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會製造幻境的高手並不是很多,但是縱觀歷史這樣的情況出現的絕對數量也不是很少,其中最著名的還是武侯諸葛亮的八陣圖。
諸葛亮在中國的歷史上面一直作為智者的代名詞,諸葛孔明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嫡傳弟子,其最為拿手的本領並不是軍事上和政治上,而是在玄學上面。史書記載諸葛武侯南征是為了安定蜀漢的大後方,不過他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獲得南中蠻族的奇門遁甲之術,依照當時的力量對比,想征服南中,只需要派遣一位大將足以。
雖然史書中記載,諸葛亮是為了讓南中蠻族徹底臣服才會親征,並且一些歷史白癡用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真真是胡說八道,不錯,無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有野史小說《三國演義》都對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有很詳細的描寫,但是這種記載恰恰說明了諸葛亮自己所說的話是口是心非。
一個歷史人物對自己所作所為的解釋,唯一可以證明的只有他的行為,諸葛亮口口聲聲的說他是為了讓南中臣服,但是史料記載,南王孟獲在最初被擒獲的時候,其個人的勢力已經幾乎土崩瓦解,要知道,南中地區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由眾多的部落和洞主組成,而南王孟獲不過是其中相對強大的一方,南王孟獲在南中的地位最多能媲美的就是春秋霸主齊桓公,讀過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如果再春秋時期,假設北方的遊牧民族俘虜了齊桓公,並不能影響到其他任何中原諸侯國,殺了也不會讓中原各國復仇,而且當時南中之所以有一些部落追隨孟獲反叛,根本原因是受到孟獲的挑唆,孟獲騙他們說:“朝廷想要征收黑狗三百頭,而且胸前都要是黑色,還要蟎腦三鬥、三丈長的斷木(斲木)三千根,你們可以拿出來嗎?”黑狗、蟎腦本來便難找,而其斷木(斲木)因十分堅硬、委曲,不可能高到二丈長,當地土著都相信孟獲,認為蜀漢政權故意為難壓迫他們,因此大感不滿,便加入叛軍。只要諸葛亮把這一切公開,同時出站孟獲,宣布蜀漢永不會征收孟獲所說的那三樣東西(說實在話,那三樣東西也實在是太那個了,要不要真沒啥大用),南中必不會反,可是諸葛亮並沒有澄清這一謠言,說起來就算你諸葛亮的七擒七縱真是言行一致,最起碼也應該把別人扣的屎盆子給摘了才對,否則就算是七擒七縱了,但是最根本的大事卻根本沒對南中人民交代,未免太說不過去了。
當時南中地區部落洞主眾多,而對蜀漢覬覦的也只有孟獲一支力量,其他的力量對蜀漢幾乎沒有任何的興趣。可以說,孟獲是蜀漢在南中唯一的敵人。而最讓人生疑的就是諸葛亮的所作所為帶來的惡劣後果,如果仔細的觀察諸葛亮的行為,不難看出,諸葛亮實際上是在逐步的逼反南中其他處於中立地位的部落,比方藤甲兵所在的烏戈國,本來與世無爭的處於南中邊陲,正因為諸葛亮的不斷用兵,最終逼反了烏戈國,當然,《三國演義》中的兀突骨大王在正史中並不能證實,不過烏戈國從中立到後來與蜀漢刀兵相見,說到底還是諸葛亮一手造成的。
可以說,諸葛亮把一場低烈度的局部戰爭人為的發展成為了一場勞民傷財的大規模戰爭,消耗了蜀國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北伐的艱難,實際上是完全不智的。
而諸葛亮的做法是否得到了他所說的效果呢?
