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我真沒想當皇帝》第一百八十三章封爵國公世襲罔替
第184章 封爵國公世襲罔替 第184章 封爵國公世襲罔替

第183章

孫承宗重回遼陽,不對也不算是重回遼陽城,因為遼陽城是在萬歷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16年被努爾哈赤攻陷的,哪怕孫承宗擔任遼東經略安撫使期間,他從來沒有來過遼陽城。

可事實上,遼陽城第一次擴建是在洪武五年(1372年)至十六年,歷時十余載,在舊城址的基礎上,幾經修築和擴建而成為磚石結構,周長24裡多的方城。

當時遼陽六衛屯田五萬七千多頃,對移民屯田實行十年後收租政策,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手工業、商業隨之振興。是明朝在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軍事指揮中心。

非常可惜,在遼陽城失陷後的短短十數年間,遼陽從遼東的經濟文化中心,已經變得破敗不堪,很多院落裡已經長滿也雜草,也有的房屋,只剩下框架,依稀可見累累的白骨。

孫承宗望著殘破的遼陽城哭笑道:“遼陽城算是毀了,沒有十幾二十多年,是恢復不過來了!”

程世傑不以為然地笑道:“只要有足夠的人手,它很快就會恢復往日的繁榮,甚至變得更加繁榮!”

孫承宗面色凝重的道:“難!雖然這一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不可否認,皇太極的輕敵佔了極大的因素,等建奴緩過勁來,不主動進攻,只派輕兵襲擾,不需要過多殺戮,百姓就會恐慌,他們根本就不敢遷過來,上哪找足夠的人手?”

“這個事情,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

程世傑指著太子河沿岸道:“建奴不善水戰,我從寧海軍水師挑選幾十艘四百料炮艦,每艘炮艦都裝備上八門三寸炮,沿河兩千步之內,都屬於我水師艦炮的打擊范圍之內,建奴只要靠近,我就讓他們知道什麽叫天降正義!”

“那冬天呢?”

程世傑淡淡地笑道:“冬天地裡也沒有莊稼,糧食早已收割完畢,我就準備在沿著太子河,修建八裡灣、沈家營、鐵嶺、鞍山、遼中衛五座城,與遼陽城互為犄角,平時各鎮屯田百戶在各鎮屯田,一旦秋收後,就讓他們迅速返回六城內居住,這六座城,讓建奴啃啃試試?”

“可人手呢?”

孫承宗苦笑道:“這場仗一開始打,遼南的移民就不見了蹤影?沒有人,一切都是空談!”

程世傑道:“當年努爾哈赤這個屠夫,把遼東四百多萬百姓,屠戮殆盡,其中半數淪為後金的包衣奴才,半數逃到朝鮮、皮島等地,跟建奴打起了遊擊戰,朝鮮境內的遼民,我準備讓人把他們接回來!”

本來東江軍的敵後遊擊戰打得還不錯,收復了不少失地,猶如潰爛的痔瘡,讓建奴痛苦不堪。但是由於明廷在戰略方面昏招不斷,袁崇煥更是擅作主張,殺了皮島總兵毛文龍,遊擊戰那原本還算不錯的發展勢頭戛然而止,失去了毛文龍這個靈魂人物,東江軍軍心浮動,兵變和內訌此起彼伏,戰力大減。

而建奴對朝鮮包庇東江軍軍民跟自己作對也是異常惱怒,屢屢出兵對朝鮮發動軍事打擊,這些遼民的處境日益艱難,尤其是皮島,都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了,用戶些物資去招募一些無家可歸的遼民,不算什麽難事吧?

孫承宗又提出另外一個問題:“東江軍的遼民已經差不多都跑到遼南了,他們就算還有數萬軍民,對於遼東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 程世傑明白過來了,孫承宗是有自己的想法。

“老師何以教我?”

“此事簡單,既然遼陽已經收復,你何不請旨,重開遼東二十五衛?”

孫承宗淡笑道:“如今內地衛所早已糜爛不堪,既無軍田養軍,也無力備戰土匪、流寇,反而在流寇進攻時,轉而投降流寇,不如請旨,將這些內地衛所,移鎮遼東,雖然你看不上這些衛所兵的戰鬥力,可他們屯田總沒有問題吧?”

