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山河日月星》召見名人
  “萬歲爺您該起床了,按照您交待給老奴的說法現在已經是下午三點鍾了,您說過的今天要召見夜裡給您遞奏折的幾位大臣。現在他們都已經在午門前候著了。

  此外兵部尚書齊大人,文淵閣大學士黃大人,禦史台方大人也都在午門前候著說要見萬歲爺。”魏忠賢小心翼翼的說道。

  昨個夜裡朱允炆召開緊急會議之後還連著處理了幾百個奏折,看得眼睛都花了,一直弄到早上八點鍾才睡。

  本來以為穿越到了明朝當上了皇帝就可以不用像之前上班那樣苦逼了。

  可誰曾想當皇上也這麽累,朱元璋這個權力瘋子,被迫害妄想症患者究竟是怎麽想得?非要廢除宰相制度和歷史規律對著乾,還有什麽不準宦官乾政。

  可是到頭來你明朝出現了一個比宰相還厲害的職務‘內閣首輔’,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就屬你們明朝最多,中後期一朝一個。

  所以朱允炆昨夜批完奏折就趕忙召見了魏忠賢,和他說了今天下午要召見幾個大臣,同時告訴他現代的二十四小時計時法。

  在睡夢中被驚醒,朱允炆也是無奈地歎了口氣翻身起床在宮女的簇擁下穿戴好衣物。

  “宣昨夜我與你說的那幾人到文華殿覲見,至於齊泰他們三個朕不見。”朱允炆揉了揉眼睛說道。

  “奴,明白了!”魏忠賢心中暗自琢磨道。

  萬歲爺居然要在文華殿召見這幾位大人而且還拒絕了齊泰那三位大人進宮面聖的請求。昨日可是定在尚書房召見的啊!

  文華殿是萬歲爺在皇太孫時就經常待的地方。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位大人做太孫伴讀時就時常與萬歲爺在文華殿討論國家大事。

  萬歲登基後第一次召見三位大人也是在那文華殿,如今朝中大臣都知道能夠在文華殿與萬歲爺議事的都是萬歲的心腹不過通常都是那三位大人。

  今日萬歲爺居然拒絕了那三位大人的請求還當著他們的面在文華殿召見其他官員。看來這是要變天了啊!

  “魏總管你還愣著幹嘛還不趕快過去!”朱允炆看著發呆的魏忠賢催促道。

  “萬歲爺,老奴多一句嘴您這是……”魏忠賢壯著膽子問道。

  “魏總管,朕昨夜不是在與你開玩笑的。朕確實覺得朝中的局勢太過無趣是該換一換了。

  對了!我昨夜派你差人去尋找些工匠,學子到宮中來你可辦妥當了?”朱允炆看著一旁的魏忠賢問道。

  “回萬歲爺的話。一共二十名工匠,十五位學子都已經找齊了,都是他們那個領域最為精通的人。”

  “好!不錯你晚些時候派人將他們接進宮來好生安頓。”

  “是!萬歲爺奴先告退了。”魏忠賢輕輕的帶上門便朝著午門趕去。

  午門前,齊泰一行人早就是滿頭大汗了。昨夜下了朝回去歇息不到片刻。趁著天微亮就匆忙趕進宮足足等了七八個小時也不見有人來宣他們入宮面聖。

  幾次請求魏總管去向朱允炆稟報,可都被魏忠賢以萬歲爺還在休息作為理由給回絕了。反倒是看到了幾個平日裡與他們素不對付的幾位大人得了召見和他們一同等在這午門前。

  “魏總管,陛下現在可醒了。是不是要召見我等”黃子澄看到魏忠賢走過來迫不及待的問道。

  誰知魏忠賢只是一臉冷漠的看向他:“黃大人。齊大人,方大人萬歲爺不願召見你們,還請你們回去吧!”

  魏忠賢這不鹹不淡的一句話讓齊泰三人著實一懵,

魏總管怎麽一改以往的殷勤態度,對待他們竟然這般傲慢。  難道是因為燕王造反一事讓皇上認為我們能力不足,心生不滿了?

