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燕王野史》10,禦筆欽點
    看來看去,道衍又看不下去了。四年之後,即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禦筆欽點道衍,讓他去南京參加禮部主持的天下名僧會試。因為朱元璋有個毛病,越是他得不到的,他越要千方百計設法得到。

  元末年間,山東有一個義俠叫田興,和朱元璋結拜為異姓兄弟,並出資輔助他圖謀霸業。朱元璋稱帝後,田興立即隱去,但他偶爾也寫信給朱元璋,要求懲辦違法亂紀的官吏。朱元璋派人苦苦尋覓,最終在十年後找到田興,並將他好吃好喝軟禁起來,直到去世。

  還有一例,朱元璋廣招天下賢才,文有劉基、宋濂、李善長等名士,武有徐達、常遇春、馮勝等戰將,這些人對他忠心耿耿,但他在心裡並沒把他們當回事。有一次,朱元璋大宴群臣。酒喝高後,他問大家,誰是天下最有骨氣的好男兒?眾人異口同聲推舉常遇春,但他輕蔑道:“誰?常遇春?他再怎麽了不起也是朕的臣子(言外之意:奴才!)。只有那元朝的王保保(擴廓帖木兒),朕七次招降他,都拒之不來,最終他病故北地。如此錚錚鐵骨的漢子方為世間好男兒!”一席話說得群臣無地自容。後來,雖然朱元璋沒有得到王保保,但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終於將王保保的妹子弄來填入**,算是得到稍許安慰。

  此次征召,道衍並不想去,一來他沒心情參加什麽高僧會試,這種由禮部舉辦的會試活像考狀元,而主考官則是宗泐。道衍心裡十分清楚,與其參加考試名落孫山後名聲大損,倒不如找理由婉拒還能保全聲名,因為宗泐是絕不會讓他再得機會風光起來的;而另一個讓道衍消極對待這次征召的原因是,他的摯友高啟因為曾侍奉過張士誠且又不願為朱元璋效力,被朱元璋借故將他腰斬。高啟不僅是道衍最好的朋友,也是蘇州文壇的領袖,北郭十友的核心,他同道衍之間的多年詩文唱和以及他對道衍的大加讚揚,無形中使道衍確立了在吳地文壇的地位和影響。這樣一位摯友加知音的慘死,使道衍在內心深處湧起一股對朱元璋的刻骨仇恨。

  但這一次,心魔卻極力慫恿他前去南京應試。心魔道:`這可是一次極好的機會再去會會朱棣,看看四年後的燕王有沒有長進,值不值得咱如此耗費心力成就他的大業?如果值得,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和他建立互信,培養感情。'

  道衍頹喪道:`凡有關他朱家的事,我如今都無任何興趣,咱保來保去還不是效力於朱元璋?'

  `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首先,恕我直言,他高啟是咎由自取!誰讓他扶保張士誠的?張士誠完蛋後,他又不識時務地拒絕為朱元璋效力。要知道自古帝王都是小心眼,千好萬好一個不好就會觸犯他們,更何況他高啟又是降俘,更應該立功免禍才是!其次,我知道你心裡痛恨朱元璋,那就更應該血債血還了!你要想報仇,再沒有比讓朱元璋的骨肉自相殘殺更快意的事了吧!第三,你怕宗泐從中作梗會損害你的名譽?這其實是好事,你損失的只是小名小利,但卻有利於咱們繼續蟄伏,避開朱元璋。若你此次不應召會試,便會立即引起朱元璋的注意,那你就快和高啟一樣了!還有,你若高中了,勢必要在中央擔任要職,這樣就容易同朱棣產生芥蒂,使他不再信任你。所以,有宗泐從中搗亂正是天賜你成功!我就怕他不搗亂!'

  `那我到南京後應該怎麽辦?'

  `造聲勢,一定要擺出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勢,去拜見南京各界名流,尤其是見到宗泐時,一定要顯出信心十足、舍我其誰的樣子。否則,你的麻煩大了!'

  `如此一來,萬一我高中了怎麽辦?'

  `那就只能裝模作樣拿出你的酸勁固辭說,俺不為名不為利、只求清心和寡欲、還望吾皇高抬手、放俺回山去面壁。總之,不酸倒朱元璋不算完事!'

  道衍於是赴南京報到。

  在開試之前,他果然不像前來應試的其他僧人那樣,或靜居打坐,或積極準備,或幾人研討,而是走訪拜會各界名流,包括朝野權貴、高僧名士、甚至巨商富戶,同他們吟詩賞文、談古論今、講道說法或結伴出遊。每到興致盎然時,他還主動為他們看相說隱語。

  他對宋濂說:“貧僧觀道兄文章質樸而不失典雅,為人沉穩且至情至性,實乃當世楷模也。然道兄眉宇間有一道青氣,當主晚年一煞劫,如能安穩度過,便萬事大吉矣!”

  宋濂忙問:“怎樣才能平安度過呢?”

  “除道兄自身的謹言慎行外, 須時時規勸子侄家人仔細交友。”

  李善長曾在會見道衍時問起自己的命理運數,道衍思考良久方說:“李公雖說致仕(退居二線)在家,但聖眷猶隆,只是須擇友謹慎,尤其不可輕易舉薦旁人。”

  江南巨富沈秀(沈萬三)聽說道衍能卜測吉凶,便來拜訪。道衍看了看他,說:“恕貧僧無狀,施主家大業大,富可敵國,實在不是祥事!依貧僧看,施主如能扶危濟困,散盡千金,或能感動上蒼,化凶為吉。”

  沈萬三搖頭反唇相譏道:“依高僧之言,難道我要傾家蕩產方能免災?那還不如不活!”

  道衍這套能掐會算的本領,其實都是得益於心魔的電視劇和小報知識。他的目的就是要讓世人相信他道衍神乎其神。幾年之後,他的預言果然一一實現,使他的可信度被譽為百無一謬。

  然而,讓道衍始料不及的是,五軍都督府指揮使王弼也來湊趣,向道衍討教他的吉凶禍福。這員雙刀大將雖然在明軍中大有名氣,但心魔卻不認識他,因為電視劇和小報中或許有王弼這個人,但卻從來不是主角或重要角色,更沒有他的詳細情節和故事。

  道衍隻好按常理推測他,故弄玄虛而又模棱兩可道:“將軍猛將也!但以往殺戮過重,造孽太深,故此須事事謹言慎行,方無大慮。切記謹言慎行!善哉!善哉!”

  也是該著道衍走運,這瞎貓碰死耗子的一番卜語居然料得準確無誤,後來王弼因為發了幾句牢騷,被朱元璋下令賜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