程世傑聽到這話,頓時茅塞頓開。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現在的內地各衛所,非但沒能自給自足,反而需要地方官府出糧出錢養衛所,可衛所兵雖然人數不少,可是他們打也打不過,守也守不住,簡直就是雞肋。

如果程世傑在這個時候開口,朝廷肯定會同意,將衛所兵甩給程世傑,這些衛所,已經成了大明朝廷的沉重包袱。

程世傑所在的遼南和遼中地區,在原來的遼東二十五衛,卻整整佔了其中的十一個衛,既遼南四衛,廣寧衛,再加上遼中六衛。

每一個滿編制的衛所,雖然只是帳面上的五千六百余人,可問題是,天下幾乎所有的衛所與登州衛一樣,人口早已膨脹十數倍不止,就像明明只有一千一百二十人的登州衛左千戶所,事實上擁有一萬四千余人。

朝廷哪怕不需要多移鎮,只需要移鎮十個衛,至少可以增加遼東百萬人口。

程世傑馬上讓孫之澋起草奏折,陳請將內地衛所兵移鎮遼東的事宜。

崇禎五年十一月十一日,也就是遼陽之戰結束的第七天,高起潛就一路狂飆,跑到了京城,要知道這可是一千三百多裡,七天時間,相當每天兩百裡的速度,在明朝,這已經是最高速度了。

“贏了,又贏了!”

紫禁城裡,崇禎皇帝接到高起潛的捷報瞬間,激動得幾乎有些癲狂的歡呼聲,他拿著捷報,手舞足蹈,整張臉都笑開了花,狂呼大喊。

絲毫沒有皇帝的樣子。

在這個時候,倒沒有什麽不開眼的禦史和言官,要崇禎皇帝注意風度和儀表,如果有人敢這麽乾,崇禎皇帝肯定會亂棍打死。

皇帝的權力和威信,其實來自軍隊,來自朝廷的大軍。漢武帝在晚年,巫蠱之禍,死傷十數萬人,無論是軍功侯,還是勳貴,都夾著尾巴做人,連諸侯王,也不敢炸毛。

那就是因為他手中掌握著兩征漠北,將匈奴人打得望風而逃的漢軍。李世民也是威望達到了天花板級別,那也是因為他手中有軍隊,有動不動就可以滅國擒王的軍隊。

現在程世傑打贏了建奴,文臣集團心憂如焚,卻也無可奈何,武官要爬到他們頭上了。

崇禎皇帝是實在太開心了,八裡灣之戰,寧海軍斬首八千余級,俘虜一萬四千余人,已經讓崇禎皇帝做夢都能笑醒了。

這才過多久啊,又一份捷報過來了!這一次明軍取得了更大的勝利,連克廣寧、遼中衛以及遼陽,特別是遼陽,雖然建奴已經遷都沈陽了,可遼陽的政治地位,就好比大明的南京,如果大明丟了南京城,天就塌了。

雖然沒有在前線,但是崇禎還是可以通過收復大片領地,想象到,這一路上明軍幾乎是痛打落水狗,一路狂追從八裡灣一路追到遼陽,最後在遼中和遼陽之間,又殲滅了兩三萬建奴。

建奴先後十二萬多的兵力,只剩下四余殘兵敗將,可謂狼狽到了極點!

這等戰績讓崇禎欣喜若狂,別說天啟了,就算是他爺爺,萬歷皇帝都沒有取得過如此驚人的戰績啊!

崇禎皇帝在禦座上手舞足蹈,如同范進中舉一般,語無倫次,如同魔怔一般。

好在周皇后借著由頭,勸著崇禎皇帝回寢宮,這才算是結束了崇禎皇帝荒唐之舉。

面對空蕩蕩的禦座,一眾文臣交換了一個有些無奈的眼神。

“溫首輔,現在怎麽辦?”

溫體仁真不想讓程世傑再勝利了,他其實不怕程世傑,而是擔心程世傑身後的徐光啟, 還有孫承宗,本來斬首八千余級,俘虜一萬四千余人馬,守住了海州,取得了八裡灣大捷,這樣的戰果,已經讓徐光啟走路都帶風了。

那個情況下,程世傑的戰功還不是過於顯眼,而建奴也被狠狠地削弱了,會老實一段時間,多完美的結果啊?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程世傑得理不饒人,在八裡灣大戰之後不顧傷亡,不顧疲憊,硬是帶著明軍狂追三百裡,最終在遼陽城下摧毀了建奴大軍,斬首俘虜帶招降,滅掉了建奴八萬余人。

雖然這裡面有不少是漢軍、蒙古、以及索倫部、錫伯部這樣的仆從軍,但這也意味著後金三分之二的兵力讓他給吃掉了。

建奴現在已經不是被削弱了,而是真正的傷筋動骨,元氣大傷了!這個戰功,封侯甚至國公都夠了!

文臣集團用了將近百年的時間,好不容易碰到了一個奇葩皇帝,自己把大明的開國家底折騰光了,這才讓文臣集團凌駕武官集團之上,他們做到這一點,容易嗎?

再讓程世傑代表著武勳集團重新崛起,凌駕他們頭上?

別說坐在他們頭上,就算是跟他們比肩,這也是文臣集團的恥辱……

建奴不是凶殘成性嗎?

程世傑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以後可還怎麽壓製他?

溫體仁突然想到了一個人。

盧象升。

雖然說,溫體仁也不喜歡盧象升,這是文臣中的異類,文臣嘛,都是拿筆杆子的,手無縛雞之力,弱不經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