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268章 袁揚州,心有所謀
其實就眼下天下的格局而言,大部分的刺史和太守,針對袁董之戰還是處於觀望態度的較多。

 大漢朝的郡國有一百多個,也就是說有一百多個太守國相,而刺史和州牧加起來還有十多個。

 而這些人中響應袁紹的,大多是代表高門士族利益的群體。

 而其他的地方太守和刺史,皆是不敢輕舉妄動,猶豫不定。

 畢竟相比於袁紹這一群人,其他大部分的人都是小爬蟲,挑戰代表大漢朝最高權力的董卓,這種事他們看著袁紹這些人又鬧又作的就行了,大部分的人還是不敢參與的。

 因為這趟水實在是太渾濁了,也太深了,等閑不敢邁進去直接摻和。

 但偷偷的暗地裡支持,這事可就說不準了。

 以汝南袁氏在關東士族中的影響力,大漢朝各州郡出身士族集團的太守國相們,就算是不敢明面上支持袁紹,但也一定會在暗地裡資助他們,至於資助的方式,那可就多了去了。

 什麽錢糧軍械,或是一些其他的資源,只要不涉及到正面戰場上的,都能弄。

 但相對的,對於董卓來說,也是一樣的。

 董卓在關東的勢力,相比於以汝南袁氏為首的士族群體,那肯定是不能比的,不過他也不是孤軍奮戰。

 張讓,曹節,王甫等人利用黨錮時期在各州郡也安插了許多屬於他們的勢力,雖然這些宦官勢力在雒陽的宦官們集體被滅之後,不是倒戈就是被剪除,但現在依舊還保存有一部分。

 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宦官遺留的至親,想投靠士族,人家也根本不接受。

 若非董卓上位,依舊還是由袁隗主政的話,這些人怕是早就被士族們弄的家破人亡了。

 因此,就算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這些人也都會在暗地裡支持董卓。

 所以,就目前來看,袁紹與董卓的這場戰爭的本質,就是以袁紹為首的十幾個關東牧守對抗以董卓為首的一眾涼州軍閥。

 而兩方勢力的背後,給袁紹輸送資源的,可能是幾十位太守國相。

 而董卓背後負責給他輸送資源的,就是十余位當年宦官遺留下來的太守相國。

 表面上看似參與的人不多,但事實上,這背後牽動了大漢朝各州幾十位地方長官的政治力量。

 初平三年四月十一,以袁紹為首二十二位地方的太守牧守,準備共同相聚於酸棗,一同歃血為盟,共同祭奠蒼天同討董卓。

 而身為北揚州牧的袁術,也率領兵將從壽春出發,向著北面而行。

 可不曾想,他的兵馬剛剛行至下蔡,就有人稟報,說是冀州牧劉儉的使者,奉命前來拜見他,說是有要事與袁術商議。

 袁術雖然傲慢自大,但當年在雒陽,也曾與劉儉有些交情,而且在袁術的眼中,劉儉這個人還算可以,因此對他並沒有過多的反感。

 “讓劉儉的使者來見。”

 袁術下令之後,隨命三軍暫停行軍,原地休息。

 他本人則是將馬匹驅趕到一旁的大樹之下,席地而坐。

 手下的侍從立刻為袁術送來了他最喜歡的蜜水。

 袁術坐在樹下,慢條斯理的喝著,隨後便見劉儉的使者在揚州軍士的引領下,來到了他的面前。

 “拜見袁公!”

 袁術聽了使者的問候,眼皮都沒抬一下,很是傲慢的問道:“汝乃冀州使者乎?”

 “正是。”

 “千裡迢迢的,劉德然遣你來所為何事?”

 那使者見了袁術的態度與語氣,心下略有不滿。

 都說袁氏四世三公,士族領袖,天下敬仰,如今一見,未免有些言過其實。

 這袁公路雖是相貌堂堂,器宇軒昂,不過姿態竟如此之高,言語中盡是傲慢,無禮賢下士之風,多少有愧‘名門’二字。

 心中雖然如此想,但使者表面上卻不能與袁術爭論長短。

 他也沒有資格去跟人家講理,只是趕快辦好自己的事情,再做計較不遲。

 隨後,便見使者對袁術道:“回袁公話,某奉劉冀州之命,跨山河而來,隻為尊劉冀州之命,將一物交於袁君。”

 袁術放下手中的水卮,挑眉看向他:“你大老遠的,過中原而來,竟只是為了向我進一物?呵呵,劉德然什麽時候也會玩這套了。”

 使者沒有接袁術的話茬,只是伸手從懷中取出一物,躬身做呈遞狀。

 一旁,早有最受袁術信賴的張勳,來到了那使者身邊,伸手接過送來的東西,轉身呈給了袁術。

 是一份用火漆密封的匣子。

 不過,當袁術看到那匣子的時候,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詫異的神情。

 這個精致的匣子他並不認識,不過那匣子上面的火漆印章,他確實識得的。

 毫無疑問,那火漆印章乃是他兄長袁基的!

