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士兵們見敵人都扔掉了武器,也就不再趕盡殺絕,易小龍命人將俘虜捆綁起來,繳獲的武器則統一收納。
經過一場血戰,將士們早就饑腸轆轆了,而地上燒焦屍體的味道充斥著他們的嗅覺,再加上眼前這血腥的一幕,讓他們全然沒了吃飯的興趣。
見天色晚得不成樣子,易小龍便安排眾人趕緊休息,明日他們還要繼續前往寧古塔與那裡的守軍匯合。
扎昆珠此時卻是興奮得很,他想起了毛憐部往日的種種惡行,他們終於取得了勝利,毛憐部不複存在。
易小龍這時說道:“我們明天就要回寧古塔了,你要跟著我們走嗎?”
“部落裡的族人還需要我,很抱歉我不能跟你們走。”扎昆珠歎道。
易小龍擺擺手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好強留。”
“不過毛憐部已經消滅,你們基本上也安全了,那一百多名俘虜便由你處置吧。”易小龍語重心長地說道。
扎昆珠聞言笑道:“那太好了,大將軍你有所不知,我們部落最缺的就是勞動力,正好讓他們給部落乾活,可不能讓他們就這麽死了。”
易小龍點點頭,表示同意。
“說起這場仗,那還得感謝你,要不是你轉移了那首領的注意力,並且讓他掉以輕心,我們還真不一定能擊斃他。”易小龍笑道。
扎昆珠笑道:“哦?你是說毛憐部首領阿克珂嗎?”
“原來那人名叫阿克珂呀。”易小龍一拍腦門道。
扎昆珠不解道:“這人名字有何奇怪的,莫非大將軍認識此人?”
易小龍笑道:“何止是認識,那簡直就是仇敵!”於是易小龍便將之前洗劫驛站,結果這人趁機跑掉的事說給了扎昆珠聽。”
易小龍說完覺得有些口渴,便從腰間拿出個水囊,“今日我們便以水代酒,來,幹了這一杯水。”
扎昆珠聞言也拿出了自己的水囊,衝了易小龍喊道:“幹了!”
說著兩人便打開瓶子的塞子,將水袋中的水袋一飲而盡,隨後相視一笑。
扎昆珠頓了頓又道:“哎,當時我被阿克珂打落了馬,嚇得個半死,若不是大將軍及時出手,恐怕我早就命喪黃泉了。”
易小龍擺擺手道:“別這麽說,阿克珂平日作惡多端早就該死了,我這麽做也算是替天行道、順應天意了。”
“哈哈哈哈!這話說得好,他阿克珂就是死有余辜,大將軍乃是為民除害啊。”扎昆珠突然站起來拱手道。
易小龍也順勢站起來,拍了拍扎昆珠的肩膀想要說些什麽,可扎昆珠突然吃痛叫了一聲。
易小龍這才想起扎昆珠被阿克珂刺中了肩膀,此時肯定傷得很嚴重,後悔自己真是手欠。
“不好意思啊,一時沒想起來。”易小龍趕忙道歉道。
易小龍又追問其傷情,“你傷得怎麽樣,阿克珂下手可不輕,快給我看看你的傷口。”
扎昆珠卻是拍拍自己的胸脯道:“不打緊,咱索倫漢子夠結實,之前已經塗過藥了,過兩天就好了。”
易小龍見狀也不好多說什麽,便讓他早點去休息,這樣有助於傷口的恢復,又吩咐說這兩天不要劇烈運動,避免傷口再次被撕裂開。
扎昆珠苦笑道:“我們索倫人天天跟野獸打交道,經常容易受各種傷,平常也就是塗點藥便是,沒什麽大不了的。”
易小龍聞言卻是仍舊不放心,“如果不做好消毒工作的話,
傷口容易潰爛和感染,嚴重的話會危及生命。” 易小龍頓了頓又道:“你聽我說,找一條乾淨的布帶,記得要在沸水裡煮過,再捆扎在傷口處,這樣就不容易感染。”
扎昆珠不解道:“什麽感染?身上被刀劍割破後確實會潰爛,那不是受到了戰爭的詛咒嗎?”
易小龍隻得無奈的搖了搖頭,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普及醫學知識,再加上沒有發明青霉素等抗生素,被刀劍劃傷即使得到救治也會因為感染而死,因此他們把感染當成戰爭的詛咒也不足為奇了。
傷口感染發炎的概念是1590年西方發現微生物之後才有的。古代中國描述傷口出現紅腫發炎等症狀都叫“瘍”,指的便是傷口感染。
另外在清代李鬥的《揚州畫舫錄·橋東錄》中有記載:“或因天行感染,則其病與瘟疫相表裡,則正宗攻下之法為宜。”
而在《醫宗金鑒·幼科種痘心法要旨》中指出:“必因種後適逢天行時氣,小兒感染而成。”
總之醫學的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許許多多代的人去研究和發現,即使易小龍提出了這些方法,但他們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扎昆珠也不想說這麽多,嘟囔著要休息了便找了個角落躺下,再鑽進厚厚的獸皮裡睡覺,這是扎昆珠野外露營的方法。
而其他將士們就沒有這麽好了, 因為房子都被大火焚毀了,而後勤部又沒帶這麽多的帳篷,因此隻得擠在最後幾間幸免於難的房子裡。
實在擠不下的士兵則合夥用木頭簡單搭建了一個框架,再用厚厚的布匹裹在上面,這樣這個簡簡單單的帳篷便做好了。
事實上帳篷也不是什麽現代產物,在很遙遠的古代就已經有很成熟的帳篷了,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的典故。
比如“幕府”一詞,幕府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征時將軍的府署,因為使用的是帳幕,故稱幕府將軍。
帳篷在漢代時被稱為‘幄帳’,劉邦所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中的“帷幄”其實就是幄帳,是漢代貴族居家旅遊、打仗必備之物。
據《史記》記載,漢代的貴族公子常‘飾冠劍,連車騎,弋射漁獵,犯晨夜,冒霜雪,馳坑谷,不避猛獸之害。’這些貴公子們所居住的就是幄帳,還有多種款式可選。
在劉皇叔的祖先——中山靖王劉勝墓裡,就出土過兩種幄帳。一種是四阿式頂長方形幄帳,一種是四角攢尖式幄帳,雖然木製帳架和纖維帳幕已朽毀,但還剩下連接帳架的銅製帳構,都製作的十分精巧。
幄帳並不只是漢代有,在後來的朝代裡也有其發展,而此時提到的帳篷正是行軍專用的,身為吳周老兵的義軍將士們自然是會搭建。
還有就是除了晚上巡邏的士兵外,睡覺的士兵並不是毫無防備,有經驗的士兵會用耳朵緊緊靠在土地上,一旦有騎兵襲來或者有大股隊伍移動他們便馬上能聽到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