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明:開局童子兵,撐起乾坤重》第七十四章 考核
  正月十五,大操之日,本該組織全鎮合陣訓練。因士兵新附不久,取消合陣訓練,改以考核武藝。

  校場上旌旗獵獵。丹初在俞厚基的陪同下,安步當車,巡視各營。先來到步兵一營,一營長魏國松滿臉虯髯,高大威猛,乃一赳赳武夫。

  步兵營主下轄三個步兵隊、一個營部,營部下轄一個騎兵哨、一個火槍哨、一個炮哨。火槍哨主要裝備火繩槍,炮哨主要裝備虎蹲炮、子母炮兩種輕型火炮。

  步兵隊按照攻擊距離的遠近,編制三個步兵哨,另有一個騎兵伍(兼為旗手)、一個火夫伍。

  第一哨有三十名火銃手,裝備三十支火銃。第二哨有二十個弓兵,主要裝備一副弓箭、一把腰刀,另有十個藤牌兵,每人裝備一副藤牌、一支標槍,一把腰刀。第三哨有三十個長矛兵,主要裝備長矛。

  火銃以三眼銃、單眼銃為主,實際上是一種火門槍。

  有明一代,三眼銃、單眼銃一直是明軍輕型火器的主要裝備。究其原因,在於三眼銃、單眼銃便宜、可靠,實戰效果與舶自歐洲的火繩槍差距並不大。

  歐洲之所以要用火繩槍取代火門槍,是因為歐洲火門槍質量太差,要用明火引燃。明朝的火門槍早已改用藥撚引燃,完全可以雙手瞄準射擊。三眼銃可同時發出三枚子彈,射速又遠過於火門槍。

  到了明末,火繩槍可靠性漸漸提高,槍管長、管壁厚,由此提高了精度和威力,優勢才漸漸凸顯出來。

  永安鎮剛擴軍不久,並沒有財力製造、裝備火繩槍。三眼銃、單眼銃價格便宜,操作簡便,顯然比火繩槍更為合適。

  魏國松迎了過來。他資歷比丹初老,曾和丹初一起並列老標營隊長,當面向丹初抱怨道:

  “鎮台,我營的武器至今還未配齊,角弓尚缺二十六張,藤甲缺八副、火繩槍差十四支。沒有武器,訓練施展不開,可得抓緊補齊呀。”

  俞厚基代為回答:“行了,老魏,你第一營算好的了。第三營、守營武器缺得更為嚴重。角弓、藤甲製作繁瑣,耗時較長,購買起來也不容易。”

  丹初安慰他道:“到三四月份,總歸是可以配齊的。走,先看看訓練情況如何。”

  軍中印發了《練兵紀要》,由丹初親自審定,詳細規定了各兵種訓練、考核的標準。

  此刻,第一營三支步兵隊已經打散,區分不同武器,各自考試。

  先來到弓兵訓練場。按照《練兵紀要》,定五十步為距離,設靶高五尺,寬一尺半,每三矢中兩矢為優。

  可資參考的是戚繼光所作的《紀效新書》,規定“比射,官尺八十步為式,把高六尺,闊二尺,每三矢中二矢為熟”。

  相比於戚繼光,岑丹初甚至降低了弓箭的射程和精度要求。此乃無可奈何之事。

  戚繼光活躍於嘉靖後期至萬歷早期,明朝國力尚算強盛,可以為戚家軍裝備大梢弓等良弓。

  永安軍裝備的步弓為漆弓,成本低,使用竹片做弓身,外纏以膠,再用蠶絲繞緊,表面塗漆,弓弦多用棕麻絞成,因而不懼潮濕,但弓力小,射程近,算不上良弓。

  良弓成本很高,“乾、角、筋、膠、絲、漆”缺一不可。明朝邊軍常用的開元弓,滿清八旗常用的滿洲弓,需要用到蠶絲、牛角、牛筋、動物膠、魚腸等材料,成本甚至高於火繩槍,製作過程卻遠比火繩槍繁瑣,耗時更遠過於火繩槍。

  特別是弓弦,常用牛筋做材料。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不可能經常性地殺牛取筋。大梢弓雖好,永安軍根本就裝備不起。

  丹初做了總兵,掌管一鎮之兵,徹底領悟到了一個道理:凡事都要實事求是,不能脫離實際思考問題。對於軍隊來說,最精良的武器不一定是最好的,很多情況下,武器的可靠性、成本、耐用性更為重要。

  弓兵的考試成績不盡人意。第一次考試,全營一百多名弓手,發三矢中三矢者優,僅一人;命中二矢者良,十八人;命中一矢者及格,三十一人;一矢不中者差,超過一半。

  魏國松見狀,把弓兵們臭罵一頓:“都他娘怎麽練的!一矢不中者,每人責打軍棍五下。”

  俞厚基勸道:“大都是新兵,又是第一次考核,成績已經出人意料了。”

  藤牌兵與弓兵一起訓練,於三十步外設置靶子,練習投擲標槍。成績比弓兵還要差,令人不忍直視。

  冷兵器就是這個造性啊!不經過長期的訓練,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丹初未置可否, 轉身去看火銃手訓練。

  永安軍的漆弓威力弱,射程近,與敵對戰時明顯處於劣勢。臨戰時,漆弓有效射程大致在三十步左右。漆弓只能用輕箭,在三十步的距離下,根本就破不了甲。

  與之相比,滿洲弓的有效射程可達到六十步,三十步以內配以重箭,可以破重甲,殺傷力與普通火繩槍不相上下,射速、可靠性又遠勝之。

  三眼銃在三十步以內可以破甲,五十步以內可以對付不披甲的目標,五十步以外,殺傷力就很有限了。

  單眼銃與三眼銃相似,但威力更大,精度更高,有效射程可達到八十步。但單眼銃射速太慢,實戰效果太差。

  火繩槍有效射程可達到六十步,重型火繩槍可達到一百步,破甲效果很好,但射速太慢,需要集中使用。

  滿洲八旗披重甲,裝備大梢弓,火器也不遑多讓,堪稱是當今亞洲最精銳的騎兵。

  如何打敗滿清八旗?丹初思考已久,漸漸有了答案:能征服野蠻人的,是科技。能打仗滿洲八旗的,是火器。

  只要有鐵礦,只要有熟練的工匠,就能大批量的生產製造火器。火器對體力、武器要求不高,新兵簡單經過訓練,就可以熟練使用火器,比弓箭簡單多了。

  對步兵來說,最理想的火器就是火繩槍。但火繩槍工藝相對複雜,製造不如三眼銃方便。眼下,可以先裝備三眼銃,以資過渡。等火繩槍產量上來,再大批量裝備火繩槍。

  反正,嶺南的清軍以漢軍、綠營為主,滿洲兵不耐暑熱,至今尚未進入嶺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