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戰爭中的‘東部’指的是嘉倫帝國東部地區。
由於戰爭是六個嘉倫的侯爵率先動手,所以後來的史官以嘉倫帝國的角度來記載這場動亂。
不錯、稱呼戰爭的主體依然是帝國方面,更直白點說,史官依然在以帝都的角度來記錄這段歷史。
可這是為什麽呢?
我們知道,帝都方面甚至沒有派遣一兵一卒,丕平壓根就沒參戰!
這是一場教廷與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而記載事件的主體竟然是一個看似局外人的第三方。
看似局外人。
是的、丕平政府看似是個‘局外人’。
實則不然。
我們找一件事情的驅動者,一般是看這件事情的既得利益方。
比如查理二世和諸位皇子離世,既得利益方就是僅剩的四皇子——丕平。
得到最大好處的那股勢力,自然最願意驅動事情發展,因為在這類人眼裡,利益才是至高無上的君王,感情和理性都要靠後站。
諸侯割據的問題在嘉倫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其根本原因是地方貴族有自立的實力。
教廷對帝國造成了影響、甚至可以說是威脅,其根本原因也是基於自身實力的膨脹。
假如十字軍連羅馬的穩定都無法維持,怎麽可能再去擴張?
膨脹的實力,是教廷影響帝國的根源。
諸侯割據和教廷的壯大,是幾代嘉倫皇帝的心病,就連查理二世也只是緩解,並以個人能力暫時壓製,等到他一過世,兩個問題立刻浮出水面。
浮出水面,這個形容還不夠激烈,我們得說——揚出水面、或是推出水面。
沒錯、此次衝突事件是被推出來的。
這個推手源自那裡呢?
當然是既得利益方。
教廷與諸侯的衝突會讓誰得利呢?
答案是丕平。
十字軍與割據勢力都是他的心腹大患,毫無疑問、兩者的互相消耗有利於中央集權。
拜托、能想方設法坐上皇帝寶座的人不會是傻子。
丕平比誰都清楚自己的處境。
所以、他才要用更劇烈的行動來穩定自己的統治。
政部和軍部,不過受帝王之命演戲而已。
以往的嘉倫皇帝,都在期望通過自上而下的方法解決割據問題,然而成績並不突出,諸侯們也不是傻子,明知自取滅亡誰會公然造反?
中央不好采取行動,維京人和教廷一直虎視眈眈,嘉倫的統治者不敢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
《推恩令》的方法,也因此不適用於嘉倫。
嘉倫所處的環境要比漢帝國複雜的多,所以別人的方法只能借鑒,萬萬不能直接照抄。
嘉倫的問題沒法自上而下解決,這是鐵定的事實。
所以歷代皇帝都是在緩解,而不得根治。
直到丕平從《聖童令》中看到了另一種解決方式,那就是借外力解決割據問題。
說白了,就是讓幾股難以掌控的勢力狗咬狗。
但讓狗咬起來,需要肉、需要骨頭。
骨頭哪來呢?
二十五座贈送給教廷的城市,就是放出去的骨頭!
而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政策,則是激化矛盾的硝石,丕平把材料提供給地方諸侯,讓他們自己拚湊火藥桶!
利益的喪失導致不滿,而不滿、則會激化矛盾。
至於教廷那邊更好處理了。
已經到手的城池,
教廷會吐出來嗎? 朋友們、你們會把揣進兜裡的紅包再掏出來還回去嗎?
怎麽可能啊!
我(nè)的我的!都是我的!(這裡推薦用陝西方言發音,把wǒ讀成nè)
已經揣在兜兒裡的利益,沒人會再吐出去,這就是人性。
我們都不願意承認,但真發生在自己身上,捂得比誰都緊。
教廷、就是在捂著自己的利益,所以衝突不可避免,諸侯與教廷在丕平的有意引導下,演變為戰爭的雙方。
丕平處理割據問題的方法,在東方有一個很精辟的總結:宜疏不宜堵。
既然你們兩方都想要更多的利益,那就去爭取吧。
用你們自己的拳頭。
諸侯們想要更多的權力,那就給你們更多的權力!你們做的事我都假裝看不見!我還讓軍部暗示你們可以自由行動!
教廷想要宣揚聖光、想要插手嘉倫內務,那就把你們拉進來!我直接把城池給你們!進去折騰吧!
看看《聖童令》所到之處,百姓是擁護你們教廷呢?還是會支持割據的諸侯呢?
這對於丕平來說無所謂。
等到一切塵埃落定,王師劍指之處必是簞食壺漿之時!
至於活不到那個時候的百姓,都是炮灰!都是丕平完成集權的犧牲品。
帝王權術,在於絕情。
利益至上、統治為本。
丕平之所以如此肯定諸侯與教廷的衝突不可避免,一方面是看到了《聖童令》的不得人心,另一方面是對人性的了解。
他自己就沉迷於貪念無法自拔,自然了解欲望的威力。
只需要一點點的、一點點的推力,欲望就能把人帶入深淵,從而滑向毀滅的結局!
丕平的推力,藏在許多難以看清的角落裡。
政部和軍部的怪異態度、和故意放松對諸侯的控制,都是為了讓他們放開手乾一仗,對教廷的各種妥協,不過是為了把這個勁敵也拉下水。
丕平利用了舊貴族和教廷把皇位拿到手,然後再用自己難以掌控的利益,驅動諸侯和教廷狗咬狗。
看似傀儡的身份,成了最好的掩護。
盧卡斯的小弟?不不不——
這是一頭故意隱藏實力的禿鷲,他在等待享用毀滅後的大餐。
這是一個處心積慮的陰謀家,他在努力達成前人未曾觸摸過的榮耀。
這是一個積蓄實力的野心家,他在塑造一個有朝一日能夠踏平羅馬的帝國!
等到雙方都精疲力盡的時候,他才會出來打掃戰場、品嘗腐肉,完成清理和集權。
皇家部隊會在合適的時候,以光輝正義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並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決掉割據問題,屆時、教廷也會為自己的貪念而付出代價。
正義、本就是勝利者的代名詞。
躲在暗處的丕平,會在一個合適的時機舉起正義的寶劍,然後——
統一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