  魏忠賢不再理會憂心忡忡的齊泰三人轉過身去對著站在一旁的幾位大臣溫順說道:“各位大人,萬歲爺宣各位文華殿議事。請跟我來吧!”

  聽到‘文華殿’三個字在場的人都不淡定了,皇上居然會在文華殿召見除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以外的朝中大臣。

  齊泰三人頓時臉色慘白。

  與齊泰三人的大驚失色不同,其余大臣的臉上都是受寵若驚的神態。

  能與皇上在文華殿議事那可就是說明,他們在皇帝的心中已是心腹了。他日在朝堂之上定會飛黃騰達,平步青雲。

  望著遠去的幾位大臣齊泰等人的心情也是差到了極點,皇上怎麽會在短短一天之內對他們的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尚禮兄(齊泰字尚禮),你怎麽看聖上在文華殿召見這些人?”黃子澄看著齊泰問道,眼神中充滿了慌張。

  “是啊!尚禮兄聖上這是何意啊!我看剛剛進去的一行人中除了平日裡面和我們政見不合的那幾個,還有一人似乎是前朝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啊!”方孝孺也不是很淡定的說道。

  “我也不知道啊!你們不覺得一夜之間聖上似乎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嗎?你們能夠想象此前的陛下能夠在得知燕王叛亂之後能如此迅速的做出這些部署嗎?

  如此的雷厲風行和自信,對戰事似乎有著必勝的把握。這種氣度比起燕王還要像高祖皇帝陛下啊!”齊泰感慨道。

  “聖上昨夜的那些決定也是完全出乎我等的預料啊!聖威難測啊!”黃子澄和方孝孺也是附和道。

  “眼下我們也都各自回去吧,處理好手頭上的事情等大軍出發後在進宮面聖吧!”齊泰對著其余二人說道。

  “也只能如此了!”黃、方二人也是沮喪的同意了齊泰的說法。

  此時,文華殿中一行人齊齊跪下對著寶座上的朱允炆參拜道:

  “臣,戶部尚書夏元吉參見聖上,聖躬金安!”

  “臣,禦史台左僉都禦史於謙參見聖上,聖躬金安!”

  “臣,前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參見聖上,聖躬金安!”

  “臣,遼東總兵李如松參見聖上,聖躬金安!”

  “臣,翰林院楊榮(楊士奇、楊溥)參見聖上,聖躬金安!”

  “朕安!今日召見各位愛卿前來是有幾件事與諸位愛卿商量!”朱允炆看著這些年輕的面孔也是十分激動。沒想到大明歷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將一次性居然能看到這麽多。

  有了這些人原本那些只能在腦海中幻想的事情也都是有了實現的可能性了。

  “首先是想要告訴諸位,朕想要在文淵閣設立內閣,幫助朕處理一些日常政務。內閣之中設五名大學士,其中首輔一名,輔政大學士四名。至於官職品級呢!首輔為正六品,其余大學士為從六品。以後各地奏章由三司匯總後送於內閣,由內閣學士討論提出意見後送予朕批示後施行。諸位愛卿意下如何?”朱允炆開口詢問道。

  “臣認為此事可行,只是這內閣大學士是直接對陛下負責,直接的參與政務的處理是否權力過大,內閣首輔豈不是與丞相無異是否有違祖製?”夏元吉也是聰明人一下子就知道了朱允炆的用意。

  這內閣一經設立必然會成為大明王朝的權力中樞,自‘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廢除中書省撤銷宰相一職,全國大小政務皆由皇帝親自決斷。

  太祖皇帝在位時每天要處理的奏折多達三四百封,政務五百有余。可眼下大明朝各地事件頻發,北境燕王起兵又有瓦剌各部族屢屢犯邊。皇帝根本沒有這麽多精力事事躬親。

  設立內閣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可是內閣權力的製衡又是一件難事。

  “這件事維喆無需多慮,內閣一事朕已構思良久。內閣直接對皇帝負責,提供政見對朝廷各部並沒有統率之權。

  凡內閣‘票擬’必須有朕的‘批紅’才可施行。此間詳細容我們日後討論,目前內閣運行方式和職責我都已命人拓印下來,你們人手一份看看吧!”朱允炆對著殿中站著的這七人說道。