《三國志·蜀書·張嶷傳》記載:“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殺太守龔祿、焦璜,是後太守不敢之郡,隻住安定縣,去郡八百餘裡,其郡徒有名而已”是說:諸葛亮平定南方後,叟夷多次造反。殺死太守龔祿、焦璜,以後的太守不敢在郡內居住,只能住在離郡八百裡的安定縣,越巂郡名存實亡。
建興九年,汶山的羌族反叛,建興十一年劉胄造反,這些事件的發生距諸葛亮平定南方還不到十年光景。以後,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又造反。
可見諸葛亮的“七擒七縱”並沒有一勞永逸地解決西南地區的民族問題,相反,在諸葛亮南征之前,南中地區並沒有這麽大亂過,而且就算是在劉備之前的劉璋時代,南中也從來沒有這麽鬧騰過,可以說,南中的反叛就是在諸葛亮南征之後方才愈演愈烈。
如此簡單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麽後來的歷史研究者並沒有注意到,當然此事也與本書無關,只是一筆帶過。
其實諸葛亮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得到南方蠻族的鎮族之寶——蚩尤五色陣。
蚩尤,是中華始祖之一。相傳蚩尤面如牛頭,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雙角牛頭又是傳統的龍文化裡的龍。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關於他的身份,有各種不同的解釋。約在4600多年以前,黃帝戰勝炎帝後,在今涿鹿境內,展開了與蚩尤部落的戰爭——涿鹿之戰,蚩尤戰死,東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華夏民族的最早主體。
在中華始祖種,黃帝軒轅氏擅長機械製造,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指南車;炎帝神農氏擅長農耕和醫藥,歷史上曾經有著名的神農嘗百草;而蚩尤最為厲害的乃是軍事,黃帝軒轅氏在戰勝蚩尤後,也尊其為“兵主”,也就是戰爭之神。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展開的激戰,具體情況有三說。第一說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後,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
第二說見於《逸周書·嘗麥篇》,即蚩尤驅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
第三說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
盡管各說略有差異,但蚩尤與黃帝曾經交戰是無疑的。戰爭過程則更為曲折,且極具神話色彩。蚩尤善戰,“製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作大霧,彌三日”,黃帝“九戰九不勝”、“三年城不下”。《魚龍河圖》載黃帝“不敵”蚩尤,“乃仰天而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勝。一說黃帝借助風後所作之指南車方在大霧中辨明方向,獲得勝利!
蚩尤的結局,傳說多稱兵敗被殺,或者臣服於黃帝,並主軍事!
後來天下又亂,黃帝畫蚩尤的形像,威懾天下,天下都以為蚩尤不死,並且居黃帝之幕府,於是“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軒轅黃帝戰蚩尤,是中國傳說時代極其重要的事件。黃帝勝利之後,一統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正統。因此漢文史籍特別是長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對蚩尤多有惡評,盡管未必公允。後來,蚩尤逐漸神化,成為具有“銅頭鐵額”、“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並“食沙石子”的形象!
傳說蚩尤製造金屬兵器,又善作戰,故被尊為戰神、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
蚩尤敗後,族人流散,一部分歸附黃帝,一部分則向他處遷徙!
關於逐鹿之戰,中國有著各種的傳說,不過無論是哪種傳說,都帶有著非常濃厚的神話色彩。普通人認為上古的神話都是因為人們科技知識落後,其實這只是一種對歷史的誤讀,當代人對歷史記載中自己無法理解的東西完全一刀切的歸納於——古人迷信,而對當代無法解釋的東西也一概歸納為——以後會真相大白。這種思維方式是地地道道的無恥思維,當代的人口口聲聲的說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但是卻把持著幾乎所有的喉舌對與當代科學不符的觀點蠻橫的一律斥為迷信、異端,這恰恰是最大的迷信,因為他們一旦接觸不了解和無法解釋的事物,就恬不知恥的說是當代科學還沒能證明,以後會可以,但是以後卻是遙遙無期。
其實,古典歷史中的神話並不完全來源於所謂的迷信,而很大程度上面,是因為當代人除了當代科學,在其他方面都遠遠落後於古人了。
上古時代,雖然當代科學落後,但是人類為了生存,借助自然之力所發展的上古文明卻已經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他們利用自然界的一切,盡可能為自己創造出一片文明的空間。
在當時的逐鹿大戰中,交戰雙方把上古時代的文明發揮到了極致,據《山海經》記載,當時的逐鹿之戰,整個神州大地一片鬼哭神嚎,雙方神魔皆出,其慘烈的情形亦非筆墨所能描述的了。
誠然,《山海經》的記載難免有不實之處,但是真正的高手都清楚,那並不是完全的胡編亂造,而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因為一旦幻境製作成功,逐鹿之戰那種情形的出現並不足為奇。
所以,可以肯定的說,無論是黃帝一方還是蚩尤一方,都擁有強大的玄學高手。
但是蚩尤雖然失敗,但是他很多的秘法卻被九黎一族保存了下來,並秘密的傳承了下來,據說秦王政就是因為得到了蚩尤的不傳之秘,才一舉攻滅函谷關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王朝。
後來的諸葛亮,就是為了得到蚩尤的秘技,所以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放棄北伐專事南征,而且逼反了整個南中一地,他的這種假公濟私最終造成了蜀漢最終陷於兩線作戰也失去了最後北伐曹魏的機會,雖然說他的這種自私心理極端卑鄙,但是蚩尤秘技的誘惑也可見一斑,後來諸葛亮在沒有完全參透蚩尤秘技之前,就強行在五丈原發動六丁開山,擺下北鬥天罡陣,妄圖逆天借命,如果不是當時的墨門傳人魏延接司馬懿挑戰破壞了天罡陣,諸葛亮也許就成功了。
由此可見,玄門的技術確實可以稱得上是驚世駭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