荀子眯了眯眼,看向了面前的這個年輕人。

 “天下亂得太久了,該讓戰火平息了。”

 “王上曾與我訴說自己的夢想。”

 “要建立一個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的泱泱大國,令四方臣服,天地開闊,要令所有的百姓朝有食暮有所。”

 “要建立萬世太平!”

 荀子沉默了,即便是以他的眼界,也不由為嬴政的這個夢想所震撼。

 天下亂了幾百年,沒有人思考過統一天下的事情。

 春秋五霸想過霸於諸侯之間,想過尊王攘夷,但哪怕到了如今,也從未有人想過要一統天下。

 荀子承認,就連他自己也從未想過一統天下這個解決戰亂的方法。

 但這並非是荀子的迂腐,而是時代的局限性。

 這個時代並沒有後世儒家公羊學派提出的大一統思想,華夏的觀念也並未進入人心,哪怕是原先周王室未曾沒落之時,人們也更願意稱自己為趙人、秦人、楚人、齊人,而非周人或是其他什麽稱呼。

 時代的特性束縛了這些大才們的思想,所以哪怕是荀子也沒有想到過這些。

 “一統麽?”荀子喃喃著, 但他並不是蓋聶那樣的小年輕,會被嬴政的幾句話就忽悠得違背縱橫的分配,為嬴政效力,反問道,“秦國能夠做到麽?”

 “秦國可以做到,無需二十年,荀夫子便可親眼見證大秦一統天下。”

 張機的話語中充滿了信心,只是荀子不明白,張機究竟為什麽如此自信,是對他自身的能力自信?還是對嬴政的信心?

 而且,雖然山東各國合縱尚未正式結成,還在調兵遣將之中,但合縱攻秦已成定局。

 如今的秦國存亡還是兩說,嬴政和張機卻似乎完全不擔心秦國能否成功度過這一劫。

 恍惚間,荀子忽然從張機的身上看到看到了一個影子,一個明明已經“死去”,卻曾在他壯年時與他閑談過的一個人,那人同樣對秦國充滿了信心。

 (2401字)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