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吳王》第85章:盟
  “皇叔,你這是……?”

  望著衝自己伸出手掌的劉備,孫權疑惑地問道。

  “吳主不是要與劉備結盟麽,不如就在此處擊掌為誓。”

  因為怕孫權只是隨口一提的客氣話,或者事後反悔讓結盟之事不了了之,劉備在得知江東有與自己結盟的打算之後,便立刻伸出手掌向孫權示意。

  孫權失笑道:“權不打算隻與皇叔僅以口頭方式達成盟約,便擇日依舊禮行盟誓,如何?”

  在諸侯林立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經常會為了各自的利益而達成盟約,但彼此之間又很難真正互相信任,所以就會借助神譴和詛盟來對盟約加以約束,以此來維護彼此之間的誠信。

  和口頭協議比起來,這種正式的盟誓自然更能使人信服,但劉備打算擊掌為誓與孫權形成“君子之盟”,也並不是他現在已經有了反悔的念頭,而是今時這種口頭協議,已經成為了盟約的主流。

  這種沒有書面協議和特定儀式的盟約看似非常不正式,卻是整個漢代都極為常用的政治性結盟方式,與正常的盟誓效應相同,只不過因為沒有太多儀式束縛,肯定不會有正式的盟約堅固。

  盟誓的形式逐漸從原本極為正式的儀式簡化為口頭協議,想來是漢朝盟誓數量太多的因素,盟誓分為政治性盟誓和私人性盟誓,這兩者在漢朝比比皆是。

  政治性盟誓,有秦末劉項之間的“鴻溝之盟”、劉邦與父老“約法三章”、漢高祖時期的“白馬之盟”以及後來的漢匈和親。

  同樣,私人性盟誓直到如今都屢見不鮮,諸如呂布和董卓之間的“父子之誓”、公孫瓚與寵臣之間的“兄弟之誓”……數量之多、種類之盛,很難全部舉出。

  從整個自上而下的社會階層以及從內地到周邊的民族間,都可以看出在漢代,整個政治以及社會生活都盛行著盟誓之風。

  不過雖然漢朝有著難以勝數的盟誓數量,但這些盟誓的守約率卻低的讓人瞠目結舌,而更為奇怪的是,漢廷與外族之間盟誓的守約率卻較高,外族與其他外族之間的守約率可能還要再高上幾分。

  從這個奇怪的現象不難看出:並不是盟誓本身不被大多數人遵守,只是在漢朝之內,多數人不會守約罷了。

  漢廷與匈奴的和親固然經常違約,但除此之外,外族之間的盟約基本沒有違約者,而漢族與周邊外族之間矛盾的激化,經常是漢朝地方官員不遵舊約、且漢廷在當時的勢力較為衰弱,以致激起外族的反抗。

  而在政治清明、官員廉政、勢力強盛時,漢廷之外的外族除去自身足夠強大的匈奴、南越以外,其余勢力反叛漢廷的記錄就並不多見了。

  雖然政治本身與信譽、誠信這些品質無關,而是以追逐利益為核心,古今中外的政治性盟約也大多是權宜之計,但漢廷內部政治性與私人性的盟約守約率都極為低下這一現象,也反映了漢代社會誠信觀念的缺失。

  諸如背盟、毀盟之事充斥在各勢力之間,若有誰認為只靠口頭協議達成的盟約有著極高的權威性,那他多半會因這種幼稚的想法吃上大虧。

  若對漢朝的盟誓毀約之風有所了解,那麽正史中的孫劉聯盟破裂,也就不是一件稀奇事了。

  其實劉備與孫權之間,並沒有真的歃血為盟、簽下一紙合約,更多的則是在面對一些問題時的合作,以及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而已。

  孫劉之間曾有兩次結盟,

第一次是在面對曹操南下的攻擊時,劉備派諸葛亮前去結盟孫權,之後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曹操;另一次則是在吳、蜀兩國因奇襲荊州和夷陵之戰形成敵對之後,諸葛亮認為應該與孫權共同抗擊曹魏,於是派鄧芝出使東吳,兩國也就恢復了友好的關系。  但無論是哪一次,都只是使者互通消息、口頭達成的“君子協議”,並沒有真正舉行過什麽結盟儀式。

  孫劉之間為期較長的聯盟,同時也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赤壁之戰前後、周瑜時期。此時的孫權與劉備兩家勢力雖然正處於聯盟的“蜜月期”,但二者之間也很難避免互相猜忌。

  也許是因為此時在江東孫權之下位於主導地位的是“鷹派”的周瑜,劉備偶爾也會感覺被江東隱隱壓得有些窒息,《江表傳》中曾經記載:一次在與孫權的單獨談話中,劉備曾誇讚過周瑜:“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

  若劉備話說到此停下也就罷了,可他偏偏還添了一句“恐不久為人臣耳”,這七個字可就有些誅心了,赤壁之戰後,周瑜聲望極高,劉備的這番話,無疑是火上澆油。

  但孫權到底是如何回應劉備的,史書中卻並無記載,只是這場交談發生在建安十四年,而在次年的建安十五年,周瑜就病逝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對此都會有自己的猜測,周瑜的病逝與孫權之間到底有什麽關系我們不得而知,但劉備挑撥這對君臣的想法是再明顯不過了,這也說明二者之間的“蜜月期”,也不算太過甜蜜。

  第二個時期:劉備取西川之時、魯肅時期。若說周瑜在孫劉聯盟之間是“鷹派”形象的話,魯肅就是名副其實的“鴿派”了,他極力促進兩家聯盟,但實際上,這個時期孫劉並沒有真正聯合對抗曹操。

  在這幾年內,孫權起初忙著鎮壓交州,後來在濡須塢防守曹操的攻打,與此同時,劉備受邀入益州、後與劉璋反目,最終佔領了益州。

  其實在這段時間內,孫劉聯盟已經有很大的問題,兩家並沒有合作對抗魏國,只不過是互不侵犯的同時,也一直互相提防罷了。

  果然,在得知劉備攻取益州之後,孫權便派諸葛瑾前去討還荊州,在被拒絕之後,怒派呂蒙前去討伐劉備,連克長沙、桂陽、零陵三軍,劉備連忙起兵抵禦孫權。

  但這場一觸即發的戰爭,最後也因曹操發兵漢中而停止。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