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368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
劉儉當年在冀州這個門閥盤根錯節,望族門閥林立的地方,第一件做的大事,就是屯田。

 而屯田製當年在冀州南部,則是受到了各地諸家大族的強烈抵製。

 早期,鬧的最凶的乃是陰安的審氏,孫氏,張氏等族。

 後來審配歸順,孫氏與張氏被劉儉設計拿捏,屯田製才在冀州如同旋風一般,以極快的速度在各縣被切實落實。

 也正因為屯田製的實施,才使當時因為戰亂的百萬流民可以在河北得到安居。

 劉儉的鐵腕手段確立了河北的屯田,有了根基,其後,慢慢推出了有利於河北民生的政策,逐一落實,才有了河北今日之繁盛。

 但不論劉儉出了什麽能夠穩定民生,確保當地經濟與民生走上良性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損壞了冀州許多望族之利,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沒有辦法的事,大漢朝久病成疾,大半的病症都是在這些壟斷資源的望族身上,他們壟斷了各種資源,同時不給別人活路,不動他們,大漢朝的病症就永遠也無法痊愈。

 只要是改革,不論你怎麽弄,都勢必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固有利益。

 而這些固有利益既得者,大部分都不會以和平的方式來接受新的制度和新的規范。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乃至於全世界,哪一次的變法和變革,都勢必伴隨著腥風血雨。

 即使一時間沒有出現腥風血雨,也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在等待時機而已,日後必然再度跳出來意圖恢復舊有體制。

 人類的天性,不會允許他放任自己眼前的利益被別人分走的。

 即使他的這份利益來的並不乾淨。

 ……

 ……

 冀州牧署的暖閣之中,劉儉看著面前一份又一份的簡牘,用心的批複著。

 河北目前一切運作順利,各項產業發展的如火如荼,而身為河北之主的他,平日裡所需批閱的公文,自然也就多了起來。

 “將軍。”

 隨著一聲輕呼,就見五個文士模樣的人依次走進了劉儉的暖閣。

 這五個人,乃是如今冀州州牧署之中,協助劉儉處理政務,下發公文,同時還替他向冀州各級官署傳達命令的五個能吏。

 而這個五個人,都是劉儉的老丈人鄭玄,通過自己的關系給劉儉舉薦過來的。

 鄭玄本人如今還是在老家北海做學術研究,不踏足官場,他還把自家的兒子鄭益,推薦到了冀州教學授徒,廣傳鄭學。

 鄭慈和鄭益曾多次邀請鄭玄來鄴城,但鄭玄在老家待的舒服了,推脫不來,隻說自己年紀大了,就想躲個清淨,還請自己的孩子們放過自己,不要讓他去鄴城操心,他還想多活幾年呢。

 這話說的,倒也不可謂不誠懇。

 不過鄭玄雖然不願意出山協助自己的弟子,但他為劉儉推薦了很多他的門生以及與這些門生關系交好的賢能士人。

 在這些經營的士族之中,現在站在劉儉面前的五個人,是劉儉從鄭玄所推薦的門生之中,擇選出了五個最為優秀的人。

 這五個人的名字分別是。

 北海人孫乾。

 樂安人國淵。

 這兩個人都是鄭玄的高足,與劉儉同門。

 另外三個,一人乃是國淵推薦,乃是名士管寧。

 另有平原郡人華歆。

 還有邴原。

 華歆,邴原,管寧的輩分較高,乃亥和鄭玄盧植等人一輩,在靈帝時期,就是儒林之中的有名之士,三人號稱一龍。

 經過一番認真的考察,劉儉發現這五個人的行政能力以及文墨功夫都非常之強,故而將他們留在身邊,作為自己治理瑣事的左膀右臂。

 而其中,他最為看中的還是國淵。

 因為國淵有一項其他人所不及的本事。

 除了身為國之重器,擅長治民之外,國淵身上有著那麽幾分偵探的潛質。

 歷史上,國淵在曹操麾下任魏郡太守時,有人寫信誹謗,曹操表示一定要找到這個瞎說話的,國淵就承接了這個任務。

 而那封信的內容,引用了不少《二京賦》內容,國淵尋思郡不大,喜歡做學問的就更少了,就采取引蛇出洞的方式。

 國淵讓功曹找來三個年輕人,讓他們在郡裡找能解讀《二京賦》的人學習,沒用幾天三人就拜師成功,再悄悄的把“老師”的墨寶拿來一對比,和那封誹謗信字跡相同,國淵立刻就派人把那位“老師”抓了起來。

 看看他這使的招,多損啊。

 漫畫中有名偵探柯南,漢末有名偵探國淵。

 為了發揮國淵的這種長處,劉儉遂引國淵為心腹,並囑咐他專門為自己私人訓練一批密探,並由國淵暗中擔任主管之人。

 軍中的斥候有斥候的任務,牧署的探報有他們該做的事,而國淵所帶領的這批人,都是專門為劉儉個人服務的。

 五個人將他們負責的政務依次向劉儉做了匯報,並向劉儉匯報了他們所擬定的條陳意見,請劉儉定奪。

 一番商議之後,孫乾,華歆,管寧,邴原四人先行離開了,而國淵則被劉儉以其他的理由留了下來。

 “子尼,坐。”

 劉儉笑呵呵吩咐國淵。

 國淵謝過劉儉之後,隨即坐在了劉儉的旁邊。

 “使者們的近況,如何?”

