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給玄德當主公》第717章 袁紹總動員
最新網址:

魯陽是南陽郡的重鎮,這一點高乾非常的清楚。

所以,他認為,南陽郡和汝南郡的各大家族,會不斷的派遣兵將前來支援魯陽。

但是,能不能等到各地的援兵到來,這對高乾來說是一大難點。

故而,高乾想出了讓甘寧詐降的這個方法。

他不是想讓甘寧真的詐降,而是通過詐降的方法,拖延劉儉的進兵。

甘寧雖然年輕,但從年輕時開始就是蜀中有名的豪俠,藝高人膽大!

他一開始雖然有些驚詫,但是很快就回過神來了。

他衝著高乾道:“將軍打算讓我如何做?親自去一趟劉儉軍中?”

高乾道:“那倒是不必。”

說罷,高乾衝著甘寧勾了勾手指,讓他過來,隨即輕輕說明。

……

離開了正廳,甘寧趕回自己的住所,就開始寫書信了。

他命人取來紙筆,而後就寫起一封信箋。

這封信箋的內容大致是:

“寧久仰丞相天威,知丞相平定四方,名震天下,今寧無意與丞相交戰,祈求歸順。”

“然家中老小,目下皆在宛城,若寧歸順,則必禍及家族。”

“今日丞相大軍已至南陽,諸族南遷,寧亦以書信於家人,使其南遷,待家族離開宛城,安居於鄉野之間,便即為內應,開城獻降!”

“還望丞相予寧十日之期,十日一至,必開城門,以迎丞相也!”

“萬勿見疑!萬勿見疑!”

在寫完這封信後,甘寧馬上招來一位親信。

他將這封信及自己在袁紹麾下受封的印綬交到他手中,隨後他對這位親信耳語囑咐一番,便讓這位親信坐在吊籃上緩緩落到城下。

甘寧站在城牆上看著他的親信落地後,朝著朝廷軍的大營快速而去,心中不由五味陳雜。

卻也不知彼能中計否。

甘寧的親信攜帶著其投降書信,快速的朝著劉儉的大營而去。

這位親信還未靠近朝廷的大營多遠,就被校事所發現。

隨之而來的,是他很快被捕獲。

但是盡管被捕獲,然這名甘寧的親信卻並無驚慌之色。

他主動言明是校尉甘寧的使者,請求見當今丞相劉儉一面。

有重要情報向劉儉稟明。

校事們見眼前這人能夠從魯陽出來,又如此面不改色,自然不會對其加害。

但是出於謹慎的心理,校事們還是仔細地搜查這位使者的全身上下。

在搜查過後,卻發現他身上除了一封信箋及印信之外並無他物。

在覺得安全之後,校事們便火速將此事稟明賈詡。

而賈詡則是親自去見劉儉。

不久之後,劉儉下令,著人帶此人來見他。

得到了劉儉的命令後,這些校事方才押解著那使者朝著劉儉所在的大帳走去。

經過一段路程的行進後,他們已經來到了大帳之外。

隨後,便見一名校事入內稟報劉儉。

劉儉此刻正在輿圖之前,與一眾戰將們研究今後的戰事,聽到這之後,隨即下令帶人進來。

同時他讓帥帳中的人都暫停議事,而是分布與兩旁。

諸將突然聽到城中校尉甘寧的使者前來,這不免讓一眾將領心生好奇。

劉儉的命令傳達出去後,不多時,便見那位使者便被帶進了大帳中。

那使者出身川蜀,昔日亦是隨同甘寧為遊俠,膽氣過人。

在進入大帳中後,他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座上的劉儉。

見劉儉正看著他,饒是這樣一個遊俠人物,其心中也不免緊張起來。

面對這樣一個威名赫赫的人物,使者的內心感到不安。

“拜見丞相。”

劉儉用有趣的目光打量著眼前的使者,他笑著問這使者道:

“甘寧可是派你來請降的?”