  七人看著手中的《大明內閣成員手冊》面面相覷。

  “初設內閣諸事未定,我特意增加了三個職位從翰林院挑選出了素有才氣的‘三楊’來擔任。維喆啊!你就先暫代內閣首輔之職,總領內閣事務。

  於謙為次輔管理朝廷日常事務,陸炳,李如松你二人各自都有領兵任務就先在內閣掛個名吧!‘三楊’你們三人要做的事情我昨夜已經叫人通知爾等了,為期五年你們務必盡心盡力。”

  朱允炆一通話說完便靜靜的看著眾人的反應。

  這七人也都是難忍內心的激動叩首齊呼:“陛下聖明,臣等定不辜負陛下期許,為大明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朕對諸位自然是放心的!日後你們便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了,朕還要多多倚仗諸位愛卿為我大明保駕護航。”朱允炆朗聲笑道。

  “這第二件事便是朕要重設錦衣衛。這件事朕想和諸位商議的是,這司法一事全權交予錦衣衛的話可能會有失公允朕認為不妥,所以朕打算將抓捕訊問一事交由錦衣衛辦理,但是定罪交由大理寺審理,最後再由刑部審核執行。其中檢察院負責監督,三權分立諸位意下如何?這樣各地官員對於錦衣衛也就不再是談之色變了。

  同時錦衣衛不僅要在皇城之中設立各地州府縣衙也都需要。錦衣衛將會取代衙門捕快一職維護各地治安抓捕犯人。同時軍中也要設有錦衣衛用作對敵方的情報收集甄別工作。

  但是錦衣衛不準干擾原有機構的正常運行,除去錦衣衛北鎮撫司衙門有權力抓官員,其余各地錦衣衛分部若無朝廷頒發的命令無權對朝廷官員進行任何訊問。”

  朱允炆也是擁有了一些穿越之前建文帝的一些記憶,也是了解到‘洪武四大案’時錦衣衛那可真是讓所有官員畏之如虎,各地百姓談之色變。所以要重設錦衣衛還是要問問這些大臣們的意思。

  “陛下如此決斷可是因為北境戰事吃緊,國內動蕩想要掌握各地動態?”於謙問道。

  “可是陛下錦衣衛手段實在是過於狠辣,各地都設有錦衣衛的分布是否有些不妥?”夏元吉也是質疑道。

  “諸卿多慮了,朕重設錦衣衛考慮到之前錦衣衛行事大多過於跋扈所以這一次也會對其有所約束不會再讓他們肆意妄為。”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再朱允炆答應對錦衣衛設下重重禁製之後這幾位大臣也是同意了重設錦衣衛一事。

  “最後,也就是朕最擔心的事情了!北境的戰事。諸卿都有何看法?”朱允炆也是說出了他現在最擔心的問題。

  “陛下是在擔心魏國公會投靠燕王?還是但心長興侯不是燕王的對手?”於謙開口問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朕自然不會擔心這兩位對朕的忠誠。只是燕王萬不可小覷啊!他自小便在軍中一眾將領的耳濡目染之下長大,儼然不是個啥也不知道的無名小卒了!雖然防守是長興侯的看家本領可畢竟長興侯已經老了沒有了往日的那般銳氣了。我怕他會陰溝裡翻船啊!”朱允炆皺著眉頭歎息道。

  “陛下是否多慮了,您此次給長興侯的命令是防守,不是和燕王軍隊正面決戰。保定城城池堅固燕軍多騎兵不利於攻城想必一時半夥燕王也拿長興侯沒有辦法!”李如松雲淡風輕的說道。

  面對這個本該出現在明萬歷年間的名將所說的,朱允炆內心沒有絲毫的平靜反而更加不安起來了。

  “不,此事絕對不能大意。來人啊!去長興侯府邸告訴長興侯此番進軍不可輕敵冒進,一到保定城就堅守不出不可分兵埋伏。等到朝廷後續大軍到達再與燕王軍隊決一死戰。”朱允炆當機立斷命令道。

  “陛下是否過於謹慎了,難道長興侯三十萬大軍連試探性的進攻都不與燕王進行嗎?這樣是不是顯得朝廷太過懦弱了?”李如松也是對朱允炆的決定感到詫異。

  三十萬大軍對戰燕王十萬軍隊居然不與之開戰只是堅守一處。

  “如松啊!你自小就在遼東長大你覺得要是三萬裝備精良的騎兵對上十五萬長途跋涉的疲憊步兵你覺得可有勝算?”