 國淵拱手道:“回君侯,劉青州自迎接到了朝廷的使者與袁紹的使者後,就在鄴城全權負責陪同諸位使者,每日安排他們飲宴,並協助朝廷使臣視察冀州政務,”

 “另外,劉青州還惠贈了兩方使者不少的禮物,他特別單獨贈送給了宋仲子老師所注解的《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統歷》《九章算術》《古文尚書》《周禮》《左傳》各一套,皆是青州書局那邊所刊印的紙質新版本。”

 “呵呵,這也可算是重禮了,古今文皆有啊。”劉儉一邊搖頭,一邊輕笑。

 “對了,那馬日磾,秦怡還有宋忠,自到鄴城之後,可曾提出想要見我?”

 “剛到鄴城的時候,倒是有三次,不過後來卻不曾在提出了,只是任憑著劉青州相陪,也不多提其他要求。”

 “原來如此。”

 劉儉輕輕地點了點頭:“看來,他們是打算留下那兩名美貌女子,便各自回去了,今後所有的事情,都當交於那二女操持。”

 “以末吏度之,正是。”

 “冀州之內,近來可有何大事?”

 “有。”

 聽國淵說的如此肯定,劉儉頗為好奇。

 畢竟,他統領冀州也已經多年了,河北如今算是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往往詢問國淵探查到了什麽,基本上得到的答覆,都是“無大事。”

 但是,今日的回答與往日非常不同。

 冀州境內會有什麽大事呢?

 除非……

 劉儉眯起了眼睛,道:“是吾讓你一直盯著的那些人,有動作了吧?”

 “正是!”

 卻見國淵從大袖之中取出了一份絹帛,遞到了劉儉的面前。

 劉儉並沒有去瞅,而是問道:“說吧,誰先動了。”

 國淵道:“稟將軍,陰安孫家的孫起,張氏的張義,已經派人與袁術聯系了。”

 “果然是這兩個。”劉儉用手輕輕地敲打著桌案,笑道:“當年我就知道,他們早晚會蹦出來……而且,這兩個只是明面上的,暗地裡和他們串聯好的人,一定還有不少吧?”

 國淵沒有回答,只是轉頭盯著那份絹帛。

 劉儉把絹帛打開,仔細看著上面的名字。

 “哎呦,比我想象中的要少啊,怎麽只有這麽幾家?按照我的想法,理應最少多一倍啊。”

 國淵道:“將軍,冀州諸族經過了這許多年,看著主公經營河北,鼓勵民生,雖然高門多有受損,但受損有,受益亦有,有些家族或許已經能夠眼望將來了,不起異心了。”

 “畢竟,現在天下間,除了河北之外,各州叛亂不斷,不斷的有黎庶因饑荒造反,也不斷地有豪右望族被黎庶攻破家門,與那些州郡相比,河北已然是人間樂土了。”

 劉儉長歎口氣,道:“若是高門豪右,都有子尼你看的這般通透明白,天下萬千黎庶或許就會早一些享受太平吧……”

 說到這,劉儉伸手拍了拍桌案上的那份絹帛。

 “經過了這許多年,大部分的人都能看透,但還是有一些自私自利之人卻怎麽都看不透,心中充滿了怨恨,妄圖顛覆我在亂世之中所取得的成果,破壞河北安寧……這些人不值得我手軟,留不得。”

 國淵站起身,對劉儉長施一禮。

 “我會派遣手下人,繼續緊盯這些人,或許在冀州境內,還有一些平日裡對將軍怨恨甚深的家族,未曾露出頭來,但是這一次,確實是個好機會,河北對將軍心懷不滿之人,可借此良機,盡皆誅除。”

 劉儉點了點頭,道:“交給伱辦吧,好好查實,不要漏了一個。”

 “唯。 ”

 國淵方站起身,劉儉突然道:“待長安和荊州的使者走了之後,立刻征調民夫,在頓丘南面與濮陽的邊界,建立一座高台,慶祝冀州今年大豐之節!”

 國淵詫異地道:“將軍,為何要敢在這個當口築台慶豐收?而且還是要在頓丘?”

 劉儉鄭重其事地點著那份絹帛:“這些宵小之輩乘著袁術在兗州起事,內外聯合,妄想推翻我在冀州的權柄,那我就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大膽放心的行事!”

 “同時,我還要以築高台慶豐收為名,向濮陽的袁術,還有張邈,鮑信等輩展現一下我的實力,也讓他知道我的志氣!”

 “吾想借著這次機會,鏟除冀州內的毒瘤,但還不想和袁術正面交鋒,但袁術若是不知好歹,便是四世三公,大漢仲家,我也要將他擊的粉身碎骨!”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