當劉儉的這句話出來後,帳內的呂威璜,馬延,張凱等諸將紛紛大笑起來。

眾人的笑聲飄蕩在整座軍帳內,讓使者的臉上有些惱火。

這陣陣笑聲體現的是如今朝廷的兵馬士氣高漲的事實。

在一眾戰將的笑聲之下,那使者心中的畏懼之心越來越盛。

這朝廷軍大營之中的士氣與景象,與魯陽城之中,真的是完全不同啊。

但他還是平複了心情,從懷中取出甘寧的印信及信箋向劉儉雙手奉上。

劉儉看到使者取出兩物,亦愣了一下。

印乃是一位官員的身份象征,甘寧將自身印讓使者奉送給他,這內中的含義的確值得深思。

隨後劉儉看向一旁的夏侯蘭。

夏侯蘭會意,隨即上前取過使者手中的信箋及印。

在眾人的注視下,將東西放置在劉儉身前的桌案上。

劉儉打開書信細細讀著。

信中的內容並不多,劉儉很快就已經看完。

他的臉上浮現思索之色。

只是在思索之後,他的臉上浮現些許了然的笑意。

這是高乾和甘寧設謀待援。

他先讓使者退出大帳,而後他命夏侯蘭將信箋傳遞給在場諸將觀看。

不久後帳中的諸將都看完了信箋中的內容。

在諸將看完信中內容後,諸將的臉上浮現各種不一樣的神色。

有的人臉上浮現相信之色,有的人臉上浮現懷疑之色,還有的人臉上浮現出思索之色。

帳內諸將有這種反應,是因為甘寧的信箋內容確有可信之處。

畢竟袁紹損兵折將,面對朝廷的大軍難有招架之力,北伐已然不可能。

而劉儉乘勢進兵,陳兵魯陽,大有鯨吞南陽之勢。

但凡是有些遠見之人,就知道此番南陽郡凶多吉少。

所以甘寧歸順很有可能是真。

特別是他還以印信相抵,足見其誠。

畢竟,這東西可不是隨便可以給人的。

但是也有人抱有懷疑態度。

比如說張遼。

“文遠怎麽看?”

張遼略微沉吟了一下,方才回道:“彼欲待援爾?”

“哈哈哈哈!”劉儉聽了這話,不由哈哈大笑。

“文遠還是個明白人啊。”

眾人聽到這,頓時恍然大悟。

“這些南賊著實可惡,居然想用這種方法,拖延時間,等待援軍?”

劉儉笑道:“問題是,高乾卻不曾料到,我本來就未曾打算攻城,我在這裡,等的就是他們的援軍!”

“如此,正好順水推舟,賣甘寧一個面子。”

“讓那使者進來。”

隨後,那使者走了進來。

“回去告訴你家甘興霸,劉某接受他的投降,也願意成全他顧念家人之情,你帶我的書信回去,讓他速做安排,莫要失信。”

使者聞言大喜過望,連連點頭稱是。

隨後,劉儉親自執筆給甘寧回信。

很快劉儉手中的書信就已經寫好。

劉儉將手中的信箋交到使者的手中,讓他帶著這封信箋返回魯陽複命。

盡管劉儉知道甘寧的那封信是他的詭計,但是劉儉自認為乃是君子,禮尚往來,回信還是應該的。

使者看著劉儉臉露溫和將回信交到他手中,他的心中安定不少。

剛才出帳的諸將對他怒目而視,他還以為計謀敗露了呢。

現在看劉儉的態度,看來一切進行的很是順利。

使者在接過劉儉的信箋後,馬上就慌不擇路的離開了他這個龍潭虎穴的大帳。

……

使者很快就回到城牆上,將劉儉所寫的信箋交到甘寧手中。

甘寧則是火速去找高乾。

高乾見劉儉有回信,臉上不由浮現出了喜色。

他迫不及待的打開劉儉的回信看了起來。

果然,劉儉的信中是對甘寧的極近拉攏,同時表示讓他作速行事,不要相負,

高乾在看完劉儉的信後,他臉上當即露出了歡喜之色。

“不想,劉德然也中吾之計也!”

“彼若如此,魯陽無憂矣!”

甘寧則是笑道:“劉儉暫時被將軍拖延住了,將軍還需暗中派人突圍,將此間諸事稟告袁公!”

高乾言道:“正是如此!”

……

隨後,高乾就派人前往南陽郡的宛城,向袁紹請調兵馬前來援助。

此時的袁紹也是剛剛進入宛城,尚還未曾歇息幾日,就得到了劉儉分兵進入南陽,而他本人則是進駐到了魯陽的事情。

隨後,高乾的求援書信到了。

袁紹知曉,劉儉這是乘他病要他命,他先前之戰,讓自己損兵折將不算,這回是又打算大舉進攻南陽了。

在意識到這點後,袁紹現在除非真的投降歸順朝廷,否則剩下的就只有加緊備戰一途。

於是乎,袁紹不及休息,隨即在牧署之中召開會議。

在牧守中,袁紹命人召集來城中的官吏、將校以及望族豪右代表。

在袁紹的召集下,因為他的威名,南陽郡中如今能來的官吏、將校、以及豪強大戶,都很快到達牧署的大堂之中。

看著眾人到來之後,袁紹便站在擁擠的縣府大堂中的高處,對著下方的眾人言道:

“吾於荊楚之地,素無恩德,今劉賊率賊軍大眾至,百姓驚恐,軍士惶恐,諸族驚懼!”

“此乃我等危急存亡之時!”

“劉儉之所作所為,諸公盡知!”