 袁基的漆印有特殊的標記,且個中細節只有他們袁氏中人曉得,故而袁術很清楚,這匣子並非旁人所能夠仿造,便是劉儉與袁基相熟,也斷然不能。

 袁術疑惑的看向了那名使者,卻見使者很是淡然地說道:“袁公放心,此物乃是前番我冀州的田別駕前往雒陽為天子祝賀大婚時,袁君侯親自交付於田別駕的,讓給劉冀州代轉給袁公,劉冀州未曾拆開,得到此物之後,特命屬下不遠千裡,必須親送至袁公手中!”

 袁術聽了這話之後,心中對這個使者產生了幾分愧疚之情。

 人家千裡迢迢的給你袁家當信使,自己剛才卻在人家面前擺架子,饒是袁術這樣的厚臉皮,也覺得過意不去了。

 他衝著那名使者道:“辛苦了,辛苦!來人,速速備些水來,還有行軍的乾糧肉干,為信使充饑果腹……軍中無有好飯食,就委屈你了!”

 信使忙道:“不敢不敢,多謝袁公厚意!”

 隨後,那信使在袁軍士兵的帶領下,先去吃飯了,袁術則是急忙拆開漆印,從匣中取出袁基的書信來看。

 看了兩行之後,袁術心中有些疑惑,這封信的上面有袁基私人的印,還有字體也是袁基的無疑,不過看這封信的開頭,分明是寫給自己的從兄袁遺的,怎麽會跑到自己手裡了?

 難道是袁基沒有跟那田豐說清楚?

 不過,袁術很快就舍棄了這個想法。

 以袁基和田豐的身份,他們兩個人怎麽可能犯這麽低級的錯誤?

 想來,這封書信,定然是劉儉故意安排人送給自己的。

 也不知劉德然那小賊到底在打什麽主意?

 將諸多雜念拋擲腦後,袁術繼續看那封書信。

 不過這一次,他是越看越心驚。

 袁基寫給袁遺的書信,是讓袁遺以自己的名義,阻攔袁紹糾結地方牧守進攻雒陽。

 袁基倒是沒有提到他自己,不過他卻直言,若是袁紹一旦興兵雒陽,那袁隗的性命定然不保!

 身為晚輩的袁紹,不顧袁隗死活,一意孤行的與董卓對陣,到底居心為何?

 難道汝南袁氏有虧欠他的不成!

 雖然袁基並沒有直接說明袁紹是要故意害死他們,但他書信中話裡話外之所指,與此意也相差不遠了。

 其實,袁術出兵討伐董卓,深層次的意義袁術沒有想過嗎?

 他當然也是多少有些思量的。

 問題是,袁紹糾集眾人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而且幾乎得到了關東諸多望族的一致響應,可以說佔據了先機。

 袁術實在是沒有時間多做籌謀,只能響應袁紹參加這一次的興兵。

 袁紹已經收攬了無數的聲望,盡得士人支持,袁術若是不趕緊跟風上,怕是回頭連一點聲望都撈不到了。

 袁術雖然嘴上不說,但其實心中對袁紹已經起了深深的戒備之心與防范之心。

 若是袁基也就罷了,袁術服氣,畢竟那是家主,是袁家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袁紹憑的什麽?為何如今聲望如此之隆,幾乎可以說是得到了全天下士族的青睞與支持?

 但是如今,這封信被劉儉“誤打誤撞”的送到了袁術手中,袁術心中開始泛壞水了。

 若是袁遺,他看到了封信之後,一定回去阻止袁紹,雖然不會成功,但他也一定會去試著阻止袁紹。

 但袁術不一樣,他決定暫時先不提這個事兒。

 袁術的臉上露出了幾分狡黠的笑容,隨後將那封絹帛折疊好了,小心翼翼的放回到了漆匣之中,並放入自己的懷中,顯然是要妥善保管。

 隨後,他衝著張勳喊道:“子柱!”

 在不遠處的張勳聞言,急忙來到了袁術的面前,衝他道:“使君,可是要催動三軍繼續北上?”

 袁術撲了撲自己的衣服,站起身道:“催動將士們行軍,不過不是往北走了,咱們回去!”

 “啊?”

 張勳聞聽了這話頓時傻了。

 這才從壽春出來多遠,好像剛剛才一百多裡吧,這就要回去了?玩呢?

 “使君,咱們這不時要興兵北上嗎?去酸棗與諸英傑會盟嗎?為何要……?”

 袁術擺了擺手,道:“不會盟了!回壽春!這事跟咱們沒關系!”

 張勳著實沒有想明白,袁術為何會突然變卦……

 就因為冀州牧劉儉給他寫了一封信?

 不過劉儉寫了什麽內容,竟然這般厲害,卻能勸動自家這個倔強高傲的使君?

 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啊!

 “使君, 那袁荊州那邊,使君已經答應他一同去酸棗會盟了,此時若是出爾反爾,只怕會讓使君的聲名受損……”

 袁術的眼睛眯起了起來,細細琢磨了一會,遂道:“你著楊長史過來!”

 “喏!”

 不多時,便見袁術的長史楊弘,來到了他的面前。

 “使君喚我?”

 “汝為使者,代我往酸棗一行,面見袁紹,就說此番討董,我恐難以到場了。”

 楊弘聞言一愣:“使君如何突然不去會盟了?”

 袁術道:“此事容後再議,汝只需代表我前往酸棗,就說……就說我出兵之前,因傷寒在身,一時不甚墜馬,臥床難起了!需好生調養。”

 楊弘雖然不解袁術真意,但還是領命去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