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277章 劉德然征調6將
七日之後,關羽和張飛來到了鄴城。

 關羽和張飛抵達的日子,正是劉儉為袁基守靈的七日之期已到。

 兄弟兩個人也是去往靈堂,祭拜了袁基,隨後來到了劉儉的書房。

 書房之中,除了關羽和張飛之外,尚有趙雲和顏良二人。

 劉儉來回掃視著兩個人,道:“青州黃巾那邊,安排的如何了?”

 張飛爽朗道:“這個冬天,可是分外難熬,將近兩百萬的人,全都妥善安置哪有那麽容易,這期間出了好幾次兵變,都被俺與四兄壓下去了,不過也虧了劉青州是個執政好手,上個月末,安置青州黃巾的事情算是解決了,如今不論是屯田,還是興建水利,亦或是種植桑樹,養蠶,製鹽,印書……反正只要是有缺人的地方,就拿這些黃巾頂上,現在這麽回頭一看,嘿!發現這人還不夠用!”

 張飛口中的四兄是關羽,也就是最近開始,張飛非要給這幾個兄弟按年紀排個哥弟順序,劉備是老大,簡雍是老二,劉儉是老三,關羽是老四。

 劉儉點了點頭,道:“人不夠用,才是好事,就怕人夠用,閑了許多人,那對於一州的產業而言,就是麻煩了。”

 關羽對劉儉道:“按照兄長吩咐,從百萬黃巾軍中,擇出最為精壯者,實施軍屯,在冀州和青州的荒地開墾,逢戰可以上陣,無戰可以為耕!”

 劉儉滿意地點了點頭:“你的遼東屬國,也可以采取這般的軍屯之法。”

 關羽點頭應諾。

 對於兄長劉儉所創立的先進之術,關羽從來都不會排斥,一切皆以劉儉為榜樣為標杆。

 “現在能調動的青州軍屯之卒,若為戰卒,能有多少?”

 張飛說道:“想調多少調多少,便是抽十萬之眾也足夠,只是四兄說若是征調太多的青州兵上陣,後續的糧秣負擔太重,對青州和冀州的財貨消耗太大,還要調動民夫運量保障後勤……”

 劉儉點了點頭,道:“雲長所言極是,打仗打的不是人數多少,主要打的還是錢糧,養軍養的多了沒意義,還是養的精一些才是。”

 關羽道:“某與益德,為兄長從黃巾之中,組建了三萬最為精銳的青州軍,供兄長使用。”

 劉儉對關羽的辦事方法,很是滿意。

 如今由他直接掌控的冀州兵馬也是不到三萬,再加上這三萬青州兵,六萬的主力軍,對於他來說正好在負擔范圍內,既不會超出界限,也不會覺得士兵的數量捉襟見肘。

 至於各地由諸侯王們自己養的那些兵馬,不涉及到劉儉的本土財政,而且在關鍵時刻,劉儉也能以徐榮為都尉,控制他們手下為己用。

 現在,就先讓諸侯王們的兵將代替郡兵,在地方執行防務郡國的安全和剿賊的任務。

 劉儉看向關羽,道:“這一次討伐董卓,這三萬青州兵中,我帶上兩萬,用實戰進行操練,但為了更好的約束他們,益德的黎陽營千余軍士,還有雲長你手中的三千遼東精銳,還有子龍負責統帥的白毦兵都要隨軍,冀州軍我再帶上五千,如此大概有三萬余的人馬!”

 “至於伯珪兄的兵馬,讓他自行帶回幽州,與黃忠聯合,防備北疆胡人乘機發難。”

 “冀州這邊,我留下徐榮和夏侯蘭,還有冀州的一萬五精銳,坐鎮鄴城配合盧師,緊盯幽州,張舉和張純若有動作,便可第一時間討之!”

 張飛在那裡掰著手指頭算了半天,奇道:“那,還有一萬余的青州兵和五千冀州軍,還有高順的三千陷陣營,兄長打算安置於何處?”

 “自然是交給玄德統領,青州那邊產業興旺,今後或許還是我們的經濟中心,給玄德的可用之兵不能少!另外,程普和韓當我也會將他們派往青州,輔助玄德,青州的穩定,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張飛聽了,頗有些遺憾地道:“韓義公可是俺的副手啊……”

 劉儉氣道:“什麽副手,人家以後能一直跟你混嗎?義公也是我要著重培養的,以後要用他獨當一面!”