“其人在河北,破士門之家,何其多也?”

“吾乃國家之牧,四世三公,本在為天子守土安疆,義在必死。”

“而今賊軍大至,劉德然隻為取吾首級也!諸卿為富貴計,可取袁某之頭顱獻劉賊耳!”

當袁紹的這番話說出後,那些跟隨袁紹日久的將校與官吏皆臉有悲色,有的甚至痛哭起來。

而那些南陽郡中的望族和豪右魁首,也各自心驚膽裂。

劉儉當年在河北,後來在雒陽,長安,皆是強行推新政,雖有利於普通民眾,但是對於他們這些高門之人來說,卻無異於一場災難。

當下,便聽眾人齊齊說道:

“我等願與公同生共死,絕無反覆之心也!”

“願與使君共存亡!”

看著大堂中的眾人都表示願意與他同生共死,袁紹的心中開始安定下來。

守城即守人心,只要南陽郡的諸望能夠與他同心同德,那麽面對勢大的朝廷軍馬,他袁本初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畢竟,袁家四世三公之門,在士林中的根基還是異常雄厚的。

在知道人心可用後,袁紹再次看向大堂中的眾人言道:“諸公若願與吾生死同路,那吾今日便安排諸公與我同與劉賊相抗!”

“前番北伐,損兵折將,如今要從南方調遣兵馬,一時間難以抽調許多,然郡中糧草、軍械俱不缺,只要有人,那諸公就可與我共堅守!”

在袁紹這麽說之後,大堂中的眾人紛紛對著袁紹下拜,表示服從願意袁紹的命令。

見已經初步統一城內諸族的意見,袁紹當即開始有條不紊的發布起命令。

“目前南陽郡的兵馬尚可籌集三萬余眾,汝南郡亦可籌集兩萬余,潁川可調遣一萬人至!”

“然諸公若是各家皆願意獻出兩千的徒戶助戰,那麽想來又可籌集數萬眾,如此南陽郡可守也!”

袁紹這番話說完,諸將諸官吏倒是沒什麽意見。

關鍵問題,還是在那些望族和豪強身上!

一下子讓他們每家每戶出兩千的徒戶助陣,說實話,還是挺讓他們心疼的。

畢竟,袁紹向他們索要的徒戶,可不是那些簡簡單單的壯丁,而是他們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而精心操練的“私兵”!

這些私兵,可都是他們花了大價錢,大本錢來養的,一個私兵的價值對於他們來說,頂的上十個普通的徒戶。

眼看著這些人有些猶豫,袁紹也不著急催促。

他知道,望族豪強這種生物,本質上最是自私自利,而且還都是亂世牆頭草。

不過好在他們的根本利益與自己一致,對於劉儉的新政比較反感,如此才能將他們綁縛在一輛戰車上。

袁紹知道,最終他們每個人還是會出這兩千私兵的。

而現在,對於袁紹本人的關鍵問題不是這兩千私兵,而是這兩千私兵一旦出了,就等於斷了這些豪族的退路。

至少等同於強迫他們站隊了。

這些豪族大戶的勢力又在南陽郡根深蒂固,若不得到他們的支持,袁紹後續就無法成功動員起南陽郡的百萬黎庶。

最重要的是,若是不得到這些豪族大戶的全力支持,那麽大戰一開,難保這些牆頭草不會在城內引發動亂。

那樣的話,無疑是將他袁家陷入絕境之中。

所以袁紹才特地召集城中的豪族大戶,或許他不能得到城內豪族大戶的真心支持,但只要他們能表面服從亦可以。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只見場中大多數望族領袖都在那裡皺眉頭。

私兵可是他們的心肝寶貝,亦是守護他們財產的重要武器,說句實話,比他們的女人還重要。

現在袁紹卻要打他們的主意,這肯定讓這些豪族大戶感到不滿。

但是沒有人想做出頭鳥,加上與袁家多年來的利益糾葛,讓這些人不得不遵從。

所以哪怕心中有著不滿,廳中的望族大戶亦只能老實接受袁紹的安排。

他們願意每家出這兩千徒戶。

在城中的豪族大戶表示接受安排之後,袁紹讓他們趕緊回家中征召私兵,聽候調用。

在袁紹的命令之下,大堂中的豪族大戶都紛紛離去。

等大堂中的大戶都離開後,逄紀走上前來對袁紹道:

“主公,有些人,不可盡信也。”

對於這點,袁紹心知肚明。

但現在形勢危急,袁紹亦不得不為之。

況且袁紹相信,他們終歸是有著共同的利益。

“元圖,火速傳令,待兵馬征調好了之後,讓他們陸續前往魯陽,援助高乾!務必擊退劉儉……當然,若是能夠殺了劉儉,或是生擒他,那就最好不過了。”

(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