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縣的縣衙,劉遠坐在主位上,典韋和太史慈站在他的身後,李順坐在左側,縣尉李岱坐在右側。
劉遠也不說話,翻看著手中的案卷,接著抬眉看了李順一眼道:“李順,你有何想說的?”
“使君,順不認為有錯,士族本來就應當凌駕於百姓之上,縱使做得不妥,那也算不得有錯。
況且順所做之事,蔡太守也是知道的,他是順的上官,認同順的做法,所以順認為,所作所為皆無錯!”李順應道,一臉張揚。
縣衙之外的院子裡,站著上百名百姓,無人出聲,只是看著高堂之上的劉遠。
劉遠讓太史慈將手中的案卷遞給了李順,問道:“那麽這些事情,你認了?”
“順認了。”李順低頭看了幾眼,翻了幾頁,沒翻完就點了點頭。
劉遠起身,走到了院子之中,看著眼前的百姓。
陽光灑著,他揚聲道:“子義,將李順拖出去砍了。”
“你膽敢如此!”李順一驚,跳了起來。
太史慈走了過來,一把按在了他的脖子間,用力一提,直接拉到了院子裡。
兩名親兵按著李順,太史慈揮戟,李順的頭顱飛起。
整個過程快到了極點,劉遠一身白衣如雪,很平靜地看了一眼,這才揚聲道:“各位鄉親父老,我希望你們記住,青州還是那個青州!
這些年,青州深受黃巾賊之苦,這固然是許多百姓為了泄心中的不平,像是李順這樣的人太多,但到頭來你們會發現,黃巾賊並非是良配。
他們比之李順更甚,所以我們需要做出更多的改變,青州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我希望看到一個越來越強的青州。
李順伏誅,以後縣令之職由李岱接掌,如果李岱也是貪墨之人,你們可以直接去臨淄告狀,我來處理!”
“謝使君!”一群人跪下,熱淚盈眶。
劉遠看著一張張鮮活的臉,心中隱有感歎,其實百姓所求的並不多。
李岱也跪下了,對著劉遠行了大禮:“岱多謝使君賞識,日後一定竭盡所能為黃縣做事。”
“大家都起來吧。”劉遠揚聲道。
所有人起身,也不離去,只是看著劉遠。
劉遠轉身進了縣衙,對著親兵說道:“請鄉親們都回去吧,從今日起,縣堂重開,有狀告狀,一切自有縣裡來處理。”
在高堂上坐下,劉遠取了任狀寫上了李岱的名字,遞給他,就連官印都給了他。
這也是當初張讓送的,回頭他會讓人登記在冊,刺史府的官冊上有著全州各處的官員名字。
李岱跪在堂下,認真道:“岱多謝使君。”
“李岱,你有勇武,有謀斷,以後好好做事,從前的案卷可以重新審理,肅清黃縣當下的局面。
還有,屯田之事也要做好,我之前頒布的律令,世家不得參與開荒屯田,所得土地盡歸百姓,必須落實。
今年麥子收獲之後,收世家三成糧,如若膽敢有違背者,以律令來懲處,這件事情交由你來負責,你可以募兵了。”
劉遠輕輕道,李岱大聲應道:“使君放心,岱必將全力而為!”
離開的時候,長街上許多百姓過來送東西,有送雞蛋的,有送雞鴨的,還有人牽了一頭羊過來。
劉遠大聲道:“鄉親們,遠行事,不是為了讓你們感恩,而是為了不公,所以東西你們拿回去吧。
你們也都並不富裕,回頭要建船塢時,
還望你們多出點工,凡是參與者,每人每日發兩百錢。” “使君,我們無需錢財,願受使君驅策!”
“使君大恩,我們無以為報,願為馬前卒。”
“隻憑使君一句,青州還是那個青州,我等皆願為使君而死!”
群情激昂,劉遠行了一個大禮,這才離開。
回到鹽場,劉遠籲了口氣,站在鹽池邊上,看著海水引入,心中一時無法平靜。
李順這件事情,看起來蔡伯起也是有參與的,那麽這是一個可以對付他的由頭。
只不過光明正大地對付他總有些不妥,他是東萊太守,那就從張讓那邊出手,讓他將人安排走。
回去他就讓人去洛陽找張讓,順便找一找劉宏,之前將一億六千錢送給了劉宏,足以讓他高興一陣子。
太史慈站在他的身邊,認真道:“主公大義!慈看到這樣的青州,一直也很悲涼,但使君所行之事,皆是為了青州。
慈心中感激,日後主公哪怕讓慈赴死,慈也不會皺眉,願為主公而死,天下間,恐怕再無主公這等英雄了。”
“好好活著,青州人口三百余萬,太少了,最近來了許多的難民,差不多有百萬之數,總算是能填補一些了。
水師要盡快打造,這樣運糧也會方便一些,從青州去交州,船運更為合適,交州糧產豐富,而且我們還可以往荊州去。”
劉遠輕輕道, 太史慈點頭:“主公放心,慈必將全力而為,黃縣有不少船匠,只是最好的船匠還是在荊州一帶。
那裡也有長於水師的將領,慈會派人去荊州請人,主公下次再來巡視,相信這裡就會與從前不同了。”
“我信你。”劉遠拍了拍他的胳膊。
黃縣縣城傳來一陣陣的敲鑼打鼓音,這一年還沒有鞭炮,否則一定會家家慶祝。
縣堂之中,許多百姓去告狀,李岱雖然辛苦,但卻有一種揚眉吐氣之感。
長街之上,一名中年文士站在那兒,看著這樣的氣象,目生異樣。
在他的身邊跟著一名少年,輕輕道:“先生,黃縣似乎變了。”
“劉使君乃真英雄!”文士讚歎道,接著想了想道:“過幾日,我去見見劉使君,青州還是那個青州,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當真是英雄。”
少年笑笑:“先生第二次稱讚劉使君為英雄了。”
“走吧,我們去看看李岱審案,這個人還是不夠聰明……而且這件事情,蔡伯起未必能容忍,李順終究是他的人,這裡還是東萊郡治所。”
文士輕輕道,少年點頭:“蔡伯起平平無奇,但這裡卻有七千兵馬,他若是對劉使君不利,終究不是好事。”
“以劉使君之能,應當是早有防備,你就不用擔心了。”文士笑笑,大步向縣堂走去。
少年跟上,兩人進了縣堂,院子裡熱熱鬧鬧的。
許多的百姓正在寫狀子,身邊有人輔助,文士也過去幫忙了,聽了案子還要寫上他的處理意見,往往是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