 張飛惋惜的歎了口氣。

 “對了,那個黎陽營的監營謁者吳岑,益德回頭找個時間跟他好好談談,讓他辭了監營之位,回老家養老去吧。

 黎陽營,一直以來都是由監營謁者和校尉彼此互相牽製執掌,但是如今天下格局已變,代表雒陽中央的董卓與地方政府發生了激烈衝突,類似於黎陽營中的監營謁者,昔日都是屬於宦官勢力的,但黎陽營現如今已經通過張飛成了劉儉的私兵,那吳岑在黎陽營中,已經沒有了任何作用。

 再繼續待下去,早晚都是個死。

 張飛冷笑道:“這等閹賊,收了咱好些財貨!還讓他養老?莫如殺了解氣!”

 張飛一向是重士大夫而輕慢底層士卒,不過自從被劉儉教育引導之後,已經有了很大改觀,不過對於宦官一系的人,他雖表面不惹,但心中實則依舊厭惡,恨不能殺之而後快。

 “哎!”

 劉儉伸手,擋住了張飛的話頭:“不可如此,咱們做人做事,要講究個誠信,當初與宦官合作一同操控黎陽營,是咱們主動的,對方雖然受了咱們的財貨,卻沒有抵賴,那吳岑這些年來,針對黎陽營諸事,樁樁件件都依著你,並無對不起咱們的地方,你現在去殺了他,那咱們兄弟和強賊草寇,又有何區別?”

 關羽捋著須子,未曾吭聲。

 張飛愣了愣,遂道:“俺跟兄長玩笑呢!放心,回頭俺去勸他就是了!”

 劉儉來回看著幾個人道:“你們四個人隨我出戰,我再調張郃、高覽同往,此番出征董卓,你們六個人就是主力。”

 張飛道:“咱們上次也不是沒有和西涼軍交過手,他們也並非像傳聞中的那麽厲害!”

 趙雲很是冷靜地道:“益德不可大意,西涼軍乃是天下強兵,更兼董卓麾下十萬之眾,放眼天下,不論是兵馬數量還是士卒的精銳程度,皆為大漢頂尖,上一次與彼交手,是我雙方皆無死戰之心,對方也大多是偏師,這一次出征,乃生死搏殺,不可相提並論!”

 關羽捋著須子地手停住了。

 他猛然睜開了自己的丹鳳眼,傲然道:“久聞西涼軍中,能征慣戰之將不知凡幾,今番能夠有機會與彼等一較高下,實乃幸事。”

 劉儉又看向了顏良。

 身為儉粉,顏良此刻也是戰意高漲,他渴望著能憑借這場戰事在冀州中建立自己的地位。

 畢竟,先前青州的一場大戰,沒有讓顏良完全有機會發揮。

 “主公,顏良願為先鋒!”

 眼見眾人皆是戰意滿滿,劉儉的心中甚感安慰。

 西涼軍雖然非常強大,但只要己方士氣不墜,就未嘗沒有一搏之力。

 而己方若要做到士氣不墜,關鍵就是要在於這些統兵的將軍。

 他們才是三軍之膽,他們才是三軍之魂。

 “好,既然諸位兄弟們都不懼西涼軍,那這場仗,我這個當兄長的心裡就有數了!”

 “下個月初則以黃道吉日,咱們大軍出征,再往雒陽!屆時,就有賴諸位了!”

 “諾,我等定奮死以戰,不負主公!”

 ………

 大漢初平三年,七月,正值盛夏,冀州牧劉儉揮師三萬,以關羽和趙雲為先鋒,高覽為後軍,監督糧道,以六位猛將為核心隊伍,往雒陽進發。

 此番隨行之人,有沮授和審配。

 鄴城那邊,他則是交給了田豐,不過還特意留下了荀彧,輔佐田豐一同治理鄴城。

 其時,幽州刺史韓馥,也帶著幽州刺史部的兵馬前往雒陽,他派人去尋問劉儉,希望與劉儉合兵同往,但卻遭到了劉儉的嚴厲拒絕。

 劉儉沒有為難韓馥,但他明確表明,自己不會與袁紹同流合汙。

 他出兵的目地只有一個,就是要為袁基報仇雪恨!

 劉儉的兵馬皆身穿白衣白甲,高舉“復仇”白旗,三萬余的哀兵,向著黃河南岸進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