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東京黃金時代》第534章 瞄準的肥肉
最新網址: 霓虹房價的暴跌,最先遭殃的當然是各大不動產公司。

 因為所有的業務基本都源於土地,所以他們也將直面房市暴落帶來的衝擊。

 虎之門大廈上發生的那一幕,差不多就是現在中小型不動產公司的真實寫照。

 想想也是,很多熱門地段的價格直接腰斬。

 這樣離譜的價格落差,直接就可以讓很多不動產公司宣告破產了。

 按照經濟學理論,如果房價跌幅超過10%,那麽就可以稱之為房價崩盤。

 如果跌幅超過30%,那就是房價投降。

 而房價投降又叫做恐慌性拋售,現在霓虹一步到位,目前正處於這個階段。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霓虹就邁過了房價調整、房價崩盤、房價投降三個周期性的階段。

 因為這一過程太快,大多數人都反應不及。

 這包括銀行、不動產機構、企業,以及普通個人。

 土地暴跌後的剩余價值,不足此前銀行貸款的一半。

 毫無疑問不動產機構面臨著破產的危局,整個市場風聲鶴唳。

 稍微一些風吹草動,就能引起大家的恐慌。

 面對如此膽戰心驚的局面,有的會社選擇了直接投降,開始走破產程序。

 還有的會社在努力自救,去銀行求貸,去市場把剩余的土地以低價出售,力求回籠資金。

 然而面對樓市崩壞的局面,銀行很可能不會給他們這樣的機會。

 只要資不抵債,銀行就有權力提前收回自己的貸款。

 但很顯然這時候的不動產會社、企業根本沒有余力支付貸款,因此等待他們的很可能依舊是破產這一個結局。

 面對崩潰的樓市,這是不動產會社以及企業等機構的選擇。

 那麽普通人呢?要麽還一輩子比自己房子價值還高的貸款,要麽直接斷供。

 但無論哪一條路,對於普通人而言都算不上美好。

 看看此時的東京街頭就知道了,流浪漢人數明顯增多。

 他們都是還不起房貸斷供,或者為了躲債,離婚後而無家可歸的人。

 不過這還僅僅是開始,地價崩潰所帶來的影響,傳遞到普通人身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但毫無疑問無論是不動產會社陷入危機,還是普通人斷供,他們的選擇也直接給銀行帶來了大量的不良債務。

 因為土地變得不值錢,銀行以土地為抵押的貸款,面臨著收不回來的窘境。

 這些收不回來的貸款,就成為了銀行的壞帳、不良資產。

 這時候就別說什麽帳外收益了,它們已經全部化為泡影。

 因為有大筆不良資產出現,銀行內部也在不斷的爆出問題。

 之前的金融醜聞還沒結束,地產衝擊又接踵而來,現在霓虹的各大銀行人人自危。

 91年根據大藏省對21家銀行所作的調查看,因為一系列的衝擊銀行業的累計壞帳高達1100億美元。

 這其中有三分之一與房地產有關,而現在才是土地衝擊的開始,在未來房價還會繼續下跌…

 面對一片混亂的時局,也不知道半年前在會議上拒絕了,宮澤喜一托底的銀行頭取們怎麽想?

 也許是毫不在意,也許是後悔不已,但此時大多數銀行已經沒有余力折騰什麽了。

 面對與日俱增的壞帳,一些中小型銀行率先開始了抱團取暖。

 埼玉與協和銀行只是第一波,他們雖然是地方性的小銀行,但二者的合並卻極具象征意義。

 這代表著泡沫破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傳導至銀行這一端。

 埼玉與協和銀行只是因為體量的原因,承受不住大面積壞帳所帶來的惡果,因此他們提前開啟了自救。

 從這兩者的合並,白川楓已經可以推算出其他銀行,必定也遭遇了相同的問題。

 之所以現在看起來沒什麽異常,那是因為他們還能支撐一段時間。

 但是不會太久了,尤其是長銀開始拋售EIE的股票,這就是標志性的事件。

 EIE國際以地產起家,它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大量的不動產投資。

 酒店、大學、度假村、高爾夫球場,這些無一不和土地相關。

 知道泡沫最鼎盛的時期,EIE國際旗下高爾夫球場的會員卡多少錢一張嗎?

 3億日元!

 泡沫時期什麽都能炒,炒股、炒地,包括炒高爾夫球場的會員卡。

 那時候為了凸顯自己與平民的差別,富人們壓根不去普通球場。

 這些由地產商開發的頂級球場才是他們追逐的目標,最好它還要是會員製。

 EIE國際當初球場還沒建成,就開始迫不及待的發售會員卡。

 球場都沒蓋好呢,就開始賣會員卡,這正常嗎?

 有什麽不正常的,沒見天朝遍地期房,甚至直接賣樓花的都有?

