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明:開局童子兵,撐起乾坤重》第九十七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丹初揮舞馬槊,如同戰神下凡,連斬三名清軍。奈何清軍人多,很快又把兩百多名永安軍圍了起來。

  一名清將趁丹初不備,使用鏜刀偷襲,刺向丹初後背。岑勇一直跟在丹初左右,奮不顧身,使用長矛格擋鏜刀。

  鏜刀,形如三股叉,長柄,發明於隋朝,常用作儀仗用具。至明朝時,鏜刀開始流行於戰場。只是,鏜刀和馬槊一樣又長又重,一般士卒力氣不夠,很難運用自如。

  那鏜刀被岑勇的長槍一擋,方向偏轉,氣力有所消減,鏜頭刺向丹初右腋。腋下為虛弱部位,幸好丹初佩戴了腋甲,擋住了敵將的鏜刀。

  清將壯碩,力氣甚大,鏜頭接連刺穿腋甲和鎖子甲,刺入丹初腋下。

  腋下肌膚較嫩,一陣鑽心之痛襲來。丹初回頭看去,見那員偷襲的清將正洋洋得意,頓時火冒三丈:竟然有人敢偷襲我,真是膽大包天,今日非殺了你不可。

  他勒轉馬頭,迎戰清將。那清將見他意氣風發,亦不敢怠慢,抖擻精神,收回鏜刀,準備再戰。

  “咣”,槊刃與鏜頭相交,發出一聲脆響。火光四射,丹初輕舒手掌,免得被槊杆震傷。這是戰場經驗,時間久了,已成習慣。

  對方力道很大,通過鏜頭傳遞到槊杆上,激得丹初右手虎口一震。

  以暴製暴,遇強則強。丹初右腋隱隱作痛,頓有怒發衝冠之感。他再次揮槊,舉高劈向敵將。

  敵將亦不甘示弱,舉鏜抵擋槊刃。鏜頭兩側有叉,攻防兼備,正可擋住馬槊。

  又是“咣”的一聲,丹初握緊槊杆,頂住兵刃相撞時產生的衝擊力,狠狠壓住馬槊。

  敵將亦握緊鏜杆,絲毫不敢松手。否則,槊刃落在身上,後果不堪設想。

  兩人就這樣僵持著,麾下親兵向前助戰,若能乘隙捅上敵將一刀,敵將力泄,必敗無疑。

  岑勇立功心切,帶領麾下士卒勇猛前進。

  丹初見狀欣喜,抽空指導他道:“臨戰之時,務必集中,以多擊少,破敵必矣。”

  岑勇受到啟發,喝道:“諾!第三伍,集中,跟我來!”

  畢竟是丹初的親兵,雖然實戰經驗少,卻久經教導,血性十足。岑勇這一伍親兵,多為童子隊中選拔的童子兵,臨戰異常英勇。

  丹初的馬槊在上,借助重力壓製清將,顯得更為從容。那清將力氣將盡,周遭親兵亦落下風,便使出平生蠻力,把鏜刀用力一掀,試圖格開丹初的馬槊。

  “中計了!”丹初心中一喜,借力舉高馬槊,再次劈向清軍。

  那清軍不敢硬接,使用鏜刀斜向格開馬槊。

  狹路相逢勇者勝,敵人已經露怯,當奮勇一擊,應可破敵。丹初用靴跟輕踢馬肚,毛栗馬已通人性,和他心意相通,立即奮蹄突向敵將。

  遇到硬茬了,那清將已經怯戰,調轉馬頭,試圖後退。但退路方向都是清軍,清將被己軍所擋,無法退後,隻得使出一記回馬槍,猛地刺向丹初。

  鏜刀沉重,頭重杆輕,並不適合回馬槍戰術,揮過來時力氣已泄,達不到回馬槍應有的威力。丹初輕松躲過鏜頭,丟棄馬槊,一把抓住敵將的鏜杆。

  兩人爭執不下,仿佛生了默契一般,幾乎同時放棄鏜刀。清將試圖拔刀自衛,丹初戰馬已經迫近。

  他輕舒猿臂,把清將夾至左肋下,左臂如同鐵鉗,死死夾緊清將的脖子,再借助馬力,輕松把清將拖下戰馬。

  那清將被丹初的鐵臂夾得喘不過氣,頭冒金星,口吐白沫,極力揮舞雙手,試圖掰開丹初的鐵臂。

  丹初如同凶神惡煞,要報右腋之仇,揮動右臂鐵拳,朝清將面門砸去。清將死到臨頭,暴發出強烈的求生欲,張開大嘴,試圖咬丹初手指。

  手指隱隱傷痛,大概被清將的牙齒咬傷了。丹初怒從心起,用右手拔去清將的頭盔,再用食指、中指挖向敵將眼睛,把他眼珠硬生生摳了出來。

  “吃吧!”丹初把敵將的眼珠子塞入他的嘴巴,哈哈大笑起來。

  一股強烈的血腥味湧向口鼻。那敵將痛不欲生,大呼小叫,在地上跌跌撞撞。

  他娘的,自己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殘忍了。活摳眼睛,真是殘忍至極。

  殘忍有殘忍的好處。那清將嘶心列肺地叫喚著,叫得人毛骨聳然。周圍的清軍觸目驚心,見到丹初紛紛躲避。

  “爵帥!您的馬槊!”岑勇相當機靈,已經撿回了馬槊,遞給丹初。

  大仇得報,丹初心中非常痛快,橫槊說道:“諸位,跟我來!立功就在此時也!”

  永安軍士氣大振,雖然只有兩百多人,卻在丹初的率領下,左右蕩抉,勢如遊龍。

  馬起蛟、白貴、趙興、馮之驥等驍將各率標兵,亦衝入敵陣交戰。

  白貴最為驍勇,沒有繞到左右兩翼,而是瞅準了清軍正面的空隙,直接穿入敵軍戰陣。

  馮之驥人品最劣,與諸將不和,這次也勇猛出擊,側擊清軍右翼。

  步兵相繼接戰,但雙方陣形都已混亂,號令不行,各鎮各自為戰。雙方弓箭、火器尚未施放完畢,就混戰到了一起。

  亂套了,全亂套了!

  今日之戰,真長見識!

  上萬人的大兵團作戰,各部號令不久,新合不久,怎麽說也該整肅戰陣,約束營伍,按部就班地前進,炮擊,接敵,騎兵出擊,伺機尋找戰機。

  沒想到,焦璉身為主將,未及合戰,率先以輕兵自陷敵陣。諸將緊隨其後,各率精兵衝陣,攪亂了敵軍的戰陣,打破了敵軍的火力和弓箭優勢,奪取了戰場主動權。

  真乃神來之筆!

  丹初不由得想起一個典故。

  宋朝名將嶽飛曾有一次遭到敵軍偷襲,敵眾我寡,部卒驚恐。嶽飛認為,應當乘敵立足未定,主動出擊。他單騎衝向敵軍,敵軍欺他人少,將他圍在中間。嶽飛起刀斬殺一名敵將,余眾披靡,宋軍士氣大振,大敗敵軍。

  《宋史·嶽飛傳》載嶽飛論兵法,曰:“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看來,用兵原本沒有常例,更不能因循守舊。為將者不能紙上談兵,而應實事求是,準確把握敵軍特點和戰場實際,及時抓住戰機,必要時還應孤注一擲,勝敵更有把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