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泰豐所說,今天要去泰豐的小莊子上弄點豬肉打打牙祭。
清風辦事利索,很快就準備了一應物品,放進了馬車之內。
泰豐此時也已經早早進了馬車,就等著泰俞的到來,一起出去玩耍。
過鳳天門就出了內宮,皇子們大都可以隨意出入鳳天門,因為門內是皇帝的娘娘,貴妃,嬪妃,才人住的地方。裡面住著未成年的皇子皇孫,所以皇子公主想要出宮鳳天門是必經之路。
出了鳳天門,過九宮道,穿過東師門,走玉階門,才能到東華門,出了東華門就算是出了皇宮了。
一般的皇子想要出宮那是要向奏事處稟報的,雖然是皇子但是想要出宮也要報備。
就連東宮太子,想要出宮一趟也是非常不好辦的,其他成年皇子想要隨意出宮的也是基本不可能的事。
但是大堯皇宮裡面有兩個特殊的存在,一個是五皇子泰豐,他是皇后娘娘的小兒子。因為幼時從馬上摔下來致使腦袋不怎麽靈光,對於宮裡的規矩向來是不遵守的。如果盤問的厲害了,泰豐就立刻裝瘋賣傻起來,撒潑打滾大鬧一場,最終吃虧的還是攔阻之人。皇后娘娘是出了名的護犢子,才不管你禦林軍的規矩,一句話就能讓你卷鋪蓋滾蛋。
另一個就是十三皇子泰俞了。這位十三皇子別看似沒有哪位娘娘撐腰,但是他的背景卻是十分的強大。
大堯的太祖皇帝泰鬱南原本是前朝大魏國的大將軍。時值出兵平判,被當時的大魏皇帝設計調出京城,想要借此機會找個理由罷免了太祖的兵權。
太祖出征未歸,突然發生北蠻范邊,邊關大將力戰而死。而大魏草包皇帝,竟然封鎖消息,致使北蠻長驅直入,兵臨都城。當時京城能用的兵將都是一群隻知花言巧語,吃喝玩樂的兵坯,北蠻兵臨城下竟然連一天都沒守住。就被北蠻攻破都城,大魏皇室也被北蠻盡數屠戮。
出征中的太祖聞聽噩耗頓足捶胸,但也援救不及。大魏皇室被屠戮殆盡,大魏國亡國。
這時有副將南宮流雲,推舉泰鬱南直接就地登基稱帝,但是心懷家國赤子之心的泰鬱南並未同意。經過幾番商議,跟隨太祖的五大將軍力挺太祖登基為帝。
最終泰鬱南無可奈何,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建立了大堯國,意思是效仿上古堯帝,一旦大魏後人來尋,皇位還會歸還大魏國後人。
五大世家將軍,先後為大堯開疆拓土,最後定都藍玉城,這五大家族也被太祖封為五大上柱國,外室宗王。
泰俞的母親齊國夫人就是南宮流雲的後人,也是當今貴妃娘娘司媛玉的表妹。
當時齊國夫人並不是嫁給當今皇帝的,而是自幼與另一家上柱國陶家指腹為婚,而齊國夫人的夫家陶宇塵當年乃是大堯國上將軍,跟當今皇帝有結拜兄弟之情。
陶宇塵與南宮秋月也就是泰俞的母親齊國夫人約定,南征凱旋之日就是兩人喜結連裡之時。
卻不想陶宇塵受到新南國伏擊,身中數箭死於亂軍之中,至今連屍骨都未找回。
皇帝聽聞噩耗,嚎啕大哭決定禦駕親征為兄弟報仇雪恨。但是當時又有北蠻南侵,為兄弟報仇這件事隻得擱置。為此,皇帝下詔書特追封陶宇塵為齊王,封南宮秋月為齊國夫人,一品誥命。
後來,北蠻來勢洶洶,大堯皇帝剛剛失去大將軍,手中兵力和將帥嚴重不足,正在躊躇不決之時。齊國夫人率領南征大軍歸朝,
披麻戴孝全身披甲,親帥五路南征大軍支援大堯北方邊軍,經過數次交鋒硬是打退北蠻大軍的進攻。 當今皇帝第一次見到齊國夫人就驚為天人,太好看了。隨後心生愛慕,憐憫之心。
後來齊國夫人因為親督戰陣身受重傷,被當今皇帝接進皇宮悉心照料,最終傷情得以好轉。
皇帝愛戀齊國夫人,細心照料。兩人也日久生出感情, 皇帝不顧南宮和陶家反對,毅然下旨迎娶齊國夫人為雲妃。
第二年生下泰俞,是為十三皇子。
因為戰場的重傷一直未曾痊愈,致使在泰俞六歲那年,南宮秋月終於因舊病複發香消玉殞。
皇帝為此每每悔恨交加,對這位小兒子心生歉疚,對泰俞百般疼愛。
當時也正直大堯天兆皇后忌辰,南宮秋月臨終推舉現在的皇后娘娘為主母,皇帝采納她的遺言,皇后娘娘崔氏對南宮秋月感恩戴德。泰俞的母妃死後,皇后娘娘將泰俞接到身邊視如己出,百般呵護。
貴妃娘娘司暖玉,乃是南宮秋月的表姐,自此皇宮大內之中的這位十三皇子那可是得罪不起的一位爺,身份比太子殿下還要牛叉叉。
南宮秋月雖死,但是陶家人卻並不認為泰俞是皇帝的兒子。因為南宮秋月與陶宇塵早已情投意合互生情愫,兩人睡沒睡一起估計也沒人知道,只是最後一層窗戶紙沒捅破而已。
按照陶宇塵戰死時推算,泰俞剛好於次年降生,這與陶宇塵和南宮秋月分別的時間吻合,不排除這十三皇子就是陶宇塵兒子的猜想。主要是陶家人丁不興,到陶宇塵這一代沒有子嗣了,唯一希望就剩下十三皇子。
但是,大堯皇帝從來沒有承認有這回事。想來也是,作為皇帝身邊的女人何其之多,南宮秋月是不是處子之身,有沒有身孕,皇帝難道不清楚,那這個皇帝也就太……
但這件事終究是個謎,沒人說得清楚。大堯皇帝不承認,其他人也就只剩下猜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