  “要是我遼東鐵騎的話有一戰之力。”李如松也是絲毫沒有猶豫的回答道。

  “那要是領軍之人是你父親呢?那又該當如何?”朱允炆再次問道。

  “那必然是是我父親大獲全勝而且是以極小的代價。”李如松同樣是沒有經過任何思考的回答道。

  朱允炆也是會心一笑接著問道:“那你覺得你父親與燕王較之如何?”

  聽到這話李如松也是陷入了沉默。顯然李如松也是明白了朱允炆的意思。

  看到李如松不在回答朱允炆便接著說下去:“燕軍多騎兵善戰於野我軍多步卒,且長途跋涉輜重眾多。

  你覺得大軍剛到燕王能與燕王決戰嗎?燕王在沒有準備充足的攻城器械前也不會貿然進攻所以我們只要堅守城池即可。

  我軍有整個朝廷作為後備可以與燕軍相持下去,可是燕軍耗不起啊!北境苦寒糧草本就不足,燕王一日不攻城陷地燕軍就一日無法得到朝廷的任何一粒糧食。”

  朱允炆還未說完就被夏元吉打斷道:“陛下,您這是要和燕王死耗下去啊!可是朝廷的財政實在是負擔不起啊!您昨夜可是答應微臣要在半年之內結束戰事啊!”

  “維喆,不要這麽急躁。朕什麽時候說要和燕王死耗下去了。子茂(李如松字子茂)你來告訴維喆,朕的打算。”

  “維喆兄,你想想看燕王起兵最害怕的是什麽?”李如松不愧是明朝有名的將領瞬間就明白了朱允炆要長興侯死守的原因了。

  “這還用說自然是害怕兵敗了!一旦兵敗燕王可就是死無葬身之地了!”夏元吉對李如松學朱允炆賣關子的做法十分不買氣呼呼的說道。

  “不,維喆兄燕王最擔心的是戰事膠著,燕王需要的是勢如破竹般的勝利一旦燕王進攻的勢頭受阻燕軍軍心不穩,燕王必敗。

  所以聖上才會要求長興侯死守保定三個月。

  維喆兄你想想看要是燕王軍隊被困在保定停滯不前你覺得燕王會怎麽做?”李如松故作高深的笑著。

  “那必然是要冒險攻城的,而且還是那種不計傷亡的猛攻。因為若是在保定耽誤上三個月的時間朝廷定會派來更多的士兵,到那時燕王必敗。”

  “對,燕王要是想攻陷南京,自北平到南京這一路上的城池他都可以不要唯獨這保定府和真定府必須攻下來。這是北直隸通往中原的必經之地。”李如松解釋道。

  “可是為什麽燕王要選擇這條路呢,你看若是燕王直接攻陷天津衛,再由天津直入山東攻陷濟南府再由山東入AH攻陷徐州後,直接繞道合肥進入安慶府,由安慶府自上而下攻打南京豈不是更加迅速?”這時候輪到於謙提出疑問了。

  “哎,延益這就是你的短板了吧,現如今全國各地多雨,天津、山東境內河流眾多正值黃河汛期燕軍如何能夠渡河呢?從保定至河南這一段的黃河水流最是平緩。過了開封之後便是一馬平川大軍即可長驅直入。”李如松也是面露嘲弄之意。

  “好了!諸位愛卿想必子茂解釋的已經夠清楚的了。這次長興侯和魏國公是我朝伐燕的前鋒部隊。

  雖說他們的任務不是與燕軍決戰但是其戰略意義尤為關鍵不容有失。陸炳你帶上一千錦衣衛隨長興侯一同前去,到了保定一定要探聽清楚燕王部隊的具體情況。

  子茂你隨著魏國公一同前往寧王駐地,我擔心魏國公收服不了那‘朵顏三衛’你多帶點錢財,那些人都是有奶便是娘的主。”

