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是明末唯一修仙者》第六章 1戰驚邊軍(上)
  葉殺一戰對二十個清軍,陣斬十五個清軍,徹底擊潰這二十人的清軍。

  這樣的戰果,非常的稀罕少見。

  大明對於滿清的戰鬥,那是輸多贏少。

  就算是贏,也大多是守城戰贏的。很少有野外浪戰贏的。

  而大明軍隊守城戰贏時,滿清在敗退的時候會把同族的屍首全部帶走,使得大明軍隊在贏了後就壓根沒有首級可割。

  所以,

  大明軍隊真的很少有清軍首級。

  正因為少,才稀罕。

  大明對於首級的認可度很高。

  一個普通的軍士,若是能拿到一個清軍韃子的首級,往往就可以升上一級,成為小旗。若斬十顆韃子首級,可以升二級。而這種升級,也是有上限的,最多能一次性升三級。

  超過了的話,就直隻賞錢而不升官。每一顆韃子首級,可以換五十兩白銀。

  可以說,這獎勵無比豐厚。

  當然,為了保證軍士能如願以首級換取到功勞。所以大明王朝的軍功規是這樣規定的,軍官的獎賞與部下斬首數量掛鉤。

  把總、指揮等軍官,若領軍五百,部下每斬首五顆可升一級。

  若領兵千人,部下每斬首十顆可升一級,其余以此類推。升級上限依舊為三級。超過了的話,就直接的換成銀錢。

  正因為此,

  所以軍官也很樂意於底下的將士取得韃子首級。畢竟手底下的士兵取得韃子首級,他們這些軍官也可以借之升官,也是受益者。

  而青狼墩的小旗官鍾明,手底下只有六個士兵,按照著大明的軍功製,他也可以連升二級,這讓鍾明也不由的笑歪了嘴。

  鍾明朝著葉殺迎了過去:“葉殺你這一次立下大功,好,好,我一定給你請功。定讓你連升二級。”

  葉殺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鍾明既然如此說了,他自然一拱手:“那就多謝鍾頭兒。”

  鍾明馬上割好了首級,再帶著兩人出發,直接的去找頂頭上司張盡忠張百戶。

  表功去了。

  ……

  而小旗官鍾明的頂頭上司張盡忠張百戶。

  他本來對於這一次的滿清小規模入寇,沒有任何想法。反正他這個百戶是世襲來的,每日就是混混日子,絕對不出城浪戰。滿清搶就搶吧,反正不要搶到他張百戶的頭上就行。

  當小旗官鍾明來了,把葉殺斬殺了十五個韃子,得十五具韃子首級的事一說。

  張盡忠張百戶整個人都傻了:“這,這,這是真的?你不會是騙本官吧。”

  張盡忠張百戶有些不太相信。

  一個人再勇猛怎麽可能以一敵二十個清兵,還能陣斬十五個清兵。其中還有白擺牙喇兵這樣的上等貨色,不要嗵,絕對不可能。

  小旗官鍾明連連搖頭:“我怎麽敢騙大人。”

  “那行,我驗驗首。”張盡忠叫著身邊一個親信去驗首級。大明按首級論功,當然要驗首級。對於如何驗有相當祥盡的辦法。

  「方法一:將首級浸在水裡,男性首級會臉朝上浮出水面,而女性則相反,因為女性頭部較輕,這成為考功司鑒定敵人首級性別的標準方法。

  方法二:辨別敵我,士兵們也會殺害漢人冒充敵軍,但考功司發現剃發會留下痕跡,北方民族有固定的剃發方式,頭皮上會有明顯的剃髮線。漢人臨時剃發毛發質感不同,剃髮線不自然,輕易可辨。

  方法三:最關鍵的是牙齒,漢人吃谷物,牙齒較為齊整,而倭寇和北方民族多吃肉類,缺乏磨牙,牙齒參差不齊,容易齲壞。北韃子喜食奶酪,乳製品使牙齒更容易腐爛,考功司只需瞥一眼牙齒,就能判斷敵我,有時牙齒損壞太嚴重,甚至露出牙床,一看便知非漢人所屬。」

  這麽一驗,結果十五個首級,全是真韃子的首級。

  張盡忠百戶聽完了之後,整個人都快要興奮得跳起來:“好,太好了。真韃子首級十五具。本官手下有如此勇士能誅殺十五個清兵,本官也可以官升一級。”

  他這是人在家中坐,足以升官的功勞莫名的落下來。

  張盡忠如何能不興奮:“好,好,這個人叫葉殺是吧。這名字一看就是好名字,有殺氣。此人真是神勇。”

  “你隨著本官一起去千戶所報功。”張盡忠興奮的說道。

  小旗官鍾明也知道葉殺這一次功勞太亮眼,可以跟著升官發財,也興奮極了,馬上跟上張盡忠的步伐,往千戶所去了。

  到了千戶所,把千戶劉長明也給震驚了一番,接著又是驗首級的流程,繼續的往上報。

  終於,層層上報,報到了薊遼總督那裡。

  ……

  大明素有九邊之說。

  分別是: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薊州、太原、固原。

  而這九邊,則漸漸的化成了三個作戰集團,分別是:

  薊遼:包含了薊州、遼東軍務,後期常設薊遼總督;

  三邊:延綏、寧夏、甘肅防護;後期常設三邊總督;

  宣大:宣府、大同防務,後期常設宣大總督。

  而整個遼東最大的官員,就是薊遼總督。全稱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節製順天、保定、遼東三撫,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簡單的來說,整個遼東都歸其管轄。

  而這一屆的薊遼總督叫吳阿衡,並不是多出名的人物。此人是登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出身,歷任山東淄川、歷城縣令,在任期間,巧設埋伏,大敗白蓮教,借此升官。

  於崇禎十年也就是今年, 剛剛升任薊遼總督。他到任後,訓練士卒,籌集輜重,嚴設壁壘。

  不過,

  明年,也就是崇禎十一年。清軍由多爾袞和嶽托率領,分左右兩路大舉南侵,突破牆子嶺和青山口,會師通州,橫掃京郊,繼而南下山東,燒殺劫掠無惡不作。

  吳阿衡即在這場戰爭中殉職,隻稱光烈。

  最後崇禎調來了大名鼎鼎的洪承疇當下一任的薊遼總督。然後洪承疇沒有多久發動了松山之戰,最終一戰把大明最後的精銳敗亡,以後再也無法與滿清爭鋒,最後導致在崇禎十七年,滿清入關。

  而此時,

  正是崇禎十年,此時的吳阿衡才剛剛當上薊遼總督不久。

  吳阿衡到是一個有心氣的人。

  他可不想混日子。

  他上任之後,馬上就訓練士卒,籌集輜重,嚴設壁壘。

  但,

  結果呢?

  他才上任不久,滿清就小規模入寇。

  他本來以為這大明邊軍怎麽也能打些勝仗吧。

  結果,邊軍當中最精銳的關寧鐵騎,畏敵如此,不敢出城戰鬥。而其它邊軍也一個個的不敢出戰,偶有出戰的都是大敗虧輸。

  全是一場一場的敗跡,他娘的就沒有一個勝場。

  “報,某某堡敗了。”

  “報,某某地方又敗了。”

  “報,某地又敗了,被擄掠了上千百姓。”

  吳阿衡聽得想要打人了。

  正在此時,又一封新報來了。

  “報,清軍入寇在一個叫青狼墩的地方與我軍相鬥。”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