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剛要稱霸,易小川讓我收手》第32章:水利工程,國之根本!
  郭嘉笑道:“主公為政寬仁、政績卓越,冀州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天下百姓無不以‘世外桃源’稱呼冀州。

  “近鄰百姓早就想要投入主公懷抱,再加上我等孜孜不倦、堅持不懈的宣傳,渤海郡和平原國相鄰的百姓們,陸續逃亡主公治下,人口已是消減大半。

  “等到王師一到,平原國百姓們必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平原國九縣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兵不血刃奪下。”

  眾將恍然大悟,張頜這才感慨道:

  “難怪啊!當初袁紹想要利用青鹽配方,交換黑山軍張燕的人口。看來渤海郡轄地的百姓已經人去樓空,余下也人心皆向主公。

  渤海郡尚且如此,更逞論是夾在中間的平原國?這也是主公仁義,百姓愛戴,競相追捧的鐵證!”

  眾將立刻開始讚頌劉羽,不過畢竟都是大老粗,這拍馬奉承的語句就不如文臣們說的自然。當然這種不自然反而可以看出他們的真誠,而不是客套話。

  其實劉羽猜測,劉備之所以那麽果斷離開平原國,放棄這個國相之位,除了他們在暗中推動陶謙求援、公孫瓚唇亡齒寒後讚同劉備馳援徐州之外,也有平原國百姓逐漸逃亡的原因。

  劉備仁義,為政同樣寬仁,百姓們感恩劉備的仁德。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仁德沒用,帶著百姓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才有用。

  況且平原國地理位置重要,乃是兵家必爭之地,百姓們過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還需要擔憂戰火的摧殘,這百般煎熬下,果斷逃亡到劉羽治下。

  這久而久之的,平原國人口逐漸流亡,特別是還有細作潛伏、報紙宣傳,對於平原相劉備而言,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打擊,也讓他有些心灰意冷,想要離開的想法了。

  所以說,一切因素的發生和影響,都不是意外和偶然,暗中有某種無形推手在推波助瀾的進行著。這就是上兵伐謀的最高境界之一,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佳表現之一!

  經過‘曹嵩之死’的意外之後,劉羽也成長了不少,也不會順其自然的發展下去,而是在可利用的環節,在背後推波助瀾,將他變成事實!

  眾將感慨萬千的時候,這時候有傳令兵在帳前來報:“拜見大王,有淮南方向和青州方向的情報!”

  “呈上來。”

  “諾。”

  傳令兵在帳門口遞上情報,禁衛統領典韋轉交給郭嘉,他翻開來一看,說道:

  “主公,青州方向有兩則情報——數日前侍中劉和在高乾暗中護送下到達平原國,算算時間,此時應該已經在渤海郡治南皮了。”

  劉和是幽州牧劉虞的長子,明顯是因為漢帝想要回歸洛陽,讓他率兵迎奉天子而來的。

  這是易小川給袁紹設的調虎離山之計,袁紹利用四世三公的人脈,已經完全促成此事。只等劉和一到幽州,以劉虞忠君愛國的性格,必率兵迎奉天子。

  劉羽並不意外,袁紹想要調任劉虞,劉羽也在暗中想要說服劉虞,這才邀約劉虞來冀州觀政。說得通最好,兵不血刃奪下幽州,說不通那就出手奪下幽州。

  總之幽州劉羽是勢在必得,絕不會坐看其落入公孫瓚之手,讓他整合幽州的勢力,成為冀州的心腹大患!

  劉羽轉而問道:“另一件事情呢?可是劉關張率軍離去?”

  “主公果然神機妙算!”

  郭嘉奉承了一句後,這才說道:“在高乾護送劉和到達平原國的時候,

劉備三兄弟正好與青州刺史田楷離去。  “在劉關張離去不久,徐將軍已經把握良機、主動出擊,平原國九縣守軍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徐將軍已經兵不血刃接管九縣。

  “呂曠和呂翔自然不會坐視不管,與其對峙在樂陵縣。以徐將軍的穩重,再加上已經佔據城池要地,說不定會以逸待勞,無視呂曠的挑釁。

  “此時可去信一封,讓徐將軍休整過後,迎擊呂曠兩將,若是可以大敗,借此壓製袁尚派系,抑強扶弱,加劇奪嫡之爭,此乃火上澆油,推波助瀾!

  “並且平原國扼守黃河入海口一帶,這一帶泥沙淤積,河道淤塞,需派人防備治理,避免汛期泛濫,黃河決堤,洪澇災害影響當地。

  “可用漁船、商船臨時改裝巡哨艦艇,一來黃河急流險灘眾多,但小舟小船可航行其上,警戒防備,以防萬一。二來可觀察黃河水流,河道淤塞情況,協助清淤。”

  劉羽聞言頷首道:“就依奉孝所言。爾等切記,奪地易,治地難。

  平原百姓信任我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我等也不能辜負其信任,理應用心守護,用心治理,方可無愧於天地!”

  眾將高呼:“謹遵主公教誨!”