  “於謙朕現任命你為兵部尚書,齊泰我另有安排。

  三個月之後我要看到我朝的六十萬精銳之師,而不是長興侯所帶的那些新兵。六十萬大軍集結之時就是朕禦駕親征與燕王決一死戰的時候。”朱允炆此刻是豪情萬丈。

  明成祖朱棣就讓小子我來與你會會吧!看看我是否有主宰這大明的能力。

  我自信自己會比你更強,我將會親手締造這片時空下永世不衰的大明王朝。萬國來朝,四邦來賀的大明盛世我也可以做到而且會比你做的更好。

  “萬萬不可啊!陛下怎麽能以身涉險呢!”禦駕親征這四個字再一次說出來同樣是把這一群人都給嚇住了,戰場上刀劍無眼萬一要是有個好歹那大明江山可真的要易主了。

  “諸位,不要太過於擔心了!朕的那位皇叔可是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起兵的你覺得在戰場上他敢明著對我下手嗎?”朱允炆毫不在意的說道。

  “可是陛下……”於謙還未開口就被朱允炆打斷了。

  “明日早朝,關於各位的任命和成立內閣,重設錦衣衛的詔書就會下達了。各司其職做好本職工作,目前朝廷的首要任務就是處理燕王叛亂不得有誤,都退下吧!楊榮、楊溥、楊士奇你們三個留下我還有事要與你們交代。”朱允炆大手一揮他們都下去了。

  “你們三人比朕也就年長幾歲吧?”朱允炆帶著楊士奇等人在宮中閑逛著。

  “微臣,三人都是同庚。我比其二人年長三個月,其中楊榮要比楊溥年長三四天。”楊士奇回答道。

  “那你們倒還真是有緣啊!同年出生、同榜進士現在更是同朝為官。現在朝堂之上年紀二十歲的官員可不多啊!甚至一些洪武十幾年考取的進士現在都還有在翰林院讀書的。”朱允炆有一搭沒一搭的和這三人說道。

  “臣等感念聖恩,能得陛下賞識是臣等的榮幸。”楊士奇三人也是感激道。

  “好了,這些客套話就不要說了,朕和你們說這些是想要讓你們知道。朝堂上看的是年齡你們的年齡還不夠資格。

  你別看於陸炳、李如松二人也才剛到而立之年可是他們都是有祖上蒙蔭的。年紀是硬傷啊,即使是於謙能夠爬上現在的高位也是因為太祖皇帝賞識他,他十五歲就在皇帝身邊服侍了,現如今已經在朝堂上做了十余年的官了。我建文一朝十年以上的官員不超過一手之數。”

  朱允炆頓了頓暗中觀察著這三人的神色,得到自己滿意的表情後繼續說道:“唉!我十分欣賞你們,可是因為你們的年齡在朝中我實在是無法給你找到合適的位置。

  雖然我對朝廷將官員年齡卡的這麽死也有些不滿,但是現在要是把你們放在高位上卻是害了你們。所以我讓你們以學生的名義進入內閣,是要你們在朝中積累人脈日後好輔佐朕,眼下我就有幾件事情交予你們去完成。”

  “我知道你們在兒時就頗有才名,皆是當世一等一的聰明人。你們不僅對聖人之言頗有研究,對陰陽術算,奇門遁甲也都有所涉獵。

  我這裡有三十多本各類學科的啟蒙書籍你們在宮中好生研究,每五日我會檢查一次,裡面所涉及的知識有不懂的你們隨時可以來問我。等你們把這些東西全部消化過後就選擇其中你們最擅長的繼續深造然後去國子監擔任講師吧。為朕傳播這些知識,等你們完成這個任務過後朕必有重用。”

  朱允炆當即命人將一些現代社會所研究的自然科學一類的啟蒙書籍端了上來。朱允炆親自給他們講解了其中的一些簡單知識,便讓身邊的太監將他們送往偏殿歇息。

  看著離去的楊士奇三人朱允炆也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不愧是能夠通過‘八股取士’的人啊!腦子確實夠聰明。

  朱允炆似突然想起了什麽轉身對魏忠賢說道:“你去把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三人叫來。朕在這禦花園等著他們。”

  “遵旨,奴這就派人去宣他們進宮面聖。”魏忠賢恭敬的回復道。

  “順便叫禦膳房給朕準備點吃食,朕一天都沒有吃飯了。”

  “奴領旨!”