 結果還不是有大把的人買單,EIE國際玩的是一樣的套路。

 這些會員卡經過了市場的熱炒之後奇貨可居,一度成為了短期的理財產品。

 當時國外來霓虹考察的米國官員,在聽說了3億日元的天價後,他們一度以為這是高爾夫球場的價格。

 瘋狂時期的種種奇葩現象不一而足,而如今同樣是EIE國際的高爾夫會員卡,它的售價已經跌到了幾十萬日元還無人問津的地步。

 之所以有這種天差地別,那是因為EIE國際的高爾夫球場爛尾了。

 在去年樓市還未崩潰的時候,EIE國際就已經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股市崩潰是誘因,自身戰線拉的太長是根本原因。

 現在地價崩潰,EIE國際已經岌岌可危。

 面對這樣的局面,作為它的主銀行,按道理長信銀行應該積極救援才是。

 但是此時長銀自己都自身難保,哪有余力去救EIE國際。

 說白了長銀放棄對EIE國際的救援,並拋售其持有的20%股票,就是丟車保帥之舉。

 在86年EIE的高橋治則,第一次找到長銀申請3.5億美元貸款時。

 長銀總部明知道EIE所報數字有太大的水分,甚至項目細節也一概沒有。

 但它仍舊同意了對方的申請,並開始放款。

 之所以會發生這一幕,就是因為EIE在申報貸款時,提到了大量購買土地。

 那時候銀行給其他機構貸款隻考慮一點:抵押品是不是不動產!

 面對地方分行的質疑,長銀總部回復的十分乾脆:擔心現金流或回報率是可笑的,那是米國人才乾的事。

 於是在總部的默許下,短短4年EIE就從長銀貸出了80億美元,合計11000億日元。

 這些錢全部被EIE用來在全球瘋狂購買不動產,隨著土地的升值,長銀的資產也因此膨脹到了3000億美元。

 然而竹籃打水一場空,隨著地價的暴跌。

 不僅EIE國際無力償還貸款,長銀原本膨脹的資產也變成了現在的拖累。

 加上股市的雙重打擊,銀行的現金流已經開始出現枯竭的跡象。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藏省依舊禁止銀行隨意斷貸,並強迫大銀行拯救困境中的小型金融機構。

 這一套模式起源於戰後經濟複蘇的主銀行體制,也就是銀行業所謂的“護送船隊”模式。

 它保證了金融機構、實體企業不會破產,在發生危機時銀行會為他們提供支援。

 同樣這一套模式,也適用小銀行和大銀行之間。

 換句話說,適者生存的市場法則並不適用於霓虹的銀行業。

 以現代化的市場經驗看,這套僵化的模式無疑是落後的。

 但這就是霓虹,保守的力量往往超出外人的想象。

 不過在大藏省的逼迫下,長銀對於EIE的支援持續了近一年,現在也不得不放棄了。

 長銀之所以無視大藏省的命令,就是因為它發現EIE簡直是一個無底洞。

 由於攤子鋪的太大,EIE在全球的地產開發很多還處於施工階段。

 資金鏈斷裂就有停工爛尾的風險,想要盡早完工實現套現,那就需要不間斷的資金投入。

 在主導了EIE後,長銀也試著投入一定的資金。

 但霓虹現在的不動產行情,注定了此前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

 於是長銀內部在合計了一番後,果斷的宣布放棄對EIE的控股。

 僅僅因為EIE長銀內部產生的壞帳就高達1.5萬億日元,其他領域產生的壞帳也有2.8萬億左右。

 也就說此時長銀的壞帳已經高達4萬億日元,這個數字甚至把長銀自己都拖入了萬劫不複之地。

 當然作為霓虹超一流的銀行,長銀還在捂蓋子,壞帳也沒有被爆出來。

 但別人不知道長銀的情況,白川楓和新井裕知道啊。

 他為什麽處心積慮的提前引爆霓虹的地產泡沫,不就是為了滄海橫流的這一天嗎?否則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誰乾?

 從86年開始,白川楓就命令新井裕暗中收集各大銀行的情報。

 因為它們多是上市銀行,因此從每年的財報中就可以大致推算它們在地產行業中的投入。

 配合這幾年的市場行情以及各大不動產會社的情報,這些推算出的數字基本八九不離十。

 長銀實際虧損是4萬億日元,白川楓他們得出的結果是3.6萬億左右。

 但無論是3.6萬億還是4萬億,毫無疑問這個數字都超出了長銀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圍。

 因為根據這些年收集的情報看,長銀本身的貸款業務只有11萬億的規模。

 已經明確的壞帳就有4萬億,佔據總業務的三分之一左右,就這還不計算其他的不良債務。

 如此高的壞帳率不出意外的話,長銀最後的結局不會太好。

 而現在白川楓還打算繼續加快這一進程,長銀不死,北都銀行怎麽完成升級?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