  劉羽頷首。

  縱觀歷史,黃河鮮少有水戰發生,但長江卻頻繁發生水戰,甚至可以阻擊敵軍更進一步,原因就是因為黃河泥沙淤積,河道淤塞,河床抬高,甚至有聞名遐邇的“地上懸河”。

  因為黃河中遊黃土高原植被流失,自秦漢以來數次濫伐濫墾,屯墾和移民實邊,使森林遭受大規模破壞。水流泥沙含量大,但黃河下遊高度差小,流速慢,淤積嚴重,堵塞之後逐漸上抬河床。

  如果不管,黃河水將溢出河床改道。商朝五次遷都都與此有關。

  但如果管理,上億噸泥沙量,人力有時窮,清淤治標不治本,只能緩解燃眉之急、權宜之計。只有築堤堤防,繼續淤積,稍有大暴雨就是洪水決堤,洪澇災害泛濫。開封多次毀城重建,都與此有關。

  冀州屬於華北平原,同樣也是黃泛區。這也是為何黃河下游水患頻繁,決堤和改道多次發生的原因。

  水利工程,國之根本。西漢“王景治水,千載無憂”,“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為君王畢生所願。盛世年華不過兩件事情“修書、治河”。

  劉羽掌控冀州之後,做的事情很多,治理黃河水患就是重中之重。郭嘉的提議,乃是根本,奪下戰略要地,並不是一勞永逸,對當地的治理,才是最難的!

  所以平原國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但也並非所有人都能守住。既要防備外敵,又要治理黃河,改善民生。劉備無奈離去,也有力有未逮這個原因。

  解決好水利民生工程之後,最重要的還是對渤海袁紹作戰戰役上,劉羽繼續道。

  “平原國九縣分隔四面八方,公明長途奔襲,在數日內接管九縣,必是人馬匱乏,讓他稍作休整再戰,不要冒然倉促行事。

  先穩定平原國九縣局面,避免其中有跳反者。其余讓公明自行其事即可!”

  劉羽頓了頓,徐晃畢竟是未來的五子良將之一,自己不應該設置太多條條框框,轉而說道:“兵貴神速,可先斬後奏!”

  “屬下遵命!”

  郭嘉頷首領命,將軍令下發之後,這才繼續說道:

  “主公,至於淮南方向的情報......

  “有一位叫‘高要’的儒士在數月前進入袁術陣營,自稱孔門七十二弟子之後,憑借其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表現,很快在袁術手下站穩腳跟。

  “孫堅在攻打荊州劉表的時候,被其部下黃祖暗箭射傷,命懸一線,眾醫束手無策,也是高要出手救治,其醫術能力出眾。

  “最近袁術任命高要為監軍,孫堅為征南將軍,攻略江東!種種跡象表明,看來高要真正屬意的輔佐對象應是孫堅!而目標正是江東此地!

  “孫堅此將,雖然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更有逼死殺害朝廷命官的汙點。

  “但武藝高強、果敢剛毅,豪爽直率,也有討董之戰的功勳,雖勇猛有余而謀略不足,但若是有智謀之士輔佐,足以在江東立足。

  “袁術此舉,無異於放虎歸山。其部下謀臣都在猜測,那位高要和孫堅,到底灌了什麽迷魂湯,這才讓袁術做出此等重大錯誤的決策!

  “屬下細細想來,突然記起一事——還記得當初討董之戰時,袁紹曾說孫堅私藏傳國玉璽,此事鬧得沸沸揚揚,最後空口無憑,無疾而終。

  “當時董卓火燒洛陽,西遷長安,以至洛陽一片混亂。主公設計伏擊西涼軍,當時我軍必是將主要精力放在此戰之上,細作探查不足,因此沒有直接證據。

  “但如今觀袁術反應,力排眾議,調兵給孫堅攻略江東,十有八九必是孫堅獻上傳國玉璽。

  “袁術此人,勇而無斷,自高自大,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盤踞南陽,後匡亭之戰敗退後,果斷竊據淮南,霸主姿態盡顯。

  “雖不如曹操和袁紹,更別提與主公相提並論。但憑借其四世三公的嫡系出身,手下也是能臣良將輩出。據細作種種跡象回報,袁術早有自立為王,甚至登基稱帝的野心!

  “如此一來, 孫堅獻上的傳國玉璽,無疑是擊中袁術的軟肋。足以讓他傾盡所有,就為了得到這個意義重大的皇權象征!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在部下將領謀臣一致反對的時候,袁術還是力排眾議,調兵給孫堅,由他攻略江東。卻無法在大庭廣眾下解釋清楚!

  “袁術這顯然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他認為無價之寶的傳國玉璽,孫堅卻主動獻上,無疑是臣服袁術的證明。因此大膽調兵。任由其攻略江東。

  “但此舉無異於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孫堅不過是佯裝臣服,利用傳國玉璽換取實際的好處。未來若是找到機會,孫堅和高要必會叛離袁術!

  “屬下大膽猜測,孫堅獻上傳國玉璽,恐有蠱惑誘引袁術稱帝的想法。也只有袁術稱帝,眾叛親離,天下共擊之。

  “屆時,孫堅才能脫離袁術的魔掌!不至於因為自己忘恩負義,自己背主自立,而受到天下口誅筆伐。

  “以孫堅性急少謀,缺少謀略的表現來看,此計應是那位高要操縱!此人確實是足智多謀,但心思陰險狡詐,頗有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兩人攻略江東,若是未來主公南下之時,必是絆腳石,攔路虎。如今我等雖攻略幽冀,但需早作準備,未雨綢繆。

  “屬下覺得,對江東的偵查、滲透等密探細作安排需要加強。同時需要盡可能多的繳獲渤海水師。

  “畢竟淮泗地區、長江地區,水網密布,騎兵限制多,多以水戰攻伐。北方將士不擅水性,解決渤海袁紹之後,需要盡早訓練水軍部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