  隨著魏忠賢退下,朱允炆便拿起在花園石桌上放著的筆墨在上好的宣紙上寫了起來。

  次日早朝,滿朝震驚朝局一時間變得動蕩了起來。朱允炆先是宣布設置內閣,幫助皇上處理政事。然後又是錦衣衛的重設,給一眾官員敲響了警鍾。

  朝廷官員也發生了一些變動,戶部尚書夏元吉擔任內閣首輔,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遼東總兵李如松,左僉禦史於謙,翰林院學士楊士奇等人入職內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因燕王朱棣起兵一事均被免職,由於謙暫代兵部尚書之職成為了古往今來最年輕的六部尚書,年僅二十八歲。

  齊泰被朱允炆派去工部監工新型武器的製造,黃子澄更是直接被外放道了濟南做縣丞去了,方孝孺被朱允炆責令簡化漢字並在全國進行推廣。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一些嗅覺靈敏的人,似乎是猜到了朱允炆的想法了,要棄車保帥了。

  對齊泰三人立刻就是涇渭分明了,朱允炆也是不去理會這些。

  在長興侯大軍開拔三日後朱允炆就宣布身體不適一個月內不再上朝,把自己關在宮裡和內閣成員們呆在一塊,偶爾會去一趟工部可是也沒有人知道是在鼓搗什麽。

  只是從宮中傳出風聲皇上是研究出了一些不得了的物件,還開創了不少人都聽不懂的學問。

  只不過許多人認為的齊泰等人將要倒霉的事情卻是始終沒有發生,反倒是齊泰和方孝孺進宮的次數越發的頻繁起來。

  在朱允炆不上朝的這一個月內,北平城中也不是很太平。

  前幾日燕王朱棣狼狽的從寧王封地逃了出來。本身是打算去寧王那借兵的,沒成想兵沒有借到,小命差點還丟了。

  “朝廷居然如此迅速的做出了反應,寧王的軍隊都已經被朝廷控制住了。

  耿炳文帶領的軍隊也在前幾日駐扎在了保定城中, 到了保定耿炳文的軍隊就不在前進了,修繕城池,堅壁清野似乎是做著死守的打算。”燕王軍帳中一位大將對著主座上的蟒袍男子匯報道。

  “世美(朱棣部將張玉字世美)啊!你覺得我這位侄子到底是歪打正著還是早就預料道了?”蟒袍男子一臉愁容的問道。

  此人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成祖皇帝,現如今的燕王朱棣,仔細看去確實氣勢不凡,有那上位之姿。

  “王爺,依臣之見我們現如今應該整頓兵馬直接攻下保定,不與朝廷的軍隊再做周旋了。

  遲則生變我聽線人匯報那建文小兒已經罷免了齊泰,黃子澄那些主張削藩的大臣們,並且還發出了‘罪己詔’直接承認了之前的錯誤。

  現在估計詔書已經傳遍全國了,建文小兒還說念在王爺是血親的份上,饒過此次王爺受奸人挑唆起兵的罪責。”張玉越說越激動最後氣得都要拍桌子了。

  看著張玉手上拿著的線報,朱棣陷入了沉思:小子我還真是小瞧你了,幾年不見你還真是成長了不少。頗有父皇當年的幾分風范,可是孤可是除去先太子以外最像父皇的兒子了。

  我倒要看看這場我們都堵上性命的較量,到底是會是誰笑到最後。

  將張玉遞過來的線報放在火燭上點著,看著逐漸燃燒起的火焰朱棣開口說道:“封鎖關於朝廷的一切消息,同時集結軍隊隨我前往保定讓我們一起會會我們大明的銅牆鐵壁。”

  吹散手中的灰燼朱棣走出軍帳瀟灑的上馬朝著燕王府奔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